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不要只為了生娃

2021-01-07 你的雪糕化了

媛喝多了,一隻手插在頭髮裡,歪著頭髮呆……

「不是吧,喝咖啡你都能喝醉?」我戲謔地問她。

媛咧嘴笑笑,用黑漆漆的眼睛看著我:「你說,我的媽媽是不是特別可恨?」

「是的,但是據我了解,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我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今天下午,媛約我在咖啡廳見面,我們坐在靠窗的位置,一縷一縷金色的陽光灑在咖啡桌上,媛看著陽光,就著咖啡慢慢流出了她的心事。

她小時候媽媽總是罵她,考試差了就罵她,做飯不好吃了罵她,不愛說話了也罵她。只要她敢反駁一句,迎接她的就是更加瘋狂的謾罵,拿任何手邊的東西打她。

她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她做事一直小心翼翼,而且媽媽隨意看她的日記,還不許她一個人在屋子待著,房門必須時刻敞開……

我說:「那你的爸爸不出面制止嗎?」

「我爸爸已經習慣了,他要是說一句,我媽媽就開始哭鬧,說我們合起來欺負她……」媛一臉無奈和痛苦。

我皺了皺眉頭,「那你長大了,你媽媽還打你?」

「我上大學了,我媽媽就不怎麼打我了,但是該罵還是罵……」

媛忽然抬起頭瞪大眼睛看著我:「她罵我婊子你知道嗎?我媽媽罵我是婊子,你能想像嗎?」

我被嚇到了,忍不住說了一句:「你那是親媽嗎?」

媛低下頭,沉默了一會,「後來我考上研究生之後,一年只回家一次,我媽沒什麼機會罵我了。」

「她跟你解釋過嗎?為什麼她總是罵你?」我忽然問道。

「我上研究生之後問過她一次」媛看著窗外說。

「你媽怎麼說?」我忍不住身體前傾,超級想知道為什麼一個媽媽可以對親生的女兒罵出那麼難聽的字眼。

「我媽說……」媛看向我的眼睛,「她小時候就是那樣的,她小時候她的媽媽就是那麼罵她的……」

「她的媽媽那麼罵她,所以她就那麼罵你?」我實在太驚訝了,「這是什麼邏輯?」

「是啊,她可能覺得教育子女就是罵她吧……」媛抿抿嘴,「她只是延續了我姥姥的教育方法。」

天吶,似乎一切問題都能解釋了,原來是可怕的傳承的力量在作祟;可是巨大的疑惑接踵而來:這種傳承的力量真的那麼強大嗎?憑什麼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影響好幾代人?

教育子女的問題真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我聽到了太多子女教育中的陳舊、落後的觀念。

生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在中國人的心中有一個「標準答案」——傳宗接代還有繼承父母未完成的理想。

是啊,生個孩子就可以傳宗接代了。可是,有了孩子是不是要好好的教育他?生出來就不管了嗎?

如何教育呢?很多人就是用所謂的「老一輩」的方法。不要以為只有沒接受過教育的父母會用「老一輩」的方法,事實上,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照樣是用「老一輩」的方法教育孩子。

為啥?因為學校裡沒教怎麼教育孩子啊,我上了這麼多年學,學校只教我專業知識,哪教我怎麼樹立世界觀、人生觀了?我都沒有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又怎麼教育孩子有他自己的三觀呢?

可悲啊!

說到底,還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學校根本不教我們怎麼樹立自己的三觀。我們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上的課程,除了專業知識就沒有其他了。

中學的時候,教育都是為了考試,考大學;大學的時候,教育都是為了找工作,掙錢。

高曉松說:「人生還要有詩和遠方……」

可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詩和遠方都是個屁!

考不上大學,掙不到錢,你有個屁的遠方!

瞬間釋然了,原來是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是一直這麼教我們的,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就是要考大學掙錢,結婚生孩子,然後再教自己的孩子考大學掙錢生孩子……

我忽然想起了一個故事,一位記者去山村採訪一個放羊的孩子:

記者:你放羊為什麼啊?

