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務工作者、實習律師、律師,傻傻要分清楚

2020-09-10 緹子縈

前言:如今這世道,有人連國家司法考試(現在叫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都沒有通過,就妄稱自己是律師,比如之前在《奇葩說》裡以律師自居的許吉如。

至於詹青雲是不是,也不得而知,她雖然是法學博士,也不見得有律師執照,當然希望她有,不然破壞了她的觀眾緣。

法律服務工作者

法律工作者指的是雖未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但具有法律知識,可以從事訴訟代理業務的人員。其業務範圍非常廣泛,幾乎可以涉足律師事務所的全部業務範圍,但不可代理刑事案件。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可以從事下列業務:

(一)擔任法律顧問;

(二)代理參加民事、行政訴訟活動;

(三)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

(四)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

(五)解答法律諮詢;

(六)代寫法律事務文書。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

說白了,法律服務工作者不具有律師身份,不得以律師名義承攬業務,進行案件調查、代理訴訟等,如果冒用律師名義執業的,將受到以下的處罰:

由所在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或者直轄市的區(縣)司法行政機關予以警告;有違法所得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沒收違法所得,並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縣)司法行政機關處以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罰款數額最高為三萬元。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第四十六條

其實,法律服務工作者不僅業務範圍受限,地域執業也受限。

他們代理民事,行政案件,須該案件至少有一方當事人的住所位於其執業的基層法律服務所所在的縣級行政區劃轄區或者直轄市的區(縣)行政區劃轄區內,否則不能代理。

但律師,持證可在全國各地代理案件。

雖然受限,法律工作者們對法律行業及解決社會矛盾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

實習律師

一個人,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與律師事務所籤訂了實習協議,律所為其指派了指導律師(執業8年以上的律師方可擔任指導律師),本人向當地律協申請,律協向其頒發《申請律師執業人員實習證》後,此時我們可以叫他「實習律師」。

但實習律師並不是律師,只是「實習人員」,所有相關管理規範中並沒有「實習律師」這一名詞。

現實中,法院判決書、調解書中有「實習律師」的叫法,行業內也叫實習律師,畢竟不能喊這個人「實習人員」吧!

實習律師終究不是律師,因此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

律師事務所和實習指導律師不得指使或放任實習人員有下列行為:

1、獨自承辦律師業務;

2、以律師名義在委託代理協議或法律顧問協議上簽字,對外籤發法律文書;

3、以律師民義在法庭、仲裁庭上發表辯護或者代理意見;

4、以律師名義洽談、承攬業務;

5、以律師名義印製名片及其他相關資料;

6、其他依法應以律師名義從事的活動。

《申請律師執業人員實習管理辦法》(各地的相應規範)

實習律師的實習期是一年,一年滿後,準備2本案卷,10項法律文書向當地律協申請面試考核,面試考核通過後,才能向當地司法廳申請律師執業證。

這一年是每一名律師的必經之路,也是收入最低的一年。

有個笑話,在北京3000元招不來司機,但可以招來人大畢業的法學研究生當實習生,不僅能當司機用,還能當律師助理用,簡直妙哉!

律師

當地司法廳收到實習律師申請律師執業申請,經審核、公示後,向其頒發律師執業證,這才成為了律師。

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二條

想想看,本科4年,有的加研究生3年,實習一年,面試考核、審核、公示中間一批等待的時間。

那麼6年到9年才成為了形式上的律師,然而成為內容上的律師,後面的路還有很長。

那是一條對人的心理道德精力專業溝通資源、人脈都有很高要求的路。

這條路,風景很美,但風沙淘汰了太多人,也窮困了太多人。

有的起早貪黑,有的少年白頭,有的中年禿頭,更有甚者勞累猝死。

所謂的社會精英,必須經過千錘百鍊,百鍊成鋼。

每年填寫高考志願時 ,很多學生都被港臺劇影響,以為那是風光無比的職業,其實那是艱苦卓絕的職業。

—本文完—

(瀏覽更多原創作品,請關注 )

