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你該知道的事#
身體肥胖,雖然絕大部分情況都不是病,可給人們造成的煩惱,一點也不遜色於疾病。更不用說隨著肥胖而來的那些高血脂、高血壓等問題。
可以說,現代人的「肥胖」,大多都是一種「幸福的煩惱」,這也是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副產物。
我們或許也可以真實地理解,為何古人會以肥胖為美,而我們現代人卻以瘦為美?其實原因很簡單:越難得的越珍貴。古代大多數人連飯也吃不飽,常年戰亂頻仍,身體如何能長胖?
由此可見,現代人的肥胖,根本原因還是在「吃」上,其次是身處的環境上。
但對於我們來說,同樣年代的人身處的環境基本相同,「吃」的方面也大同小異,為何還是有人肥胖有人苗條呢?這就涉及到生物體的「個體多樣性」了。
但無論個體差異性怎麼多種多樣,肥胖的內在原因,無非也就是兩個:外寒、內火。
大家先別以為這個原因給出的太過簡單。肥胖的原因,現代科學認為,和攝入的熱量有關,和機體脂肪代謝有關,還有激素的分泌等多種因素,為何就只有外寒內火兩個原因了呢?
《黃帝內經》說,氣血遇寒則凝,遇熱則散。
外寒:舉個例子,冬季氣溫降低,河水流動的速度變慢甚至結冰不再流動。人體受寒,寒邪侵襲機體,氣血周流也會放緩,陰寒之氣越來越盛,氣血的周流也就越來越緩,至而成為「瘀滯」,這就是寒凝血瘀。
內火:所謂內火,一般多指氣鬱化火,也就是肝氣鬱結不舒,氣滯則血瘀,這也是淤血形成的一個原因。
在中醫看來,並沒有什麼「脂肪」的概念,身體的肥胖,也就是體內的垃圾排不出去堆積的結果,多出來的「肥肉」,並不是機體的能量儲備。
事實上,我們現代人完全明白這一點,身體的贅肉,並不能為我們提供多少能量。這也就能解釋,為何會有人「喝水也長胖」了。
當氣滯血淤的時候,就會造成經絡堵塞,從而帶來臟腑功能的紊亂。於是,體內的代謝垃圾出不去,沉積在血管壁就是高血脂,而沉積在皮下,就成了贅肉。
因此,想要減肥,我認為就得祛除外寒、導洩內火,做好這兩方面,多出來的「肥肉」也就會漸漸減少,肥胖也就得到解決了。
1、疏通肝膽:一般來說,大腿、腰部兩側少腹這兩處地方贅肉多的肥胖,前者常叫做「粗大腿」,後者被叫做「遊泳圈」,多數和肝膽二經有關。
疏通肝膽,我們可以自己從經絡按摩著手,推動大腿內側的厥陰肝經,大腿外側的少陽膽經,以及腰上的帶脈。每天推揉、拍打這三條經絡循行部位,慢慢就起到疏通肝膽的作用,贅肉也就隨之減少了。這一點主要和「內火」有關;
2、疏通心經、小腸經:心與小腸相表裡,長期久坐不動的人,心經氣血傾向於「淤塞」,以手臂較粗最明顯的肥胖,多數和這兩條經絡有關。
關注三個部位:腋窩、手臂內側、無名指。可以經常捏按手臂內側,抬手做敬禮動作,揉按點壓無名指各處。有助於疏通心經氣血,減少手上的贅肉,從而起到減肥的效果;對於久坐不動,缺乏運動的人比較適合。
3、調理脾胃:脾胃不健的肥胖,多有飲食上的變化,比如喜歡吃油膩厚味食物。這種肥胖,大多數是全身都較多贅肉,且是比較鬆軟的贅肉,多和寒溼有關。
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膝行」,用膝蓋著地「跪著走」,主要是疏通足陽明胃經,祛除脾胃寒溼,脾胃健運了就能蕩滌寒溼,贅肉也就能隨之消散;
4、疏通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為一身之表,它循行在後背正中,基本和「諸陽之海」督脈平行。膀胱經為一身之表,站在抵禦外邪的第一線,張仲景的《傷寒論》,也就是因為「風寒侵襲寒水之經(膀胱經)」而得名。
膀胱經有寒的肥胖,臀部贅肉最為明顯,其次是腰背部。可以用捏脊、推按、刮痧、拔罐、艾灸等多種方法,以促進膀胱經氣血運行,同時去除寒溼之邪。這一點,主要和「外寒」有關;
5、全身的調理:
推腹減肥:胸腹是六條陰經的交匯處,也是身體陰寒最盛之處。推按腹部,也就起到疏通所有陰經的作用。方法很簡單,睡前平躺在床上,用手指肚從心口(胃脘)處向下推揉,經過神闕穴(肚臍),直到小腹,然後繼續推揉左右兩側腹部,也是從上向下推揉,每天推揉5分鐘左右即可。
多運動:每天最好能保持一定的步行裡程,尤其晚餐後適當散步,速度不要過快,不但能減肥,還能幫助消化,有助於改善睡眠。步行減肥起效比較慢,但是消除贅肉卻是比較「均勻」的。
總之,肥胖是我們大家現在「深惡痛絕」的,如何控制好體重,是現代人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分析,無非外寒內熱兩個原因,我們可以從上述5個方面著手,疏通臟腑經絡,無論外寒還是內熱,都能得到較好的疏導消散,也就能「由內而外」地減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