放羊的孩子:掙錢娶媳婦

記者:娶了媳婦之後幹什麼?

放羊的孩子:生娃

記者:生娃之後是不是該讓他幹點什麼了?

放羊的孩子:讓他放羊,接著生娃……

多麼諷刺的故事,我們認為那個放羊娃太愚昧了,只會娶媳婦生娃,讓娃接著放羊——可是我們和那個放羊的孩子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

那,生孩子是為了什麼呢?

傳宗接代?養兒防老?讓孩子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我覺得都不是,一個孩子生出來了,你就要對他負責。不僅要養育他,還要好好的教育他。告訴他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告訴他人與人怎麼交往,讓他分辨好人和壞人,讓他學會一個人生活,更要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傳宗接代,養兒防老,讓孩子實現你的夢想,你經過孩子同意了嗎

有一種極端的說法:你並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就讓他降臨這個世界,所以你是欠他的,你要把他養大,教育好他。無論他長大了怎麼對你,你都要接受。

我相信歐美很多父母都是這種想法,不要給孩子太多束縛,讓他健康快樂的長大,不要讓孩子繼承你未完成的夢想,你自己沒做到的事憑什麼讓別人完成?

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管理好自己的一言一行,言傳身教的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怎麼做是對的。如果你是一個孝順父母、樂於助人的人,我不相信你的孩子會變成不孝順的「白眼狼」。

最後,人生是要有點夢想的,做好自己,教育好孩子。不要一味的聽從父母輩的建議,不要把上一輩的錯誤方式延續到下一代。

我們要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因為我們養育的是自己的孩子。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不要給他太多負擔。

