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說:再見,媽媽的neinei,我淚流滿面,兩年。。。從3斤的小娃娃到25斤的小寶寶,你說:「我長大了,不用再喝媽媽的neinei了。」是不是只有當媽媽的才能懂!
兩年的母乳生涯,隨著寶寶的一句我長大了,真的徹底結束了。發了上面一段話,沒想到這麼多媽媽共鳴。以前想過無數次斷奶的畫面,但突然來臨的那一刻內心還是蠻複雜的,有驚喜、有感動,更多的還是不舍。
但這就像龍應臺在《目送》中寫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這就是長大吧。
寶寶自然離乳了,是必然中的偶然,為什麼說是」必然中的偶然「呢?因為這一路的經歷、成長不是無跡可尋的,相反,沒有之前的良好基礎,可能不會有這麼自然的結果,偶然只是說孩子長大就在一瞬間,而媽媽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呢哈。
其實自然離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各方面都準備好了才會實現。
簡單說一下我家的過程:
純母乳餵養到6個月
我家雙胞胎寶寶純母乳餵養到6個月,我要回去上班了,大寶之後就每天加一頓奶粉,但二寶一直不接受奶瓶,我就每天中午回去親喂。
8個多月大寶不夜奶,之後二寶不奶睡
8個多月的時候大家一覺到天亮了。二寶之前一直奶睡,後來有天就想著試試別奶睡了,然後就吃完奶刷刷牙,簡單玩一會兒或者講個故事,挺容易的就不用奶睡了,之前還設想了很多困難,但她具體什麼時候不奶睡的也記不太清了哈。
1歲多大寶自然離乳,二寶不夜奶
到1歲多點的時候大寶有天早上起來就不要吃母乳了,怎麼給都不要,那也是我第一次經歷了所謂的自然離乳吧,一點防備沒有,但她可能自己準備好了。
二寶呢也慢慢不夜奶了,這個確實有引導了一下,就是每天不斷的跟她說:」我們晚上別起來吃奶了吧,媽媽和neinei都需要休息,你也好好睡覺,早上一醒來媽媽就給你吃。「就這樣說了幾天慢慢就真不醒了哈,期間也有反覆,但也沒強制,非要吃也給吃了,但還是會重複的說,再之後就一宿到天亮了。這個可以參考我之前的寫的孩子斷夜奶的文章。
2歲1個月二寶自然離乳,沒哭鬧,很自然。
從大概1歲半之後,二寶每天吃母乳的頻率就越來越少,之前一直早起、上午加餐、下午小睡後、晚睡前都要吃,到最後離乳前她基本上就只吃下午那頓了,後面慢慢就自然離乳了。
那麼我們是如何做到自然離乳的呢?分享一些經驗
01堅定的信念
首先,我是一個堅定的母乳餵養者,雙胞胎寶寶出生那一刻更堅定了我的信念,因為她們32周就出生了,是兩個早產寶寶,而母乳對於她們來說是最好的營養來源,孩子們住院期間不可以探視,天知道那段時間怎麼熬過來的,但每天我都會給自己打氣說:「你現在能給孩子們的只有母乳,其它什麼都做不了,這37度的溫暖才是最好的愛。」就這樣第三個小時泵一次奶,然後送到醫院,一直到她們出院,終於實現了親喂,而第一次親餵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一切都很自然,我想,哺乳本身就是這樣一個特別自然的過程吧。
哺乳都可以這麼自然,那麼離乳同樣可以自然。
說實話,母乳餵養孩子到2歲多,這一路肯定會聽到各種聲音:母乳6個月就沒營養了,1歲了還吃奶呢啊?越大越粘人不好斷。2歲了怎麼還給吃奶啊,你這樣孩子會不好好吃飯的,到上學了還吃多丟人。
但又有什麼關係呢?不去理會,一笑而過就好了,我才是孩子的媽媽,我知道什麼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別人說什麼又有什麼關係。
並且母乳的營養不是誰說沒有就沒有的
