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秘聞:安德羅波夫用一瓶魚子醬掃清了戈巴契夫晉升的障礙

2020-12-23 禁門秘史

題/蘇聯秘聞:安德羅波夫用一瓶魚子醬掃清了戈巴契夫晉升的障礙

禁門報告員/雨笠煙衰

圖片聲明/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號解決!

原創聲明/禁門秘史是文史地理、奇聞異事獵奇愛好者原創投稿徵文平臺,文章原創性均通過作者保證與原創工具檢測,若您發現作者文章有抄襲、洗稿等嫌疑,請將線索發送至後臺,我們會嚴肅處理!

前言:1979-1981年蘇聯曾發生一起震驚全國的醜聞,一些官員相互勾結,將名貴的魚子醬裝入普通鯡魚罐頭走私到西歐,這起案件被稱為「魚子醬案」。「魚子醬案」由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親自查辦,蘇聯漁業部副部長雷託夫被處決,1500名官員被起訴,5000多名官員被解職。

想必有朋友在網上看到過相關內容,我也注意到了,仔細看了一下發現,那些文章說的都不是很深入,並且有些地方發生了曲解,特別是「克格勃官員買罐頭」這個說法明顯與事實不符。

我長期在俄羅斯工作,對蘇俄歷史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我覺得,已經板上釘釘的歷史還是不能隨意惡搞,所以,我寫了這篇文章,詳細的講解此案過程並且加以分析,希望你能喜歡!

(相關內容搜索結果頁面)

一瓶魚子醬引發的貪腐大案

上世紀60年,蘇聯為爭奪世界海洋資源,組建了一批大型船隊,發展遠洋捕撈,到1970年漁業產量已經達到800萬噸,成為僅次於日本的漁業大國。

(蘇聯時期的遠洋船)

與快速增長的捕撈能力相比,蘇聯國內的商業銷售系統卻非常落後,魚類主要被製成罐頭,百姓很難買到冰鮮的海產品。

70年代,蘇聯漁業部長亞歷山大.伊什科夫去西班牙考察,在那裡他看到各地遍布海產品商店,裡面的商品琳琅滿目,除了罐頭,還有各種鮮活的海產品。回國後,伊什科夫向勃列日涅夫提議組建專門的海產品銷售網點,得到勃列日涅夫支持。

(亞歷山大.伊什科夫)

亞歷山大.伊什科夫1905年生於俄國斯塔夫羅波爾。1933年,年僅28歲的伊什科夫被任命為亞速海-黑海和裏海-伏爾加漁業託拉斯負責人。1940年起擔任蘇聯漁業人民委員,後轉為漁業部長。

伊什科夫主張發展遠洋漁業,在他任內,蘇聯的遠洋捕撈量達到全國漁業總產量的90%,居世界第二位。在商品經濟落後的蘇聯,伊什科夫建立海產品銷售網點的想法無疑是正確的,但他用錯了人。

伊什科夫把這項工作交給了漁業部副部長、綽號「老闆」的弗拉基米爾.雷託夫。

(弗拉基米爾.雷託夫)

在雷託夫指揮下,漁業部組建了幾家企業,其中的漁業銷售公司成了全國海產品的主經銷商,尤裡.羅戈夫被任命為經理。

1972年,蘇聯第一家海產品專營店「海洋商店」在索契開業,商店裡海產品種類豐富,不僅新鮮,而且價格低廉,商店外每天都排起長隊。

(海洋商店)

海洋商店的分店很快遍布全國各地,到1977年,包括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在內,各大城市的海洋商店達到104家。商店引進西方模式,不僅出售海產品,還設有咖啡廳和餐館,深受蘇聯百姓歡迎。

1976年,蘇聯政府將海產品經營權從貿易部轉移到漁業部,漁業部掌握了海產品從捕撈到加工銷售的整個產業鏈,這些下屬企業的領導也就有了撈取好處的機會。

(採購商品的民眾)

