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喲!▲
經濟美學?省錢的時尚可不只是嘴上說說!
2015年,全聯企圖告訴我們節省是一種美學;
2016年,它替年輕人表達了經濟美學的態度;
2017年,瞄準老年群體,把銀髮族的省錢智慧印在了白 Tee 上。
連續三年的主題,從不同角度的出發,讓這家臺灣本土超市的店數從七百家激增至將近九百,佔至全臺超市一哥的位置。
只為告訴你,節省也是一種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年輕一代的經濟美學。
2015年 #全聯經濟美學
2016年 #全聯經濟美學(上)
2016年 #全聯經濟美學(下)
「全聯經濟美學」運動,以各種各樣年輕人的生活為背景,配合極具洞察力的文案,把「省錢」變成了 一種「生活美學」,從精神層面上影響著年輕群體,2016年仍然延續著2015年的主題,以下是全聯經濟美學文案集錦:
↓↓↓
天天開心是假的,全聯天天啤酒節是真的。
內在美靠自己,外在美靠面膜買一送一。
當不成名模,日子也要過得有模有樣。
不管大包小包,能幫我省錢的就是好包。
在明天會更好之前,先把今天過好。
預算是有限的,對美的想像永遠無限。
為了下一代,我們決定拿起這一袋。
快樂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花費得少。
追求美好的權利,無關金錢,人人平等。
懂得怎麼花,就能活出一朵花。
<部分海報欣賞>
↓↓↓
↓↓↓
天下沒有醜女人,
只有面膜買二送一,
還不行動的女人。
長得漂亮是本錢,
把錢花得漂亮是本事。
來全聯不會讓你變時尚,
但省下來的錢,
能讓你把自己變時尚。
幾塊錢很重要,因為這是
林北辛苦賺來的錢。
省錢是正確的道路,
我不在全聯,
就在往全聯的路上。
真正的美,是像我媽一樣
有顆精打細算的頭腦。
我可以花八塊錢買到的,
為什麼要掏十塊錢出來?
養成好習慣很重要,
我習慣去糖去冰去全聯。
花很多錢我不會,
但我真的很會花錢。
知道一生一定要去的20個地方之後,
我決定先去全聯。
來全聯之後,
我的豬長得特別快。
會不會省錢不必看腦袋,
看的是這袋(全聯購物袋)。
美,是讓人愉悅的東西,
比方說全聯的價格。
距離不是問題,
省錢才是重點。
悠遊卡讓我轉進省錢的路。
離全聯越近,
奢侈浪費就離我們越遠。
嘴上說著不要,
錢包卻很誠實;
<部分海報欣賞>
↓↓↓
臺灣零售行業發展於上世紀70年代,90年代開放外資進入,形成了以便利店、超級市場為主要格局的商業形態,且發展迅速。加之臺灣市場狹小,因此競爭激烈,很多連鎖超商更加注重於「服務」的概念。
1998年,全聯福利中心成立,其前身以供銷軍公教福利品為主,後民營化改制為超市。為保證商品價格低廉,全聯一度將重心放在銷售與經營上,為此忽略了品牌形象。因此當企業日益壯大,全聯也隨之陷入尷尬境地:商品價格較其他超商便宜10%-20%;另一方面卻因知名度不高而被消費者乃至競爭者無視。為扭轉這一局面,2006年全聯開始進行品牌廣告行銷。而其中的重要一步是與奧美達成合作。
任何產品的品牌形象都可以依靠廣告建立起來,廣告創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品牌形象的優劣。反之,品牌價值觀也為廣告創意奠定基礎。
無論經營早期還是進行品牌行銷之後,全聯始終不變「便宜、省錢」的主題。而文化的積澱與價值觀念的形成向來不是一朝一夕的。標新立異,倒是能迅速確立成新的文化內涵,從而塑造品牌個性。
連續三年的主題,從不同角度的出發,讓這家臺灣本土超市的店數從七百家激增至將近九百,佔至全臺超市一哥的位置。而這三年的動力想必也正是如此。
三年前,全聯30歲以下的消費者僅僅只佔9%,為打消不少年輕人去全聯消費的「委屈感」,全聯將廣告定義為經濟美學,以便更好地傳遞其理念:在現實中追求理想,在理想中顧及現實。老舊的品牌搭乘了時尚感,這一非常規的行為讓年輕人發現:這個本土超市好像有點酷了。而短期的營銷即便是再絢麗也最終會變為曇花一現。因此要依靠系列廣告來留存主題能夠穿透時間的活力。
不過主題依舊,內容不能一成不變。在贏得年輕人注意後,回歸其最忠實的消費者也更能產生正向的反差效果。畢竟品牌土不土跟消費者年齡沒多大關係,一個品牌的樹立更多的在於形象而並非迎合。本土品牌敢講敢做,文案直白、不矯飾,這恐怕是全聯最惹眼的營銷方式了。品牌或許依舊本土,但它敢做一個不高大上的品牌,誰會說這樣的它沒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