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工作者顧名思義,是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員。廣義上包括法官、檢察官、公安人員、律師,但是工作範圍與準入條件不同,工作職責不同。
法律工作者指的是雖未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但具有法律知識,可以從事訴訟代理業務的人員。其業務範圍非常廣泛,幾乎可以涉足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範圍,但不可代理刑事案件。法律工作者,屬於司法部管理,是由司法部門頒發資格證、執業證,依據相關法律參與案件的代理、訴訟、調查等法律服務工作。
律師的話很多人就比較熟悉了,是指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等法律服務的人員。
從事律師工作必須經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原司法考試),然後在律所實習1年獲得律師執業證書方能正式執業。
律師與法律工作者的區別:
1、從業的法律依據不同
律師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依法執行業務,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法律工作者是依據司法部發布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從事法律服務工作的。也就是說律師是依法執業,法律工作者是依部門規章執業。
2、執業範圍不同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律師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而法律工作者不可以從事刑事辯護業務,因為沒有法律依據,也沒有部門規章依據。
3、取得執業資格的條件不同
律師需要本科以上學歷,擁有律師證和法律職業資格證書;而法律工作者就不一樣了,有的要求高中或者中專以上學歷。
4、執業單位不同
律師應當在律師事務所執業。法律服務工者取得資格後,被基層法律服務所決定聘用,方可申領執業證。
上述便是中公法考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律師與法律工作者的區別,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如有相關問題可直接留言諮詢。
往期精彩回顧
《精英律師》中律師涉及業務眾多,律師的業務分為幾類?
資深律師收費10萬一小時,律師收費真的這麼高?
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含金量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