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兒童性早熟,「罪魁禍首」竟然是...

2020-12-20 澎湃新聞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兒童性早熟,「罪魁禍首」竟然是...

2020-12-11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謠言

使用激素藥會使兒童性早熟。

闢謠

性早熟是指男孩在9歲前,女孩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徵。男孩主要表現出睪丸增大,女孩主要表現出乳房生長。

性早熟患者中女孩居多,其中80%是外源性的,比如吃了雌性激素含量高的食物、接觸環境汙染等。而男孩的性早熟80%是器質性的,比如腫瘤造成兒童體內激素水平變化。

性早熟一般分為兩種類型,即病理性和特發性。病理性的性早熟主要是由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如下丘腦或垂體病變、卵巢腫瘤、腎上腺皮質腫瘤或藥物的不當使用,這些會導致女孩提前來月經。特發性的性早熟則無明顯原因,可能與飲食、環境等因素有關。

那麼,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性早熟呢?

根本原因是吃錯了!

性早熟是「吃」出來的

預防兒童性早熟要減少性激素的攝入量,「管住嘴」是重中之重。謹慎食用人工養殖的家禽、反季蔬果、豆製品、甲魚、烏雞、蜂蜜、蜂王漿、牛乳、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甜飲料、高蛋白補品等。另外,家長一定要收好避孕藥,以免孩子誤食,並掌握兒童常用藥品的不良反應。

避免孩子使用含有維生素E、胎盤素的化妝品,如防曬霜、美白、嫩膚霜等。對於色彩鮮豔的電視節目、電子遊戲,也不要讓孩子過多接觸,以防視網膜刺激引起性腺激素系統提前啟動。

此「激素」非彼「激素」

我們通常所說的「激素藥」在沒有特別指定時,是「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簡稱。

一般情況下,使孩子性早熟的是性激素,而不是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抗毒素、抗休克和免疫抑制活性,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吸入用糖皮質激素目前是哮喘長期治療的首選藥物,絕大多數慢性持續哮喘的患者吸入小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糖皮質激素與一般藥物相比較為特殊,長期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而正常劑量規範使用通常不會產生明顯影響。

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應配合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可有效預防骨質疏鬆。服藥期間定期檢測血糖,以便及早發現類固醇性糖尿病,加強藥物的合理應用。

闢謠專家:王庭宏,長春市朝陽區人民醫院副院長、主治醫師

覆核專家:趙阿娜,長春市中心醫院藥劑科主任、主任藥師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闢謠

終於等到你……

「點讚」回歸,和「在看」共享半壁江山……

「分享」「點讚」「在看」,一個都不能少……

趣味健康科普知識怎能獨享?