機會有了,手段很容易想出來。

按照蘇聯的體制,遠洋船隊需要完成捕撈定額。因為船體不穩定,在船上確定產品重量總會有些偏差,所以捕撈隊會在每個箱子裡多放1-2公斤產品。上岸後銷售公司按實際重量核算,超出部分便可被領導據為己有。蘇聯每年的捕撈量在7000萬噸左右,每箱多1-2公斤,加起來就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加大運輸損耗也是一種手段。蘇聯官方允許的損耗一般為10%,實際經常低於這個數字,銷售公司一律按10%的損耗率計算,官員們又可以從中賺一筆。

銷售公司向商店供貨時常常以次充好,將高檔產品弄到黑市銷售。商店對此心知肚明,只要分得到好處,就不會聲張。

商店在銷售冰鮮魚類時,還會扣下一部分「內部處理」,再在其餘的產品上裹一層冰來補充重量。

蘇聯時期對高級官員有「特供」制度,銷售公司以極低的價格給「特供基地」供應高檔魚類和魚子醬。特供基地的人也會將其中一部分偷偷拿到黑市高價販賣。

(魚子醬與貨幣)

各種海產品中價值最高的是魚子醬。犯罪分子用各種手段截留魚子醬,裝在普通魚罐頭裡偷運到各地,然後重新包裝,到黑市販賣,甚至走私到國外。

多重說法背後的真相

關於事發的經過有幾種版本。

國內網上的說法是一名克格勃官員在海洋商店買到一隻鯡魚罐頭,打開後發現是名貴的黑魚子醬,於是報告了上級,從而揭露了整個案件。

(相關配圖)蘇聯時期官方的說法是一名參加過二戰的老兵在海洋商店買了一隻魚罐頭,回家打開後發現竟是黑魚子醬。誠實的老人找到商店退還,過程中被其他顧客看到,於是紛紛到商店搶購同品牌魚罐頭,從而驚動了警方。

(黑魚子醬)

真相併非如此。

索契海洋商店總經理費裡德曼和一家分店經理費什曼到捷克斯洛伐克旅遊,期間二人出手闊綽,購買了很多高檔商品,還到黑市上換了一些外匯,引起了捷克斯洛伐克秘密警察的注意。

捷克斯洛伐克秘密警察對二人進行監視,發現他們通過地下渠道將外匯轉到了西德,也就是聯邦德國。

(70年代的布拉格街頭)

蘇聯時期,克格勃情報系統對本國公民在國外的活動進行秘密監視。捷克斯洛伐克屬於蘇聯陣營,這些情報很快到了克格勃手裡。

蘇聯官方為了掩蓋對本國公民的秘密監視行為,所以才編了個二戰老兵買罐頭的故事。

(克格勃徽章)

克格勃經過秘密調查發現,費裡德曼和費什曼二人利用職權,將魚子醬偽裝成魚罐頭走私出口,在國外換取外匯,然後將贓款轉到德國。他們還計劃潛逃出境,到德國定居。

1978年費裡德曼和費什曼被逮捕,二人供出了幕後老闆、漁業部副部長雷託夫。雷託夫參與了整個走私計劃並從中撈取大量好處。

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親自指揮,組成120人的專案組進行調查。

(安德羅波夫親自掛帥反腐)

專案組在雷託夫家中起獲30萬盧布現金,雷託夫自認為憑自己副部長的身份,這點錢最多判入獄5年,所以並不配合調查。直到檢察官冷笑著透露給他高層的意思是死刑,雷託夫才大驚失色。

為了保命,雷託夫開始主動交代,除了自己的貪汙受賄,還揭發了很多共犯。可是已經晚了,1980年雷託夫還是被判處死刑,費爾德曼和費什曼分別獲刑12年。

在勃列日涅夫幹預下,75歲的伊什科夫沒有被逮捕,只是被解除職務,退休養老。

(勃列日涅夫)

