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

2020-12-10 澎湃新聞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

2020-06-25 0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謠言

美國一家醫學機構曾做過一個對照試驗,他們隨機抽取了500名肥胖孩子和500名正常體重孩子,作為兩組試驗群體。經過數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發現肥胖組兒童的學習成績、考試通過率等各方面指標,顯著低於正常組孩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肥胖兒童有氧能力降低,心肺功能發育不完全,導致大腦相對供氧不足。由於腦缺氧,神經突觸功能降低,思維速度減慢,於是導致智力發育遲緩。

闢謠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正常甚至超常的智力,但最近有報導稱「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引起了廣泛的傳播,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智商。

智商與什麼有關?

智商,即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IQ),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是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智力的差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從大腦生物學的角度來解釋,也與後天的環境及其他因素相關。據英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智力商數》詞條載:「根據調查結果,約70%-80%智力差異源於遺傳基因,20%-30%的智力差異系受到不同的環境影響所致。」

孩子智商與體重成反比?

首先,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智商的高低,但並不是智商的評價標準。評量智商的高低需要科學專業的智力量表,如韋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等。所以,該醫療機構在評價標準上就是不科學的。

其次,肥胖確實會導致多種疾病患病風險增加,但尚未有證據證明肥胖會導致孩子智商低下。綜上,該醫療機構無論是試驗方法還是對結果的解釋都缺乏科學性。

所以,大家無需相信該試驗結論,即沒有可靠而科學的證據證明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

肥胖確實影響青少年健康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當兒童發胖時,其患某些疾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相關研究證明,肥胖會給心肺功能帶來負面影響,且會增加高血壓、冠心病、卒中、代謝紊亂多種疾病的患病風險。

健康生活 均衡體重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智商與體重成反比,但過度肥胖確實會引發多種疾病。對於過度肥胖兒童,可以嘗試以下方法減脂減肥。

1.降體脂

通常每周可以進行4-5次長時間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慢跑、騎車、遊泳40-60分鐘等,結合每次30分鐘左右的抗阻練習或高強度間歇訓練,根據個人時間合理安排多種方式的組合練習效果更好,且應多選全身參與性的鍛鍊方式,不宜僅以一種方式鍛鍊。

2.均衡營養

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在控制總量的基礎上,適當減少油脂類攝入,杜絕油膩、油炸等高熱量食品,適量補充魚、蝦、牛肉等優質蛋白質,每日攝入足夠的蔬菜、水果,鍛鍊過程中多次、少量補水。

闢謠專家:李欣燚、吳一波(北京大學醫學部)

覆核專家:張持晨,南方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闢謠

馬爸爸又有新動作……

公號推文無視時間,隨緣出現……

不想錯過趣味健康科普知識?

想留藥娃久久陪在你身邊?

是時候行動起來咯!

設星標……

點在看……

去分享……

您的支持是藥娃成長的動力!

版權聲明

本號為中國藥學會科普官方微信公眾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繫方式:yhlw_cmei@126.com

