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0 10:5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圖書閱覽室墨香四溢、休閒娛樂室紅歌飄揚、醫療保健室設施完備、愛心工作室愛心滿滿……和平區南市街「退役軍人之家」依託大都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而建,總面積800餘平方米、15個功能室。同時,南市街「退役軍人之家」還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通過線上線下聯動,讓「有形」的家與「無形」的家相結合,為廣大退役軍人提供綜合性服務。
「退役軍人之家」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共建共享是實現資源優化整合的總體思路,南市街「退役軍人之家」不僅在形式上滿足了這一條件,其內涵上也充分體現了軍民融合的理念。走進「榮譽室」,這裡展示了和平區退役軍人先進模範,回顧了平津戰役等天津發展的重要歷程,尤其是那一組組栩栩如生的泥塑特別引人注目,引灤入津、抗震救災、抗洪搶險、金湯橋會師……泥塑的創作者是南市街居民紀連友。接到任務時,時間比較緊,紀連友和他的團隊加緊創作,從構思、成型,到修補、上色,軍人們跑步、打槍、歡呼的每一個動作都惟妙惟肖。「能夠用自己的這門手藝去展現軍人的風採,我感到特別榮幸。」紀連友說。
「退役軍人之家」的各項活動別具風格、感人至深。75歲老兵郝建新經常來在這裡跟老戰友們一起回憶軍旅生涯、暢談幸福晚年,生活充實而充滿了正能量。一次,這裡組織「政治生日」活動,大家一起唱紅歌,孩子們獻紅領巾,郝建新十分期待,當天強忍著腰椎疼痛也要來參加。活動中,他情緒激昂地唱歌,全身用力,沒想到倒對「腰椎復位」起到了輔助作用,腰椎病也漸漸好了起來。此後,郝大爺總是開玩笑說,唱紅歌能治病。
「南市退役軍人之家」微信公眾號是「五微共享」模式的線上載體。搭建「微平臺」,表達「微心願」、開展「微教育」、提供「微服務」、展示「微星光」,為退役軍人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比如,退役軍人可以通過發布『微心願』表達訴求,我們就會聯繫相關單位、志願者來認領這些心願,幫助退役軍人實現願望。」和平區南市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宋瑩介紹說。60多歲的邢阿姨也是一位老兵,她在「微心願」上表達,希望能夠通過更加生動的形式,對退役軍人開展黨性教育。於是,退役軍人之家便組織了30多名退役軍人到周鄧紀念館實地參觀,追憶總理生平,學習偉人事跡。
此外,「綠橄欖」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也是南市街退役軍人之家的一個「品牌」。退役軍人們雖然離開了部隊,但他們依舊發揚軍人優良傳統,積極參加志願服務。「綠橄欖」分為紅色宣傳隊、紫色服務隊、橙色技能隊,大家積極發揮所長,傳承紅色基因,傳遞正能量。63歲的劉洪祥是「綠橄欖」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的隊長,前不久的一天,他來大都會黨群服務中心辦事,發現居委會的水管老化而無法使用,便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幫忙修理。修理過程中,又發現零件不配套,他又陪著工作人員去買配件,忙乎了一上午,劉師傅汗流浹背,終於修好了居委會的水管,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不僅如此,他跟社區工作人員「預約」,出水不暢的馬桶和馬桶旁邊鬆動的扶手,他也都負責義務維修。劉師傅說到做到,沒過幾天,他買來了便宜又實惠的配件,就趕緊兌現承諾。「居委會經常有老年人來辦事,衛生間設施不牢固,容易造成安全隱患,所以,我得抓緊時間趕快修好。」劉師傅對記者說。一日當兵,一輩子是兵,退休了還能為社區和居民做點事,劉師傅覺得幸福滿滿。
原標題:《南市街退役軍人之家依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共建共享 「微心願」訴老兵心聲 「綠橄欖」傳紅色基因》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