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決定最高速度
扭矩決定加速時間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並且對此深信不疑
因為不管是銷售
還是大學講師、教授
都是這麼描述的
事實上,功率和扭矩這對好基友
遠沒有想像這麼簡單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功率和扭矩的概念還有它們之間的關係。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是衡量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扭矩是使物體發生轉動的一種特殊的力矩,發動機的扭矩則是指發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它能夠反映出一臺車的負載能力。
功率和扭矩最簡單的關係就是,當功率恆定時,扭矩和轉速是呈一種此消彼長的趨勢,也就是說轉速越高扭矩越小。當然,在實際情況中,功率並不會呈現恆定狀態。
回到前面,幾年前第一次聽到「功率決定最高速度,扭矩決定加速時間」這句話,教授對此也是深信不疑。但在接觸了柴油車之後,教授心裡就打了一個疑問,同一款車,為什麼柴油版扭矩這麼大,加速卻遠不如扭矩比它小很多的汽油版快呢?
這就有悖於扭矩決定加速這個理論了,本著好學上進、敢於質疑權威的態度,教授決定好好研究研究發動機扭矩和功率到底決定什麼?咱們先假設「功率決定最高速度,扭矩決定加速時間」這句話是對的,既然國內限速120,那工程師索性把發動機功率調小點,扭矩調大點,日常加速能夠輕快點,反正極速也用不了那麼高,這樣豈不是更好?
很顯然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功率和扭矩是彼此相關的,這兩者有著密切聯繫。而為了實現上述問題,機智的工程師們引入了變速器這個神奇的東西,這就很好地解決了轉速、扭矩和功率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如今很多廠家都會宣傳,這臺車1800轉就能爆發出最大扭矩之類的話術。理論上來說,在傳動比固定的情況下,發動機輸出扭矩越大車子加速越快。然而,因為有了自動變速器的加入,實際上當你加速時候,變速器會降擋把轉速拉升,這時候傳動比和扭矩甚至功率都會發生改變,這三者之間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這裡引入一個概念,叫輪上扭矩,要知道發動機扭矩是經過變速器、主減速器等傳動機構的變化才傳輸到車輪上的,真正決定汽車加速力的是輪上扭矩。學過物理都知道,P(功率)=F(輪上扭矩)X V(速度)。也就是說,當車輛在某一速度時,其輪上扭矩是由輪上功率決定的,而功率幾乎是不會受傳動比改變而產生變化的,忽略傳動機械損失,輪上功率可以等同於發動機功率。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最高速度還是加速時間,其實都是由最大功率決定的。
很多渦輪增壓的車在很低的轉速區間就能夠爆發最大扭矩,就跟之前所說的1800轉一樣,可是在實際加速過程中,發動機轉速在達到1800轉之後依往上升。如果按照「扭矩決定加速時間」這個理論,既然1800轉已經達到最大扭矩了,那為啥還需要降擋使得轉速攀升呢?說到底,加速性能還是由功率決定的,要知道功率是等效於扭矩乘以轉速,這時候要靠轉速攀升獲得更大功率,從而獲得更大的輪上扭矩。
最實際的例子,英菲尼迪Q50和Q50L,這兩者除了軸距上略有差別,幾乎可以看做是同一款車。前者搭載的是VQ系列的3.7L V6發動機,最大功率258KW,最大扭矩361N.m;後者搭載2.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55KW,最大扭矩350N.m。你會發現這兩臺在功率上相差超過100KW,扭矩幾乎相同,最終反映在加速成績上的區別,3.7L比2.0T快了兩秒多。
如果覺得這個例子還不夠有力,那再來一個極端的例子。代表著汽車頂尖科技的F1賽車,其採用的1.6T V6發動機,最大馬力超過七八百匹,扭矩卻只有375N.m,甚至都沒有一臺凱迪拉克ATS的扭矩大,但F1卻能夠做到驚人的加速成績。至於為啥F1發動機扭矩為何這麼低,那是因為F1發動機是高轉速取向,回歸之前的公式,扭矩不夠轉速來湊,總之只要功率足夠大,這臺車性能就不會差。
既然功率決定車的性能,那如果用相同功率的汽油機是不是也能夠代替柴油機驅動大貨車呢?答案是肯定的,功率既然表示做功的快慢,那麼同等功率情況下,肯定是做功也是一樣的。柴油機之所以扭矩大,是因為轉速低,而汽油機轉速高扭矩小,只要利用減速增扭的原理,有足夠大的傳動比,轎車上的汽油機拉動幾十噸的大貨車沒有任何問題。
那為啥大貨車清一色的全部用柴油機呢?考慮到燃燒效率的問題,柴油機本身相對於汽油機就有先天的優勢,而且如果採用汽油機,轉速高且要經過多級減速比,這裡面的機械損失就大很多,對於貨車這種營運性屬性的車來說,顯然並不經濟。
好了,說了這麼多,扭矩也並非一無是處。大家可以這麼理解,功率決定這臺車的快慢,扭矩決定發動機的輸出特性。舉個例子,功率代表單位時間內搬了一堆磚頭,扭矩則代表一次搬一個還是十個,搬十個就是扭矩大點,轉速低,不用來回跑那麼多趟,反之亦然。
那麼是不是最大功率一樣的發動機,其在加速性能上就一樣呢?如果說一樣就不夠嚴謹了,畢竟只是最大功率一樣,其他譬如最大功率在什麼轉速出現、其曲線走勢如何都是不清楚的。如下圖所式,一臺車性能的表現不止要看最大功率,嚴謹點的說法就是看功率曲線。而這條功率曲線所包含的面積,可以看做是加速度在時間方向上的積分,面積越大則代表加速性能更好。
過去那些老舊的觀念確實誤導了很多消費者,在學生時代教授也深受其害,直到後來遇到一些解釋不通的現象,慢慢去辯證然後悟出來。以後再聽到「功率決定最高速度,扭矩決定加速時間」這句話時候,可以把這篇文章丟給他,大膽地懟回去。雖然教授知道能看到並真正看懂這篇文章的人不多,但多少能夠影響到一些人,這也是教授一直堅持在做的事,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