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茶水、果汁、牛奶、咖啡都可以用來送服藥物?

2020-12-24 澎湃新聞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茶水、果汁、牛奶、咖啡都可以用來送服藥物?

2020-06-06 03: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謠言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圖方便或口感好些,很多人都隨手用茶水、果汁、牛奶、咖啡等來送服藥物。尤其對於兒童來說,吃藥往往是十分困難的事。家長經常會讓孩子喝點兒「甜水」,再把藥服下去,以掩蓋藥物的苦味,這樣的做法真的可行嗎?

闢謠

用茶水、果汁、牛奶、咖啡等送服藥物,可能影響藥物療效,或者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是非常錯誤的一種服藥方法。

茶水清香宜人還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深受老年人的喜愛,但要注意的是茶水不適合用來服藥。茶葉裡含有一種鞣質,與酶製劑如胃蛋白酶、乳酶生、胰酶、多酶片中的蛋白質牢固結合,可降低藥物的吸收;也可能影響羥氨苄青黴素、紅黴素、氯黴素、林可黴素等抗菌藥物的抗菌活性,或者引起毒副反應增加;與硫酸鋅、葡萄糖酸鋅、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等金屬類藥物以及洋地黃類、麻黃鹼、奎寧等生物鹼類藥物生成沉澱,使藥物難以吸收,甚至變性、失活而影響療效;茶葉中還含有咖啡因、茶鹼等成分,有興奮中樞的作用,可以降低安眠藥的鎮靜效果。

果汁中富含果酸。服用布洛芬、複方阿司匹林、黃連素、乙醯螺旋黴素等藥物時,飲用酸性果汁會加速藥物溶解,損傷胃黏膜。尤其要避免飲用西柚汁,西柚汁中的某些化合物可以影響肝臟中藥物代謝酶的作用,影響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如某些降壓藥、抗心絞痛藥、調脂藥、免疫抑制劑等,可能會引起療效改變或誘發不良反應。

牛奶中的大量鈣質可與許多藥物(如四環素、紅黴素、甲硝唑、酮康唑、複方丹參片等)形成不易吸收的複合物,使療效降低。大量鈣還會影響鐵的吸收,所以應避免與補鐵藥同服。

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具有興奮中樞神經和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可增加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可誘發胃出血。解熱鎮痛抗炎藥物,包括含有這類藥物成分的複方製劑如感冒藥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用咖啡送服,可加重對胃黏膜的刺激,引起胃腸不適。

白開水雖然缺少味道,但能避免影響藥物療效或者與藥物間可能的相互作用,從而保證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因此,最好用白開水服用藥物。

闢謠專家:劉麗萍,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藥學部副主任

覆核專家:劉皈陽,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藥劑藥理科主任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闢謠

版權聲明

本號為中國藥學會科普官方微信公眾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繫方式:yhlw_cmei@126.com

