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白」到「大拿」!安龍籍武警戰士彭發忠成長記

2020-12-25 天眼新聞

12是個特別的數字。一年有12個月,傳統文化裡有12生肖,鐘錶的錶盤有12個數字,12代表了輪迴也代表了新的開始,對於一個軍人來說,12年的戎裝生涯是一次成長更是一次蛻變。在武警雲南總隊曲靖支隊有這樣一個人,他勤勤懇懇、埋頭苦幹、克己奉公,他精湛的技術和敬業精神,深得部隊的讚許,戰友們都稱他為「老黃牛」。他就是武警曲靖支隊通信技師、貴州安龍籍現役武警戰士——彭發忠。

彭發忠從單一維修到多面好手「把脈大拿」的進階路「班長、班長,值班室報告,羅平中隊1號哨監控斷線了,股長安排你趕緊去看一下。」 前不久,一場漂泊大雨直襲深夜,正在臥床酣睡的彭發忠被床頭對講機驚醒,來不及開燈的他趁著夜色迅速穿上衣服直奔機房。擔任通信班長以來,像這樣的維修任務,彭發忠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了,戰友們都稱他為通信「把脈大拿」。

彭發忠與戰友在調試電臺設備

彭發忠從事的是部隊通信網絡的日常預檢維護任務。2009年初,支隊組織通信業務集訓,彭發忠被中隊選送到機關通信股輪訓。報到前一晚,中隊長楊敏特別叮囑:「去了就別回來了,爭取留在機關。」到支隊報到第一天,老班長讓彭發忠先拆裝電腦試試,看似簡單的手工活,彭發忠卻感到腦子裡一片空白。「不怕你笑話,當時就覺得自己特別low,我拿著螺絲刀竟然不知從何下手。」回憶說時彭發忠難為情地說,那時都是21世紀了,自己對電腦的掌握卻還停留在開機與關機狀態。「不行啊,一個月內你要是學不會這玩意,恐怕就要回原單位咯!」老班長看出了彭發忠的呆滯,告訴彭發忠要想立足機關必須具備一技之長。

彭發忠檢修網絡傳輸

進機關都是被中隊風風光光送來的,要是灰溜溜回去了,面對中隊戰友豈不是很丟臉?從那天起,彭發忠就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這「方老殼」搬進腦裡。為此,他白天認真參加警勤中隊執勤,晚上就泡在通信機房裡加班加點學業務。他把廢舊電腦一臺臺地拆卸、組裝,遇到琢磨不透的難題,就從專業書本裡找答案、找老班長請教。一年下來,他摸索出了先確定故障後對症下藥的維修模式,探索出的「故障排除三步法」被總隊區域網推廣。但是他從不滿足,時時提醒自己不斷學習,以適應設備的更新換代要求。面對網際網路飛速發展,通信技術不斷在更新換代加速,彭發忠感到,日新月異的大環境給通信兵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彭發忠抓住一切時間和機會學習,只要股長每次去地方通信部門協調網絡事宜,他都要纏著股長一起去,虛心向地方網絡專家請教。憑藉酷愛學習、勇於鑽研的那股勁頭,很快掌握了網絡傳輸業務的新本領。2013年,他主動申請調到三級網維修組,實現從電腦單一維修到全面管理區域網的轉變。既當通信員又當戰鬥員危險來臨時總衝在第一線提起彭發忠,無論是支隊機關幹部還是基層官兵都能說出幾個他的小故事。

彭發忠在架設衛星背負站2014年8月3日,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震中災情如何?有多少人員傷亡?有多少房屋倒塌?這些由於通信中斷難以得知的信息,成為了全國人民最為關注的焦點。時任通信股長的支隊現任副支隊長巨洪剛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後,支隊奉命火速奔赴魯甸救援。為打通震中龍頭山鎮與外界的信息通道,彭發忠硬是攜帶衛星電話、視頻傳輸等通信設備冒著餘震連夜徒步5個小時,他所帶的衛星電話成為當時部署救災力量的惟一通道。「當時我們通信班總共去了3人,帶了有10多臺應急通信設備,守聽、接轉、傳輸……我和戰友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不足3小時。」儘管地震過去了6年,彭發忠仍然清晰地記得那次危險重重的經歷。