願我們都不要變成放羊的孩子。

相關焦點

  • 不知不覺,又有多少人活成那個放羊娃,放羊賺錢蓋房娶妻生娃放羊
    放羊娃:放羊。記者問:放羊幹嘛?答:放羊賺錢。記者問:賺錢幹嘛?答:賺錢蓋房。記者問:蓋房幹嘛?答:蓋房娶妻。記者問:娶妻幹嘛?答:娶妻生娃。記者問:生娃幹嘛?答:生娃放羊。朋友說,那次轉行跨度之大,以至於,剛入行的那一年時間,成為了他人生二十多年來最黑暗的時期。雖然在這之後的三四年裡,依舊沒有實現之前入行的初衷,經濟沒有完全獨立,事業也沒有太大的突破,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對這個領域發展以及職業前景的信心。在這期間,他有過焦慮,有過自我懷疑,甚至一度有輕生的念頭,但最終還是釋懷了。
  • 難道要過「放羊,娶媳婦,生娃,再放羊,循環無窮匱也」的生活?
    你的生活沒有驚喜,每天都是兩點一線,周而復始,你覺得這樣也挺好,或許再幹個十幾年就可以安心退休,這讓人想起那段放羊娶媳婦的經典對話:「放羊,為了娶媳婦,娶媳婦生娃,繼續放羊,循環無窮匱也」,其實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這樣的循環,這樣的人生就叫做「內卷人生」。「內捲化效應」是由美國人類文化學家利福德蓋爾茨提出的。20世紀60年代,利福德在位於印度尼西亞的第四大島,爪哇島上生活。
  • 記得那個「放羊的孩子」嗎?生活中的我們大多數也是放羊的孩子
    對這篇文章還是以「放羊的孩子」引起來吧。多年前,有一位知名記者去偏遠地區採訪了一名放羊的孩子。記者:「孩子,你為什麼要放羊啊?」孩子:「放羊可以賣錢啊?」記者:「那你放羊賺了錢以後你要幹什麼呢?」孩子:「掙了錢娶媳婦。」
  • 她是國家一級演員,嫁人生娃後回老家種地放羊,曾發文道婦女艱辛
    娛樂圈又有著名利圈之稱,很多踏入娛樂圈也無非為了名利二字,但面對名利的誘惑,依舊有人能擺脫名利的誘惑,回歸到幸福平凡的生活中,國家一級演員王二妮就屬於後者。王二妮在音樂上造詣頗高,還曾榮登人民大會堂表演,在她成名之後,王二妮沒有藉助自己名氣撈金,而是嫁人生娃後回老家種地放羊,在照顧孩子時她還曾發文道婦女艱辛。
  • 95後寶媽生4胎無人管,娃餓得喝水充飢,剛生完爸爸就放羊去了
    胎無人管,生完後爸爸放羊去了她是一個95後的媽媽,今年剛滿25歲。孩子的爸爸在幫助媽媽「接生」完第4胎後,就去放羊了!羊重要還是媽媽重要!不知道,在這個家庭中,生娃還有什麼樣的意義。也許真的印證了網友的那句話:越窮越生,越生越窮。
  • 25歲寶媽生了4個娃,窮的沒奶水讓娃喝水充飢,沒錢為啥生娃?
    個娃,家境貧寒讓娃飲水充飢,網友:沒錢別生孩子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個家庭上了熱搜,一個只有25歲的年輕女孩,已經生了4個寶寶,並且第四個寶寶正處在哺乳期。而全家人唯一的經濟來源也都依靠著丈夫「放羊」維持生活,也許是遊牧民族,丈夫放羊長期不在家,妻子和孩子都沒人照顧,看上去很是可憐。
  • 《放羊的星星》夏之星順利生下二胎,生完孩子臉都變了?
    偶像劇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我們誰都說不清楚,但是對於某些經典劇集來說,即便時隔多年,流行不再,這部劇依然是很多觀眾心目中不可取代的存在,而且劇中的所有演員也都擁有無可替代的位置,比如多年前火邊大江南北的《放羊的星星》。
  • 在那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我的放羊歲月
    問:你為何放羊?答:養大了賣錢。問:賣了錢幹什麼?答:蓋房子。問:蓋房子幹什麼?答:娶媳婦。問娶媳婦幹什麼?答:生娃。問:生娃幹什麼?答:放羊。這是一無事之徒與農村放羊娃的對話。我想,那是他沒有經歷生存在農村家庭的艱辛,那是他沒有體會貧困的滋味,怎知小小牧童身上的責任和重擔。
  • 暑假將至,誰來接管「放羊」娃?
    暑假將至,即將要「放羊」的孩子們十分開心,但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暑期安排是個難題。不少家長選擇將孩子「整託」給各類培訓班,其中的全日制託管班最受歡迎。但是,不菲的價格也讓不少家長不堪重負。在一些單位中開辦的託管班,也成為為職工謀福利的方式,四五十個孩子在工會工作人員及社會機構老師的看護下,完成作業、做手工、外出參觀,但這種模式卻是可遇不可求。
  • 42歲高齡產婦為了生娃,命都不要,女人啊,要先學會愛自己
    菁媽建議出名可以晚一點,而生娃一定要趁早,如果一定要到高齡才有條件生娃,產前檢查是一定要做的,如果醫生不建議生那就建議要慎重再慎重,否則那不但是對孩子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但是多人覺得女人一生要生娃才能是完整的女人,一些不易受孕的女性為了生娃也是受盡了苦,印度有74歲婦女之前一直生不了孩子,直到絕經後卻去用了別人的卵子做了試管嬰兒,孩子是生下來了,而父母卻病倒了。在中國江西吉安的劉女士,20歲嫁給丈夫已經22年卻一直沒有生孩子,在家裡的日子那是非常的煎熬。
