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力礦泉水:深圳政府撐腰,稱霸90年代,被巨頭收購,走下坡路

2020-12-22 騰訊網

商場如戰場,雖說商場沒有戰場的浮屍遍野,但商場競爭的殘酷性一點也不比戰場弱。企業為了能生存下去,不得不爭取僅有的市場份額,升級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跟上潮流的企業就會被歷史淘汰,曾經如日中天的中國老牌礦泉水企業益力就是這樣,雖然佔據了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卻沒有抓住時機,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益力礦泉水公司的崛起

1978年改革開放,深圳被設為經濟特區。政策上的扶持,再加上深圳靠近海岸和離港近的優勢,不僅吸引了大批外商前來投資,也吸引了許多外省人。

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深圳早已從當年泥濘的小漁村變成了國際化的大都市。在無數人的奮鬥下,深圳的各行各業都早已經頗具規模。

益力礦泉水公司成立於1983年,公司的名字原先不叫益力礦泉水公司,因為背靠深圳市政府,故取名為深圳礦泉水公司。

隨著深圳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飲用水的需求越來越大,礦泉水公司的規模也就隨之不斷擴大。

深圳礦泉水公司沒有滿足於現狀,為了擴大產業規模,促進發展,於1992年將之前吞併的其他飲料公司合併為一家,重新起名為深圳市益力礦泉水公司。

益力礦泉水在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也在不斷進行創新。原先的大瓶飲用水不方便消費者的飲用,為了滿足百姓的需求,也為了提高銷量,益力礦泉水公司開拓了瓶裝礦泉水的業務,銷量創下了新高。

益力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又不斷擴大規模,慢慢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如今的瓶裝水"一哥"農夫山泉,都還沒有創立。在90年代,作為中國唯一上市的礦泉水公司,益力礦泉水可謂是人盡皆知的大牌子。

世界著名的達能集團

提起益力礦泉水公司,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達能集團就不得不被提起。1998年,深圳益力礦泉水公司被達能集團斥巨資收購,隨後一家獨大的益力礦泉水便逐漸走起了下坡路。

達能集團始創於1966年,是一家世界著名的食品集團,業務遍及全世界。我們熟知的很多飲用水品牌都屬於這家跨國公司,如依雲、脈動。

雖說是一家食品集團,但達能集團起初是依靠玻璃業務發家的,隨著不斷收購、合資一些食品公司,達能集團逐漸放棄原有的玻璃業務,成長為一家在全球快速發展的食品公司。1989年達能成為歐洲第三大食品集團。

達能集團的目光非常長遠——成為享譽全球的食品集團正是因為目光長遠,達能集團的業務非常廣泛,嬰兒食品業務、新鮮乳製品、飲料、穀物快餐食品等領域都有涉足。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各國企業都把目標放在了深圳這片還未發展起來的土地上,達能集團更是早就瞄準了中國市場

90年代初,達能集團開始在中國設廠,業務主要包括酸奶、牛奶、奶粉及其他點心的生產等。當時正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初期,進入中國市場之後,達能集團的業務如日中天,受到許多消費者的歡迎。

外國企業進入中國都會面臨許多難題,首當其衝的就是沒有銷售渠道,貨賣不出去。一些有實力、資金雄厚的外企就會選擇收購一些中國發展前景良好的本土企業,從而利用這些本土企業的關係網為企業其他業務往來鋪路。

達能集團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後,看上了銷量蒸蒸日上的深圳益力礦泉水公司。而達能集團實力雄厚,對於發展中的益力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所以在1998年,達能集團斥一億巨資將益力收購。原來的深圳益力礦泉水有限公司變成了深圳達能益力飲品有限公司。

跌落巔峰,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益力一度保持著銷售第一的輝煌戰績,再加上身後站著達能集團這樣的大樹,益力便大膽放心的與其他品牌飲用水搶佔市場份額。

在商場上,想要賺錢的方法無非兩種,其一是高價出售走品質路線,其二就是薄利多銷。

擁有著眾多普通消費者的益力理所應當的選擇降價出售,將一部分怡寶、百歲山等品牌飲用水的顧客吸引過來,這種措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銷量,達到了薄利多銷的目的。