彭發忠在雲南魯甸6.5級地震救援現場他告訴記者,在災區那段時間危險總是如影隨形,他既當通信員又當戰鬥員,每天都要跟著領導到各個村組察看受災情況,與戰友們一道搜救被困群眾。一天上午,總隊要求支隊傳輸官兵在翠屏村救援畫面,由於從鎮上到翠屏村的道路中斷,一大早彭發忠便和股長背上衛星背負站徒步趕往村裡。「餘震時,他正好走在懸崖邊上,我簡直被嚇呆了。」該支隊副支隊長說,災區救援困難總是意想不到的,去往翠屏村的路上,他們好幾次被餘震襲擾,特別是在一處僅一人通過的山路時,彭發忠險些被滾石砸中,現在回想起來還有些後怕。這一幕,彭發忠至今也還記得,他說:「當時餘震接二連三的發生,他一股腦地就想快點衝過去,好在有驚無險。」

彭發忠在進行話務值班

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這是震中龍頭山一位老者對彭發忠的評價。在持續近一個月的救援行動中,彭發忠就是這樣做的,他用敢於犧牲奉獻的精神力量感染著救援一線,用忠誠的態度在災區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好形象。入伍12年來,彭發忠參與並完成執勤處突、搶險救援、武裝抓捕等急難險重任務幾十次,個人先後被支隊表彰為優秀士兵3次、優秀士官3次、嘉獎9次,連續三年被總隊表彰為優秀維護員、優秀軍械員、優秀值機員、優秀學員。2010年5月,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2018年因工作成績突出,被支隊表彰為優秀黨員,所帶通信班榮立集體三等功。「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十二年的軍旅生涯即將結束,回想起自己成長的點滴,彭發忠並未就此停步,正滿懷信心地奔赴「新的戰場」,爭取為家鄉建設多做貢獻,向著既定目標奮力前行。任貴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雅萌

