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小兒口腔皰疹當成感冒

2020-12-22 大河網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許多孩子出現發熱等感冒症狀,但去醫院一看,孩子得的是小兒口腔皰疹。所以專家提醒家長,別把小兒口腔皰疹當成感冒。

  商報記者 王銀萍 

  通訊員 胡素君 華小亞

  【案例】

  天氣轉涼,楊女士1歲多的兒子冬冬這幾天忽然變得很煩躁,而且還出現發熱症狀。楊女士以為孩子著涼感冒了,於是帶冬冬去醫院掛了小兒內科。可開了兩天藥吃了以後,冬冬的病情並不見好轉,反而更嚴重了。

  苦惱中,楊女士只能帶冬冬又去了醫院,通過仔細檢查,醫生發現冬冬嘴裡起了很多水泡。於是最終被確診為小兒口腔皰疹。

  誤區

  別把小兒發熱都當成感冒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口腔科負責人閆長山說,最近,像冬冬一樣得口腔皰疹的孩子有很多。「隨著秋季的到來,天氣變化頻繁,這會讓小孩子自身免疫力下降,小兒口腔皰疹自然進入了多發期。」

  因為小兒口腔皰疹會引起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所以很多家長都誤以為孩子得了感冒。「這幾天有好幾個從小兒內科轉過來的孩子,他們都是得了口腔皰疹,而家長卻誤以為孩子感冒了。」

  其實,患有口腔皰疹的孩子不但會出現發熱,還有拒食、流口水、煩躁等症狀,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看看孩子口周圍皮膚上或者口腔黏膜上是否出現針頭大的小水皰,不要妄下判斷,以免耽誤孩子的治療。

  另外,小兒口腔皰疹不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而小兒口腔皰疹為單純皰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所以,家長不用過分擔心。不過,小兒口腔皰疹多見於6個月~3歲小兒,家長要特別警惕。

  誤區

  口腔清洗、服用維生素很必要

  孩子得了小兒口腔皰疹起初剛發現時,不要急於給孩子用抗生素藥物。

  閆長山表示,許多家長都會忽略口腔裡面的有效治療和支持治療。「皰疹性口炎的治療主要其實就是要提高孩子機體的抵抗力,所以先對孩子口腔進行清洗,促進局部傷口癒合,讓其能吃下食物。然後再進行支持治療,即服用大量維生素B、C以及保證患兒休息。」

  要預防此病,家長鬚注意保持孩子個人衛生,儘量不帶孩子去嘈雜的公共場所。閆長山建議家長,該病很少產生抗體,容易再次患病。初發者症狀較嚴重,所以在幼兒園等兒童聚集的地方應隔離患兒。另外,孩子的衣服、被褥要經常曝曬,房間要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飲食上應注意補充營養,忌食刺激性食物,也可將綠豆、苦瓜、薏米、大米等一起煮粥,放涼後給患兒食用。

  閆長山說,對於已患口腔皰疹的孩子,高燒時,家長可讓孩子口服小兒APC片或行物理降溫,同時服用兒童雙黃連、猴耳環、蒲地藍等抗病毒口服液。口腔局部潰瘍可應用生肌散噴劑、口腔炎噴劑或西瓜霜噴劑等。口周病變可塗1%龍膽紫,同時口服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實在不行再靜脈注射雙黃連和抗生素。

  ■ 相關連結

  口腔護理

  應從娃娃抓起

  「很多家長對於嬰幼兒的口腔護理不太重視,其實,口腔護理要從娃娃抓起,這樣才能很有效地預防口腔疾病。」閆長山說。

  由於嬰兒既不會漱口也不會刷牙,所以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只用在餵過奶後多餵些白開水即可。而對於2歲半的孩子,乳牙已基本長齊,家長可以讓孩子試著用牙刷蘸白開水刷牙。「切記不可用牙膏,因為這麼大的孩子很容易誤食,即便是專門針對孩子可食性的牙膏,也儘量不要使用。」閆長山說。