原標題:《【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茶水、果汁、牛奶、咖啡都可以用來送服藥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喝牛奶,茶,咖啡,醋,果汁不能和哪些藥一起用呢?
    愛喝酒的人應該都知道,如果吃了抗生素類藥物,比如頭孢類藥物是不能喝酒的,因為會引起雙硫liu侖樣反應,出現四肢無力,軟弱,嗜睡甚至是血壓下降,呼吸受到抑制,休克等嚴重的危及生命,而且我們原來也說過喝酒前不能吃鎮靜安眠藥,解熱鎮痛藥等,那你可能不知道有些藥物也是不能和牛奶,茶,咖啡,醋,果汁一起搭配服用 的,也有危害,要清楚:
  • 注意|喝藥為什麼不要用牛奶來送服?
    一般來說,選擇白開水送服藥物是比較不會出錯,然而還是有些懶人很容易犯同一個錯誤——就是等不到開水變涼,就熱氣騰騰地拿來送藥了。 溫馨提醒:熱水、牛奶、果汁、茶水這四種用來服藥的,有可能跟某些藥發生化學反應,送服的話很可能會失去藥效,甚至帶來過敏的危險。
  • 哪些藥物與茶水、酒、飲料、牛奶產生作用
    一般情況下,白水送服藥物,這是最健康的方法。但是很多人害怕藥物發苦,因此喜歡喝飲料吃藥。殊不知,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特性,飲料中的很多成分會影響藥效的發揮。那麼,吃藥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呢?用茶水送服藥物會不會有副作用呢?茶水對藥效的影響與服用藥物的種類、茶水的濃淡及飲茶量的大小密切相關,因此,不能籠統地說服藥絕對不能用茶送。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兒童性早熟,「罪魁禍首」竟然是...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兒童性早熟,「罪魁禍首」竟然是...此「激素」非彼「激素」我們通常所說的「激素藥」在沒有特別指定時,是「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簡稱。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在傷口上敷藥粉真的有效?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在傷口上敷藥粉真的有效?闢謠用藥粉敷傷口的做法不靠譜!對於損傷組織而言,草藥粉、抗生素藥粉等無法吸收的固體顆粒物都是異物,會加劇炎性反應。儘早為汙染傷口進行清創是預防感染,促進癒合的重要步驟,如果傷口已經感染則通過換藥和引流積極控制感染。傷口上塗抹各種不吸收藥物,刺激傷口,反而妨礙其癒合。
  • 藥太苦,就著牛奶果汁一起吃?藥食相剋也有毒
    「哎呀,藥太苦了那就就著果汁一起吃嘛!」殊不知,有些藥是不能隨便和食物一起食用的。因為有些食物會跟某些藥物發生反應,不僅影響到某些藥物的吸收與代謝甚至會出現毒副作用,存在「相剋」。食物與藥物的「禁忌」有哪些?
  • 果汁服藥或可奪命 50種藥物與果汁混合有危險
    微博上流傳稱,用果汁送服藥物效果更好,比如用葡萄汁代替白開水送服降壓藥血壓降得平穩、橙汁會減弱過敏藥物的療效。這些說法正確嗎?記者昨日採訪專家得知,果汁、牛奶、茶、咖啡、酒精等各種飲料對藥物的影響或導致藥物療效的變化,兩者相互作用,輕則影響療效,重則可以奪命,市民勿輕信微博傳言。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愛生氣」的泡騰片是兒童補充維生素C的...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愛生氣」的泡騰片是兒童補充維生素C的最佳方式嗎?如果兒童沒有出現維生素C缺乏的情況,可以採取食補的方法,通過多吃鮮棗、獼猴桃、番石榴、柚子、青椒、西蘭花、菠菜、油菜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來補充。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女性切除子宮就變成男性了?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女性切除子宮就變成男性了?闢謠人有男女兩性之分,從醫學觀點出發,性別的劃分方式包括染色體性別、性腺性別、生殖器性別及社會性別等。人的性別主要取決於染色體核型。正常情況下,女性染色體是46XX,男性是46XY,與生俱來,終生不變。然而染色體是不能直觀看到的,我們推測是男是女,一般是通過長相、嗓音、穿衣打扮來判斷。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吸氧是「救命」標配?吸多了還會成癮?真相...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吸氧是「救命」標配?吸多了還會成癮?闢謠眾所周知,缺氧和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而通過吸氧增加氧的攝入,可以提高血氧濃度,改善缺氧狀況,是搶救和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傳統觀念認為,只有患者生命垂危的時候才需要吸氧治療,其實並非如此。比如在冠心病的治療中,通過氧氣供給的增加,可以改善患者低血氧狀況,比通過口服擴血管藥物作用效果更直接。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抗生素退下,益生菌頂上!這樣醫治婦科炎症...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抗生素退下,益生菌頂上!這樣醫治婦科炎症,哀家的江山怕是「藥丸」!研究顯示益生菌對許多胃腸道或胃腸道外疾病都有正向調節作用,包括腹瀉、便秘、抗菌藥物引起的腸道菌群紊亂、肝臟疾病等。益生菌能治療婦科惡疾嗎?婦科惡疾是困擾很多女性的「難言之隱」,陰道炎、盆腔炎等疾病更是嚴重威脅著廣大女性的身心健康。
