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養娃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
寶媽們是不是經常會覺得自家的娃平時在家挺聰明,一到學習上面就「掉鏈子」,什麼上課不認真聽講,小動作多,放學回家寫個作業也是拖拖拉拉,老師家長怎麼說都不管用。
其實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少,不管是在學齡前還是在學齡後,普遍老師都會反應這些孩子們上課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與人交流有問題,考試馬虎,讀書跳行。
在生活中做事磨磨蹭蹭,丟三落四,你以為這是孩子的性格問題,其實並不然。以上的這些表現我們統稱為感覺統合能力失調。
什麼是感覺統合?度娘上的解釋大多晦澀難懂,其實說簡單點就三個詞:感覺輸入-大腦統合-行為輸出。
說得更簡單點就是當孩子對某個事物的感覺反射到大腦,大腦做出的投射反應,這整個過程就是感統。當孩子開始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現象時,可能會對以後的生活學習帶來不便,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時刻注意。
我們看幾項感統失調的具體表現,你家的娃中招了嗎?
以下這幾項表現,你家娃中招了嗎?
一、觸覺感不良
1、敏感
有的孩子只要身處於陌生環境就會表現出緊張、吃手指、咬指甲的行為,過分依靠父母,有的孩子甚至出現脾氣暴躁、暴飲暴食的行為。
2、遲鈍
感覺遲鈍的孩子有兩個極端,一種是很喜歡冒險行為,不考慮後果,另一種是少動、孤僻、不合群,不敢交朋友,做事畏畏縮縮,缺少探索行為。
二、聽覺感不良
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不聽勸告,學習上的表現為忘記老師留的作業,生活中做事丟三落四。
三、視覺感不良
從小就喜歡看動畫片,但是卻記不住任何劇情、人物,也無法流利地敘述整個故事,在學習中認漢字會習慣性地丟下偏旁部首,有的字即使學過回家也會忘記。數學偏科嚴重,簡單的數學題也不會做。
四、本體感不良
1、平衡功能失常
平衡功能失常的表現為孩子多動,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走路容易跌倒等。屬於班級裡愛調皮搗蛋的一類孩子。
2、動作協調功能失常
動作協調能力差,手腳笨拙,不會繫鞋帶、不會做手工,動手能力差。
以上這些情況,你家的孩子是不是多多少少都中了一點,不要擔心,感統失調並不是病,你家的娃也不是問題孩子。
嘗試做做這幾項遊戲,你家娃也能擺脫感統失調
1972年,美國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及其團隊開發出了感覺統合訓練頗有成效,在國際上都受到了普遍應用。
梳頭髮-增加觸覺刺激:寶媽可以給孩子梳頭髮,從左到右到從右到左,從前往後再從後往前,進行觸覺脫敏。
敲玩具-鍛鍊本體協調:寶媽可以鼓勵孩子拿玩具對敲,鍛鍊手、眼、耳、腦身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
說數字-增加視覺鍛鍊:寶媽可以陪孩子反著說數字,家長順著說出一組數字,孩子反著說出這組數字,這樣做可以促進孩子智力發育,增強理解能力
踩圖形-提高辨別能力:寶媽可以將卡片剪成不同形狀,混合之後整齊地貼在地板上,然後標記好出入口,讓哈子根據提示,踩著形狀相同的圖形從入口走向出口。
其實想要調整孩子的感統失調還有許多遊戲訓練,就不一一列舉了。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關於感統失調的訓練遊戲書。
本書共有三冊,分別是感覺拼圖、情緒管控、學習能力,讓你的孩子在感統訓練遊戲中將感統失調的問題改正過來,感統越協調,孩子越聰明。
本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