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章前,點擊標題下藍字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生意人都講究控制成本,而餐廳的成本控制各個方面都有,但說到浪費那後廚絕對是浪費大頭沒跑了。
後廚都有哪些浪費行為?又該如何有效地根治呢?
問題一、烹調技術上的浪費
解決方法:
1.提高廚師的業務素質定期培訓。
只有對廚師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使他們對烹飪原料的基本屬性有一個明確地認識,這樣才能確保不會出現烹調方法上的失誤。
2.制定標準烹調程序。
如果把酒店中所涉及的菜餚的烹調程序以表格的形式寫出來,發給廚師學習,就可以防止因為操作不當引起的浪費。比如把烹調時間(油炸時間、成菜時間)、烹調溫度、火候等需要量化的東西制定出來,讓廚師嚴格按照烹調程度烹調,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烹調技術上的浪費。
問題二、加工技術問題導致的浪費
解決方法:
1.制定嚴格的原料加工程序。
以標準菜譜的形式來制約廚師在工作檯中的隨意性,標準菜譜中已定死了的多少原料出多少成品,廚師就要嚴格按照標準菜譜的要求去做,否則就要進行必要的處罰。
2.專人專職負責。
廚房中的用人也是關鍵,廚師的專長不一樣,技術特長也不一樣,讓每個人只負責他最拿手的一塊,他會越做越好,利用率就越高。
比如,一個人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在肉類加工上的出料率是酒店最高的;另一個人的海鮮加工是最好的,如果現在將兩個人的崗位對換一下,兩邊的出料率肯定都會有下降,但是讓他們來培訓,就會有很明確的方向性和準確性。
問題三、下腳料上的浪費
廚房裡,通常會在砧板邊堆滿各式各樣的下腳料,這些看似派不上用場的東西,就會被大手大腳的廚師順手倒在垃圾桶裡。雖然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但積累下來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解決方法:
分項建立各種下腳料的加工方法並強制執行,下腳料做好菜有獎勵(如:獎勵假)。
翻看垃圾桶(每天一定要翻看垃圾桶)
杜絕這種浪費的方法要從體制和工作程序上下功夫。增強節約意識,一種原料能否合理利用,作為一個廚師長知道是沒有用的,應該讓實際的操作廚師知道,讓他們知道自覺的合理利用,比我們用哪一種方法去強制執行要好得多。
建個中央加工點,大部分酒店都採用各部門分別領料、分別加工的方法,這種做法就有可能因為各部門之間溝通不夠,造成邊角料的浪費。如果能集中加工,給各廚房合理分配,這樣邊角料就可以達到利用最大化。
問題四、濫用調味品、裝飾造成的浪費
調味品如果量放的適當,當然能增加菜餚的色香味,但是有很多沒有經過培訓的廚師會誤認為量越大效果就越好,這其實是一思維誤區。再加上現在酒店中所用的各種調味品、裝飾物成本很高,這樣就會更一步增加了原料的成本。
解決方法:
標準食譜,對貴重調料按菜定量。根據不同菜餚的風味,嚴格掌握調料的使用量,不做「調料大廚」,最好的辦法就是制定標準菜譜,嚴格規定各種原調料的用量,然後把貴重調料按照每一個標準單位份量分成固定的小份,這樣在用的時候既保證了用量的標準,又節省了時間,可謂是一舉兩得。
只用對的不用貴的。這樣做的目地是為了防止廚師在做低檔菜時用高檔料,所以一定要制定標準食譜。
問題五、原料儲存上的浪費
原料在儲存中造成浪費的最主要原因是:儲存方法不正確。這類情況不僅需要多學習一些已有的方法,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儲藏方法。
解決方法:
1.建立和制定好的調料添加程序。
如:在倒入新調料時,把容器內剩餘的部分先倒出來,放入調料後再將剩餘的那部分調料放在最上面,這樣,最先用光的就是以前的了,既保證了鹽的質量,又不至於造成成本浪費。
2.建立出入庫標準。
出庫堅持「先存放,先取用」的原則,不讓原料在存放時因過了保質期而造成浪費。入庫時認真查看原調料的保質期並做好記錄,對保質期短和數量較多的物品分類,並且要和總廚、採購員溝通,保證其物品能在保質期內用完。
所以一定要制定標準食譜。
問題六、廚師的出餐形式造成的浪費
自助餐,無倫是客人是多是少,總之都是要有出餐的和以備加菜的。傳統東南亞菜和中式菜的形式決定了一定會有剩餘或是很難二次再用。
解決方法:
用創造力在保留傳統東南亞菜和中式菜的靈魂,從根本上注入新的概念元素,再披上帶有異國風情的外衣,以時尚摩登的手法把傳統東南亞菜和中式菜重新包裝為現時所謂的新派菜,如「照燒牛肋骨」和上海菜「醉雞」。這樣一來即美觀有檔次,又省料,有便與貯存,而且會給客人帶來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內容來源餐飲人必讀 ,如需刪除請聯繫我們
正規企業,放心品質,手續齊全!「水晶貢丸」是酒店宴會零點的特色菜品,純傳統手工藝製作,餡大皮薄,回味兒時媽媽菜餚的味道!訂購熱線15345544111
水晶貢丸誠招全國代理商,聯繫電話:15345544111 鄒磊
喜歡記得分享哦~
請關注鄒磊大師個人微信,更多養生食材及精美菜餚為你呈現!
鄒磊大師聯繫電話:15345544111
18605530230
免責聲明
部分文章來源於網際網路或轉載於其它微信平臺,我們對文章觀點保持中立,請讀者和作者自行理解。我們平臺旨在弘揚餐飲文化和科普行業知識,無任何商業行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凡是未註明禁止轉載或公共百科類知識如被我方引用或轉載的,請作者聯繫我們第一時間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