目前,不管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我國的營養學會都建議:寶寶出生後應儘快進行母乳餵養,6個月前的寶寶應該純母乳餵養,之後添加輔食但母乳在寶寶1歲前仍然是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世界衛生組織還提倡有條件的鼓勵繼續餵養寶寶到兩周歲。雖然母乳對寶寶來說慢慢的不是營養的全部來源了,但不管是50%還是30%那都是營養,並不是別人口中說的沒營養了,即使你不哺乳了,其它奶製品也是要補充上的。
02多與孩子互動,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母乳的時光是一段很美好的旅程,會增加媽媽與寶寶的親密關係。但他並不是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唯一途徑。如果你只通過母乳來維繫親子關係,那麼很可能造成寶寶特別戀奶,而出現不好斷奶的情況。
閨蜜工作特別忙,生完孩子二個月就上班了,對孩子的關注特很少。她家寶寶小時候只要一看見她回來就要上來吃奶,周末媽媽在家,恨不得全天都掛在身上吃奶。最後斷奶前其實閨蜜都沒什麼奶了,但孩子還是習慣性的去吃,有時候半夜醒來也要吃幾口。像這種戀奶的孩子會非常難斷奶,根本沒法實現自然離乳的常見現象。
其實,媽媽在寶寶小時候對他的需求比較敏感,能夠有規律的及時滿足其需要,多與他互動,做遊戲讀繪本唱歌,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慢慢的孩子就會形成對大人基本的信任感。也因此會把媽媽當成是一個安全的堡壘、後盾,會更願意去探索世界,而不是時刻粘在媽媽身上,用吃奶或者抱抱來尋求安全感。
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發展心理學博士陳忻在《養育的選擇》一書中提到過,與孩子建立穩固的安全型依戀關係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將來的人際關係都有重要的意義。
03良好的睡眠習慣
首先孩子的睡眠應該隨著她的生長發育進程不斷的規律。其次不奶睡、不夜奶,這些都將為自然離乳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小月齡的時候慢慢的給寶寶建立「吃-玩-睡」的模式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要讓寶寶把吃奶和睡覺聯繫到一起,認為吃奶就是要睡覺,睡覺一定要吃奶。這也是很多寶寶一直奶睡的原因。寶寶睡覺就要吃奶,斷奶也會變得很難。
記得有個媽媽留言說:孩子之前一直是奶睡,把她綁的死死的,哪哪都去不了,有一段時間很累很累,偶爾想出去逛街放鬆一下都不行,因為孩子沒有她在,不吃上奶就完全沒辦法睡覺。後來一狠心直接斷奶了,孩子哭了三天,她也跟著哭。
夜奶也是困擾很多媽媽的一個常見現象,特別是有些職場媽媽,白天上班,晚上餵奶,總說夜奶是一種甜蜜的負擔,但能睡個整覺也是所有媽媽們的心聲啊。而且一夜睡到大天亮的寶寶才會更容易離乳。
給大家一個小TIP幫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睡眠習慣:建立一個睡眠儀式
就比如我家寶寶們從小晚睡前,我們都會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拉窗簾、洗澡、撫觸、餵奶到大一點變成洗澡、喝奶、刷牙、講故事,基本上一段時間都會固定的一套程序,孩子們也慢慢的知道到時間該睡覺了。
所以一直到2歲多了我們還依然保持著晚上7點睡覺的習慣,不過最近又長大一點了,而且換了環境,晚上基本要到7點半才睡了,但最晚8點也睡著了,早上之前6點到6點半起床,現在也會晚一點,但基本沒有超過7點起床的時候。
04良好的進餐習慣
