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耳朵不太好,花了兩個多小時,反反覆覆,終於整理出曹文軒教授講的第一個故事。下面是曹教授講座原文,如有疏漏之處,還望見諒。
我們有一句行話叫作文得高分者得天下。你想想這句話,是什麼分量,是什麼意思。今天曹老師願意把幾十年的經驗總結為幾句話送給你們。這幾句話是通過幾個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傳達給你們。
現在先講一個第一個放羊的孩子的故事。
在西班牙草原上,有一個放羊的孩子,在一座教堂的一棵大樹下連續做了兩個相同的夢,夢見自己從西班牙草原,越過大海來到了非洲荒原,他在一座金字塔的下面發現了一大堆財寶。於是,這個放羊的孩子就決定趕著他的羊群去尋找那堆財富。
這一天,走過西班牙草原,越過大海,來到了非洲荒原,找到了那座金字塔,就開始挖那堆財寶。可是,他挖了一個很大的坑,並沒有發現財寶。就在這個時候,來了幾個壞蛋,他們問這個小孩在幹什麼。這個小孩拒絕回答。於是,他們就把這個小孩揍了一頓,然後把他扔到了坑裡。當他們得知這個孩子竟然在為了兩個相同的夢從遙遠的西班牙草原來到非洲荒原的時候,不禁哈哈大笑,然後揚長而去。
其中有一個壞蛋走了幾十步,又重新走回來,站在坑邊,望著坑裡的這個孩子,對他講:「你是我在這個世界上見到的最愚蠢的孩子。你知道嗎?就在你挖坑的這個地方,兩個月前,本人也做過兩個相同的夢,你知道我夢見什麼了嗎?我夢見了從你挖坑的這個地方出發,我走過非洲荒原,越過大海,來到了西班牙草原,我在一座教堂的一棵大樹下發現了一堆財寶。可是,我還沒有愚蠢到為了這麼兩個相同的夢去做這樣一件蠢事。」說完哈哈大笑,然後揚長而去。
過了一會兒,這個放羊的孩子跪在坑底,仰望蒼天。天意啊!他從坑裡爬到了地上,重返他的西班牙草原,在他出發的地方,也就是那座教堂的那棵大樹下——同學們,你們說,這個孩子發現了什麼?財寶,很多很多財寶。
這是一個具有寓言性質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曹老師現在要送給你們的第一句話,大家可以記下來。這句話不僅僅對你的寫作有意義,對你的人生也是有意義的。這句話是——財富不在遠方,財富就在我們自己的腳下。這是我送你的第一句話。好,孩子們,現在曹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請你把我送你的這句話大聲地朗讀一遍。好,開始。對,為什麼讓你們朗誦?因為曹老師參加了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工作,而且還是主編之一。新的小學語文教材和新的初中語文教材,都特別強調朗讀與語文學習的關係。所以,我每送你一句話,都會請你朗讀一遍。
好,我們現在說到寫作文上了。同學們,大家一定要明白一個基本的寫作道理,這就是你寫作文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是什麼?是你自己,記住,是你自己!不要小看自己八九歲、十幾歲,其實你來到這個世界這個時間已經不短了,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你知道的,你所親身經歷的事情,其實已經很多很多了。也就是說,你已經是這個世界上很有財富的人了。這個財富已經多到什麼程度,你知道嗎?已經多到足以足以你們老師各種各樣的作文題目。
可是你為什麼在寫作文的時候,卻覺得自己是個窮光蛋,要材料沒材料,要故事沒故事,要話題沒話題,原因何在?曹老師在講第三個放羊的孩子的故事的時候,會給你答案。
同學們記住, 故事是與你一起出生,一起長大的。一天24小時,只要這個世界是運動的,那麼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故事。而所有的這些故事,都可以轉化為我們寫作文的材料。你們看過我很多書,這我知道,但你們有一件事是不知道的,這就是你們看的這些書裡,它的很多很多故事其實都是我小時候的故事,都是我在有你們這麼大的時候看到的、聽到的、知道的、經歷的故事。
《草房子》從出版到今天已經380次印刷,我在這個地方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們,在這個時間裡頭,中國還沒有第二本書有380次印刷的紀錄,只有一本書——《草房子》!可是就是那個《草房子》,寫的是什麼呢?寫的也不過就是我小學時候的故事。