一開始,益力礦泉水靠著這種操作銷量一直穩步增長,但這種情形還沒有持續多長時間,益力的處境就變得艱難了。

商場如戰場,通過不斷在電視上宣傳來提高知名度,農夫山泉橫空出世,火遍了大街小巷,原先屬於益力的市場份額被農夫山泉給搶佔,益力的處境也越來越困難。

本來達能集團還可以解救一下益力面臨的危機,但當時達能集團並不重視飲用水方面的業務,益力就這樣錯過了一個重回巔峰的機會。

益力礦泉水的銷量逐漸在其他品牌的打壓下降了下來,經過了幾年的低迷時期,公司決心要做出改變。他們另闢蹊徑,在前幾年,設計出兒童喜愛的卡通外形礦泉水,主打兒童市場,但銷量還是不盡人意,不久就被取消了。

當時的益力,已不復最初的巔峰時期,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個老牌子,後來益力礦泉水與年輕人相關的滴滴打車合作,還是以失敗告終。去年,曾經的大牌子益力瓶裝水宣布全面停產,如今,達能集團宣布將益力轉賣。這個曾經的老牌礦泉水就這樣隕落了。

絕大一部分國外大品牌收購一些國內同類品牌,基本沒有打算繼續發展收購來的品牌,只是借著收購來的品牌發展其他業務。

益力失敗的原因一部分歸結於外企對國內品牌的壓榨,畢竟有樂百氏被達能卸磨殺驢的"前車之鑑";另一部分也歸結於自身沒有競爭優勢,止步不前。在商言商,國內的品牌還是要有自己的專利和優勢,適當做出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營銷,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