  • 婚姻能將就,娃不能亂生,抱著三種想法生娃的父母,家庭只會變糟
    說起為什麼生孩子,恐怕每對父母都有不同的答案,大多數生完娃的家庭,都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婆媳矛盾、夫妻衝突、育兒問題等等。一個孩子為家庭帶來了痛苦,為何還要生下呢?一些家庭生孩子的理由真的是太敷衍了,抱有這樣想法所生下娃的家庭,通常只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 生娃何用
    一個問題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耳旁:「什麼時候生二孩?」這真是現代版的靈魂拷問——同事問,朋友問,親戚問。二孩?一孩就消耗我父母兩個「壯勞力」,二孩我可沒勇氣。與此同時,我腦中卻冒出另一個問題:「為什麼非生不可?養娃到底有啥用?」
  • 生九娃男子再添一娃,靠低保養十個娃,大多數家庭沒這個魄力
    既來之,則安之,懷上了就把ta生下來。 能夠生九娃,這歸功於夫妻二人好的身體條件。男方91年,不到30歲,正是生育較好的年齡段。妻子在這麼多年裡都在生娃,看著她的滄桑,不得不讓人心疼。
  • 25歲寶媽生4胎,窮得沒奶水,讓寶寶喝水充飢:養不起為啥要生
    ,只會加重經濟負擔,降低原本的生活質量不說,甚至還有可能會因為金錢的問題影響夫妻的感情,所以不提倡「越窮越生」。所謂生養孩子,就是生下來,好好養育的意思,而孩子多了起來,就需要父母投入更大的精力來帶娃,照顧每一個孩子的吃喝拉撒,吃穿用度,各種瑣碎的事情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夠應付得來的。
  • 產婦生完娃很鬱悶:為何我生了個7斤的娃,體重只減少了8斤?
    【正文共2082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生了娃以後,你的體重減少了多少斤?絕大多數的女性生完,體重會減少10-15斤,減少的重量,包括寶寶的體重、羊水和胎盤的重量。但也有一些產婦,生了娃以後,體重的變化不明顯。
  • 產婦生完娃很鬱悶:為何我生了個7斤的娃,體重只減少了8斤?
    【正文共2082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生了娃以後,你的體重減少了多少斤?絕大多數的女性生完,體重會減少10-15斤,減少的重量,包括寶寶的體重、羊水和胎盤的重量。但也有一些產婦,生了娃以後,體重的變化不明顯。
  • 不要把生活過成「冷笑話」
    家長會上我給家長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記者訪問一個鄉村,問一放羊的孩子,為什麼放羊?孩子答道:放羊能賺錢。賺錢幹什麼呀?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生孩子。又問:有孩子後呢?答:有了孩子就讓他去放羊,賺錢,娶媳婦。家長們笑了。
  • 「午時不生女,子夜不生男」?生娃時間有講究,別只看娃的感受
    相對於產婦生男生女,大家更擔心孩出生時間不妥當,其中「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的俗語流傳了多年,直到現在也有人將其作為生娃的參考條件。不同屬相的寶寶性格確實會有些差異,那麼俗語中「午時」和「子夜」的差距又代表了什麼呢?如果恰巧在那個時候生娃,會受到影響嗎?其中的寓意還要從《天幹地支》說起。
  • 25歲媽媽生了4個娃,孩子餓了喝水充飢,網友:哪兒來的勇氣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之後,身邊還有不少家庭不願意生二胎,認為把一個孩子養好就可以了,沒必要生那麼多。不過也有一部分家庭,越窮越要生,讓很多人無法理解。25歲媽媽生了4個娃,孩子餓了喝水充飢,網友:哪兒來的勇氣?
  • 第一個放羊的孩子的故事
    這幾句話是通過幾個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傳達給你們。現在先講一個第一個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在西班牙草原上,有一個放羊的孩子,在一座教堂的一棵大樹下連續做了兩個相同的夢,夢見自己從西班牙草原,越過大海來到了非洲荒原,他在一座金字塔的下面發現了一大堆財寶。於是,這個放羊的孩子就決定趕著他的羊群去尋找那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