原標題:《【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兒童性早熟,「罪魁禍首」竟然是...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兒童性早熟,「罪魁禍首」竟然是...那麼,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性早熟呢?根本原因是吃錯了!對於色彩鮮豔的電視節目、電子遊戲,也不要讓孩子過多接觸,以防視網膜刺激引起性腺激素系統提前啟動。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女性切除子宮就變成男性了?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女性切除子宮就變成男性了?闢謠人有男女兩性之分,從醫學觀點出發,性別的劃分方式包括染色體性別、性腺性別、生殖器性別及社會性別等。人的性別主要取決於染色體核型。正常情況下,女性染色體是46XX,男性是46XY,與生俱來,終生不變。然而染色體是不能直觀看到的,我們推測是男是女,一般是通過長相、嗓音、穿衣打扮來判斷。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在傷口上敷藥粉真的有效?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在傷口上敷藥粉真的有效?闢謠用藥粉敷傷口的做法不靠譜!對於損傷組織而言,草藥粉、抗生素藥粉等無法吸收的固體顆粒物都是異物,會加劇炎性反應。儘早為汙染傷口進行清創是預防感染,促進癒合的重要步驟,如果傷口已經感染則通過換藥和引流積極控制感染。傷口上塗抹各種不吸收藥物,刺激傷口,反而妨礙其癒合。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茶水、果汁、牛奶、咖啡都可以用來送服藥物?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茶水、果汁、牛奶、咖啡都可以用來送服藥物?家長經常會讓孩子喝點兒「甜水」,再把藥服下去,以掩蓋藥物的苦味,這樣的做法真的可行嗎?闢謠用茶水、果汁、牛奶、咖啡等送服藥物,可能影響藥物療效,或者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是非常錯誤的一種服藥方法。茶水清香宜人還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深受老年人的喜愛,但要注意的是茶水不適合用來服藥。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提高兒童免疫力要經常打免疫球蛋白?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提高兒童免疫力要經常打免疫球蛋白?闢謠免疫缺陷是指孩子的免疫系統存在缺陷或障礙,在經常生病、反覆感染的孩子中免疫缺陷性兒童約佔的10%,機率非常低。除了過敏等特應型疾病與發育異常等慢性疾病,大部分孩子免疫力正常。為什麼孩子經常生病?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愛生氣」的泡騰片是兒童補充維生素C的...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愛生氣」的泡騰片是兒童補充維生素C的最佳方式嗎?闢謠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維生素之一。作為一種強抗氧化劑,它具有保護細胞、保護肝臟和解毒的作用。對於處於生長發育期階段的兒童來說,適當補充維生素C可促進發育,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治骨質脆弱等。兒童如何補充維生素C呢?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吸氧是「救命」標配?吸多了還會成癮?真相...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吸氧是「救命」標配?吸多了還會成癮?闢謠眾所周知,缺氧和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而通過吸氧增加氧的攝入,可以提高血氧濃度,改善缺氧狀況,是搶救和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傳統觀念認為,只有患者生命垂危的時候才需要吸氧治療,其實並非如此。比如在冠心病的治療中,通過氧氣供給的增加,可以改善患者低血氧狀況,比通過口服擴血管藥物作用效果更直接。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每天要按時喝下八杯水,是真的嗎?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每天要按時喝下八杯水,是真的嗎?闢謠一個健康成人每天大概需要補充3000毫升的水,包括每天直接喝進去的水,飲食(湯、粥、果蔬等)裡含有的水,以及人體產生的大約300毫升的代謝水。因此,不要拘泥於每天喝八杯水。每天飲食裡湯水、果蔬較多的人,完全可以少喝一些水。還有一個簡單辦法來初步估算自身每天大約需要多少水,那就是每天24小時的尿量再加上500毫升。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抗生素退下,益生菌頂上!這樣醫治婦科炎症...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抗生素退下,益生菌頂上!這樣醫治婦科炎症,哀家的江山怕是「藥丸」!闢謠什麼是益生菌?如患者自行購買益生菌製劑使用,往往「藥不對症」,不能達到治療目的,甚至可能延誤病情。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得了甲狀腺疾病,該「限碘」還是「補碘」?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得了甲狀腺疾病,該「限碘」還是「補碘」?人們應該根據甲狀腺疾病的區別科學補碘。那麼如何區別呢?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根據補碘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需補碘這類疾病可以統稱為碘缺乏病,只有補碘,才能徹底防治該病。