  孩子3歲以後,自制能力增強,這時就可以用牙膏刷牙了。閆長山說,這個時期的孩子刷牙,不要用牙膏太多,一次擠豌豆大小即可,刷牙時用畫圈的方法。如果孩子確實不會,家長一天也要至少幫助孩子刷一次牙。

相關焦點

  • 夏季小兒皰疹性咽頰炎高發 常被誤認是普通感冒
    水母網7月1日訊  (YMG記者張蘋 通訊員李成修)「孩子這幾天一直發熱不退、流鼻涕,像是感冒卻比感冒還嚴重。」昨天上午9點多,毓璜頂醫院兒科門診處市民韓女士抱著孩子焦急地問診。據她描述,前幾天3歲大、平常活潑的女兒突然「蔫」了,且發熱流鼻涕,以為是感冒她便試圖降溫,然而接連4天燒沒退,孩子是越來越「蔫」了,不吃東西,甚至常常哭鬧。
  • 口腔皰疹的預防
    口腔皰疹的成因: 皰疹性口炎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多發性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是由一種比細菌還要小得多的微生物既單純皰疹病毒所致。3歲以下孩子由於自身的抵抗能力差,容易由感冒而引發患皰疹性咽峽炎。此病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多發於嬰幼兒,傳染性較強。
  • 寶寶嘴裡長紅泡先別急 可別把皰疹性口腔炎當成了手足口病
    感冒好了以後,媽媽發現,淼淼的嘴巴裡長了一些紅泡泡,於是趕緊帶他到重醫兒童醫院做檢查。醫院口腔科副主任李遠貴副主任醫師告訴淼淼媽媽,不用太擔心,淼淼患的不是手足口病,而是由病毒引起的皰疹性口炎,只需要用幾天的藥就能治癒了。  李遠貴介紹說,皰疹性口腔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通常是感冒後發病,常見於6個月-6歲的嬰幼兒,但這種疾病只在口腔內出疹,其他部位沒有。
  • 2歲男童高燒39.8℃ 媽媽當成感冒來治
    兩歲娃高燒39.8℃,媽媽當成感冒來治  實則是皰疹性咽峽炎惹的禍  它和手足口病是「表兄」,患病娃娃總喊「嗓疼」  近日,濟源晨報記者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了解到,6月份,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最近醫生每天能接診十來個皰疹性咽峽炎「小病號」。  醫生提醒,皰疹性咽峽炎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區別不大,因此很容易被家長誤認為是感冒而延誤治療。
  • 粗心媽媽誤把皰疹當感冒用錯藥 導致孩子全身出紅疹
    最近,記者通過走訪發現,鹽城市區各大醫院兒科前來就診的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患兒明顯增多。據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葉巍嶺介紹,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常見於夏秋季,隨著天氣炎熱和溼度的增加,皰疹性咽峽炎的發病率都在明顯的上升,5歲以下的兒童是高發人群。葉巍嶺醫生提醒家長,平時要注意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託幼機構應加強衛生管理,做好日常消毒等預防工作。
  • 夏季謹防口腔皰疹 如何護理幼兒口腔炎
    夏季謹防口腔皰疹 如何護理幼兒口腔炎(親貝網qinbei.com配圖) 目前細菌感染性口炎已經很少見,病毒及真菌感染所致的口炎仍經常見到。皰疹性口腔炎為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 小兒皰疹性口腔炎有何症狀 由皰疹性病毒引起,在齒齦、頰黏膜、舌及上顎、咽部出現小皰疹,皰疹潰破後成為潰瘍,上有淡黃色的分泌物覆蓋,旁邊有一圈紅暈。因口腔潰瘍引起劇烈疼痛,小兒常常會拒食。口腔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加重小兒流口水現象。皰疹性口腔炎為單純皰疹病毒所致。出生時可經產道感染而皰疹性口腔炎。
