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電影業票房疑惑與股市困惑

2020-12-25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經濟新聞》5月12日報導,儘管經濟增速減緩,但中國的電影市場並未受影響,反而持續擴大。2016年1月至3月,中國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長6.7%,增速是7年來的新低,但電影的票房收入卻創了下50%的增長紀錄。有觀點認為2017年中國將有望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電影消費國。然而,輝煌的中國電影產業背後也被發現了一些汙點,不正當的電影票銷售手段被暴露在大眾視野。

票房收入造假

2015年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約為440億人民幣,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近50%,且增勢不止,2016年1月至3月票房高達約145億人民幣,與2015相比維持了同比增長50%的高增長率。特別是在春節期間的票房為69億人民幣,與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70%。據新華社報導稱,2016年2月單月的票房收入創下了中國過去的最高紀錄,甚至超越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作為2016年的賀歲檔電影,香港電影明星周星馳導演的戀愛喜劇片《美人魚》博得了非常高的人氣。進入3月後,以動作明星李小龍的師傅葉問為主人公的《葉問3》突然變得引人注目。3月4日,《葉問3》在大陸首映,首映第一天票房收入便高達1.5億人民幣。其後的3天內票房就超過了4億人民幣因而成為了話題焦點。

然而,部分中國媒體開始揣測《葉問3》輝煌的票房背後是否隱藏著不正當銷售手段。其後又相繼爆出一系列的奇怪現象,比如平時影院最不受歡迎的第一排和最後一排還在預約階段就被搶購一空,而中間部分的座位反而空著;又比如被預約滿的座位上一直到放映結束都沒有觀眾等等,掀起了「製片方提前購買了大量電影票」、「有人幕後操縱電影票價格」等猜測狂潮。

中國當局出面調查後稱,發行方確實自掏腰包買了5600萬人民幣左右的電影票,且還捏造了電影的票房收入。

票房收入注水問題也對股市造成了些許波動。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廣告企業十方公司的股價就遭受了直接打擊。該公司收購了《葉問3》在中國大陸的部分票房收益權,對大陸市場充滿期待。2月下旬,十方的股價達到2010年上市以來的最高值3.75港幣,然而票房注水問題曝光後股價接連下跌。

因股價下跌十分驚慌的十方公司在3月8日表示只是收購了電影一部分票房收益權,並未插手其在大陸的排片與上映,對於那些傳播虛假信息的媒體不派出採用法律手段。即便如此股價低迷的情況依舊沒有迴轉,最糟糕的時候與上市後的最高值相比下跌了80%以上。

票房收入的10%是虛假?

有觀點認為操縱電影票的銷售在中國的電影業內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被評為高人氣作品的電影更能夠吸引觀眾。據新華社報導,中國電影業的相關人士曾表示每年票房收入的大約10%都是以同樣的手段來實現的。

以《葉問3》的票房問題為契機,2015年7月公開上映的電影《捉妖記》相關的猜測被再次提及。《捉妖記》是中國原創的電影作品,2015年在中國其票房收入超過24億人民幣,打敗美國好萊塢電影,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最高票房紀錄,一躍成為金字塔頂尖的電影作品。然而中央電視臺報導稱《捉妖記》偽造上映次數,票房收入中有摻假成分。

中國電影業產業基本分帳方式為:票房收入的8%需作為稅金上繳,50%則被放映電影的影院收入囊中,剩下42%由製片方和發行方所得。將電影包裝為大熱作品需要購買大量的電影票,因此需要先投入一批資金。據說如果由發行方來購買電影票,那麼在分配票房收入時則會做一些「內部調整」,比如稍微提高其所得的比例。

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股市中和電影相關的品牌不在少數,中國擁有13億人口,今後會出現大量的中間層消費者。作為娛樂中的王牌產業,電影業和旅遊業等被並視為有希望的產業。同時,中國的經濟模式正試圖從外需主導轉向內需主導、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實現經濟結構轉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電影業的發展。股票市場也讀懂了這一趨勢。

在股市上遭遇寒流的中國電影產業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到2015年為止股價走勢一直較為良好,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後上升了近60%,浙江華策影視則上升了約80%。然而2016年年初開始,華誼兄弟的股價回落約30%,浙江華策影視下降一成多,到4月份股市依舊疲軟。

2015年10月在香港上市的影像技術公司「 IMAX中國」在同年12月迎來了其上市後的高價股票後,之後的3個月內下跌近30%。中國最大電影院線運營商萬達電影院線在電影票銷售造假問題曝光前的2月下旬開始就已經停牌,重新開盤後股價情況會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現在也有說法認為注水票房確實違反了規則,但是並沒有影響票房收入增加的趨勢。據稱,中國的地方城市並沒有足夠多的電影院來滿足消費需求,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中國的電影調查公司芸恩諮詢(北京)的調查顯示,2015年的票房收入中,被稱為「三線城市」、「四線城市」的城市所佔比例僅為總數的30%。不過這些城市的票房收入的增加比例比2014年上升了48%,超過了被稱為「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均為34%)的大都市。