原標題:《【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兒童性早熟,「罪魁禍首」竟然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提高兒童免疫力要經常打免疫球蛋白?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提高兒童免疫力要經常打免疫球蛋白?闢謠免疫缺陷是指孩子的免疫系統存在缺陷或障礙,在經常生病、反覆感染的孩子中免疫缺陷性兒童約佔的10%,機率非常低。除了過敏等特應型疾病與發育異常等慢性疾病,大部分孩子免疫力正常。為什麼孩子經常生病?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愛生氣」的泡騰片是兒童補充維生素C的...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愛生氣」的泡騰片是兒童補充維生素C的最佳方式嗎?謠言兒童補充維生素C最好喝泡騰片。闢謠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維生素之一。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所以,大家無需相信該試驗結論,即沒有可靠而科學的證據證明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肥胖確實影響青少年健康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當兒童發胖時,其患某些疾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在傷口上敷藥粉真的有效?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在傷口上敷藥粉真的有效?闢謠用藥粉敷傷口的做法不靠譜!對於損傷組織而言,草藥粉、抗生素藥粉等無法吸收的固體顆粒物都是異物,會加劇炎性反應。儘早為汙染傷口進行清創是預防感染,促進癒合的重要步驟,如果傷口已經感染則通過換藥和引流積極控制感染。傷口上塗抹各種不吸收藥物,刺激傷口,反而妨礙其癒合。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女性切除子宮就變成男性了?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女性切除子宮就變成男性了?闢謠人有男女兩性之分,從醫學觀點出發,性別的劃分方式包括染色體性別、性腺性別、生殖器性別及社會性別等。人的性別主要取決於染色體核型。正常情況下,女性染色體是46XX,男性是46XY,與生俱來,終生不變。然而染色體是不能直觀看到的,我們推測是男是女,一般是通過長相、嗓音、穿衣打扮來判斷。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茶水、果汁、牛奶、咖啡都可以用來送服藥物?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茶水、果汁、牛奶、咖啡都可以用來送服藥物?尤其對於兒童來說,吃藥往往是十分困難的事。家長經常會讓孩子喝點兒「甜水」,再把藥服下去,以掩蓋藥物的苦味,這樣的做法真的可行嗎?闢謠用茶水、果汁、牛奶、咖啡等送服藥物,可能影響藥物療效,或者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是非常錯誤的一種服藥方法。
  • 兒童使用激素藥會性早熟?正常劑量規範使用通常不會
    謠言:使用激素藥會使兒童性早熟,所以堅決不能給兒童用激素藥。闢謠:兒童性早熟是一種生長發育異常的疾病,女孩在8周歲以前、男孩在9周歲以前出現性徵,或女孩在10周歲以前出現月經,即可診斷為性早熟。性早熟一般分為兩種類型,即病理性和特發性。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抗生素退下,益生菌頂上!這樣醫治婦科炎症...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抗生素退下,益生菌頂上!這樣醫治婦科炎症,哀家的江山怕是「藥丸」!常見的陰道炎包括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細菌性陰道炎和滴蟲性陰道炎等。治療陰道炎,應根據不同的病原菌,選擇適宜的抗菌藥物。例如滴蟲性陰道炎的病原菌為毛滴蟲,治療須選用甲硝唑等硝基咪唑類抗菌藥物。益生菌治療只適用於陰道細菌菌群失調的細菌性陰道炎患者。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吸氧是「救命」標配?吸多了還會成癮?真相...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吸氧是「救命」標配?吸多了還會成癮?闢謠眾所周知,缺氧和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而通過吸氧增加氧的攝入,可以提高血氧濃度,改善缺氧狀況,是搶救和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傳統觀念認為,只有患者生命垂危的時候才需要吸氧治療,其實並非如此。比如在冠心病的治療中,通過氧氣供給的增加,可以改善患者低血氧狀況,比通過口服擴血管藥物作用效果更直接。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咳嗽喝梨水或者吃川貝蒸梨,真的對肺好嗎?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咳嗽喝梨水或者吃川貝蒸梨,真的對肺好嗎?熱性咳嗽初期,即使出現咽喉乾渴、乾咳無痰的症狀,也要注意辨別,是否有感受風邪或者「寒包火」的因素,只要存在咽癢、鼻塞等風邪的表現,就不適宜喝梨水或者吃川貝蒸梨。咳嗽中期,痰熱較重或者痰溼較盛時,也是不宜用的。咳嗽中後期,辨證確實屬於燥熱傷陰或者肺陰虧耗時,才可以少量食用,而且還要注意脾胃功能有沒有損傷,否則也要慎重。
  • 兒童使用激素藥會導致性早熟?醫學專家給出答案
