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中國高爾夫是高速發展的一年:竇澤成和張新軍拿下了美巡賽參賽卡;李昊桐在英國公開賽拿下了第三名,馮珊珊登頂世界第一。如此華美的2017絕對會載入中國高爾夫的史冊,而這恰恰也印證了中國高爾夫的"孵化"之路是成功的。
只有用"井噴"來形容2017年的中國高爾夫才是最合適的,因為竇澤成、張新軍、李昊桐、馮珊珊這一個接一個的好成績真的讓中國球迷有些始料不及。
眾所周知,中國高爾夫的推廣和普及最薄弱的一環是場地設施數量上的不足和分布上的不均,存在"時間、空間、價格"三大痛點。就是在這種諸多不利的因素下,中國高爾夫人還是取得了諸多突破。
10月初,來自中國的美巡賽球員竇澤成,在希爾瓦多銀城球場一號洞開出了中國內地球員在美巡賽上第一球。他的小球強勁的飛行了317 碼,最終停留在左側的球道上。十分鐘後,在同一個發球檯的另一位中國球員張新軍,開出了323碼,對於中國高爾夫來講,堪稱是歷史性的瞬間。
2017年是李昊桐的突破年,他讓自己的杜拜競賽排名提升至第17位,又一次刷新個人乃至中國內地球手在杜拜競賽的排名新高,這是杜拜競賽自2009年推出以來,首次有中國球員進入前20名。世界排名也來到過第57名,追平了梁文衝此前在2010年創造的中國內地男子球員最高世界排名紀錄。
在英國公開賽獲得第三名,這是至今為止中國大陸球員在大滿貫賽事的最佳表現,決賽輪63桿的表現更是讓人驚豔,在歐巡季後賽萊利銀行挑戰賽中,李昊桐也再次上演決賽輪的精彩表演,單輪收穫64桿,一舉反超以第四名完賽。
11月,馮珊珊在最後一輪打出70桿,四輪成績279桿(69-67-73-70),以低於標準桿9桿的成績在海南鑑湖藍灣高爾夫球場拿下今年藍灣大師賽的桂冠,贏得生涯第九個LPGA冠軍,同時,她也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登上高爾夫世界第一寶座的球手。
在職業高爾夫領域,馮珊珊一直在進步。這是對她長期努力的最好肯定。她不僅給自己輝煌的職業生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也建築了中國高爾夫球運動歷史的新的裡程碑。
毫無疑問,中國高爾夫絕對是2017年體育領域的關鍵詞之一,畢竟竇澤成、張新軍、李昊桐、馮珊珊的成功就是中國高爾夫這些年來穩步發展的最好見證。
如果以"孵化"的心態來運作,關愛、呵護每一個高爾夫種子的成長為他們創造各種參賽條件,日積月累厚積薄發,最終反倒會有各種驚喜出現。就如母雞孵化小雞一樣,母雞不能保證每一顆雞蛋最終都能孵化成小雞,這中間的每一個環節的疏漏都會可能導致各種意外發生,而母雞唯有對每一顆孵化中的雞蛋溫柔以待,盡雞事聽天命,才有迎接小雞破殼而出那一重大時刻的喜悅與釋然……【詳細】
中國高爾夫的發展還不足50年,而且從無到有,走過了風風雨雨。中國的高爾夫之路儘管坎坷,可是中國高爾夫在世界的舞臺上從來都是主動出擊,而且"中國身影"總是能在世界舞臺上成功亮相。
1986年1月25日至26日,"中山杯"職業/業餘國際邀請賽在廣東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舉行,這是我國大陸首次舉辦國際性高爾夫球賽。
