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斷母乳是所有母乳寶寶和媽媽面臨的最痛苦的問題,即使很痛苦,但是理智卻告訴我們不得不斷,給孩子斷母乳,其實也是親子關係的第一次挑戰。
朋友兩次斷母乳,均以失敗告終
朋友在電話那頭哭訴,給孩子斷母乳又失敗了,我問她到底怎麼了,她說孩子10個月的時候,就打算給孩子斷,於是參考老人家的意見,給塗了一層黑乎乎的東西,正如朋友所預料的,孩子看見了很害怕,又餓,糧食就在眼前,但是卻不能去吃。
這種感覺就像你餓了一天,肚子已經咕咕叫了,看見桌上有個雞腿,你正準備拿著啃的時候,別人告訴你這個不能吃,此時大人會有多抓狂,孩子也就會這樣。第一次,就這樣失敗了。
差不多到孩子1歲的時候,朋友受人委託,找了一份事情,就意味著必須要斷了,她媽媽說:你不狠心,孩子是斷不了的,長痛不如短痛,一次就讓孩子戒了。於是這次,朋友決定離家出走一個星期,準備好了奶粉、米粉後,就把孩子交給了自己的媽媽。
沒了母乳後,孩子壓根就不喝奶粉,喝一口就吐掉,看見奶瓶就直接給扔了,乾脆連米粉也不吃了,再加上,孩子長時間沒有看見媽媽,更是不停地哭,無論姥姥怎樣哄是完全不見效。很顯然,這次又失敗了。朋友推掉了工作,告訴我她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讓孩子一直吃到他不願意吃為止。
說實話,除了心疼孩子外,我也心疼朋友。給孩子斷母乳,無論對於媽媽還是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分離,只要有分離,就會有痛苦。
孩子對母乳,有著特殊的依戀關係
難道就真的像朋友那樣讓孩子一直吃到他不願意吃為止嗎?顯然是不可能。之前看過一篇報導,說一個3歲多的孩子,去幼兒園後,被學校退回來了,就因為孩子吃不了學校的東西,吵著要吃媽媽的母乳,實在沒辦法,就只能勸退。
據醫學研究,母乳在6個月後,就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正常需求,所以6個月後的孩子就需要添加輔食。如果讓孩子持續吃母乳,對孩子來說,是沒有任何益處的。
斷母乳對親子依戀關係確實存在很大的挑戰,當孩子哭鬧、害怕、不安、煩躁的時候,每個媽媽都知道只要孩子吃母乳,立馬就會安靜下來。
客體理論關係指出:母乳對孩子來說,是和媽媽同等重要的客體。
所以孩子對母乳有著特殊的依戀,一旦分離,寶寶難免失落。
讓寶寶自然離乳
依戀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兒童的人格結構在良好的依戀環境中,可以健康的成長和發展。精神分析研究,依戀失敗是兒童創傷的重要原因,想要避免斷奶的過程中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創傷,就需要幫孩子建立過渡期。
那麼如何才能正確給孩子斷母乳呢?
1、媽媽要有好的狀態
孩子斷母乳,對媽媽來說更為不易,多少媽媽懷戀孩子依偎在懷裡,吃母乳的場景,那是屬於媽媽與孩子特有的親密時光,甚至是一種享受。
很多媽媽不想斷母乳,認為孩子一旦斷了,就意味著長大了,就不再那麼需要她了,媽媽會失落,會惆悵,會捨不得,與其說是捨不得孩子斷母乳,倒不如說是捨不得孩子長大,沒有哪個媽媽捨得孩子突然間就不需要自己了。
但是孩子終究會長大,他從我們的手中一點點地成長,直至離開,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有人說,媽媽和孩子之間就是不斷分離的過程,這句話一點毛病都沒有,媽媽要認識,不能因為貪戀這樣的親子關係,而就讓自己陷入痛苦的窘境。
孩子需要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而媽媽能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推他一把,這個是很難的。
心理學家科胡特說:媽媽是怎樣的狀態,比媽媽做對什麼或做錯什麼更為重要。
2、給孩子情感的依戀
很多媽媽都會像我朋友那樣,說到斷母乳就會故意躲著孩子,和孩子分開,認為只要孩子看不見,就會斷了念想。但是這種方法,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真的很痛苦,他沒有了母乳的依戀,沒有了媽媽的依戀,他的安全感,岌岌可危。那麼幼小的娃,你如何忍心讓他的世界裡突然就沒有了你,這對他來說就好比分崩離析。
你也許會說,如果不狠心,孩子就斷不了,長痛不如短痛,以後再給孩子進行彌補。孩子的心靈一旦受傷,又要如何彌補,何不嘗試讓孩子自然離乳呢?
所謂的自然離乳,就是讓寶寶在做好心理準備的狀態下,邁出成長的第一步。
讓孩子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需要提前告訴孩子:寶寶,你長大了,就不能再吃母乳了,你看哥哥姐姐們,都不吃了。
這個時候的孩子也不不會說,但不代表他們不會聽,只要和他們經常說經常說,他們慢慢也就聽得懂,這個過程有點長,需要在你打算斷母乳前一兩個月就要開始給寶寶這樣的暗示。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另外,還可以給孩子講《再見,媽媽的奶》這本繪本,讓孩子從繪本上建立一定的心理準備,為斷母乳做好鋪墊。
情感依戀
每個孩子都害怕突然間的失去,即使給孩子打了預防針,也要給寶寶情感的依戀。
告訴他們:媽媽一直都在你身邊,你痛苦時,媽媽會抱著你,媽媽會一直在的。
給孩子一個定心丸,你不會離開,你會一直在他身邊,孩子才不會感到害怕和孤獨。
給孩子最好的情感依戀,就是讓孩子認為你不會離開,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在預備斷母乳和正在斷母乳時,你都要堅定的告訴孩子:我不會離開的,媽媽一直都在你身邊,媽媽會抱著你,你不要害怕。
孩子的安全感很多時候都來自於媽媽的懷抱和媽媽的語言,很多嬰兒只要聞著屬於媽媽獨有的氣味,就會感到安心。
只要媽媽和孩子的依戀關係穩定,並且孩子認為是安全的,孩子才會更有探索新奇世界的欲望,孩子才會願意去吃輔食來代替母乳。
3、提前準備能夠代替母乳的輔食
一旦決定要斷掉母乳,那麼孩子就必須要有可以代替母乳的輔食,並且是在孩子確定會吃的情況下才能給孩子斷掉。
沒有說給孩子空著肚子就去斷的,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任何輔食,只要是孩子能吃,不會挨餓的都可以。
很多孩子不喝奶粉,沒關係,可以有米粉代替,如果米粉孩子也不吃,那可以吃粥類的食物,總之,孩子一定要會吃某種輔食了,才能去斷母乳。
孩子不喝奶粉,就不喝,不用太去強求,很多時候,孩子只是當下不喝,等過一段時間,他自然就願意去嘗試了。
斷母乳,對孩子和媽媽來說都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成長。給孩子斷母乳,媽媽一定要接受自己的狀態,相信孩子成長的力量,並且對孩子給予充足的情感依戀,這就是給孩子自然斷母乳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