相關焦點

  • 法律工作者與律師有什麼區別?
    法律工作者顧名思義,是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員。廣義上包括法官、檢察官、公安人員、律師,但是工作範圍與準入條件不同,工作職責不同。法律工作者指的是雖未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但具有法律知識,可以從事訴訟代理業務的人員。
  • 律師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有什麼區別,你能分得清嗎?
    在我代理案件或接受法律諮詢時,發現有些當事人分不清律師與基層法律工作者什麼不同,甚至混為一談,或者隱約知道有區別,但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雖然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律師和法律工作者,都是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但實際上律師與法律工作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 王俊人張國鷹實習律師到唐山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2021年1月29日,河北正一律師事務所王俊人、張國鷹兩位實習律師再次來到唐山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公益法律服務,為群眾解答法律問題,宣傳法律知識,提供法律援助,指導依法維權。河北正一律師事務所始終堅持投身公益法律服務工作,先後指派多位律師和實習律師到唐山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公益法律服務,以多元化形式為群眾解答法律問題,普及法律知識,指導依法維權,推進法治建設。
  •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律師有什麼區別?需要考法考嗎
    基層法律工作者跟律師有什麼區別?要不要參加法考?報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在諮詢法考的同時,還有很多考生在諮詢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報考條件。首先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跟法考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兩者卻也有著微妙的聯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是由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縣)司法行政機關負責組織考核的;而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是司法部組織的全國統一的考試。
  • 實習律師到底是不是律師?
    申請人為被申請人處的實習律師,其主要工作為協助指導律師辦理輔助性工作,客觀上減輕了指導律師的工作量及工作強度,也為律師事務所提供了具有一定成效的勞動服務,其提供的勞動屬於用人單位的組成部分。雙方當事人當庭確認被申請人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於申請人,申請人受被申請人的勞動管理。且被申請人也按月向申請人發放固定工資。因此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係。
  • 打離婚官司請律師和請法律工作者有什麼區別?離婚律師-信金國
    我國現行的法律和行政規章,主要設定了兩種人為專職的法律執業人員:一為律師;二為法律工作者。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職業證書,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法律工作者是在基層法律服務所中執業,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
  • 談談律所面試,實習律師及律師助理
    隨著實習工作的開啟,來到律所真正接觸了律師,我為這種幼稚的想法而羞愧,其實律師工作並不僅僅局限於法律文書,律師能為當事人做很多工作,包括一些生活中瑣碎而重視的細節,亦或是有一定的風險意識的當事人對自己的保護等。但是大量的案件都和訴訟相關,我也曾天真的認為過了法考給個文書模板,這個文書豈不是輕輕鬆鬆,再度自我打臉,在我老師這裡,我發現寫好這些文書,需要做大量的案件和一定的法律思維。
  • 實習律師工資揭秘
    導讀:律所一般給剛進所的實習律師起薪分三個層次。
  • 我為什麼要成為一名律師?這是我的律師實習總結
    …………………………………2020年7月17日,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是我為期一年的律師實習期屆滿的一天。我站在終點往回望,感觸頗多。這是因為,入行之前,我並沒有想過職業的選擇對我的改變會如此巨大。希望藉此總結,完成兩個任務,一是對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較為深入的總結以期通過實習考核,二是將實習期中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以始為終,持續奮進。
  • 實習律師實習期必學技能
    實習律師在律所一年的實習期裡學到的辦案技能各不相同。領悟能力強的(學霸型)實習律師經過一年的學習和領悟,基本能實現獨立辦案,這佔30%。60%的實習律師學會了辦案的某個片段。例如會寫起訴狀了,會去機關調查了,知道開庭怎麼回事了等。但是如何從頭到尾的辦好一個案子卻模稜兩可。結果就是,親朋好友給介紹的案子不敢接,因為不知道何從下手,白白浪費案源。剩下10%的實習律師基本什麼都沒學會。