1986年,中國高爾夫球運動員第一次參加漢城亞運會,中國派出了中山溫泉球會的伍錦江、鄭洪濤、鄭文根和陳家揚4名球手,最終鄭文根取得中國選手中的最好成績——第41名。
1998年,"百慕"(BIAM)牌球桿獲"中國高爾夫球協會推薦產品"稱號,朱鎔基總理將"百慕"牌高爾夫球桿作為國禮贈送給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柯林頓。中國高爾夫球協會正式加入世界高爾夫球聯合會,成為其中一員。
2004年,歐洲巡迴賽首次登陸中國,5月的寶馬亞洲公開賽和11月的沃爾沃公開賽都納入歐巡賽系統。
2004年,張連偉得到奧古斯塔70年歷史中頒出的第5張外卡邀請,參加了第68屆美國高爾夫名人賽,這是中國內地高爾夫選手第一次參加大滿貫賽。
2011年2月14日,中國臺灣選手曾雅妮排名升至女子世界第一,這是中國高爾夫選手首次榮登世界排名榜首。目前她已拿到五個大滿貫,11個美巡冠軍。
2013年11月初,美巡賽主席芬臣在上海宣布,中國系列賽於明年正式展開,擁有世界積分,首季不少於12站。
高爾夫運動時隔112年之後回到奧運會賽場。作為首位拿到高爾夫球大滿貫賽事冠軍的中國選手,一度排名世界前五的馮珊珊進入2016年後狀態下滑,世界排名被擠出前十。登上奧運會的舞臺,盡情享受比賽的馮珊珊狀態漸入佳境,從首輪過後的第19,第二輪過後的第13,再到第三輪過後的第4,馮珊珊一點點接近中國高爾夫球選手在奧運會上的首枚獎牌。
最後一輪馮珊珊在轉場後一度將與領先者樸仁妃的差距縮小到3桿,可惜她未能延續這一良好勢頭,金牌就此漸行漸遠。不過一枚寶貴的銅牌,已經為中國高爾夫球實現在奧運會上的突破,高爾夫球運動在中國的推廣也將從中受益良多。
女子項目實現突破,男子項目差距猶存。中國男選手起步較晚,參賽經驗不足,這些成為他們目前難以對歐美選手構成威脅的主要原因。職業化程度較高的高爾夫球項目如今完成了與奧運會的再度"牽手",想在下一個奧運周期有所作為,中國男選手還需要通過更多比賽提升整體水平。
作為僅僅在中國開展了30餘年的運動,中國高爾夫時至今日能夠滿員出徵裡約,在世界最高體育殿堂——奧運會的賽場上展示中國高爾夫的風採,能夠取得這一歷史性的成就,離不開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努力打造的訓練、競賽、市場開發三大體系;離不開幾代高爾夫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的耕耘付出;同時也離不開一大批中國高爾夫民族企業的支持與鼓勵……【詳細】
高爾夫球對於中國來說還是稍顯陌生,就其整體形勢而言,仍處於初級階段。缺乏正式的行業規範、缺乏高級的管理人才、缺乏合理的土地規劃政策、缺乏本土自主品牌、更缺乏高爾夫運動的文化和理念等等因素,成為了發展的瓶頸。但就是在這種諸多不利的因素下,中國高爾夫卻見證了無數個第一次!
1916年,高爾夫運動第一次進入中國,次年上海虹橋高爾夫總會開始投入運營。可惜之後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項運動在中國大陸無聲無息了。
再一次出現時,就已經是眾所周知的1984年,而從這一次開始的33年,都未曾中斷過。這期間經歷過快速發展,同樣遭遇過低迷不振。不過諸多"首次",時至今日都仍然讓我們心潮澎湃!
