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據大數據統計,在各類謠言中,科學類謠言佔比高達到47%,衛生健康、防災減災、食品安全、生活常識等領域已成為謠言重災區,並經常反覆出現轉發高峰。」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在「科學闢謠平臺」啟動會上說道。
8月30日,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在京正式啟動。該平臺旨在切實提高闢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
懷進鵬表示,開展科學闢謠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學普及和網際網路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人心所向、法治要求,也是加強和改進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對維護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嚮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懷進鵬強調,網際網路是人類文明的重大進步,要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提升公眾識謠、辨謠能力和網絡素養,讓謠言止於智者。科學家是闢謠的主力軍,科技志願服務的主體,應當在網絡科學類謠言面前及時發出權威之聲,守護公眾利益。他指出,開展科學闢謠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國科協堅持「大聯合」、「大協作」,與部委聯動,與學會、媒體和社會機構有效協同,共同打造好科學闢謠平臺,以科學精神塑造清朗網絡空間。
當前,中國網民規模達8億多,每天有7.5億人在刷朋友圈。網絡已成為公眾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間。網絡謠言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社會危害大,損害公眾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公共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科學治理。科學闢謠平臺專家庫首期邀請到516位權威專家入駐,涉及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生物、農業技術、航空航天等14個領域。平臺採用「廣泛匯聚、科學解讀、矩陣傳播、源頭阻斷」的運行機制,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公眾信賴、運行高效的科學闢謠體系,努力打造最具權威性、時效性、協同性、精準性的國家級「科學闢謠平臺」。
啟動會上,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與中央網信辦有關部門領導共同為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陳君石、杜祥琬、歐陽自遠、武向平、周忠和院士等10位闢謠特聘專家代表頒發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