從寶寶添加輔食開始就要幫寶寶逐步建立良好的進餐習慣,比如在固定的位置(餐椅)上吃飯,有規律的進行,不管是輔食還是奶,都是按時提供,不要想起來就給吃點想不起來就不吃那種,慢慢的過度到正常的一日三餐儘量跟大人同步。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寶寶知道正常到點餓了吃飯,到時間加餐了才喝奶,而不是把奶當成他填飽肚子的所有來源。寶寶吃飽飯了,也自然就不會總找媽媽吃奶來解決溫飽。
我同學頂著種種壓力一直給孩子母乳到28個月,用她的話說就是在堅持,這個過程非常累,因為她家娃基本不吃飯,整天就戀著那口母乳,她想斷了又怕孩子沒吃的會餓著,不斷又覺得孩子不能好好吃飯。最後還是強行斷了母乳,之後孩子無奈也接受吃飯了,但是仍然吃得不好,餓的時候吃一點,不餓的時候就完全不吃。
也經常聽老一輩人說孩子不斷奶就不好好吃飯,其實不好好吃飯的原因很多,多數是因為前期沒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跟斷不斷奶的關係並不大。
像我家寶寶,輔食期間就一直很規律,即使她吃奶到兩歲,但是飯也一直吃的非常好。奶慢慢的就變成加餐了,她知道到吃奶的時間才來找我,其它時間不會沒事就來要吃的。
05榜樣的力量
如果你家有一個不吃奶的大寶,那二寶一定很好自然離乳,因為他會覺得哥哥姐姐都不喝奶了,我也要像他一樣。
我家二寶就是,因為姐姐早就不吃母乳了,1歲多就開始喝牛奶,她呢偶爾也想嘗嘗牛奶的味道,姐姐喝奶有時候也會給她一點。
其實在寶寶一歲之後基本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多,包括奶製品其實都可以提供,母乳餵養不是說就只能一直吃母乳,其它的奶都不能給寶寶吃。像酸奶、奶酪什麼的都可以做為寶寶補充奶量和食物的來源。
就像我家二寶1歲半左右吧,她早上起床就直接不吃母乳了,跟姐姐出去混牛奶了,慢慢的一天就午睡前吃一次,最後她說自己長大了,可以跟姐姐一樣喝牛奶了,不用再吃媽媽neinei了。
其實孩子終歸還是孩子,在自然離乳的幾天裡肯定也會有不舍和不習慣,畢竟吃了那麼久,大人都難過,何況孩子呢?
在二寶突然那天說自己不要吃媽媽的neinei了之後,確實三天沒吃,但之後好像突然反過勁兒來了一樣,說她還要吃。
針對這種反覆情況怎麼辦呢?
講故事正式告別
記得那天中午,睡覺前二寶來找我說:「媽媽我還要吃neinei。」我說:「寶寶沒吃夠啊,還想再吃啊,那你可以親親他,也可以再吃上兩口,但是之後就要跟他正式告別了,因為neinei仙子要帶他回neinei王國了,那裡面有更多特別小特別小的寶寶比你需要他們呢。好嗎?」
然後二寶真的點點頭,親了一下說neinei再見,寫到這,我又淚流滿面了。當了媽媽之後真的變得有點脆弱哈,那天的一幕幕估計很久才能忘記吧哈。
之後她再想吃的時候,她自己就會說neinei回neinei王國給小寶寶吃了,妹妹長大了,可以跟姐姐一樣喝牛奶了。
講繪本
上面的故事我也不知道是在哪看見過還是怎麼樣,當時就突然從腦子裡蹦出來了,其實也可以準備一些相關的繪本給孩子講講,這也是一個慢慢過渡的方式,但我其實還沒做好心理準備,也沒準備繪本,但看過別人推薦的一些,裡面都簡單的用小動作的形象來說話,比如:」長頸鹿寶寶長大了,可以吃樹葉了,就不用再吃媽媽的奶了等等這種。「反覆的讀結合實際,寶寶也會更容易過渡。
就這樣,寶寶最後徹底自然離乳了,基本沒什麼太多困擾,她每天也樂呵呵的,並沒出現像我奶說春天斷奶會上火,孩子不愛吃飯等等現象,因為這是她自己的選擇啊。然而這並不是一天兩天就實現的,確實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其實哺乳和斷奶這件事,都應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它應該建立上你想喂,寶寶想吃或者寶寶不想吃了,你也可以功成身退了,這是最好的狀態。但如果你不想餵了,或者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斷奶了,那麼建議選擇溫柔的方式,讓自己和孩子都更容易接受就好。
那麼自然離乳的好處有哪些呢?