1978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廖承志在接見日本客人時就提出,可以考慮建設高爾夫球場,為來中國投資的外商提供休閒、度假的場所。
1982年,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申報立項,9月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開始動工,是新中國第一家申報立項建設的球會
1984年8月24日,由霍英東、鄭裕彤等出資創建的中國內地第一個高爾夫球場——中山溫泉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對外開放,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內地第一座高爾夫球場,戴耀宗為第一任總經理。榮高棠在開業儀式揮出了新中國第一桿。
1985年1月中山溫泉高爾夫球隊建立,三鄉農村學校的9名男生和9名女生組成了中國第一支高爾夫球隊,鄧樹泉任教練。
1985年5月,經國家體委批准,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在北京成立,榮高棠擔任第一任主席。
1985年7月5日,從河北省體校選拔的10名運動員前往日本進行為期三年的系統學習,他們分別是:程軍、劉國傑、劉曉軍、賈翠華、吳相兵、席潤生、孫鵬、孫建中、牛立榮、韓志山,崔志強作為領隊。
1986年1月25日至26日,"中山杯"職業/業餘國際邀請賽在廣東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舉行,這是我國大陸首次舉辦國際性高爾夫球賽。
1988年第一屆中國女子業餘公開賽在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舉行,來自中國、美國、香港等地的選手參加了比賽,中國隊由林燕媚、黃麗霞、林少茹和鄭麗明四人組成,獲得了團體冠軍,林燕媚拿到了個人冠軍,這是中國高爾夫歷史上第一個女子比賽冠軍。
1990年,8月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管理的高爾夫俱樂部——北京鄉村高爾夫俱樂部開業,開創了自營高爾夫球場的先河。
1993年,3月16日中高協出臺《中國高爾夫球運動實行職業化制度的具體方案(草案)》,新上任的中高協秘書長崔志強向國家體委打報告申請推行職業化。7月22日,中國高爾夫球實行職業化制度終於被認可。10月12日至15日,第一次職業高爾夫選手資格選拔賽在北京國際高爾夫俱樂部進行。
1995年,戴耀宗聯合中高協和VOLVO賽事管理公司,首次將國際職業高爾夫賽事引入中國,舉辦了VOLVO中國巡迴賽和VOLVO中國公開賽,第一個由國外企業冠名贊助中國高爾夫國際職業大賽。第一屆"Volvo中國公開賽"在北京國際高爾夫俱樂部舉行,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二十屆。
1995年,北京高爾夫運動學校成立,是中國第一所培養高爾夫專業人才的中等專業學校。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高爾夫管理專業,(該專業於1997年轉入深圳大學,成長為現在的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開創了中國高爾夫球專業高等教育的先河。
深圳名商高爾夫球會於1996年6月28日開業,是符合國際標準的十八洞燈光高爾夫球場。其裝置的完善照明系統,使夜間燈光如白晝。
2001年1月,在戴耀宗的倡議下,第一屆全國高爾夫球會總經理聯誼會在江門五邑蒲葵高爾夫球會舉行,至今已舉辦14屆,是高爾夫的行業集市,全國球會高層聚在一起探討中國高爾夫發展之路。
2002年,深圳市政府決定,在深圳建立三個公眾高爾夫球場,同年11月,全國第一家公眾球場——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正式開業,為推動深圳乃至中國高爾夫球運動大眾化邁出了第一步。
2004年,歐洲巡迴賽首次登陸中國,5月的寶馬亞洲公開賽和11月的沃爾沃公開賽都納入歐巡賽系統。
2004年,張連偉得到奧古斯塔70年歷史中頒出的第5張外卡邀請,參加了第68屆美國高爾夫名人賽,這是中國內地高爾夫選手第一次參加大滿貫賽。
