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中有很多機構都在高舉著精讀的旗幟開設閱讀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精讀的那些事兒。
精讀是讀書的最高境界,如果我們把精讀的定義定低了,孩子就不知道一本值得精讀的書,應該讀到什麼程度?當然,也就不知道什麼樣的書是值得精讀的。
我們還是使用中文書來舉個例子,首先我們來比較一下,一本中文書如何做才是精讀。是需要認識每個字,知道每句話的意思,知道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回答課後習題?還是不一定要認識每個字,但經常被文章裡的內容感動,在書的空白處不由自主地寫出自己的感悟,不吐不快的想要和大家分享某句話,希望馬上在朋友圈裡曬出自己喜歡或不喜歡這篇文章或者書的原因,哪種才能算是精讀?我們認為精讀應該是知道方法之後的自我閱讀,因為老師不知道你的思考速度,你和其他人的思考點可能也不在同一個地方。簡單來說,精讀必然是要停下來的,但每個人停下來的時間不一樣,所以真正的精讀是很難從頭到尾在「課堂」上完成的。當我們讀完了這本書,得有發洩的通道和表達的機會,所以美國的精讀課堂都是自己回家看,上課來討論,這也是為什麼咱們克拉格子上哈利波特的時候都是學生自己讀,課上只討論的原因。有家長問「精讀不就應該每個字都弄明白什麼意思嗎?」別人不知道,我自己看「紅樓夢」的時候不認識的字很多,但基本上都不影響我在書頁邊寫批註,不影響我看待大觀園中每個生命的方式,不影響我從中看到的愛情、親情,甚至經營和管理。
那麼,什麼樣的書是值得我們精讀的呢?牛津樹還是小說?牛津樹的什麼I like apples. I go to school. 怎麼精讀?讀完能說出人生道理,處事原則?這就是為什麼分級讀物不是閱讀中後期的主力讀物的原因:情節單調。但是,分級讀物中也有可能有好的故事喲,所以還是要看單本是否值得讀。
那根據字數就可以判斷嗎?字數多就應該精讀?字數少就不用?我印象中有這麼一個繪本,講的是交朋友的事,全書每頁好像就一個字,而且還是類似於yes,no,you這樣的詞,但通過畫面和詞彙,你可以感受到一個渴望友情卻又不敢大聲說出來的那種羞澀感。全書也就十個字,卻比分級讀物的那種全篇無聊到跟中國課本故事似的書要可讀的多。
同樣一本書,咱就用「哈利波特」當例子,誰讓這書有名呢?
把所有詞彙都搞明白了,然後背下來就是精讀了嗎?就是閱讀的最高境界了嗎?很顯然不是。那我們把故事內容總結成Mind Map,這就是精讀了吧?其實Mind Map只是一個詳盡的總結而已,很遺憾,這些都只屬於泛讀的最高境界。
精讀的入門是「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看了Hagrid對阿茲卡班的描述,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想像一下「我在阿茲卡班的故事」呢?我犯的什麼罪?被判了多少年?那裡的日子是什麼樣的?獄友是什麼樣的?Demento是什麼樣的?能夠有這些問題,有這些聯想,然後和大家分享,這才開始了精讀之旅。
今天說這事兒主要是不希望孩子們被誤導,「哦,我上過這本書的精讀課了,就可以不用看了」不,你選擇看這本書應該是你喜歡,而不是因為有課。同樣的,你不願意再看了,也應該是因為你思考過後覺得無法引起共鳴,而不是課程結束了。精讀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會挑你覺得值得你讀的書,然後推薦給別人,而不是只能接受他人給你的推薦。
嗯,沒錯!讀書絕對不是識字這麼簡單的,否則我們直接抱著字典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