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規範隨地吐痰地方性法規出臺,美麗山西:我們禁痰!

2020-12-17 我是木子卓

15日,山西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山西將全面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

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自6月1日起施行。

據介紹,《規定》不分章節,共18條,主要明確了立法目的、適用範圍、治理原則、部門職責,公共場所管理單位、自治組織、公民的義務,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法律責任等。

其中,第十五條規定,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或者其依法委託的單位責令清除痰漬,並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在室外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罰款。

在室內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處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罰款。

在公共運輸工具、電梯轎廂等公共密閉空間內隨地吐痰的,處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在法規之前,我們面對隨地吐痰的情況,只能自我安慰,由於我們自己都不是理想的自我,很難期望周圍的人是完美和高尚的,所以我們不僅必須面對自己並發展自己,而且還必須寬容他人。

現在,法律在心間長駐,我們生活在法治的國度,處處需有法,處處需遵法,有著這樣的法令限制心中惡念,我們大山西會更加美好!

大家覺得願意山西禁止隨地吐痰的法令全國普及嗎?大山西會越來越美,朋友們可相信?歡迎在下方評論和木子卓一起討論喔~

如果木子卓的內容您還比較感興趣,還請關注分享,木子卓還努力更新更加優質的內容獻給大家!

資料來源:中話網、新浪新聞、Any資訊

相關焦點

  • 每經14點|山西出臺全國首部規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地方性法規;6...
    每經編輯:畢陸名1丨山西出臺全國首部規範公共場所隨地吐痰行為地方性法規據央視新聞16日消息,5月15日,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以達到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陋習,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提高公民公共衛生意識和文明素養,營造健康衛生的公共環境,保障公民身體健康的目的。
  • 「山西網上女性文化學堂」全國首部!山西立法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
    5月15日,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該法規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作為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本法規在制度設計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不少制度都帶有創製性。如,城管部門可以依法與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籤訂共建共治協議,共同治理本責任區內的隨地吐痰行為;設立公益宣傳監督崗位,聘用低收入家庭成員協助宣傳監督;探索建立環衛工人、交通協管員參與隨地吐痰監管機制,等等。
  • 全國美麗城鎮建設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出臺
    全國美麗城鎮建設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出臺 2020-12-17 1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6月1日實施 首日太原開出...
    5月15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根據《規定》,6月1日起,全省公共場所禁止隨地吐痰,違者將面臨最高500元的罰款。
  • 向隨地吐痰說「不」!
    向隨地吐痰說「不」!6月1日起,市民在公共場所不可再一「吐」為快。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從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 做文明人,不隨地吐痰!「一吐為快」惹人不快!
    法規實施後,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行為有所改善,但這種現象依然存在。「口無遮攔」成文明汙點 走在大街上或是小區裡,文明標語抬頭隨處可見,但低頭會發現,文明汙點也不少。 7月24日,記者行走在桃園路上,10分鐘內,就發現兩位市民隨意吐痰。一位中年男子騎著自行車,只聽咳嗽一聲,「呸……」一口痰飛到地上。
  • 我是怎樣學會不隨地吐痰的
    記者從「健康奧運、健康北京」動員會議上獲悉,北京市擬在年內設立「禁痰日」。該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為提倡講衛生的生活方式,根除部分市民隨地吐痰的陋習,本市擬在年內將某日定為「禁痰日」,具體日期及正在商討之中。
  • 晉中市大力宣傳貫徹《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
    活動中,全市持續開展「講文明、講衛生、強責任、促健康」活動,將禁止隨地吐痰作為活動的主要內容,營造崇尚文明、崇尚健康的濃厚氛圍;將禁止隨地吐痰納入全市中、小學校健康教育內容,提高學生對隨地吐痰危害的認識,教育引導學生從小養成文明衛生的行為習慣,以「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成員摒棄不文明行為;利用各類媒體開展專題宣傳,以專家訪談、科普講座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隨地吐痰的危害。