橫跨深圳、東莞的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成立於1992年12月,1994年建設完成由一代球王傑克尼克勞斯設計的第一個18洞球場。2004年4月,伴隨著國際巨星"大白鯊"格諾曼到訪為觀瀾湖第10個球場啟用揭幕,觀瀾湖的10個球場歷時10年全部完成。在正式為吉尼斯組織認定為世界第一大球會。
2011年2月14日,中國臺灣選手曾雅妮排名升至女子世界第一,這是中國高爾夫選手首次榮登世界排名榜首。目前她已拿到五個大滿貫,11個美巡冠軍。
2012年11月3日,中國男子高爾夫國家隊奧運之隊正式宣告成立,教練組組長由徐效明擔任,另外五名主帶教練是馮文匯、李近高、文鬥哲、李振宇、崔勇,李慶華將任領隊。隊員分別是梁文衝、吳阿順、張新軍、黃文義、李昊桐、何澤宇、蘇東、金大星、李鑫陽、朱維宇、趙雄一,梁文衝擔任隊長一職,張連偉擔任名譽隊員。
2013年11月初,美巡賽主席芬臣在上海宣布,中國系列賽於明年正式展開,擁有世界積分,首季不少於12站。
2015年11月28日,致力於高爾夫球包託運的"球包通"服務正式上線,已成為國內近十多萬高球人士出門打球必備伴侶。讓國內高爾夫愛好者的出行方式與國際接軌。
2017年,28歲的馮珊珊在LPGA藍灣大師賽中奪冠,成功登頂世界第一。同一時期,中國球手李昊桐刷新了中國男子球手世界排名的最好紀錄……【詳細】
2017年,這對於中國高爾夫運動來說是收穫的一年,是可以載入歷史性的一年。這一年裡,馮珊珊登頂世界第一,李昊桐在英國公開賽拿下了第三名的成績,竇澤成和張新軍取得了美巡賽參賽卡,中國高爾夫球運動正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自從高爾夫首次登陸中國大地以來,有關"中國人不適合高爾夫"的論調就一直存在。3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高爾夫人埋頭苦幹,他們一步步的摸索,經歷了太多不平凡,但是這些磨難和挫折卻讓中國高爾夫人更加堅定了中國高爾夫的世界之夢。
2017年,竇澤成與張新軍在威巡賽的脫穎而出讓人們相信美巡賽也並不是觸不可及的;肖博文在2017亞洲高爾夫錦標賽的勝利為他贏得了下個賽季亞巡賽的參賽卡;李昊桐的橫空出世,讓中國高爾夫人對於未來有了更多的信心;馮珊珊更是歷史性首次登頂女子世界第一,他們的成長表明中國球員正在全面成長。
28歲的馮珊珊在LPGA藍灣大師賽中奪冠,成功登頂世界第一。由於高爾夫是世界主流職業體育項目,有人將她這一成就的意義同2011年李娜成為中國第一位網球大滿貫女單冠軍得主相比。於是,馮珊珊也成功入圍2017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獎名單,同時還具備爭奪"最佳突破"、"最具人氣女運動員"兩個獎項。
除了馮珊珊之外,中國男球手的領軍人物李昊桐也迎來了突破性的2017年。
回顧李昊桐在2017賽季的表現,英國公開賽的季軍顯然是最大的亮點。這一成績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內地男子球員在大滿貫賽上的最好成績,他在決賽輪交出的63桿佳績更是讓他成為大滿貫賽歷史上實現這一成就的第32人。而英國公開賽季軍也讓他順利獲得2017美國PGA錦標賽以及2018年美國大師賽的參賽資格,也就是說,他成為第二位在高爾夫四大滿貫賽上均有亮相的中國內地男子高爾夫球員。
與此同時,這位"中國一哥" 在適應歐巡賽的賽場後,今年,他的杜拜競賽排名提升至第17位,世界排名也來到第57名,追平了梁文衝此前在2010年創造的中國內地男子球員最高世界排名。
李昊桐的一系列成就,正是中國高爾夫在邁入第4個十年之後厚積薄發的成果。
如今,中高協再推新政取消轉職業考試並將運動員轉職業年齡下放到16歲。在家長、教練的指引下,絕大多數青少年球員在規劃其未來時是理性、慎重的,這一舉措在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
真正能夠活躍在頂級巡迴賽併名利雙收的球員永遠都是少數,能夠創業成功並做大的也不會很多,但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如果連嘗試的信心都沒有,又如何能夠真正走向世界級的舞臺呢?
假以時日,一旦他們在中國高爾夫的沃土上孵化成功,成長為世界級的球員,反過來他們也將會成為中國高爾夫的英雄,引領這項運動的發展,從而讓中國高爾夫變得更普及、健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