編輯 章虹

編審 閔捷 張傳保

相關焦點

  • 從聯合國翻譯到武警戰士
    原標題:從聯合國翻譯到武警戰士(行進中國·精彩故事·新春走基層) 「對不起,我錢包丟了,該怎麼辦?」 「不要擔心,你可以到附近的派出所報案,警察會幫助你的。還有,你應該到領事館掛失你的護照。」 這段流利的英語對話,如果不是親耳所聞,真不敢相信出自一位老外和一名執行巡邏任務的武警戰士之口。
  • 乘風破浪的女武警特警戰士,來了!
    央廣網11月21日消息(羅特 王威澄)在武警特警學院,有這樣兩位女武警特警戰士,在最青春美麗的年紀裡,不愛紅妝愛武裝。從地方大學到女子特戰隊,從女子特戰隊到特警學院。既可沙場點兵,亦可乘風破浪,在今年,兩位女武警特警戰士更是走出練兵場,登上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科普大賽的舞臺並獲獎。
  • 來自武警戰士的美妝秘籍!
    睫毛膏、眼影、口紅、粉底 一樣都不能少 假髮、裙子、絲襪 也順便來一套 (作者:劉夢源 高揚 孫玉棟 馬正斌) 下面是來自武警戰士們的親身示範
  • 武警戰士和退役老兵合力解救落水女子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5日電(記者 劉尚君 通訊員 毛帥)9月2日晚,正在執勤的武警北京總隊執勤二支隊的巡邏哨兵發現一名女子翻越欄杆跳入河中武警戰士與一名男子趕緊跳進河裡展開施救,最終,軍民合力將女子成功救上岸。恰巧的是,參與救人的男子也曾是一名武警戰士。  昨天,記者來到武警執勤二支隊九中隊營區,見到了兩位跳水救人的戰士魏佳威和韓城。韓城告訴記者,2號晚上9點左右,他們執勤結束,在附近公交車站等待其他戰友一起回營區時,突然聽見河邊有人喊:「有人跳河了,快來救人。」
  • 安徽武警駐守深山過「五關」:戰士被毒蛇咬傷差點送命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資訊時代,駐守在這裡武警戰士們雖然都有手機,但是無法隨時和外面的親友溝通,也不能隨時了解外面的信息。很多武警戰士的婚姻大事,也都成了「老大難」。1990年12月出生的孫睿晞,當年被分到武警安徽總隊宣城支隊執勤二中隊的一個執勤點任排長,而他在上海有個相戀多年的女友,因山裡信號差,兩人溝通交流困難而分道揚鑣。
  • 北京西城困境兒童參加夏令營,走進軍營,與武警戰士近距離接觸
    今天上午,月壇公園西側的中央廣播電視發射二臺備用塔下,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三支隊十三中隊院內,多了十幾名孩子。孩子們從6歲到17歲不等,在武警戰士的號令聲中,筆直地站成一排,個個挺直腰背,表情嚴肅。這是孩子們的第一場夏令營活動,也是他們第一次走進軍營,與武警戰士近距離接觸。
  • 小朋友向上海外灘武警戰士敬禮 獲回敬開心跳起(圖)
    當時楊先生正在拍別的夜景,突然看到一名小朋友走到正在站崗執勤的戰士面前,抬起小手敬禮。十幾秒的時間裡,孩子的眼神非常專注認真。緊接著下面的一幕也暖到了楊先生的心,武警戰士認真做出了回應,對孩子回敬了軍禮。拍攝者楊先生表示,當時只是一瞬間就看到了這樣的畫面,非常感動非常震撼,自己的心好久也沒有平靜下來。
  • 武警官兵雨夜連續修復潰堤口,00戰士首次抗洪說...
    7 月 13 日,衡東縣楊梓坪村,武警某部交通第一支隊採取 " 石料沉底、沙包填築 " 的方式開展封堵作業,武警戰士臉上濺滿了泥巴。戰士則連續在現場進行持續奮戰,輪番倒班傳遞沙袋覆蓋在圍堰上防止泥土衝刷。戰士們回到營地,已經到了凌晨 4 點多。奮戰 28 小時後成功合龍13 日上午,只休息了不到兩個小時的武警官兵繼續回到楊梓坪的大堤上繼續作戰。
  • 汶川地震的小男孩,在11年後成了武警戰士,只為心中的那抹橄欖綠
    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好不容易逃生出去,因為房屋倒塌,沒有食物,陳濤和父母還有鄉親們不知道該如何的時候,幾抹綠色的身影出現在他們的面前,陳濤說那幾位武警像是踩著光來的,那綠色的身影,一直停留在他的腦海裡。幾名戰士給陳濤一家還有鄉親們送來了食物還有礦泉水,為他們搭起了安全結實的帳篷,後來一批批軍車抵達災區,裡面裝著救援物資,還有越來越多的戰士出現。在白天為災區人民分發餐食,夜裡為他們執勤,災後的生活因為有這些戰士在,他們都不怕。後來,陳濤和同學們被送到宜賓繼續上學,一切都回到了正軌。但是陳濤心裡一直有個烙印,就是那抹綠色。
  • 從專業「小白」到專業「大拿」,他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