  • 40歲,我成了一名實習律師
    四十歲上下還轉行來做律師的人們都是英雄,他們看透了生活的苦難與無趣,卻選擇用無比艱辛的律師行當去支撐它。與繁重的工作一起生活,一邊修行一邊熱愛。近三年來,中年以後轉做專職律師的新人們在悄悄地增加,各地律協往往忽視了對中年新晉律師及實習律師的人員數量統計,但其來源基本無外乎以下這三種情況:第一種,法律工作者大範圍圈的人。
  • 湖南省公安廳 湖南省司法廳 關於印發《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查詢 人口信息管理工作規定》的通知
    各市州公安局、司法局:現將《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查詢人口信息管理工作規定》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查詢的人口信息屬於居住證信息的,查詢單位為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縣市區公安機關流動人口管理部門。
  • 一個法考元年的實習律師對「律師」二字的思考|我的律師路
    實習律師組對律師而言,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著公平和正義是法律人的畢生追求,但當鋪天蓋地的體力及智力的勞作卷席著實習律師時,要秉持著一顆為何而出發的初心,實屬不易。2018年,潘芙佳通過首屆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2019年,她畢業成為上海泰和泰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實習律師。
  • 金華刑事律師施孔周:律師的職業素養和法律情懷
    摘要:律師指的是接受當事人的指示或者委託,為其提供從事於訴訟代理或者是辯護業務等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員。作為律師必須有要任職的資格,主要有四項要求。第一,有充足的法律知識作為儲備;第二,得到國家司法部門的肯定與批准,獲得律師執業證書;第三,參加國家組織的「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通過並獲取資格;第四,將律師作為自己的職業工作,為社會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律師這一職業,是正直的劍鋒,是民主的火炬。作為一名律師,除了要有必要的任職資格之外,必須具備優秀的職業素養和法律情懷,保護當事者的合法利益,捍衛法律的尊嚴,維護社會的穩定。
  • 17歲當律師的副會長VS被強姦的實習律師
    例如網傳毆打追隨自己二十年情婦的北京律協副會長張小煒律師,司法部特許律師陳有西律師等。陳有西在政法系統工作多年自然是「經驗老道」,考試浪費一天的時間,給個特許資格合情合理,可是按照當時的律師法規定,實習一年是必不可少的,當地司法廳能在十個月就發證,高效便民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哪像現在,實習律師從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到正式當律師最快也要兩年,運氣不好的被延長實習,一晃三四年就過去了。
  • 「殺死」一隻實習律師 | 律鹽時評
    在外人看來,律師是一個非常體面的工作,尤其是在收入這方面,恨不得人人都是全身奢侈品,動輒幾十上百個W,特別是在個別劇集的渲染下,律師行業似乎是一個天然高大上、吸金多的自由職業。近年來,部分追求爆點和噱頭的綜藝及文章,用類似《震驚|XX律所起薪已經漲至X萬》、《法學院學生如何月入X萬》的標題片面宣傳極少部分律所的部分收入情況,更加深了外界、法學院學生甚至部分法律實務工作者的錯誤認知。
  • 從實習律師到獨立執業系列課程,助力年輕律師快速成長
    年輕律師的基本功,除了法律文書寫作,肯定少不了庭審能力的提高,在這裡面,我會把常見的法律文書都給大家講一下,而且還會傳授給大家一些接案技巧和庭審技巧,不能讓大家好不容易接到了案件,但是根本沒能力去做好案件,這樣也就太尷尬了,太不給力了。第7和第8講:分別是合同審查技巧和中小企業法律顧問服務指引。這兩講的設計,我是要提升大家非訴事務的處理能力。
  • 簡曦律師:蓬勃發展的貴州法律服務行業生力軍
    自2018年成立以來,不斷壯大,現有合伙人、執業律師、實習律師及其他工作人員20餘名。在政府、金融證券保險專委會、事業發展委員會、市婦聯等任常年法律顧問。貴州簡曦律師事務所以全新的經營理念和服務模式服務於廣大民眾、公司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簡曦律師真誠感謝社會各界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將用科學的管理體系;嚴謹的工作流程; 成熟的運營模式為客戶打造專業的解決方案。尚法維德,簡曦尚維。
  • 一位香港律師講述他的實習經歷!
    經過2-3年讓你讀得死去活來的JD(=just die)學習後,GPA成績終於進入全年級前面一半沒被淘汰而被PCLL課程錄取,沒想到這1年訓練更加殘酷,讀JD時每學期4門課都讀得累死人,PCLL可是每學期8-9門課,每個星期書面或回頭考試一次,好在PCLL只要求每門課考試過關(80分中考到50分)即可,不要求GPA必須達到多少,否則不知道多少年輕人要被活活累死或者自殺。
  • 聖偉所「模擬法庭」助力實習律師成長
    作為一名合格的律師,只有專業能力是不夠的,想要更好地為當事人服務,就要掌握更多綜合性的相關技能,在培養人才方面,聖偉律所向來不遺餘力。這個八月,為了提升實習律師的綜合能力及實戰經驗,聖偉所開啟了「『模擬法庭』實習律師培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