有一種「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疾病,俗稱「大脖子病」。該病的症狀是頸部明顯腫大,甲狀腺功能卻偏低。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咳嗽喝梨水或者吃川貝蒸梨,真的對肺好嗎?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咳嗽喝梨水或者吃川貝蒸梨,真的對肺好嗎?闢謠現在很多老百姓有一種誤解,一有咳嗽,就喝梨水潤肺,或者吃川貝蒸梨來止咳,這種方法是錯誤的。中醫內科學把咳嗽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共七種證型,分別是:風寒襲肺、風熱犯肺、風燥傷肺、痰溼蘊肺、痰熱鬱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耗。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 當誤吞魚刺時,咽米飯、喝醋,真的有效?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 當誤吞魚刺時,咽米飯、喝醋,真的有效?這些方法看似實用,其實大都不科學,不但會增加取出魚刺的難度,還會引發感染、潰瘍等嚴重後果,甚至帶來生命危險。闢謠2020年1月,來自湘西的劉先生不慎被魚刺卡住咽喉,反覆使用網上流傳的咽米飯、喝醋等方法處理,結果無效。劉先生立即到當地醫院就診,但未能找到魚刺。誰料,兩天後情況變得更嚴重。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發燒可同服對乙醯氨基酚與布洛芬?
    闢謠一項比較聯合治療和交替治療的試驗發現,這兩種治療間平均溫度降低以及仍然發熱或變為發熱的兒童比例沒有差異。在評估了溫度之外的其他指標的試驗中,有一項試驗發現聯合治療與單藥治療對改善兒童不適沒有差異;另一項試驗發現,儘管採用交替療法使體溫降低,但患兒父母認為療效沒有差別;還有一項試驗發現,接受交替退熱劑治療的兒童與接受單藥治療的兒童相比,疼痛量表評分較低,但是交替治療組兒童與單藥治療組相比,所接受的退熱劑平均次數較低,而且也不清楚兩組患者對所分配的退熱劑依從性如何,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嗎?
    闢謠 抗生素是一種可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藥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當身體裡的細菌被殺掉,身體的感染自然也會減緩。但是,抗生素的使用還是有風險,這個風險就是所謂的「抗生素耐藥性」。 耐藥菌從何而來?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我想長高一點,再高一點……用了增高藥,真...
    其實,在藥學專業人士看來,市面上所有的增高藥總結下來無非以下幾類:(1)營養補充劑,即產品中添加了鈣、鋅、鎂等微量元素,或者維生素D等多種維生素,或者包含賴氨酸等的複合製劑。因為它可能在短時期內,讓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快速增長,但是性激素會造成兒童骨骺線提前閉合,導致兒童的身高發育過早停止,孩子反而長不高。因此對於這一類產品,一定要小心鑑別,不能輕信那些不靠譜的誇張廣告,以免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3)重組人生長激素,簡稱rhGH。
  • 孩子的出生體重,暗示了智商高低?體重越接近「這個數字」越聰明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在很多上年紀的人觀念中,孩子的出生體重暗示著智商高低,孩子體重越大,證明孩子智商越高越聰明。當然這只是老一輩人的一種傳統觀念,實際上並沒有科學的證明,很多年輕人也並不是很相信這種說法。
  • 孩子的智商和反應成反比?了解其中原因,科學依據有所證明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比較高的智商,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那麼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智商高低,有專家表示從一個人的反應能力就可以看出來。蘭蘭和小婷是一對閨蜜,姐妹兩人是在差不多的時間裡結婚的,更巧合的是,兩個人在差不多的時間裡各自生下了一個兒子。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降壓藥不能和西柚、柑橘一起吃嗎?
    闢謠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將血壓維持在一個適度水平,而某些水果如西柚,是公認的服用降壓藥期間要忌口的水果,服用降壓藥物(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莫地平、尼索地平、維拉帕米、地爾硫卓)期間,同時食用西柚可增加降壓效果,甚至可能致死。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倒掛法」救溺水兒童,靠譜嗎?
    闢謠 從急診醫學的專業角度來看,對於溺水者一概地進行倒掛控水施救是不可取的。 闢謠專家:鄧躍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醫師協會科普分會中毒與急救專委會主任委員 覆核專家:王雙苗,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闢謠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非處方藥可以不需要醫生處方而自行從藥房...
    闢謠非處方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非處方藥使用一般不需醫務人員指導和監督,僅適用於患者可自我診斷的輕度病症以及部分經確診後的慢性病。非處方藥的作用是減輕疾病的初始症狀或防止其惡化,減輕已確診的慢性病的症狀或延緩病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