    從專業「小白」到專業能手,再到專業「大拿」,蔣甲田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
  •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紀實—院感的守衛「戰士」
    圖片說明(圖片由通訊員田乃偉拍攝):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紀實—平凡的護理崗位院感的守衛戰士。記者 郭靜 通訊員 田乃偉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的護理人員是醫院護理工作崗位上最平凡的「天使」,承擔著全院重複使用的醫療器械和器具的回收、分類、清洗、檢查、包裝、消毒、滅菌及一次性物品的供應工作,關係到醫療、教學、科研質量。
  • 武警曲靖支隊:「一條龍」健康體檢讓新戰士舒心踏實
    央視網消息:「沒想到,從家來到部隊做體檢,可以享受專車接送、免費食宿、免費核酸檢測等『一條龍』服務……」8月15日,剛剛來到新兵三大隊十二中隊(曲靖支隊)的安徽籍新戰士李樂飛高興的講到。受疫情影響,今年秋季入伍的新戰士體檢面臨諸多困難。
  • 汶川地震11年,他從小學生到武警戰士,卻倒在泥石流中……
    21日,武警戰士龍家利隨部隊參與汶川縣的搶險救援。27日,在搶險救援中,龍家利身負重傷,搶救無效犧牲。犧牲當天,是他24歲的生日。微信上,龍家利給自己取名「龍哥有藥」,因為戰士們有病痛經常找他拿藥;QQ上,他則取名「龍哥沒藥」,因為他不希望大家受傷生病,寧願說自己沒藥。所以,他取了兩個矛盾的名字。
  • 汶川地震遺孤,長大後成了高原武警戰士
    地震後,9歲的陳偉被轉移到救援官兵搭建的帳篷。人民網拉薩5月11日電(吳雨仁、陸文凱))「四百米障礙跑,2分8秒,陳偉打破了這一周的訓練記錄,斬獲集訓隊最佳成績。」5月5日,青年節剛過,陳偉就獲得「軍事訓練標兵」榮譽錦旗。
  • 300餘名武警戰士退伍:不是「解散」,而是「稍息」
    8月30日,武警福建總隊機動支隊舉行宣布退伍命令大會暨向軍旗告別儀式,300餘名戰士服役期滿,光榮退出現役。 陳華昆 攝中新網福州8月31日電 (石永明 譚廣權)又是一年秋風起,耳畔再響駝鈴聲。30日,武警福建總隊機動支隊舉行宣布退伍命令大會暨向軍旗告別儀式,300餘名戰士服役期滿,光榮退出現役。告別戰友。 陳華昆 攝一聲聲答「到」竭盡全力,一個個場景感人肺腑。最後的擁抱、最後的敬禮、最後的「保重」……這些平時一起流血流汗的鋼鐵硬漢,此時此刻早已淚流滿面。
  • 一名武警戰士的軍旅自述:參軍入伍從不後悔 背後故事感人!
    王建軍,「到」。大家好,我叫王建軍(中),1999年8月1日出生,現在是武警合肥支隊某中隊的一名戰士。出生那天恰逢八一建軍節,父親王剛高興壞了,果斷給我取名「建軍」。王建軍,「到」。大家好,我叫王建軍(中),1999年8月1日出生,現在是武警合肥支隊某中隊的一名戰士。
  • 退役武警戰士與汶川地震倖存者妻子在抗疫前線與後方譜寫家國情懷
    羅小奇5年前曾是一名武警戰士,還擔任了戰鬥班班長。踏踏實實做事,不言苦和累,是他作為一名退役武警戰士一貫的風格。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他和渣土班突擊隊的同事們一起,前後一共搬運了300多噸生活、防疫物資。
  • 龍山:產婦急需輸血 駐訓武警戰士愛心獻「熊貓血」
    州中心血站接到急救電話後,第一時間通過稀有血型信息庫聯絡到了正在參加武警湘西片區第四季度「魔鬼周」極限訓練的路遠航。因時間緊迫,血型特殊,病人危險,州中心血站直接打通了同時參訓的特戰排排長陳錦華的電話並說明了情況,了解情況後,陳錦華立即請示現場指揮員,由於駐訓點距離州中心血站約40公裡路程,得到同意後迅速派車帶領路遠航前往血站進行志願獻血。
  • 400餘名武警戰士跳「你笑起來真好看」暖化網友
    400餘名武警戰士跳「你笑起來真好看」暖化網友 日前,武警北京總隊執勤四支隊新兵大隊組織400餘名新戰士,利用休息時間跳起歡快的「課間操」。整齊劃一的動作、燦爛開心的笑容直戳網友心靈。
  • 男子深圳灣公園運動摔倒休克 武警戰士及時救援得以脫險
    原標題:男子公園運動摔倒休克 武警戰士及時救援得以脫險深圳晚報2019年12月6日訊 12月4日傍晚,一位年過六旬的男子在深圳灣公園運動時,突然一頭栽倒在地摔得休克了,頭部血流不止。幸虧巡邏的武警廣東總隊執勤第三支隊哨兵李文珠、徐學祥及時發現,上演了一出「教科書式」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