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陰縣圖書館一批珍貴的古籍罩上了「鐵布衫」。省市古籍保護專家小心的為這些古籍一一裝上了新做好的保護函套,這意味著平陰的古籍保護工作又進了一步。
今年8月,縣委書記楊旭東同志到圖書館調研,察看了古籍保護工作,專門協調批覆專項古籍保護資金,要求好好保護這一獨特文化資源,繼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縣文化和旅遊局、縣圖書館立即行動,積極聯繫省市古籍專家出方案、制定了保護措施。目前600餘套六合無酸古籍函套已經裝完,8個展示櫃也已到位,製作了榮獲省級古籍珍本的複製簡本21冊。同時,提取了一部價值高、有意義的古籍進行再版,目前古籍再造900套正在影印之中。平陰縣多措並舉力爭讓珍藏古籍活起來,為讀者查閱服務,為助力「文化興縣」作出積極貢獻。
據了解,平陰縣圖書館收藏古籍2457冊,作為縣級圖書館,眾多的古籍可以說是獨特資源。為了挖掘古籍價值,充分保護好、整理好、利用好這批老物件,縣圖書館抽調專門力量,歷時四年近20次聘請省市古籍專家來館整理、分類、登記,進行版本鑑定。最後確定善本1136冊,現存古籍藏書囊括了經部、史部、子部、集部等20餘種,都是較為珍貴的文化遺存,其中《鏡吾錄》、《說經札記》、《說文解字》等為本館藏書之精品,《鏡吾錄》《說經札記》很可能是孤本。
近年來,在主管部門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平陰縣圖書館積極開展古籍保護工作,努力改善古籍收藏環境,按照《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基本要求》,設立了專門的古籍庫房,定製了防蛀防潮的樟木書櫃和保護措施。搶抓「山東省第四批珍貴古籍名錄和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的徵集、評選」活動契機,按照省廳標準要求,對照館藏古籍資源,積極做好申報工作。同時充分挖掘民間資源,引導、鼓勵社會收藏愛好者增強收藏責任意識,把個人藏品公開,服務社會需求。今年六月,喜訊傳來,經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古籍專家評定,報請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全省有686部古籍進入第四批《山東省珍貴古籍名錄》。我縣有16部古籍進入了《山東省珍貴古籍名錄》,並頒發了證書,縣圖書館有14部(我縣收藏愛好者有古籍2部)。目前,館藏部分古籍正在申報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通訊員:張秀潔)
縣圖書館有14部古籍進入了《山東省珍貴古籍名錄》,名錄如下:
一、明嘉靖衡湘書院刻本《說經札記八卷》(編號0038)
二、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刻本《校注橘山四六二十卷》(編號0255)
三、清康熙十五年(1676)通志堂刻本《三易備遺十卷》(編號0335)
四、清康熙通志堂刻本《春秋臣傳三十卷》(編號0393)
五、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大興翁方綱南昌使院刻本《兩漢金石記二十二卷》(編號0429)
六、清乾隆觀我堂刻本《四書講習錄六卷日程四卷》(編號0441)
七、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錢塘倪氏刻本《庾子山集十六卷》(編號0532)
八、清雍正七年(1729)刻本《韋齋集十二卷一卷》(編號0545)
九、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本《有懷堂詩稿六卷文稿二十二卷》(編號0599)
十、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汲古齋刻本《賦彚錄要二十八卷天象補題注一卷賦彚補遺錄要一卷賦彚錄要外集一卷》(編號0640)
十一、清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元詩選六卷補遺一卷》(編號0656)
十二、清乾隆十年(1745)峴山西向堂刻本《草亭文集草亭詩集不分卷》(編號0661)
十三、清乾隆五年至六年(1740—1741)海鹽楊佑啟耘經堂刻本《漁隱叢話前集六十卷後集四十卷》(編號0663)
十四、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刻本《增訂漢魏叢書》(編號0677)
我縣收藏愛好者於樹慶的古籍二部入選,名錄如下:
一、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閔齊伋刻朱墨套印本《考工記二卷》(編號0016)
二、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刻三色套印本《蘇老泉批點孟子二卷》
(編號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