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事實才止;像種子在地下一樣,一定要萌芽滋長,伸出地面來,尋找陽光。——林語堂
誰年輕時沒有過夢想呢?又有多少人迫於生活所需,向現實低頭,原本的夢想只能牢牢壓在心底?石悅就是其中之一。
石悅打小就喜歡歷史,才5歲就知道拽著爸爸的衣角想買《上下五千年》。那一個個歷史小故事像最為珍稀的寶物一樣牢牢吸引住了石悅的視線,令他忍不住翻閱了一遍又一遍。
稍微長大一點後,石悅的課外讀物就從淺顯易懂的《上下五千年》換成了《資治通鑑》等正史書籍,並且在閱讀過程中他發現明朝是個特別有意思的朝代,他開始專門閱讀明史有關的書籍,《明通鑑》、《明史紀事本末》、《國榷》、《綱目三編》……一卷卷晦澀難懂的古文成為了石悅最大的快樂。
但跟每一個向生活妥協的人一樣,誰都知道歷史冷門,也知道學歷史很難有"錢"途,為了生活石悅只能將對歷史熱愛只當成興趣,自己則按部就班的讀書就業,最後捧上了人們心目中的"鐵飯碗",成為了廣東省順德海關的一名公務員。
2001年,央視推出了一檔名為《百家講壇》的節目,打出"壇壇都是好酒"為口號,勢要將中華歷史這壇典藏幾千年的美酒奉獻給每一位觀眾,學者們"一桌、一人、一口",一段歷史便娓娓道來。
《百家講壇》並不是單純的照本宣歌,像易中天、於丹這些歷史名家們往往都會在史料佐證的情況下加入一些自己的觀點,既科普了史實,有能讓歷史具有更多趣味性,引起了全民關注的熱潮。
石悅深深被這檔節目吸引了,他從中得到啟發,想要讓大家願意去接受、了解我們自己的歷史故事,首先是得讓大家讀的進去。
於是在2006年之時,石悅以"當年明月"為筆名,將大量歷史資料整合串聯,讓它們形成一整套完成體系,以自己的觀點與看法,用生動風趣的語言,向大家展示了一出完整的大明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橫空出世,將歷史變成了一部生動活潑的故事,掀起全民讀《明朝》的狂歡。
《明朝那些事兒》有多火呢?大家應該都知道如今出版行業不景氣,能有個百萬銷量就絕對是暢銷書中的暢銷書,而《明朝》系列自2006年出版後,僅僅用了5年就突破了千萬銷量,石悅本人更是在第3年的時候就賺到了4100萬元,真正的一書封神。
《明朝》爆火之後石悅也成了部門裡的"奇人",他的同事們都沒想到平常那個看上去只是對歷史多了幾分熱愛的小夥子,竟有能耐把歷史研究得如此透徹,寫出人人都樂意去看的鴻篇巨作。
儘管獲得了如此大的成功,但石悅卻沒有選擇將寫作或者歷史作為本職,對他來說自己的夢想與興趣已經實現,他已經習慣了現在的工作與生活,《明朝那些事兒》圓了自己這麼久的歷史夢就已經足夠。
參考資料:《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