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關注、閱讀過本號的一些家庭教育文章或微頭條,就會明白輕鬆愉快的氛圍有多重要。這篇文章專門展開講講應該如何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當然,營造快樂的氛圍實際到哪兒都特別重要,職場同樣適用。因此,本篇文章中講的方法,應該適用於所有人。快點開閱讀,掌握精髓吧!
孩子被呵斥懲罰後往往會產生恐懼,注意力會轉移到施壓者身上,頭腦變得空白紊亂,這種情況下學習效果會降低。快樂的氣氛能對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同樣的,生活中、職場中,不良壓抑的情緒會導致我們的做事效率降低。所以,當你遇見負面情緒,暫時先休息下吧!
教育效果不會很好,你也可能因此誤以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天賦。唯有讓孩子們快樂起來,他們才能達到我們設定的可行性目標。
孩子需要快樂的感覺。孩子和父母一起唱歌,能讓孩子對生活增強信心,使孩子感到生活的美好,人也會精神很多。
相對固定的家庭傳統會讓孩子對家庭產生必要的敬畏和歸宿感,也能讓孩子從小學會區別哪些是一般的事和哪些是重要的、有特別意義的事。如:定期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比如瞭望星空、欣賞明月,林中漫步或是河邊小憩;確定一個自然日,不管孩子成績如何,和孩子一起去自然放鬆;每月和孩子一起發現(探究)一個自然的秘密。譬如,從討論一片樹葉開始,為什麼它的葉脈是左與右的平衡,為什麼無法找到一摸一樣的葉子等。
(此條和上一條的側重點不同,這條強調在一起時要留下美好回憶。)即使在最忙碌的時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輕鬆地相處。包括用餐也是,千萬要注意在這時不要數落孩子。一家人吃飯時彼此爭論還是談話,稱讚還是訓斥,是一個很好的測量計,它可以看出這個家庭正在漸漸疏遠,還是越來越親近。適當的時候,還可以鼓勵孩子請他的朋友來家裡做客,這樣既能讓父母認識孩子的朋友,也使孩子感到自己在家裡受到尊重。共同的美好回憶其實是維持良好人際的重要訣竅,無論是和朋友還是戀人都需要。
父母需要經常和孩子共同交流、探究一些話題。如:理想和抱負;向孩子們詢問他擔心什麼,相信什麼,快樂不快樂的事是什麼。
一般在遇到生死疾病、經濟危機等大事件時,告訴孩子。只要你在講述時不去誇大,而且表現得有信心,孩子是不會被任何問題嚇住的。相反,如果對他們隱瞞真相,他們大多會把事情想得更糟,或者產生被拋棄和不被重視的感覺。如果有兄弟姐妹病了,或者父母及祖父病重,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並讓他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比如買藥、送信等。孩子只有在這些艱難的事情中才能培養起生活必需的勇氣。
和孩子一起遊戲,在遊戲中要保持公平,不能輕慢孩子。要守承諾。做不到就不要說,說了就要做到。(切記切記!!)
一來睡前時間很特別,能讓孩子體會到親密、體貼的感覺。其次講家庭往事能增強孩子的家庭觀念、培養家庭成員間的緊密連結。
教育的耐心和技巧有時是機智幽默或多少有些令人不快的自我克制。雖然有時在情緒下克制很難,但忍住!這是教育貫穿始終非常重要、核心的一點。
戴著不快樂的有色眼鏡,只能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嚴厲和訓斥會讓孩子對要求和教導產生厭煩。雖然反感的情緒會因為害怕而被壓制,但反感不利於接受知識。當處於友好、親暱和鼓勵的氣氛中,信任感會增加,學習效果會好很多。就如同職場中被批評時,我們先會羞愧,繼而反感,然後厭惡,最後憎恨。所以恰當的鼓勵、拍拍肩膀、微笑等都是一種肯定。友好和鼓勵與父母的管教並不衝突。分清哪些是道德問題,哪些是知識技能的傳授問題。只有道德過失才需要人為懲罰、命令和禁止,其他則僅僅是提醒我們需要改進教育方法的信號。不要小題大做。不要把一般的問題看得過於嚴重。(千萬不要做每天在家裡尖叫、囉嗦的麻麻,哈哈~有些粑粑也可能發生同樣問題滴~~~此處建議點擊本號查閱家庭教育系列其他文章,學會如何鑑定孩子的教育問題種類。)
孩子的獨一無二往往因為這些特質,家長要以自豪的、不加掩飾的讚賞的口氣說出來,但不誇大。如:當你發現孩子坐不定可說「精力真好,手腳總是動來動去」。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的奶奶在他小時候會說「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東西總是目不轉睛」、「他天生愛乾淨,只要一點沒有給他洗淨,他就會哭」、「哎呀,這孩子哭起來像吹小號一樣,太神奇了」諸如此類。這些都是包含愛的積極暗示。
這樣的暗示會像心靈印記一樣,深入而持久。當暗示被孩子接受了,他真的表現得比別的孩子們要愛勞動,身體也更有勁。暗示越早越有較深遠的作用。暗示者與孩子的關係越親密,作用就越明顯。但暗示必須是積極的、不誇大的,否則孩子會產生過大壓力,引起相反作用。如:假如對孩子身上明顯的缺點也大加讚賞的話,就會養成孩子品格上的一些問題。孩子是否身心愉悅是檢驗暗示成功與否的標準。多肯定孩子身上的優點,表揚他做過的好事,甚至可以記錄下來。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答案不僅僅是上面這些建議,還需要家長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家庭傳遞給孩子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足以戰勝任何不快樂!而且孩子在參與家庭活動的過程中,也會逐步形成屬於他們自己的價值觀。
此文是本號家庭教育系列文章的第3篇,歡迎關注,轉發、評論,和我一起探討,讓我和你共同成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