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位語文老師在評分改試卷時,發現班級裡的一個同學在試卷中的作文上留下了空白,上面只有同學用筆歪歪扭扭寫下的三句話:
老師,讀書有什麼用?
我不喜歡讀書,是爸爸媽媽要我讀的,我是為爸爸媽媽而讀書的。
爸爸媽媽說我讀到大學畢業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我一點也不想工作,我覺得放羊更舒服。
寫下這三句話的同學平常成績中等偏下, 上課有時也不專心,愛做小動作,作業馬虎拖延。孩子的父母也很頭疼,每次看到他的成績不能有所進步而感到無可奈何。老師看到這三句話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位同學平常表現出來的厭學情緒是和他不懂讀書的作用有關。 孩子心裡有疑問,不懂得為什麼要讀書,他自然也不會愛上學習。他說自己讀書是為了爸爸媽媽,我想這也是很多孩子的心聲吧!
在第二天課堂上,這位老師忍不住問學生們:&34;。老師話音落下,一時間,沒有學生能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眼神中透露迷茫,只有一個學生站起來,猶豫地回答道:&34;老師並沒有說什麼,她合上書本,走到學生中間,對學生說:&34;我們讀書亦是如此,書就像是河水,我們的心靈就是那個裝滿煤炭的籃子。每一次用籃子去盛水,河水都能夠淨化我們的心靈。我們讀書,讀的多了,難以記得所有的內容,但是可以它淨化我們的心靈,讀書看似沒用,但卻可以給你的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有一個同學偷偷告訴我,他長大以後想去放羊。但是我們想一想,如果我們不讀書,天天放羊,那我們就做不了別的。但是如果我們努力讀書,我們就會更加了解羊群,了解怎樣放羊,怎樣能讓羊群健康長大,怎樣把他們養得白白胖胖,更容易賺錢,甚至我們可以成為研究羊群的專家,對嗎?
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讀書都是基礎,我們不為別人讀書,我們為自己努力。&34;為爸爸媽媽讀書"的認知。
讓孩子真正明白讀書的意義,他才會真正主動去學習,對學習產生興趣。告訴孩子,你是為自己而讀書。讀書,是為了遇到更好的人,見到更精彩的世界,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厭學的情緒,不如把這個故事講給他聽,讓他在讀書中尋找樂趣和意義。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多給予他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幫助他在人格成長、性格養成、學習成績、綜合素質等方面都有所成長和幫助。家長教育孩子的學習之路也是漫長的,很多家長都推薦這冊《不吼不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系列教育叢書,這本書幫助了許多新手媽媽爸爸教育孩子。
這冊書在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就可以讓家長學習,在書中包含了孩子在各個成長階段的特點和他可能面臨的問題,幫助家長更好了解孩子、接觸孩子。當然更重要的是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書中也附有詳細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可以採取的一些方法,幫助他在成長過程中擺脫掉一些不好的問題。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不論是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品德思想,我們都應該儘可能多的留一些時間給孩子,陪伴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