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省軍區系統來說,鄉鎮(街道)武裝工作是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的落實末端,如何建實建強、激發活力?吉林省白城軍分區做出積極探索——
共建共融,基層武裝煥發活力
■羅德海 本報記者 屈雷宇
11月19日,吉林白城,雨雪剛過又出現平均風力超過6級的極端惡劣天氣,樹木折斷、道路結冰,不少地區居民出行受到影響。在該市洮北區瑞光街道軍民社區,天剛亮,民兵應急排30名隊員已走上街道開始除雪清障,綠色的迷彩、紅色的旗幟成為冬日最暖心的色彩。
不只軍民社區、不只雪後清障,在吉林白城,民兵組織活動、武裝工作融入經濟社會日常已成常態,這是白城市採取武裝工作與基層黨建雙向促進、「專融結合」抓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帶來的新面貌。
黨群服務中心,武裝工作佔C位
走進瑞光街道軍民社區,記者看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民兵之家、軍民活動中心、民兵文化長廊、民兵分隊多媒體教室等民兵活動場所一應俱全。社區1800餘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中有730平方米用於武裝工作;6塊宣傳櫥窗中兩塊為國防動員專版;一樓便民服務大廳一側,最醒目的就是「民兵分隊應急物資器材庫」。社區書記劉繼珊解釋:「這樣便於民兵請領裝備、快速出動遂行任務!」
白城市區域經濟相對落後,基層武裝部和民兵分隊辦公場所老舊、各類設施不規範、不配套等問題一度制約著基層武裝工作展開。隨著國防和軍隊調整改革推進,對基層武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層建設首先要解決陣地問題,怎麼建?經費從何而來?
近年來,白城市著力構建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體系,創新實施城市基層黨建「書記一號項目」,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便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軍分區借勢而上,協調地方黨委政府,將武裝工作及時納入其中,軍地共同制定了「基層武裝部2019-2021年建設規劃」「基層武裝部星級達標實施辦法」等多部文件,明確基層武裝陣地建設在場地上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資源共享,在形式上與地方黨建、國防教育緊密結合,在經費保障上軍分區與市縣鄉財政共同承擔。形成基層武裝部建設「街道書記統管、主任分管、武裝部長主管、社區書記協管」的四級管理責任,不斷激發各級抓建基層的動力和基層武裝部抓自身建設的活力。
融合納入推動快速發展。目前該市各街道社區武裝陣地建設順利推進,170餘個民兵分隊實現用有器材、訓有場地、看有載體、戰有底氣。
社區有了國防教育輔導員
11月16日,白城市光明街道光華社區組織黨日活動,社區黨員、退役軍人、民兵骨幹一起來到團結廣場,參觀紅色畫展,重溫紅色記憶;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白城市各基層武裝部請來老兵、老黨員給社區黨員、群眾講黨史、軍史;
社區黨課活動,洮北區鐵東街道通途社區武裝部部長李瑩上臺進行國際安全形勢和公民國防義務宣講……
無論是加強基層黨建,還是創新落實武裝工作,活動是抓手。針對民兵骨幹大多數是退役軍人、黨員這一實際,白城軍地一方面將國防教育列為社區黨日活動主題,豐富社區教育活動內容;另一方面,積極組織民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培養民兵黨員骨幹、壯大黨員隊伍。
如今,不少社區有了由退役軍人擔任的國防教育輔導員。社區黨日活動專設有國防和軍事主題。街道黨建文化長廊裡,先進黨員和民兵黨員照片牆交相輝映。進入新學期,白城市各中小學校,由優秀退役軍人和民兵骨幹組成的軍訓教員團,在軍分區的嚴格考核後,擔綱學生軍訓等國防教育活動組織任務……
活動經常化刷出民兵存在感
「我倆申請加入民兵隊伍……」11月6日,從外地返鄉的退役軍人王野、郭海波來到位於白城市鐵東街道的通途社區武裝部,向武裝部長李瑩表達了加入民兵隊伍的心願。
原來,王野、郭海波到社區進行退役軍人信息登記時,社區工作人員向他們介紹,社區每月都會向區就業局推薦退役軍人和民兵,還邀請他們參觀了宣傳櫥窗內的民兵參與疫情防控圖片展,觀摩了正在民兵之家進行的民兵分隊黨日活動……「又找到了家的感覺!」兩人隨即決定留下來。
隨著基層武裝部建設的持續推進,民兵分隊在社區的工作、訓練、活動場所越來越完備。建為用,白城軍分區發動基層武裝部和民兵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活動,既解決了社區平時任務多人員少、活動多內容單一等問題,又讓民兵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提升快速動員能力,提升組織歸屬感、團隊凝聚力。
在疫情防控期間,白城軍分區出動民兵5.3萬餘人次,堅守480多個檢測卡點,協助社區開展洗消工作,成為防疫主力軍。今夏突發洪水,哈爾淖水庫段堤壩告急,民兵應急分隊快速抵達任務現場,戰鬥兩晝夜排除險情,贏得幹部群眾的好評……
有為更有位,如今在白城,街道社區將武裝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議程已成常態,融合發展已經生根發芽,正在開花結果。
來源:中國國防報 轉自: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鄧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