  • 鵝口瘡vs口腔潰瘍、口腔皰疹,這些細節要分清
    所以發病初期的時候很多父母當作感冒來治療,有的給孩子服用抗感冒的藥物,有的給孩子吃消炎藥,但都不見效。如果孩子只有發燒,沒有咳嗽、流鼻涕、拉肚子等症狀,就要考慮是不是有口腔方面的疾病。2.其實,寶寶口瘡有很多不同的表現形式,除了鵝口瘡,還可表現為口腔潰瘍、口腔皰疹等。鵝口瘡屬於真菌感染,主要是嬰幼兒發病,發病時口腔內成雪花狀斑片,面積較大,表面有白色的膜。另外,鵝口瘡沒有任何感覺,不影響孩子的進食。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孩子愛咬手指,母乳餵養時媽媽的乳頭不清潔,都是感染源。
  • 區分口腔皰疹與手足口病
    區分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由於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的部分症狀很像,所以很多家長一看到長皰就以為是手足口病,實際上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的疾病。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同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都會出現發燒、咽喉痛、口腔內皰疹等症狀,但是危險遠遠小於手足口病。
  • 小兒肺炎被當成感冒延誤病情?一眼教你區分肺炎和感冒!
    每到秋冬都是寶寶肺炎的高發季節,尤其很多新手爸媽的確分不清感冒和肺炎的區別,從而導致小兒肺炎被當成感冒延誤病情,寶貝的病情變得越發嚴重。小兒肺炎是兒童常見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其中秋冬季為高發季。有時小兒肺炎又與感冒的症狀相似度很高,因此寶爸寶媽們一定要學會鑑別這兩種疾病,及時發現小兒肺炎,以免延誤寶貝的病情!分辨小兒肺炎和感冒的區別!1 看清呼吸狀況小兒肺炎:大多有劇烈咳嗽或氣喘,常引起呼吸困難,常常表現為呼吸頻率加快,兩側鼻翼伴隨著呼吸張開和收縮,口唇發青或發紫。小兒感冒:咳嗽或氣喘症狀一般較輕,表現正常,不會引起呼吸困難。
  • 小兒發熱、咽喉痛警惕「接吻病」!皰疹病毒說來就來!注意預防
    已經生病了,就暫時忍一忍不要親娃除了前面說到的皰疹,還有成人容易得的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如果爸媽身體不適,感冒了腹瀉了,也都暫時忍一忍吧,不要親娃,等病好了再親個夠。4.「單純皰疹病毒」可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播,對成人危害並不十分嚴重,卻可能對嬰兒致命,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病毒感染,好發年齡在1~4歲,以出生後第二年為發病高峰。
  • 口腔有皰疹,需謹慎!
    最近,幼兒園醫生阿姨晨檢時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發現孩子口腔有一個或者多個紅色皰疹,詢問病史,家長說前兩天在家發過燒,但是沒多久就退了。▷ 發現孩子口腔有一個或者多個紅色皰疹,詢問病史,家長說孩子在家好好的,不發燒不咳嗽。但是當被保健醫生要求回家隔離後幾個小時,孩子就開始發高燒。
  • 小兒感冒的表現和治療方法
    小兒感冒有哪些臨床表現?血象 病毒感染般白細胞偏低或在正常範圍內但在早期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數可較高;細菌感染則白細胞總數大多增高嚴重病例有時也可減低但中粒細胞百分數仍增高  病程 較輕病例發熱時間自1~2日至5~6日不等但較重者高熱可達1~2周偶可長期低熱達數周由於病灶未清除須經較長時間才能痊癒  併發症:小兒感冒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 老人將食物嚼碎餵,女嬰患皰疹性齒齦炎