「魚子醬案」背後更深層的真相

迅速了結了莫斯科的事情後,調查組把注意力轉向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

(索契海洋商店)

費裡德曼和費什曼走私的魚子醬是通過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索契海洋商店出口,專案組懷疑邊疆區第一書記謝爾蓋.梅杜諾夫參與了走私活動。根據雷託夫交代的線索,專案組逮捕了當地海洋商店經理阿爾辛.普魯伊澤。

謝爾蓋.梅杜諾夫,1915年出生,二戰後從事黨務工作,1959年起擔任索契市委書記,1973年起擔任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第一書記。索契位於黑海之濱,是蘇聯度假勝地,蘇共中央在索契有高級療養院,每年都有很多中央領導來此度假,梅杜諾夫有機會經常接待高層,與勃列日涅夫保持著密切關係。

(謝爾蓋.梅杜諾夫)

普魯伊澤承認參與走私並與雷託夫分贓,同時供認曾向索契市委書記維切斯拉夫.沃倫科夫行賄,但在沃倫科夫家中只搜出1萬盧布現金和少量金銀首飾,沃倫科夫矢口否認參與走私。

維切斯拉夫.沃倫科夫,1925年生於薩拉託夫州,參加過衛國戰爭,後一直在索契工作。他在任期間,將索契建成了蘇聯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

(70年代的索契街頭)

由於不肯交代梅杜諾夫參與走私的線索,專案組將他帶到莫斯科,關進列福爾託沃監獄。

列福爾託沃監獄位於莫斯科市,屬克格勃管轄,專門關押政治犯和克格勃拘捕的其他重要犯人。

蘇聯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曾在這裡關押,其中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忍尼辛、物理學家奧爾洛夫,在這裡被處決的就有布柳赫爾元帥、葉戈羅夫元帥、鮑羅廷(曾任孫中山顧問)等人。

(列福爾託沃監獄)

在列福爾託沃監獄,沃倫科夫仍然拒絕與克格勃合作,不肯揭發梅杜諾夫參與走私,被判刑13年,並被沒收財產。

從沃倫科夫口中得不到線索,克格勃把注意力轉向邊疆區另一位書記阿納託利.塔拉杜。塔拉杜願意配合,並交代了自己藏匿贓款的地點。專案組從他家的廚房、倉庫和雞舍查獲現金75萬盧布,塔拉杜還供出幾個地下企業。

塔拉杜也被押往列福爾託沃監獄,交給了克格勃。到達列福爾託沃的第一天晚上,塔拉杜答應第二天一早詳細列出參與魚子醬走私的全部人員名單,但夜裡塔拉杜突然感覺不適,等醫生趕到時已經死亡,法醫鑑定結論是死於中風。

隨後,又有涉案人員離奇死亡,指向梅杜諾夫的線索就此中斷。

(列福爾託沃監獄內部)

專案組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又查出了格連吉克市餐飲集團負責人、綽號「鐵貝拉」的貝爾塔.波洛德金娜敲詐勒索、貪汙受賄和放映「成人電影」的違法案件,涉案金額竟然高達千萬盧布,波洛德金娜供出了格連吉克市委書記波戈金,線索再次指向梅杜諾夫。

就在專案組準備抓捕波戈金的時候,發現波戈金已經不知所蹤,線索再次中斷。

(「鐵貝拉」波洛德金娜)

最終,由於缺乏證據,梅杜諾夫只是被免職,逃脫了牢獄之災。

「鐵貝拉」波洛德金娜成為60年代以後蘇聯處決的3名女性之一。這是另一個故事,我們以後再說。

我一直奇怪為什麼克格勃特別關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直到從沃倫科夫的回憶材料中才發現其中複雜的政治背景:

1978年7月,蘇共中央分管農業的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庫拉科夫去世。在接任人選上,勃列日涅夫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第一書記梅杜諾夫和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第一書記戈巴契夫之間搖擺不定,而安德羅波夫更屬意自己的同鄉和密友、年輕的戈巴契夫。

(梅杜諾夫和勃列日涅夫)

安德羅波夫抓住「魚子醬案」不放,授意克格勃調查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把矛頭指向梅杜諾夫,這才是安德羅波夫集中力量調查索契的真正原因。

一起看似不起眼的「魚子醬案」卻在安德羅波夫手裡變成了一張政治王牌,足以見得其政治手腕有多麼高深。

1978年戈巴契夫升任蘇共中央書記,接替庫拉科夫主管農業,兩年後成為最年輕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戈巴契夫)

勃列日涅夫執政蘇聯18年,應該說早期推行經濟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60年代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70年代上半期7.4%,遠高於世界主要國家。但是到了後期,由於長期偏重發展重工業造成經濟失衡,以及改革停滯和與美國的軍備競賽,蘇聯經濟增長開始放緩,1975-1980年工業增長只有4.4%。

勃列日涅夫在執政後期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沉浸在對自己的歌功頌德中,每年過生日都要接受各地敬獻得到禮物和祝賀,胸前掛滿了各種勳章。

(勃列日涅夫)

「魚子醬案」反映出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期蘇聯的貪腐已經相當嚴重,涉案金額動輒上百萬盧布,涉案人員從共和國高層到企業一般工作人員,在相對封閉的蘇聯,甚至出現了將贓款轉移到國外的情況。