相關焦點

  • 曾是礦泉水銷量冠軍,遠超娃哈哈怡寶,如今被母公司無情拋棄倒下
    曾是礦泉水銷量冠軍,遠超娃哈哈怡寶,如今被母公司無情拋棄倒下   宗慶後是中國瓶裝礦泉水市場的開門人,靠著一瓶礦泉水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之後中國市場上的礦泉水品牌也是百花齊放,目前國內市場已經被農夫山泉和怡寶以及百歲山幾大巨頭佔據,就連許家印的恆大冰泉都沒能保住市場份額,現在又一家曾經的銷量冠軍隕落了
  • 又一老牌礦泉水品牌沒落,如今正式確認停產,公司宣布退出!
    縱觀目前國內礦泉水市場,無論在知名度和影響力上,農夫山泉都是毋庸置疑的,而曾經的老牌礦泉水益力卻已經杳無蹤跡。公開資料顯示:益力礦泉水創建於1983年,至今已有近37年的歷史。益力優質礦泉水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1998年,益力更憑藉礦泉水的品牌商標榮獲「廣東省著名商標」榮譽。
  • 中國老牌礦泉水轟然倒下,手握一副好牌,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
    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品牌已經落後和衰落,如達能的樂百氏和益力。其中,益力礦泉水已經確認將在2019年完全停止瓶裝水業務。這位前國內礦泉水銷售之王突然倒下,這真的讓人感到有些難過。得知這一消息後,一些網民甚至評論說一手好牌被打得粉碎。 益力的母公司是達能集團,一家在法國的多元化跨國食品集團,年收入近2000億元人民幣。
  • 深圳怡寶、景田、益力榜上有名
    18個品牌,每個省平均不到一個品牌,而深圳品牌就佔了三個名額:深圳市景田食品飲料有限公司、華潤怡寶飲料(中國)有限公司、深圳達能益力泉飲品有限公司(以下分別簡稱景田、怡寶、益力)。 據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秘書長程毅介紹,這些入選企業無論在生產設備與工藝、知名度、市場佔有率,在業內都屬於標杆企業,具有市場公信力,是消費者優選品牌。
  • 益力瓶裝水停產 達能玩壞了幾個品牌水?
    達能中國官網顯示,除了上述兩個品牌外,達能的水產品矩陣中也包括益力、波多、富維克等。在這幾個品牌中,益力是達能旗下的中國本土品牌。根據益力的官網信息,早在1986年,深圳礦泉水開始生產。1998年,深圳礦泉水與達能集團合資成立了深圳達能益力飲品有限公司和深圳達能益力泉飲品有限公司。從1998年算起,益力品牌在深圳已經深耕30年。
  • 快看|達能旗下益力礦泉水停產,同品牌大桶水業務不受影響
    記者 | 趙曉娟法國食品巨頭達能正在收縮飲用水業務。1月18日,據自媒體食品板獲得的一份停產通告顯示,達能因業務調整停止生產和銷售益力瓶裝水,這將涉及到全部員工的合同終止或崗位變更,達能公司也已給出了受影響員工的工作解決方案。通告落款日期為1月16日。
  • 聚焦高端水 達能「甩手」益力在華業務
    其實,益力也誕生於深圳。1998年,達能與深圳市益力礦泉水股份有限公司組成合資企業深圳達能益力泉飲品有限公司。合資公司獲得了「益力」等20多個商標品牌,達能負責合資公司的運營。2010年,達能投資5億元,建設了益力(惠州)生產基地,成為達能全亞洲最大的礦泉水生產基地。2016年,達能還升級了益力的品牌形象,將產品從廣東市場拓展至全國市場。
  • 達能出售益力瓶裝水在華業務 對標雀巢聚焦高端水市場
    6月30日,長江商報記者從達能方面獲悉,近日,達能已與深圳市互通有無商貿有限公司(下簡稱「深圳互通有無」)達成出售益力品牌及工廠的協議。達能將採取更專注於全國市場整體發展的模式,以實現銷售、生產的高效運營。前不久,雀巢方面也稱,「將強化對標誌性國際品牌、領先的高端礦泉水品牌關注」。中國市場高端水的增長快速,幾年內市場或達百億規模。
  • 茂名桶裝水價格_益力礦泉水
    茂名桶裝水價格,益力礦泉水,大深圳送水網是由深圳市金太陽飲水銷售部經達能益力官方認可建立的,公司本著服務於廣大市民、縮短與市民與商家的距離而設立,整合了深圳市100多家益力直營店與加盟店,通過網絡形式打造的一個深圳飲用水行業的電子商務平臺。茂名桶裝水價格, 近日,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在漢召開研討會。
  • 正式脫手益力!繼樂百氏後,達能再度調整在華水業務
    南都記者今日從達能公司確認,近日其與深圳市互通有無商貿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向該公司出售益力業務,包括益力大桶水和瓶裝水品牌、以及位於深圳和龍門的兩間工廠。「我司對飲用水在華業務進行了充分、全面、客觀的評估後,做出了這一決定。我們將採取更為專注於全國市場整體發展的模式,以實現銷售、生產的高效運營。」達能在給到南都記者的回應中如是指。
  • 一年從中國賺走200億!戴著「國產」面具,用本土品牌「鋪路」?
    而且有一些外資企業也是戴著「國產」的面具,比如中華牙膏現已被外資收購了。除此之外,無數中國家庭都愛買的金龍魚也是外資,它目前佔據了40%的市場,一年從我國賺走1670億元。因為它在1991年就進入了國內市場,緊接著出現在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上,所以很多人一直以為它是本土品牌。