    然而過了4、5天,萱萱開始發高燒,口內也起水泡,嘴唇周圍更起紅疹,媽媽趕緊帶她去看醫生,一檢查才知道是感染了皰疹性齒齦炎,原來是因為前幾天晚上奶奶將口中食物嚼碎餵給萱萱,才使她得了此病。親子共食容易感染5大疾病提醒爸媽,別再親子共食,以免感染以下常見傳染病:皰疹性齒齦炎經共食易引起的疾病以皰疹性齒齦炎為最多,傳染途徑以直接接觸到有傳染力的唾液或口腔黏液,該病毒潛伏期約7天,症狀包括發高燒、口腔周圍起紅疹、口內起水泡、流口水,
  • 口腔皰疹、潰瘍,支個招
    其一,前不久接診一位青春期女童,皰疹性口炎後合併潰瘍性口腔炎,經治療後,熱是退了,但那口腔的疼痛實在讓人看了心疼,可自己確實沒有好的辦法,只好真誠地建議她看皮膚科門診;其二,由於皰疹、潰瘍,其實是很常見,卻又特別痛,孩子會哭鬧、厭食,家長會焦慮、擔心,我有好多朋友都曾致電諮詢過我類似問題。
  • 12月又一輪小兒皰疹性咽峽炎來臨?這個病,寶媽可能並不真的了解
    可能有的寶媽對這個所謂的小兒皰疹性咽峽炎不太了解,今天咱們就來詳細說說,這到底是個什麼疾病。皰疹性咽峽炎病程一般為一周左右,兩到四天的潛伏期,外表上看不出來,然後開始出現發燒、咽喉紅腫等症狀。再然後,寶寶的口腔中開始出現大約2-4mm的白色水皰,周圍發紅,1-2天後,水皰會變成潰瘍,這時候寶寶會非常痛苦,疼的吃不下飯。
  • 小兒口腔疾病家庭護理大盤點
    速讀  嬰幼兒免疫力低下,皮膚黏膜的屏障功能差,常常因為感染、外傷或其他因素導致口腔黏膜糜爛、損傷而生病。雲南省口腔醫院醫護科主任吳勇給出了小兒口腔疾病的護理要點。  鵝口瘡  解析: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
  • 口腔皰疹的症狀和種類有那些?
    口腔皰疹是口腔炎的一種。由皰疹性病毒引起。
  • 寶寶遭遇皰疹性咽峽炎,怎麼辦?
    大多數媽媽都會以為孩子是普通的感冒,吃了感冒藥後卻仍不見好轉,這個時候媽媽們就要注意了,寶寶很有可能患上了皰疹性咽峽炎。這種疾病可能聽上去有些陌生,卻是夏秋季兒童常見病。部分手足口病患兒以皰疹性咽峽炎為首發症狀,隨後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現紅色皮疹。 遭遇皰疹性咽峽炎怎麼辦? 目前沒有針對皰疹性咽峽炎的藥物,只能是對症處理,一般一周內最多兩周會自愈。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可用淡鹽水漱口,用10%硝酸銀塗於潰瘍處或用咽喉靈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減輕咽痛症狀。口服維生素C及B等。
  • 為什麼會得口腔皰疹? 口腔皰疹該怎樣治療?
    口腔皰疹是常見的一類口腔疾病,導致此病的原因有很多種,大多是由於被某種病菌所感染的所致。患者常表現在嘴巴外面以及嘴巴裡面出現透明色皰狀。此種疾病即使不進行治療也是可以痊癒的,但是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留疤,因此,最好是採用相應的治療辦法進行治療。口腔皰疹大多是由於被某種病毒感染或是傳染所致,以通過人群密切的接觸傳播最為常見。
  • 嘴裡長紅泡泡 低齡兒童注意提防「皰疹性口腔炎」
    結果顯示,英英患上皰疹性口腔炎,並非手足口病。該院口腔科醫生段君提醒,季節交替,小孩易感冒,尤其是6個月到6歲的嬰幼兒需提防皰疹性口腔炎。  兒子嘴裡長「泡泡」原來是患上皰疹性口腔炎  英英家住大坪,幾天前,由於天氣變冷,他患上感冒,還發燒到38度。治療幾天以後,感冒略顯好轉,但是英英媽發現,孩子嘴裡長了一些紅泡泡,像口腔潰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