安德羅波夫利用「魚子醬案」整倒梅杜諾夫,為戈巴契夫的晉升掃平了道路。但是他萬萬沒想到,正是自己選擇的這位接班人葬送了蘇聯。

梅杜諾夫被解職後政治生涯徹底結束,1985年退休,1999年在莫斯科去世。

蘇聯解體後,沃倫科夫被平反出獄,2009年在索契去世,大約500人在市中心廣場為他舉行了悼念儀式。

相關焦點

  • 安德羅波夫改革,蘇聯最後的機會,1984年,為何無法成功?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蘇聯經濟發展和盧布匯率的問題。今天,我們聊聊蘇聯的改革,那就是80年代的安德羅波夫改革。雖然安德羅波夫僅僅主政15個月,但蘇聯普通人,普遍對安德羅波夫非常認可。安德羅波夫推行了著名的經濟改革,有人認為,這是蘇聯最後的機會。
  • 探析:安德羅波夫執政只有15個月,為何俄羅斯人對他評價很高?
    蘇聯歷屆領導人,安德羅波夫執政15個月,為何後來有很高評價?蘇聯歷史上領導人很多,但目前在俄羅斯人眼中,除了早期領導人對其有印象以外,還有一個蘇聯解體前9年有一個元首,俄羅斯人對其評價很好,此人就是被稱為蘇聯「中興之主」的安德羅波夫。
  • 普京的精神導師,克格勃的強大領袖,安德羅波夫怎麼拯救蘇聯
    而克格勃的領袖安德羅波夫,幾乎可以說是普京行動意識的精神導師——因為安德羅波夫的出現,他重塑了克格勃的輝煌與信仰,堅定地捍衛蘇聯。除去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安德羅波夫的精神境界、意識形態觀念則讓人更加欽佩,他總是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蘇聯存在的問題。蘇聯能持續存在74年,正是因為還有像安德羅波夫這樣的蘇聯人。
  • 安德羅波夫
    蘇德戰爭初期,安德羅波夫參加了卡累利阿遊擊隊。1944年紅軍解放彼得羅扎沃茨克市之後,他被任命為彼得羅扎沃茨克市黨委第二書記。同時期,他在市裡的一所國立高等學校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7年安德羅波夫當選為卡累利阿一芬蘭共和國黨中央第二書記。1950—1951年任第三屆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
  • 蘇聯解體的罪人?還是歷史發展的推手?
    1980年,戈巴契夫10月升為政治局委員,成了蘇共高層領導中最年輕的成員。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68歲的安德羅波夫當選為總書記。他上臺以後,開始進行社會和經濟改革。為此,起用一批像戈巴契夫這樣的年富力強的人。1983年初,戈巴契夫主管宣傳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
  • 前蘇聯的領導人都有誰
    他實際就好比明朝的萬曆皇帝,勃氏從1964年58歲上臺到1982年去世,實際掌控蘇聯18年。勃列日涅夫終年76歲。第五任與第六任:安德羅波夫,全名尤裡·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生於1914年。克格勃出身。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在1982年安德羅波夫68歲的時候。
  • 戈巴契夫訪華,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為何說齊奧塞斯庫幫忙了?
    但1982年到1985年,蘇聯突然出現重大變化。蘇聯這一大變化就是接連三任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先後去世,而為三位領導人舉行葬禮時,我國都派副總理級別作為特使,到莫斯科弔唁,蘇聯方面對我國來的領導人,都給予高規格的友好接待。這些外交動作,被稱為「葬禮外交」。
  • 原蘇聯領導人長壽揭密(圖)
    報紙列舉了原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雪夫的食譜:魷魚500克、鮮雞蛋10個、紅魚子醬100克、螃蟹、香芹菜、蔥頭、蒔蘿、蛋黃醬……另外佐以普通配料:幹奶酪、圓白菜和帶皮的熟馬鈴薯。不難看出,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質,如維他命、胺基酸、微量元素等等。包括赫魯雪夫在內的原蘇聯高層領導人為了能健康長壽、更有精力地從事繁忙的工作,日常服用一些天然的生物激素,用目前的說法就是天然滋補品。
  • 戈巴契夫:政治局會議是怎麼排座位的
    戈巴契夫:政治局會議是怎麼排座位的 郭大路 2015-02-06 11:01 來源:澎湃新聞
  • 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他是蘇聯的罪人嗎?看看晚年的他怎麼說
    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他是蘇聯的罪人嗎?看看晚年的他怎麼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的人民都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好不容易熬到了戰爭結束,以為能過幾天安生日子了,但是這國際形勢卻沒有變得特別好,反而換了一種形式的對戰,各國剛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正是要休養生息的時候,然而有兩個超級大國卻不消停了。
