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任學光) 校園食品安全事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問題導向,樹立底線思維,強化安全意識,積極推動「兩項行動、三種模式」,打造解決校園食品安全的「組合拳」,為廣大師生構建起一道堅固的食品安全「防火牆」,切實增強了廣大師生滿意度和獲得感。
全面啟動學校食堂提質提標行動。科學制定了《石家莊市校園食品安全質量安全水平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對標全省乃至全國食品安全標準學校食堂,以硬體改造、軟體提升為抓手,重點圍繞依法經營、人員管理、場所布局、設施設備、加工製作和清洗消毒6方面,全面啟動學校食堂提質提標行動。2018年以來,全市共籌措資金3.5億元,對1200餘家學校食堂進行了整體改造提升,打造出硬體一流、經營規範、示範引領作用強的30餘家省級、130餘家市級校園食品安全標準食堂。全市2224家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級良好(B級)率達已到99.5%以上,優秀(A級)率達已到38.98%以上。
深入開展制止校園「舌尖上浪費」行動。圍繞營造校園「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氛圍,要求學校食堂研究制定學校食堂團餐反浪費操作規範。有組織領導,成立學校制止餐飲浪費領導小組,有統一領導和專人負責,持續做好制止餐飲浪費工作;有計劃統籌,每餐前要周密計劃就餐人數,按人下米、按需做菜,儘量避免多做,避免剩飯、剩菜;有督導檢查,要安排專人值守,對浪費現象進行督導檢查,養成良好餐飲習慣;有獎懲措施,把校園制止餐飲浪費納入日常監管範疇,定期檢查評比,對制止餐飲浪費工作不力的進行通報批評、責任約談,責令限期改正。目前,制止餐飲浪費已形成廣大師生共識,校園餐廚垃圾日均下降約50%。
大力推進「明廚亮灶+網際網路」監管模式。主動對接河北聯通、移動和電信等通信運營公司,運用「網際網路+」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對學校食堂後廚安裝監控錄像系統,實現對食品來源、採購、加工製作等過程進行監督,實現讓監管部門、學校、學生家長看得見的監督。截至目前,全市2000餘所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網際網路」實現全覆蓋,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復學複課後校園食品安全監管發揮了明顯成效。其中,欒城區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網際網路」實現數據上傳、人臉識別、數據存儲、執法合一、社會共治5大功能;平山縣政府投入300餘萬建立了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網際網路」指揮中心,實現了精準掌握入網學校食堂進銷貨溯源、風險量化等級、冷鏈食品、投訴舉報等各類信息;橋西區學校食堂在「明廚亮灶+網際網路」基礎上,開發了「學校食堂二維碼溯源智慧監管平臺」實現了食品原材料來源可追,去向可查。
有效探索學校食堂學生家長陪餐制模式。為多維度保障學生飲食安全,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建立健全學生家長食品安全監督委員會、集中用餐信息公開和家長陪餐等相應的工作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校園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推進校園食品質量安全社會共治,讓學校食堂飯菜吃出「媽媽味」,實現餐廳管理的「家校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全市已遴選出148家中小學校、92家幼兒園進行試點,要求陪餐家長對當日採購原材料進行查驗,對食品加工操作過程進行全方位監督,對飯菜質量和營養健康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2021年,將在全市所有中小學、幼兒園進行全面推廣,讓學生家長陪餐制度常態化。
及時推出「情景模擬+實地演練」應急模式。11月20日,石家莊市以某中學發生群體食源性疾病為背景,組織開展了Ⅲ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演練以模擬某中學發生群體食源性疾病為背景,全景展示了從信息報告、啟動響應、調查處置、響應終止、善後恢復的全過程。一改以往桌面推演模式,採取了真實情景模擬、現場實地演練模式,講求實戰、實景、實況,多機位、多角度實時傳輸。演練腳本分為應急事件發生與報告、應急響應、事件調查、輿情監測與信息發布、響應終止與後處置等5部分。本次演練著重突出臨場應對與部門協作,涉及市、區兩級政府以及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教育、公安、宣傳、網信等多部門參與。通過演練進一步規範和提升了相關部門校園食品安全應急處置能力。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