對孩子沒困擾
我們常說的斷奶可能多數都是媽媽主動來結束這段親餵的歷程,而自然離乳通常是寶寶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自己已經做好了一些心理準備,決定不再吃奶媽的neinei的過程。自然離乳不會出現哭鬧大叫,睡不著覺等情況。
相反很多隔離式的斷奶方式真的不太建議,孩子會因為突然沒了媽媽的neinei,又見不到媽媽心理上特別有落差,難以接受。
在我家二寶自然離乳的那幾天,妹妹同事也經歷著斷奶,孩子1歲半,媽媽想儘快斷奶就回了姥姥家,孩子扔給了爺爺奶奶帶,前三天孩子每天都哭著找媽媽,視頻的時候看見媽媽就大叫,三天之後寶寶不哭了,但視頻都不要看了。之後媽媽回家,她再沒像以往那樣跑到門口,而是自己站在沙發旁邊不說話。媽媽難過極了,過去抱他哄了好長時間孩子才願意親他一下。
雖然慢慢的還是會恢復母子關係,但是這種激烈的做法還是不建議來用,如果一定要斷奶也請使用溫和的陪伴式。媽媽和寶寶不要分開,孩子哭了可以抱著他跟他講故事,慢慢他會接受的。換個位置想想,寶寶一下子沒了母乳,又感覺媽媽不要他了,他得多難過。
再比如我有個朋友給孩子斷奶就是全家齊出洞,給neinei上用彩筆畫的非常非常醜,然後跟寶寶說媽媽的neinei變太醜了,沒法吃了,之後全家都配合演戲,這也太難看了,還是喝奶瓶吧,看,這個多可愛。之後寶寶就一臉懵的接受了斷奶哈哈。
其實寶寶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強大,我們只要在一旁陪伴,他們很快能接受改變的。
媽媽不痛苦
自然離乳,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媽媽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身體,比如隨著孩子慢慢奶量的減少,媽媽泌乳也自然會少,等到孩子不吃那天,也不會出現特別難受的狀況,除了當時心理上會有一點失落,但孩子終究要長大嗎,但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脹痛或者回奶困難等情況。
我當時是孩子剛不吃奶那兩天到哺乳的時間了,會出現輕微的脹痛,也會有點不舒服,但三天之後基本沒啥感覺了,慢慢就自然回去了,也沒喝什麼回奶湯或者忌口什麼的,各方面都正常。
說到這,還想到一件既開心又有點痛苦的事兒,就是小時候我媽給我雙胞胎妹妹斷奶的時候,我媽那時候是真正的大奶牛,因為之前一直純母乳,要斷就直接給斷了那種,她們那時候也不會講究什麼方法,導致有一周的時間我媽基本沒法睡覺,又疼又腫脹。然後我們家養了一群鴨子,奶太多了,就每天擠出去餵鴨子,鴨子們天天都下雙黃蛋,每每說起這事兒,媽媽都說那種疼比生孩子都疼。
如果你是一個想自然離乳的媽媽,那麼希望文中的一些小經歷對你有幫助。不想也沒關係,用你和孩子都感覺舒服的方式就好,但是針對孩子的吃飯睡覺以及親密關係的建立也希望給大家一點啟發,養孩子的過程也是媽媽們自我成長的過程,大家一同進步。
我是一個混跡育兒圈10年終於得以自己施展拳腳的雙胞胎寶媽,是朋友圈中的輔食達人,育兒小百科,愛生活愛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與您一起同行,在育兒育己的路上共同學習成長哈。記得幫我點讚關注哦哈,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