  • 蘇聯最沒影響力的領導人,73歲當選74歲去世,仿佛從來沒出現過
    引言《報任安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縱觀中華歷史的長河,有人因自己創下的豐功偉績而名留青史;也有人因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遺臭萬年,被後世所指責;還有一些人雖身居高位卻少有作為,在歷史中毫無存在感可言。
  • 總統淪落跑龍套,戈巴契夫沒有興旺蘇聯,卻成了演員還拿大獎
    1985年,蘇聯民眾盼星星、盼月亮,終於迎來了蘇聯歷史上最年輕的領導人戈巴契夫。蘇聯人民都覺得,戈巴契夫的當選,會讓蘇聯打上一支強心針,帶著蘇聯走向新的輝煌。可惜,戈巴契夫到底辜負了選民們的期待。1991年,戈巴契夫改革失敗,黯然下野。從此後,這位曾經呼聲最高的領導人,生活境遇幾經沉浮起落,留給世人無數愛恨交織的傳奇故事。
  • 美蘇冷戰的最後,為什麼蘇聯被拖垮,而美國卻什麼事也沒有
    蘇聯的中央一直擁有著高度統一的權力制度,哪裡有爭議,就動用威力無比的軍隊徵服哪裡。但是經歷了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兩個主要時期,之前匆匆走過的走過老人治國的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時期,就把大權交給了這個有衝勁但卻不懂內斂的戈巴契夫手上。
  • 魚子醬是什麼味道?魚子醬的功效與作用?
    魚子醬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深受歐洲人們的喜愛,在中國也慢慢流行起來,那麼魚子醬是什麼味道呢?魚子醬有什麼功效與作用?魚子醬什麼味道魚子醬一般都是帶有一點腥味和鹹味的。魚子醬呈圓潤飽滿的顆粒狀,色澤黑中帶灰色或褐色,入口破裂時味道腥鹹,一般魚子醬是指經過鹽漬的鱘魚子,越是高級的魚子醬顆粒越飽滿圓潤,色澤清亮透明,甚至微微泛著金黃的光澤,魚子醬也因此被稱為「黑色的黃金」。
  • 戈巴契夫稱不為蘇聯解體擔責 要歸咎於葉爾欽
    據俄新社4月1日消息,蘇聯首位總統,同時也是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戈巴契夫3月30日在題為「人類改變歷史還是歷史改變人類」的公開講座中,回憶了自己從政的歷程。而對於外界一部分人將蘇聯解體歸咎於他的看法,戈巴契夫大呼冤枉。戈巴契夫在講座中說道,1989年蘇聯的國家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首次舉行了自由的、競爭性的選舉。
  • 蘇聯7任領導人:第2任給世人留下1模式,而最後1任卻把蘇聯整沒了
    蘇聯7任領導人:第2任給世人留下1模式,而最後1任卻把蘇聯整沒了當今世界的格局是一超多強,只有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美國。而在這之前,世界的格局卻是兩極對立的。要說兩極對立是哪兩極,基本上世人都是知道的,美蘇啊!一個社會主義陣營最強者,一個資本主義陣營最強者,兩者怎麼可能不對立呢!
  • 蘇聯第一貪腐大案「棉花案」歷經四屆反腐,為何最終會不了了之?
    、加工過程中的損耗;二是以次充好,用棉短絨等冒充棉花;三是摻雜使假,比如在棉包中摻加磚頭石塊壓重;四是倉庫和加工廠不定期「失火」。一波三折烏茲別克棉花案發生在勃列日涅夫時期,安德羅波夫時期被揭露,契爾年科上臺後擱置,戈巴契夫執政期間再次調查,期間一波三折。
  • 魚子醬究竟有多麼美味?
    嚴格來說,只有鱘魚卵才可稱為魚子醬,其中以產於接壤伊朗和俄羅斯的裏海的魚子醬質量為佳。相信大家都久聞大名呢。凡是物以稀為貴。大白鱘魚子醬,一年產量不到一百尾,而且要超過六十歲的大白鱘才可製作魚子醬。中級的奧西特拉鱘,12斤左右便可取卵製成。
  • 俄羅斯高調紀念英雄飛行員,那蘇聯軍隊為何不攻自破?
    當年不可一世的蘇聯軍隊,在國家解體之時,居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連象徵性的戰鬥也不存在。美國,北約不費一槍一彈,就徹底改變了歐洲軍事格局。事實上,沒有人敢用武力摧毀蘇聯,這意味著摧毀者自己也會被摧毀。它們是用軟刀子殺死了蘇軍,但根源還是在於蘇聯自己的意識形態崩潰,導致沒有人在乎這個國家,更沒有人站出來維護蘇共。精英們只是想著如何瓜分國家遺產?跟著起鬨的民眾,發現自己一家人被騙得一無所有的時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 普京的治國方略,勃列日涅夫內政,捆綁歐洲安德羅波夫路線
    在內政方面,普京建立起了自己的權威制度,具體表現在兩個方向:制服寡頭、安德羅波夫國家權威路線,勃列日涅夫內部協調機制。別列佐夫斯基的事件,已經表明普京在寡頭政治上的規則:所有寡頭遵循我的規則,就會獲得許多好處,否則只能完蛋——要麼「偶然地「死亡,要麼就像別列佐夫斯基那樣、永遠滾出俄羅斯,最後」悄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