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職業資格證考試被稱為天下第一考,就是因為法考的內容特別多,難度特別大,尤其是法律職業資格證考試改革之後,原來的一次考試變成了兩次考試,這就使得參加法考的成本變得更高了。可是,近年來每年參加法考的大學生們都很多,為什麼大家都願意挑戰「天下第一考」呢?是因為大家都想當律師嗎?考過法考之後,除了當律師,到底還可以做什麼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首先,確確實實有一部分人,參加法律職業資格證考試,目的就是為了成為一名律師。大家都知道在現階段律師的收入待遇是非常高的,律師打官司,打輸了、打贏了都收費,怎麼都賺錢。如果和公務員以及教師行業相比,律師的待遇,有時候是公務員和教師收入的好幾倍。小編就有認識的律師,年收入60萬以上。而現階段,很多公務員年收入10來萬都算比較高的。想要成為一名律師,首要條件就是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證。因此,很多人一直都在挑戰法考,目的是很明確。
其次,考過了法律職業資格證,其實並不僅僅只有當律師這一條路的選擇。考過法律職業資格證之後,我們有多種途徑,可以進入法律界,成為一名法律精英。比如,拿著法律職業資格證,我們可以參加公務員考試,通過這個跳板,成為一名法官或成為一名檢察官。法官和檢察官的工資收入,比普通的公務員要高。因此,在公務員這個「鐵飯碗」行業中,法官的含金量是更高。如果我們有法律職業資格證,考法官的難度,其實可能還沒有其他一般的公務員考試競爭激烈。
再次,實際上除了當律師、法官和檢察官,現在也有一部分行政機關,在招考公務員的時候,要求考生拿到法律職業資格證。比如,國家公務員法就明文規定:4種行政機關公務員需要通過法考。因此,如果你拿到法律職業資格證,同樣可以考行政機關的公務員。
最後,即便我們不想進入體制內當法官、檢察官,也不想成為一名行政機關負責法律業務的公務員,也不想當一名律師,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證,對我們個人提升法律素養和法治思維,同樣非常有好處。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