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節
1、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立刻停止發聲,但是聲音不會立刻消失。
3、人說話時是聲帶的振動;鼓發聲是鼓皮的振動;風吹樹葉譁譁響是樹葉的振動;
4、把兩張桌子緊緊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桌面(使附近的同學不能直接聽到敲擊聲),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子上,可是聽到聲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同樣的例子還有:土電話、「隔牆有耳」。
5、當你跳起後能聽到別人說話,說明空氣可以傳聲,我們通常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6、把手機調到響鈴狀態,並用塑膠袋密封后放入水中,用另一部手機給它撥打電話,也可以聽到聲音,說明液體可以傳聲,同樣的例子還有:水中的魚會被岸上的腳步聲嚇跑。
7、把鬧鐘放在密封玻璃罩內,逐漸抽出空氣,聲音會逐漸減小,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內,聲音會逐漸增大,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8、月球上沒有空氣,不能靠聲音直接傳播,因為真空不能傳聲。
9、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它包括固體、液體、氣體。
10、聲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
11、聲傳播的快慢用聲速描述。
12、分析表中數據會發現:
①聲速的大小跟傳聲的介質種類、介質溫度、介質狀態有關;
②不同介質中的聲速一般是不同的;
③一般情況下,介質的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④15℃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⑤一般情況下固體比液體中的聲速快,氣體比液體中的聲速慢。
13、鐵路工人把耳朵貼到鐵軌上聽遠處的火車聲比通過空氣聽到的聲音大,說明固體介質傳聲效果更好;
14、鐵路工人把耳朵貼到鐵軌上聽遠處的火車聲比通過空氣聽到的聲音早,說明固體介質中聲音速度更快。
15、桌子振動發聲時看不到,我們可以通過轉換法來顯示這種振動。
16、為什麼在空屋子裡聽別人說話比在曠野裡響亮
17、區分回聲的條件是原聲與回聲間隔時間大於0.1s,因為回聲是聲源處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傳播出去後遇到障礙物在反射回來產生的,所以聲音的路程是聲源到障礙物距離的2倍。
第二章第二節
1、聲音的三個特徵是音調、響度、音色 2、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3、物體振動的快,發出的音調高;物體振動的慢,發出的 低。因此音調的高低由發聲體的振動快慢決定
4、頻率是單位時間(1s)振動的次數 5、頻率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
6、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HZ。
7、聲包括人耳能聽到的聲音和超聲波、次聲波。
8、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波;低於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
9、一般情況下,女同學的音調高些,聲波的頻率大些,波形圖密些。
10、聲音的強弱叫響度 11、振幅用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單位為米(m)。
12、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
13、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和距離有關:(1)振幅越大,聲源處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2)距離發聲體越近,聽到聲音的響度越大。
14、在音調、響度相同的情況下,我們是通過音色來判斷不同的聲音的。
15、我們能分辨出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
16、西瓜成熟以後,它的內部結構發生變化,拍擊時,它的音調和音色也要發生變化,但是判斷時主要依靠音色。
17、樂器分打擊樂器、弦樂器、管樂器。
18、鼓、鑼是打擊樂器,以鼓為例,鼓皮繃的越緊,振動的越快,音調越高,擊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19、二胡、小提琴和鋼琴是弦樂器,長而粗的弦發聲的音調高,短而細的弦發聲的音調低,繃緊的弦發聲的音調高,不緊的弦發聲的音調低,撥動琴弦的力量越大,弦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0、科學用語要求清楚準確,含義唯一,物理學中的聲音的「高」、「低」只用來描述音調,而聲音的「大」、「小」則只用來描述響度。
21、笛子、簫是管樂器樂器,是依靠空氣柱的振動發聲,空氣柱越長,音調越低。
22、你自己聽自己的朗讀聲音和聽自己的朗讀錄音有何不同?別人聽呢?
答:自己聽自己聲音聲音是通過空氣振動進入人耳,還有聲音通過骨傳導傳到耳內;別人聽自己聲音只有空氣振動進入人耳;所以聲音不同。
第二章第三節
1、聲可以傳遞信息、傳遞能量。
2、聲傳遞信息的例子:①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鋼軌發現鬆動的螺栓
②雷聲預示的一場大雨 ③聽診器診病
④用聲探測海深 ④B超診病 ⑤蝙蝠靠超聲波發現昆蟲
聲傳遞能量的例子:①超聲洗鐘錶 ②超聲波碎結石
3、為什麼在空屋子裡聽別人說話比在曠野裡響亮?
答:屋子裡聲音在牆壁上多次反射對原聲起到加強作用,所以聽上去聲音響亮;曠野中聲音無法反射所以聽到的聲音不那麼響亮。
第二章第四節
1、聲音分為樂音和噪聲。
2、從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發聲物體無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工作、學習和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幹擾的聲音都屬於噪聲。
4、從波形上看,噪聲是無規則、不重複、雜亂無章的。
5、聲音的強弱等級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
6、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是0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護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 50dB。
7、聲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的三個階段是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傳播聲音、鼓膜的振動引起聽覺。
8、控制噪聲從三方面著手: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9、聲源處防止噪聲產生減弱噪聲的例子:①摩託車消聲器; ②禁止鳴喇叭;
傳播過程中(介質中)阻斷噪聲傳播減弱噪聲的例子:①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②城市種樹;③關上門窗;
人耳處防止噪聲入耳減弱噪聲的例子:①工廠用的防聲耳罩;②捂耳朵。
關鍵字:初中、物理、期末、複習、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