野村國際香港的分析人士指出,提高地方城市電影院的普及度來擴大觀眾數量是比較容易實現的,而且大城市的電影需求也不會衰落,認為「從中期看,票房收入的持續增加是可能的」。

從長遠來看,中國的電影業持續發展是必然,然而股價是會因為預期與現實的差異而變動的,而高期待值是由票房收入來支撐的。如果票房收入中的各類問題似乎不會輕易消失,那麼也就無法保證中國電影產業相關企業能在股票市場上再一次迎來熱潮。

相關焦點

  • 驚嘆中國動畫驚異急速成長!日媒報導哪吒票房奇蹟
    驚嘆中國動畫驚異急速成長!日媒報導哪吒票房奇蹟 時間:2019-09-08 11:39:30
  • 集體撤檔、堅持創作…… 看中國電影業危機中的堅守與重塑
    從年初春節檔影片集體宣布撤檔開始,到《八佰》全國公映取得31.1億元的票房奇蹟,中國電影在堅守中浴血重生。停春節檔影片集體宣布撤檔2019年春節檔全國票房高達68億元,外界普遍認為,2020年的春節檔競爭力會更強,《唐人街探案3》《奪冠》《緊急救援》等7部影片題材各異,各有賣點,最終突破68億元票房不是沒有可能的。然而,新冠疫情改變了這一切。
  • 亞洲電影票房大漲,美媒看到復甦希望:中國都可以,美國也一定行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當地時間1月10日報導,亞洲各國電影票房持續走高,當歐美各國還在疲於應對形勢嚴峻的疫情之時,以中國、日本等為代表的東亞國家電影市場票房不斷傳來喜訊。美媒痛定思痛後,在這種十分強烈的對比中看到了自己國內經濟復甦的可能,在美媒看來,"完全可以學習中國和日本等國的這種方式,中國都可以,我們也行"。如果那樣,美國的電影票房市場反彈,國內經濟也能得到恢復,但事實並非美媒想得這般簡單。中國生機勃勃以中國為例,在2020年下半年上映的電影中,中國共有2部電影的票房收入超過4億美元。
  • 今日股市收盤點評 2020年10月9日股市收評
    今日股市收盤點評,2020年10月9日股市收評:國慶節假期外圍普漲,受此影響,A股早盤高開高走,創業板漲4%;午後大盤橫盤整固,市場呈現普漲格局。  消息面  1、國慶檔票房近37億元 為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  國家電影專資辦8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我國電影票房約為36.96億元,取得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的成績。其中《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奪冠》位列檔期票房前三。
  • 中韓股市密切相關 韓媒稱「兩國股市同喜同憂」
    原標題:中韓股市密切相關 韓媒稱「兩國股市同喜同憂」  中國網6月23日訊 據韓國媒體6月22日報導,近年來,中韓兩國經濟交流愈發密切,兩股的股市也是相互影響。特別是「滬港通」實行之後,韓國媒體已將中國股市當做每天必須關注的重要事項。韓國媒體曾毫不誇張的這樣形容韓國股市:「因為中國哭,也因為中國笑」。
  • 英媒:中國股市新年第一個交易日迎來「開門紅」
    英媒稱,中國股市2021年第一個交易日表現強勁。此前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復甦,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 據路透社上海1月4日報導,滬深300指數收升1.08%,至5267.72點。上證綜指收升0.86%,報3502.96點。創業板指數收升3.77%。上證科創板50成分指數收升2.09%。
  • 疫情之下的全球票房:中國領跑、八佰奪冠
    中國內地:《八佰》領跑全球票房正如誰也沒有料到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樣,在2020年之前,誰也沒有料到中國電影市場將會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在2020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票房突破200億,雖然僅為去年的三分之一,但是從7月下旬逐步復甦開始,經歷疫情之後的中國電影艱難地尋求著復甦,甚至承擔起全球票房的重擔。
  • 日媒盤點日本電影2018大事件:非商業片迎來春天
    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劇照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日媒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和上田慎一郎的《攝影機不要停!》票房達到4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7億元——本網注)。《攝影機不要停!》是34歲的上田慎一郎的第一部長篇作品。這是一部從演員工作室誕生的小品,製作費僅為300萬日元。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講述了拍攝殭屍電影的劇組遇到真正殭屍的故事,將小成本轉變為優勢的創意取得了成功。該片最初只在東京的2家影院上映,但通過網上的好評傳播,進一步擴大了上映規模。
  • 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再創新高 美媒:國產電影「碾壓」好萊塢挑大梁
    中國日報網12月24日電(朱月紅)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2019年就要過去了。這一年,國產電影佳作不斷,綜合表現十分搶眼。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9年「十大年度電影」排行榜中,國產電影佔八席。中國國產電影「碾壓」好萊塢,助推2019中國內地總票房創新高,美媒也忍不住為中國國產電影打call。截止12月23日,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19年國內累計電影票房已達627億元,超過去年全年606.88億元的票房總成績,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更新中。