  • 惠州訂水電話價格_益力礦泉水
    惠州訂水電話價格,益力礦泉水,達能集團的使命是通過食品把健康帶給儘可能多的人。惠州訂水電話價格, 您購買的瓷磚,我們會按約定的時間,準時配送到您家對應的用磚區域。全球更大的下水道,每秒能輸送200噸水,居然能在裡面跑汽車!益力礦泉水杯水:6:30(排毒又養顏);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每都要喝水。
  • 達能證實益力瓶裝水停產,益力會成為下個「樂百氏」嗎?
    對此,益力品牌所有方達能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為適應本地市場的快速變化,達能決定進行業務調整,目前僅關閉這一家工廠,且全面停止生產和銷售益力瓶裝水,但桶裝水不受影響。據了解,益力礦泉水是達能集團旗下的獨資企業,在我國已有30餘年的發展歷史,相關公司包括深圳達能益力飲品有限公司、深圳達能益力泉飲品有限公司、達能益力貿易(深圳)有限公司、達能益力(惠州)飲品有限公司四家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公司,董事長均為顧培基。
  • 年賺2000億的礦泉水巨擘都拯救不了益力,飲用水市場經歷了什麼
    文/鍾楚越從一月十八日起,就有益力礦泉水龍門工廠停止生產瓶裝礦泉水的消息傳出,至一月二十二日,益力礦泉水母公司,礦泉水行業的巨擘達能集團終於向中國進行了確認,證實了益力瓶裝水從中國撤退這個消息。這三十多年間間,益力也有過輝煌,二零零三年和二零零六年,它曾獲得過中國品牌的榮譽,在其官網上,益力還介紹自己是中國前十的礦泉水品牌。然而實際上,近年來中國的礦泉水市場已經很難見到益力礦泉水的身影了。不管是在大中型超市還是小商店裡,都少有益力礦泉水的售賣,只有在電商平臺上,才能搜索購買到益力礦泉水。由此看來,益力礦泉水停止生產瓶裝水並不是突然之舉。
  • 國內又一礦泉水品牌沒落,曾與怡寶、百歲山肩並肩,如今停產賣身
    益力在曾經也是行業第一益力是我們國內最早一批開始涉及到瓶裝水業務的礦泉水品牌,因為進入的時間比較早,加上本身就有著又是,所以很快益力就搶佔了不少的市場份額。就算是後來怡寶以及百歲上這樣的新品牌進入到礦泉水市場上之後,益力在廣東市場依然沒有被搶走市場份額,由此不難看出益力的競爭實力挺強。
  • 達能益力天然礦泉水品牌形象全新升級 搶灘中高端包裝飲用水市場
    原標題:達能益力天然礦泉水品牌形象全新升級 搶灘中高端包裝飲用水市場國內中高端包裝飲用水市場近日再添新成員!日前,筆者獲悉,世界500強法國達能集團旗下的益力天然礦泉水換新上市。更為時尚簡約的設計靈感源於「天然自湧泉」的產品理念,天然優質的自湧泉水源結合品牌傳遞的「不忘初心」的正能量,主要瞄準中高端的消費人群。
  • 達能益力桶裝水檢出銅綠假單胞菌 瓶裝水已於去年停產
    其中,標稱樂百氏(廣東)飲用水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生產的益力天然礦泉水(商標:達能+「圖案」,生產日期:2020-06-14,規格型號:18.9L/桶)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出值為11;13;0;0;0CFU/250 mL,標準值為n=5,c=0,m=0。
  • 達能確認出售益力,其瓶裝水去年已停產
    出售基於對水業務的評估6月25日,新京報記者在企查查上發現,深圳達能益力泉飲品有限公司已在6月16日對公司的市場主體類型、監事信息、外資轉內資、法定代表人等信息進行了變更。據了解,益力礦泉水是達能集團旗下品牌,在我國已有30餘年的發展歷史,相關公司包括深圳達能益力飲品有限公司、深圳達能益力泉飲品有限公司、達能益力貿易(深圳)有限公司、達能益力(惠州)飲品有限公司四家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公司,此前的董事長均為顧培基。上述四家公司,除達能益力貿易(深圳)有限公司外,其餘公司均完成了變更。
  • 又一老牌礦泉水確認停產!曾是市場「銷量王」,今面臨「大敗局」
    事實上在這之前,市場還有一個老牌礦泉水品牌。當時這一品牌幾乎「壟斷」了整個礦泉水市場,在市場一直都是「銷量王」。如今卻面臨「倒下」的局面,甚至已經確認被停產,這一局面還是令人比較唏噓的。說到這裡相信有人已經猜到了,這一品牌就是益力。作為國產老牌礦泉水,益力曾經在市場的地位還是不容小覷的。
  • 又一瓶裝水巨頭沒落,巔峰期時與怡寶農夫山泉齊名,今品牌被賤賣
    競爭市場上必然會出現有人得意有人悲的現象,那麼農夫山泉得意洋洋,也有另外一個企業十分落魄,它就是益力。根據最新的消息確認,這個品牌即將被達能集團出售,其實在此之前益力早就已經賣給了一家外企,經過20多年的時間,雖然再次回到國內企業的手中,但是現在這個品牌早就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好了,而且這個品牌旗下的瓶裝水業務早就在去年已經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