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醒獅、賞粵劇、吃盆菜華林螳螂拳、八極拳、洪佛拳同臺演出 深圳寶安區首屆民俗文化節隆重舉行
金羊網 2019-12-23
本次活動由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區文聯主辦,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單位承辦,並得到新橋街道辦的大力支持。
金羊網訊 記者陳雲強,通訊員左汀汀、彭豔豔、馬佳驥攝影報導: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民俗文化是寶安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寶安人的鄉愁,是留住寶安人記憶、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12月22日恰逢冬至,「同宗同源·共享美好」寶安區首屆民俗文化節展演展示系列活動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舉行,活動集中展現了原汁原味的寶安民俗文化和非遺手工技藝等,「雙節」同慶、熱鬧非凡。本次活動由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區文聯主辦,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單位承辦,並得到新橋街道辦的大力支持。
在具有濃厚民俗情感的「冬至」這一天舉辦民俗文化節,不僅為傳統節日增添了喜慶氛圍,也為廣大群眾增強民族認同感,增加社會的和諧有序,具有重要積極的意義。寶安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宣傳部長周學良在致辭中表示,保護傳承民俗文化,是我們的責任、使命與擔當,希望民俗文化節系列活動能夠進一步擦亮寶安的文化品牌,不斷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山水相連、同宗同源、文化相通的價值認同感,為「灣區核心、智創高地、共享家園」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作貢獻。
素有「深港文化之根」美譽的寶安,千百年來,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沉澱了無數具有歷史時代烙印和別樣地域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遺珠,文化底蘊深厚,民俗文化特色濃鬱。據悉,目前,寶安全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90處,包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國家級「非遺」名錄1個、省級9個、市級15個、區級29個,非遺項目總量多,種類齊全,特色鮮明,總數佔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近三分之一,國家規定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列舉的十六項內容在寶安也均有存活,其中80%以上為寶安本土成長的傳承項目。
本次活動是宣傳寶安民俗文化、提升「灣區核心、智創高地、共享家園」形象的一次盛會。活動以「同宗同源共享美好」為主題,包括「冬至祈福節節高」、「同宗同源大巡遊」、「感恩有你大盆菜」、「共享美好齊歡聚」、「流光溢彩同祝願」等系列活動,目的是讓民俗文化回歸生活,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不斷促進民俗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此外,寶安民俗文化節系列活動還設有「同宗同源」圖片和攝影展、年貨小市場、手工技藝展覽展示、專家論壇等活動。
當日的活動現場,鑼鼓齊鳴,人聲鼎沸,最「吸睛」的節目非麒麟隊的表演莫屬。由新橋街道的新橋麒麟隊領頭、鳳凰麒麟隊、黎光麒麟隊、水田麒麟隊、徑貝麒麟隊共5支來自不同街道的麒麟隊依次帶來了精彩表演,彩龍翻騰,引得現場觀眾掌聲經久不息。此次參加民俗文化展演的項目,還有來自寶安已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的松崗七星獅舞,獨特的舞步令舞獅表演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此外,新安街道上川黃連勝醒獅隊的表演也令現場觀眾拍案叫絕,好評不斷,黃連勝醒獅舞將武術與舞獅相結合,在動作上走的是「武獅」狂野兇猛的風格,表演細膩卻十分剛勁有力,給在場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衝擊。新橋醒獅隊、西鄉街道的河東醒獅隊、航城街道的黃麻布醒獅隊也帶來了風格各異的醒獅表演。活動現場,華林螳螂拳、八極拳、洪佛拳三個拳種也驚豔亮相,「打」出了精神,「打」出了寶安風採。
在當日的民俗文化節展演中,不僅有精彩絕倫的醒獅、麒麟等表演令觀眾大飽眼福,在年貨小市場中設有的9個攤位,更是讓觀眾「有口福」。獲得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寶安公明臘腸製作技藝,沙井蠔民生產習俗,粵式酥點製作技藝、阿麼年糕製作技藝……展演現場,不少美食在攤位中展出供市民品嘗,更讓觀眾在「舌尖上」獲得對傳統文化的更深了解,各個攤位前人潮湧動。本屆民俗文化節還設置了吃盆菜、賞粵劇的環節,精彩絕倫的粵劇在橋頭上演,市民共品寶安文化之韻味。
在手工技藝展覽區,糖畫最是吸引小朋友的駐足。糖畫模樣栩栩如生,可以品嘗,可以觀賞,讓在場的每一位品嘗的小朋友從嘴裡甜到了心裡。現場,糖畫的傳承人還進行了現場教學,讓小朋友們親手製作自己喜歡的糖畫。在本次展演現場設置的手工技藝展覽區,共有皮影戲、于氏風箏、麵塑、糖畫、賀氏剪紙等9項不同的手工技藝。
此外,在「同宗同源」圖片和攝影展展區,寶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片展、寶安文化遺產攝影藝術作品展、第二屆「遺痕」—寶安古村落攝影藝術作品展現場吸引了大量市民圍觀。值得一提的是,當天,寶安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邀請「非遺」文化、民俗文化專家學者「做客」清平古墟,就寶安區民俗文化發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展開討論,同時對重點項目提升打造進行研究,為推動寶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助力「先行示範區」建設。
據了解,活動現場市民參與度高,吸引觀眾累計近5000人次,參演民俗表演達500餘人次,800餘人圍聚永興橋頭吃大盆菜,千名觀眾參與猜燈謎、非遺手工技藝展示體驗等互動環節,近百名攝影愛好者親臨現場記錄盛況,年貨小市場的池上奶茶、金蠔罐頭等產品供不應求,深受市民喜愛。據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民俗文化節,將民俗文化和手工技藝變成具有展示性的節目或體驗活動,不僅為傳統節慶、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展示窗口,也讓民風民俗因此變得豐富而厚重,讓民俗民風走進千家萬戶的同時,也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活力。
編輯:Gia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