  • 【重要信息】6月1日起,實施垃圾分類、禁止隨地吐痰這些新規將影響...
    【重要信息】6月1日起,實施垃圾分類、禁止隨地吐痰這些新規將影響你的生活 2020-06-02 0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首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法規出臺
    全國首部全面規範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法規出臺傳承紅色基因,山東立法保障●規定每年七月為紅色文化主題月,在全國首次建立重點群體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機制●首次將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作為重要指標,納入精神文明創建考核評價體系□記者 趙君 報導本報濟南11月27日訊 「法律是剛性的,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紅色基因的要求,我們會更自覺、更有保障!」
  • 山西立法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 最高罰五百元
    新華社太原5月16日電(記者王菲菲)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日前表決通過《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規定提出,在圖書館、超市、公園、電梯轎廂等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且拒不清除痰漬的,將處以一百至五百元不等的罰款。
  • 糾正不文明行為 「禁痰令」實施我市開出首批罰單
    來源: 山西新聞網6月1日《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實施。「禁痰令」實施兩天以來,在我市各城區,城管執法部門依據《規定》條例嚴格執法,開出了「禁痰令」實施後的第一批罰單,罰單數量超過十單。
  • 深圳出臺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 加班太多將被強制休假
    作為國內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該條例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不少網友對推行強制休假制度表示支持,但也直言擔心無法改變「996」的工作模式。業內專家認為,強制休假的新規出臺有一定示範效應。帶薪休假制度由來已久,但是落實率並不高,許多員工表示「想休,但不讓休、不敢休」。
  • 【決勝2020】山西:美麗,我要美麗
    「還大自然一個綠水青山,給老百姓一個美麗家園。」回望2020,山西拼盡全力,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年,山西的美麗事業步履堅定,更上層樓。 低碳減排,擦亮藍天
  • 四川德陽:良法善治 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管用」
    德陽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提供中新網德陽12月16日電 (楊勇 王三春)「有質量的法規是什麼?我們認為就是『管用』。」四川省德陽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郭志華說,全國年畫行業首部地方性法規——《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共5章、28條、3600字,這是一部體量「精緻」的法規,沒有冗長複雜的敘述,只要說得清楚、看得明白,能照著辦、能執行得好,這部法規的立法精神就兩個字:管用。
  • 重慶取消隨地吐痰重罰50規定 改為教育勸導為主
    取證有難度可操作性較差  2003年「非典」疫情讓人們意識到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陋習的危害,我市也特別在規範市民陋習方面作出了規定,《通告》中說,「不準隨地吐痰。違者,責令清除乾淨,從重處50元罰款。」「不準隨地便溺,亂丟果皮、紙屑、香口膠、菸頭等廢棄物。違者,責令清除乾淨,從重處50元罰款。」
  • 文明「抗疫」從不隨地吐痰開始
    疫情當下,路上沒有了車水馬龍,各種不文明行為也像「破了戒」「撒了歡」,隨地吐痰、闖紅燈、遛狗不栓繩等問題重新抬頭。每天走在路上,都要小心翼翼躲避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痰跡,動輒還要跳過一堆堆狗狗排洩物。疫情當下,仿佛文明也中了毒。
  • 不隨地吐痰 愛己也愛他人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國,疫情防護工作成為重中之重。新冠疫情形勢下,「不隨地吐痰」被寫進國家衛健委編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中,從而使得這一行為再次引發廣泛關注,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連日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隨地吐痰」理念已深入人心,市民的衛生意識強了,生活習慣也越來越好。
  • 別讓隨地吐痰「吐」了文明,髒了城市
    但隨地吐痰等一些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市民:對隨地吐痰的行為深惡痛絕市民徐麗俊說,自己走在大街上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些人車窗搖下來,隨地吐痰,讓人避之不及。還有一些居民會從樓上吐痰下來,走路經過的時候都很擔心。畢竟現在還是疫情期間,唾沫也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 中國人為什麼愛隨地吐痰?不只是素質問題
    這叫人不禁要問,為什麼只有中國人被痰扼住了命運的咽喉?禁痰運動的失敗早前,歐洲人、美國人和中國人一樣也愛隨地吐痰。很多人認為,是因為歐美禁止吐痰的立法早,改掉了他們的壞習慣。但早在20世紀初,民國國民政府就已經開始推廣「新生活運動」,禁止隨地吐痰,中國人卻依然照吐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