寫完《草房子》,相隔八年,我又為你們寫了一本書《青銅葵花》,《青銅葵花》目前已經是250次印刷的紀錄。我也告訴你們,在這個時間裡頭,中國沒有第二本書有250次印刷的紀錄,只有《青銅葵花》。而且《青銅葵花》是我們國家翻譯成其他語種最多的長篇小說之一。那麼這個《青銅葵花》寫的是什麼,寫的也是我小時候知道的事。我們老家有一片蘆葦蕩,那一年來了一群城裡人,他們在這個地方開荒種地,發生了許多許多故事。於是,我把它寫進了《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紅瓦黑瓦》《細米》等等等等,這些作品都有我童年的記憶。
我對你們說這些,就是想告訴你們,那個來到這個世界上已經十幾年時間的人,看到的、聽到的、知道的、親身經歷的事情已經很多很多了,你已經是這個世界上很有財富的人了。
財富不在遠方,財富就在我們自己的腳下。而你自己的財富才是最寶貴的。為什麼?因為在這個天空下,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故事,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不重複的。作文要的就是那些不重複的故事。那你怎麼樣才能做到你的故事和他人的故事不重複呢?那好,你必須使用你自己的財富,就是這個基本的道理。
只要孩子們能從中得到些許啟發,就不枉我獨坐燈下整理講座內容所花的一番精力了。
附簡單日記(十六):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多雲
見到了曹文軒先生
昨天下午才知道今天襟江小學「作家進校園」活動的主角是曹文軒先生,有點兒驚訝。想不到,堂堂「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著名作家、北大教授居然來到了我們這座小城。
上午8點30左右,報告廳裡掌聲響起來了,曹先生來了!他照例繫著一條鮮豔的紅領巾,表示永遠和孩子們在一起。走到主席臺上,面對幾百名鼓掌的孩子和老師,他親切地舉手示意,然後坐了下來。
我坐在最後一排,遠遠地看去,只覺得他精神有些疲憊,稍稍低著頭,只是安靜地聽主持人的介紹。從網上搜出一張先生的照片,對比之下,感覺他老了一些,畢竟已經是63歲的老人啦。但是,不管是年輕點的曹文軒還是眼前的曹先生,都展現出一種形象:文質彬彬,人淡如菊。
開講啦!曹先生卻離開座位,走到前面:「我給北大的學生講課,從來不坐著講。我喜歡站著講。」輕輕的一句話,卻散發出對在場所有人的尊重。
他講了三個放羊的孩子的故事。短短的四十多分鐘講座中,他時而在臺上瀟灑地踱步,時而停下來提問,時而貼心地重複要點。他的聲音並不大,帶著明顯的鹽城口音,卻有一種非凡的魔力,吸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報告廳裡,他輕柔、優雅的聲音在迴蕩。孩子們聽得入了神,或積極地應和,或認真地記載,或大聲地朗讀。
在互動環節,一個孩子提出了刁鑽的問題:「您最喜歡哪一部作品?」曹先生機智作答:「如果不是計劃生育,你的母親會再為你生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她真的生了幾個孩子的話,若問她你最喜歡哪個孩子,你猜她會怎麼回答?她肯定會說:『每個孩子都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我當然都喜歡了。』實在要問我最喜歡哪一部作品,就像母親都偏愛最小的孩子一樣,我會說是剛剛寫好的那一部。」聽到這兒,我帶頭送上了敬佩的掌聲:沒有這樣的才思,斷斷不能寫出那麼光輝的作品。
孩子們捧著書排隊讓曹先生籤名,我隨其他老師先行離場。後來在朋友圈看到了他的籤名——文軒。「文」字起筆與眾不同,點和橫兩畫筆意相連,撇和捺成了「一筆畫」,透露出了文軒先生的志得意滿。而「軒」字的「車」字旁別出心裁,折來繞去,打成兩個結,形似「8」字。右邊的「幹」字第一橫與左邊伸過來的弧形重合,第二橫更有意思,化為一個略重的頓,最後一豎是懸針豎,採用了行草的筆法,可以想像出,先生畫出這一筆時心中定會生起小小的暢快之意。與他「追求文字不朽」相應,寫意的長豎彰顯著他不懈的追求。大作家的籤名當真不同凡響,簡而不繁,隱隱有一種雲淡風輕的味道。
曹文軒自豪地說,他沒有中「得獎登頂後再無作品」的魔咒,將陸續為孩子送上新作。孩子們又有書讀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