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說起山西大學堂傳承下來的山西大學,與北京大學、天津大學相比就落魄的多了。當985、211代表大學地位的名號風行教育界的時候,山西大學竟然沒有一個名號加身,從大學教育的元老落魄到排名連個別行業辦學的本科學校都不如,最後連省內簡稱「山大」兩個字也被人詬病,可謂困難鳳凰不如雞。
1902年6月7日,山西大學堂設立。山西大學堂的設立居然是一個傳教士提出來建立的。
在十八世紀末本世紀初,在義和團運動被平息後,清廷與八國聯軍議和時,傳教士李提摩太藉機提出要用山西教案賠款50萬兩白銀建立山西大學堂。在山西教案中,山西被要求每年分擔庚子賠款116萬兩,同時賠償山西教會損失263萬兩。
於是1901年山西巡撫岑春煊派人到上海與李提摩太商量如何辦學。最後商定由山西籌集10萬兩白銀交李提摩太開辦中西學堂,以10年為期限。
1911年,10年期滿,李提摩太順利結束了自己的使命,便移交西學專齋。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山西大學堂改名山西大學校。1918年7月,山西大學校列入國立範圍,被稱為國立第三大學。直至此時,全國公立(官立)大學仍只有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和山西大學三所。
1931年改名為山西大學,抗戰期間,曾遷至晉南、陝西三原、秋林等地,1949年春,中國大學理學院併入山西大學。1949年6月,法學院法律系併入北京大學。這時的山西大學仍然是當時國內辦學規模較大、學科門類齊全、辦學水平較高的高等院校之一,直到1952—1953年的全國院系大調整,在院系大調整中,相關專業先後拆分出了西北工大、北科技、中國人大、太理工、山醫。
隨著改革開放後山西能源基地的定位,山西多元產業逐步轉變成單一煤焦鐵為主的基礎能源產業,而此時省情需要使太原理工大學這所理工科大學成為山西的需要,而太理工最終也成為山西唯一的一個211。
上世紀90年代落選211工程大學,這所中部地區的地方大學,最終失去了往日的榮光。始終在困境中求生存、找出路,幾經輾轉,突圍了20年。
為何會這樣?落選意味著上層資源和話語權的減少。簡單點說教育部對前者有業務指導的義務,對後者則沒有。那時,山西大學與教育部基本沒有往來,也不受關注。想要獲得教育部的消息,一方面靠省教育廳傳達文件精神,另一方面則靠私人關係與教育部相關部門的人往來。這就是差距得縮影。
省內地位不敵省部共建的太原理工大學,省外名氣不如山東大學,直到現在,在省外一說簡稱山大,別人第一個反映都以為是山東大學。
2018年8月19日,山西省與C9高校召開戰略合作座談會。座談會後,山西省與北京大學共同籤署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學戰略合作協議》,隨後還進行了《北京大學支持山西大學建設與發展實施方案》籤約儀式。
隨後,2018年9月30日,山西大學召開大會,宣布省委省政府任免決定:由北大校長長助理兼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黃桂田擔任山西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杭侃掛職擔任山西大學副校長。
在今年7月24日,北京大學副校長王仰麟入晉擔任山西大學黨委書記。
本月底,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趙華章教授到山西大學工作,擔任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
北京大學專家、學者、教授的先繼入晉就職山西大學,這是山西大學與北京大學雙聘人才的又一次合作,是學校加強學院與學科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更是山西不拘一格引進人才改變當下的決心。
在此之前的最近半年內,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都相繼換將新任命或引進了校長。
上月28日,中北大學原校長沈興全升任校黨委書記,原呂梁學院院長熊繼軍調任中北大學校長,原中北大學書記李忠人到齡退休。
2020年4月,原浙江大學副書記鄭強出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山西省的三大高校全部迎來了新掌門。這三大高校中,太原理工大學是國家首輪「雙一流」工程中一流學科建設大學,目前正在朝一流大學前進;山西大學和中北大學則在爭取進入第二輪「雙一流」工程中一流學科建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