  • 4個月150億元票房!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票房第一的電影市場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昨晚(12月12日)在三亞落幕。這屆電影節上有哪些亮點?對全球電影行業和電影人來講,有著怎樣的意義?中國電影人經歷疫情考驗後展現了怎樣的精神面貌?通過電影節上部分參展影片主創團隊的講述可以得到答案。
  • 電影業:西體中用 與好萊塢共謀巨片時代
    來源: 國海證券研究所 發布時間: 2010年05月14日   結論:    從國家「調結構、促內需」的角度曾明確指出:文化產業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將隨著中國未來經濟結構轉化的戰略指南針
  • 《八佰》登頂全球票房冠軍,但中國電影票房到2024年都難以超越2019年
    不過在經歷半年的黑暗期後,中國的電影行業已在有序復甦。截至10月22日,中國電影票房已達到135億元,不過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 2020至2024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中國摘要報告(以下簡稱「《展望》」),預計2020年中國電影收入同比大幅下跌78.1%至只有約22.6億美元(151億元)。
  • 「國慶檔」能否迎電影業完全復甦?聽聽北師大教授周星怎麼說
    8月29日,以「夢圓·奮進」為主題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影視行業在塵封數月後迎來復甦。自7月20日影院復工以來,全國電影市場單日票房、影院復工數、影院復工率等各項指標,都呈現出積極態勢,電影市場正在逐步回暖。
  • 上周雅思寫作真題詞彙講解-你知道票房的英語嗎?
    首先,第一個詞是box-office,這個詞表示票房的意思。下次在同學們在寫某個電影非常流行的時候,與其寫it is very popular,比如可以寫:Hollywood films represent more than half of total box-office receipts in major markets.
  • 4個月創造150億元票房紀錄!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票房第一的電影市場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昨晚(12月12日)在三亞落幕。這屆電影節上有哪些亮點?對全球電影行業和電影人來講,有著怎樣的意義?中國電影人經歷疫情考驗後展現了怎樣的精神面貌?通過電影節上部分參展影片主創團隊的講述可以得到答案。
  • 中式英文單詞頻現西方媒體 領頭龍描述中國地位
    2011年一季度股市的走高,還讓投資者和券商高喊向3500點進軍,而二季度一個猛烈的回抽就讓還來不及盤點的帳面財富淪為黃粱一夢。滬綜指下挫5.68%,近八成個股告負,中小盤股更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有人評價A股已經成為賭徒和投機者的天堂。「中國熊」的吼聲猶如四面楚歌,割肉,還是不割肉,成為股民內心最大的糾結。
  • 日媒: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電影的成長與矛盾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日媒:中國電影的成長與矛盾日本《日經商業》網站11月19日文章,原題: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電影的成長與矛盾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將佔據2020年全球電影票房榜第一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雖然中國的GDP規模目前還只相當於美國的64%,但在過去的一兩年時間裡,中國製作了許多熱門電影,有人曾預測,即使沒有疫情的影響,中國電影市場規模也將在幾年後超過美國。中國有很多能夠激勵人們愛國主義情懷和珍惜傳統文化的影視作品。
  •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電影業損失慘重
    之後,同樣定在2月26日上映的《狩獵的時間》,三月上映的《潔白》《電話》和紀錄片《流浪廚師》,也都做了推遲上映的決定,至於推遲至何時再重新上映,目前一切都是未知數。好萊塢影片方面,《1/2的魔法》同樣已推遲了原本的韓國上映檔期,倒是《隱形人》和《紳士們》這兩部作品「頂風作案」,搶在2月26日於韓國各地上映,結果票房均不理想。
  • 鬼滅之刃:票房躋身歷史前二,日媒稱鬼滅為經濟之光
    鬼滅之刃在日本的火熱程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像,票房一路高歌猛進,上映已經超過了一個半月,現在每天還能拿下5億日元左右的票房。截止今天上午,鬼滅之刃劇場版已經拿下了270億日元的票房,超過了票房262億日元的《鐵達尼號》。
  • 今年,哪部電影 票房最高?
    據了解,2020年10月3日13時,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累計突破100億元,總觀影人次超2.71億,累計場次超2648萬。雖然今年百億票房來得晚了些,相比較2019年2月份的單月票房就高達111.63億,但是今年的電影總票房突破100億,是在今年疫情期間國內所有電影院歇業半年之後,在上座率75%的基礎上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