    謠言:使用激素藥會使兒童性早熟,所以堅決不能給兒童用激素藥。闢謠:兒童性早熟是一種生長發育異常的疾病,女孩在8周歲以前、男孩在9周歲以前出現性徵,或女孩在10周歲以前出現月經,即可診斷為性早熟。性早熟一般分為兩種類型,即病理性和特發性。病理性的性早熟主要是由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如下丘腦或垂體病變、卵巢腫瘤、腎上腺皮質腫瘤或藥物的不當使用,這些會導致女孩提前來月經。特發性的性早熟則無明顯原因,可能與飲食、環境等因素有關。性早熟患者以女孩居多,其中80%是外源性的,也就是特發性的,比如吃了雌性激素含量高的食物,接觸環境汙染等。
  • 2歲的女孩性早熟,罪魁禍首竟然是這個……家長炸鍋了
    2018年,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兒童性早熟患病率為0.43%,全國約有53萬名患兒,但就診率低,影響兒童身心健康。02 性早熟是兒科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發育異常,指女童在8歲前,男童在9歲前呈現第二特徵發育的異常性疾病。性早熟有哪些表現呢?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每天要按時喝下八杯水,是真的嗎?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每天要按時喝下八杯水,是真的嗎?闢謠一個健康成人每天大概需要補充3000毫升的水,包括每天直接喝進去的水,飲食(湯、粥、果蔬等)裡含有的水,以及人體產生的大約300毫升的代謝水。因此,不要拘泥於每天喝八杯水。每天飲食裡湯水、果蔬較多的人,完全可以少喝一些水。還有一個簡單辦法來初步估算自身每天大約需要多少水,那就是每天24小時的尿量再加上500毫升。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得了甲狀腺疾病,該「限碘」還是「補碘」?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得了甲狀腺疾病,該「限碘」還是「補碘」?人們應該根據甲狀腺疾病的區別科學補碘。那麼如何區別呢?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根據補碘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需補碘這類疾病可以統稱為碘缺乏病,只有補碘,才能徹底防治該病。有一種「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疾病,俗稱「大脖子病」。該病的症狀是頸部明顯腫大,甲狀腺功能卻偏低。
  • 8歲女孩性早熟、長不高了!罪魁禍首竟然是它?
    前不久,咱看見這樣一則新聞:8歲女孩胸部發育,醫生判斷是性早熟,最終身高可能不超過1米5!醫生分析這可能與每天用的塑料飯盒有關。現在性早熟的孩子真是越來越多,家長也很擔心自家娃會不會「中招」。事實上,引起性早熟的原因非常非常複雜,查起來也很困難,尤其是對於女孩子。
  • 2歲的女孩性早熟,罪魁禍首竟然是書皮!家長炸鍋了
    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也叫塑化劑,它很容易從產品中釋放,也可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影響人體激素系統可致男孩「女性化」,也可引起兒童性早熟。2018年,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兒童性早熟患病率為0.43%,全國約有53萬名患兒,但就診率低,影響兒童身心健康。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 當誤吞魚刺時,咽米飯、喝醋,真的有效?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 當誤吞魚刺時,咽米飯、喝醋,真的有效?這些方法看似實用,其實大都不科學,不但會增加取出魚刺的難度,還會引發感染、潰瘍等嚴重後果,甚至帶來生命危險。闢謠2020年1月,來自湘西的劉先生不慎被魚刺卡住咽喉,反覆使用網上流傳的咽米飯、喝醋等方法處理,結果無效。劉先生立即到當地醫院就診,但未能找到魚刺。誰料,兩天後情況變得更嚴重。
  • 孩子出現「性早熟」,罪魁禍首是食品,父母別再被欺騙了
    某一天,香香在外面看到一款兒童增高的營養品,產品介紹是有助於孩子增高,吃了就會有效果,心急如焚的香香,突然看到了希望,於是立刻花錢給女兒買了一個療程的。女兒吃後身高確實有所上漲,不過,胸部卻也開始發育,見狀的香香突然之間有點慌了,立刻把藥停了,帶女兒去醫院進行檢查。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倒掛法」救溺水兒童,靠譜嗎?
    謠言 網上瘋傳的「倒掛法」救溺水兒童是徹頭徹尾的謠言。 認可這種做法的人,覺得利用重力和位置作用可以將兒童溺水時灌入肺部的積水排出。其實,這並不符合真正的溺水機制。淹溺是指人浸沒於水或其它液體後,液體充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痙攣而發生窒息和缺氧,處於臨床死亡(呼吸和/或心搏停止)狀態,水並沒有灌滿整個肺泡。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發燒可同服對乙醯氨基酚與布洛芬?
    闢謠一項比較聯合治療和交替治療的試驗發現,這兩種治療間平均溫度降低以及仍然發熱或變為發熱的兒童比例沒有差異。在評估了溫度之外的其他指標的試驗中,有一項試驗發現聯合治療與單藥治療對改善兒童不適沒有差異;另一項試驗發現,儘管採用交替療法使體溫降低,但患兒父母認為療效沒有差別;還有一項試驗發現,接受交替退熱劑治療的兒童與接受單藥治療的兒童相比,疼痛量表評分較低,但是交替治療組兒童與單藥治療組相比,所接受的退熱劑平均次數較低,而且也不清楚兩組患者對所分配的退熱劑依從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