  • 避免飲料、奶製品與藥物合用
    酒精可以增加地西泮(安定)等催眠藥物的鎮靜催眠作用,用含有酒精的飲料送服該類藥物,可以導致嚴重的中樞抑制(即催眠和嗜睡),甚至出現呼吸抑制和死亡。 各種助消化藥如多酶片、胰酶、酵母、乳酶生等都屬於蛋白質類藥物,鞣質會和蛋白質結合,形成鞣酸蛋白,使藥物助消化作用減弱,甚至失效。 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如地高辛等與茶水同服,會形成不溶性沉澱物,影響藥物療效。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得了甲狀腺疾病,該「限碘」還是「補碘」?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得了甲狀腺疾病,該「限碘」還是「補碘」?過去人們錯誤地把甲狀腺疾病都稱為「粗脖子病」,無論甲亢還是甲減,均多吃高碘食物,導致攝入了過多的碘。人們應該根據甲狀腺疾病的區別科學補碘。那麼如何區別呢?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根據補碘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需補碘這類疾病可以統稱為碘缺乏病,只有補碘,才能徹底防治該病。有一種「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疾病,俗稱「大脖子病」。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闢謠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正常甚至超常的智力,但最近有報導稱「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引起了廣泛的傳播,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智商。智商與什麼有關?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發燒可同服對乙醯氨基酚與布洛芬?
    謠言如果患兒服退熱藥後沒有緩解,推薦同時給予對乙醯氨基酚與布洛芬或交替使用兩種藥物。闢謠一項比較聯合治療和交替治療的試驗發現,這兩種治療間平均溫度降低以及仍然發熱或變為發熱的兒童比例沒有差異。在評估了溫度之外的其他指標的試驗中,有一項試驗發現聯合治療與單藥治療對改善兒童不適沒有差異;另一項試驗發現,儘管採用交替療法使體溫降低,但患兒父母認為療效沒有差別;還有一項試驗發現,接受交替退熱劑治療的兒童與接受單藥治療的兒童相比,疼痛量表評分較低,但是交替治療組兒童與單藥治療組相比,所接受的退熱劑平均次數較低,而且也不清楚兩組患者對所分配的退熱劑依從性如何,
  • 為什麼不能用酒、茶、牛奶等服藥?一次性告訴你
    其實,用茶水或者酒類送服藥物,既影響藥物療效,又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是非常錯誤的。 用酒類服送藥物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重要器官,同時也是分解酒精的場所,如果將酒和藥同時服下,就會加重肝臟的負擔,使有毒物質在肝內蓄積,造成肝臟損害。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提高兒童免疫力要經常打免疫球蛋白?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提高兒童免疫力要經常打免疫球蛋白?闢謠免疫缺陷是指孩子的免疫系統存在缺陷或障礙,在經常生病、反覆感染的孩子中免疫缺陷性兒童約佔的10%,機率非常低。除了過敏等特應型疾病與發育異常等慢性疾病,大部分孩子免疫力正常。為什麼孩子經常生病?
  • 可以用茶水、牛奶、果汁嗎?多少溫度合適?
    水有護衛和潤滑食管的作用,又能加速藥物在胃裡的溶解,促進吸收。另外,水能衝淡食物和胃酸對藥物的破壞,也能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服藥時不喝水而幹吞藥片,這樣做不但會影響藥效,甚至還會發生不良反應。如服用磺胺類藥物,由於其代謝產物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道析出結晶,引起結晶尿、尿痛、血尿、尿閉等症,多飲水則可加速排洩,減少毒副作用。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每天要按時喝下八杯水,是真的嗎?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每天要按時喝下八杯水,是真的嗎?闢謠一個健康成人每天大概需要補充3000毫升的水,包括每天直接喝進去的水,飲食(湯、粥、果蔬等)裡含有的水,以及人體產生的大約300毫升的代謝水。因此,不要拘泥於每天喝八杯水。每天飲食裡湯水、果蔬較多的人,完全可以少喝一些水。還有一個簡單辦法來初步估算自身每天大約需要多少水,那就是每天24小時的尿量再加上500毫升。
  • 注意:這些藥物不宜與茶水同服!
    4.抗生素類藥物茶中所含的鞣酸與四環素類和大環內酯類藥物相結合降低藥物抗菌活性,反之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也擬制茶鹼的代謝,增強茶鹼的毒性,臨床上表現為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服用這些藥物期間,一是與飲茶至少間隔2小時,二是不宜飲用濃茶水。四環素類: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米諾環素、多西環素;大環內酯類:羅紅黴素、阿奇黴素、麥迪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