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頻又剛需,這種產品如何提高用戶粘性

2020-12-1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低頻類剛需產品同時具備剛需、低頻、不可控等多個因素,大多面臨著用戶粘性低,用戶留存率低的難題。以下,筆者將針對這個問題,講述:如何提升這類產品的用戶留存率,減少用戶流失?

又到了金三銀四的求職季節,筆者也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心情,在準備面試了。筆者瞄準的是O2O出行領域的貨運板塊,這一塊還是一片藍海。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類似同城搬家拉貨信息匹配平臺這樣的低頻剛需產品,要怎麼提升用戶粘性和留存率?

我準備面試的這家產品還在內測階段,行業內的有名氣的大玩家有貨拉拉、快狗打車等。

像搬家拉貨,送貨這樣的低頻剛需產品,我們平時只有用到的時候,才會想到。

就好像:在某天橋下,常年有一排貨車,司機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打牌聊天,或者司機一個人光著上身在駕駛室睡覺。以前不明白他們天天沒事躲在車裡幹嘛,尤其是在老舊小區附近比較多,後面才知道,都是等待有運貨需求的用戶。

如果你住的附近恰巧嚴管路段,或者更偏遠地段,可能就沒有了,只能求度娘。

低頻剛需類產品大多面臨用戶留存率低的難題,用戶在產品中滿足了某一需求後即刻就選擇離開。當下次產生需求時,如果產品缺乏亮點/核心資源,往往很難再回來,勢必將影響訂單量。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如何提升這類產品的粘性及留存?

一、O2O產品用戶需求的特點

用戶需求的可激發性

說到產品運營,離不開用戶需求。不同的產品,用戶需求自然不同,運營策略也隨之存在差異。

我們以「用戶需求的可激發性」為維度,將需求大致分為3類:

不用激發的需求:

大多為生活服務類的剛需且高頻的需求。不用太多激發,用戶會自發甚至主動尋找相關產品。

如:外賣類、社交類、娛樂類(視頻/新聞資訊)等。

可激發的需求:

用戶本身並無此類需求或需求度不高,但是通過一些運營手段便可激發出來。

這一類產品的運營手段較多,範圍也廣。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電商類的產品,如:以運營主導的天貓,幾乎每天都給你一個花錢的理由,大力營銷促進用戶購買慾。

不可激發的需求:

用戶暫時無需求,只有在產生需求時才會使用產品。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多是剛需,但是此類需求不可通過運營手段來激發,只有用戶自發產生時才會出現。

搬家拉貨就屬於低頻剛需產品,其同時具有剛需、低頻、不可控等多個因素——可能2年3年不搬家,用戶產生需求的時間點往往無跡可尋,比較難把握。

因此,從用戶需求特點來看:對於大部分低頻剛需類產品來說,技術運營很難再引導用戶行為,而是資源——誰能拿到核心的資源誰就能抓住用戶。

噹噹同城貨運類有了貨車資源,醫療類產品有了專家號源,租房平臺有了好房源,產品難用如12306也不要緊。

這類產品的用戶體驗公式=【單位區域內貨車密度】*【響應速度】*【溝通成功率】

二、如何提升粘性

對於這種「不可激發需求」的產品,如果推廣人員缺乏行業及目標用戶群的洞察,在拉新活動後通常都會出現「拉新斷崖」,搞個拉新活動,本身效果流量其實還不錯,但是真正轉化為產品核心服務(預約看房、預約裝修、問診諮詢等)的用戶,往往是一片慘澹,呈斷崖式下跌。

其實原因很簡單,由拉新促活「拉回來」的用戶,往往還是沒有需求的用戶,這類用戶可以說是真正的「看完即走」。

因此,提升核心服務的轉化,成為低頻需求的產品,提升用戶粘性至關重要的環節。

其實,我們可以在拉新活動與核心服務之間,建立某個「強引導」來留住用戶,這個引導的定位是「讓用戶在有需求的時候想到你」。至於這個引導是什麼,需要視產品具體定位及資源而定。

這樣的引導對於「不可激發需求的產品」,往往有以下幾種運營手段,可匹配不同的產品有著不同的效果:

1. 積分制

「不可激發需求的產品」多為低頻產品,積分體系是沒有先天優勢的,比如租房周期大概是兩、三年租一次,讓用戶攢積分有何用?但是出行類產品依賴於早期航空公司的飛行裡程制,有著天然的優勢,比如飛豬就拿來借用了,也有著不錯的效果。

2. 內容社群

對於醫療類產品來說,內容先行,引導產品是比較自然的一種方法。

如:丁香醫生的千萬級粉絲;新氧的微信公眾號,長期科普明星整容事件吸引眼球。

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而做內容另一個優勢是:同時可以兼具拉新功能,可以說是長期在用戶面前刷存在感了。

社群類產品,比如好大夫中的病友群,可以說是社群粘住用戶的典型了。

3. 營銷活動

對於有付費需求的產品,營銷活動也是不錯的選擇。

注意,此處的營銷活動容易走入拉新的誤區。這裡說的營銷活動並非拉新(上文提到了用戶沒需求是拉不來的),而是讓用戶形成一種長期的「此處有優惠」的意識。

最典型基礎的就是類似於:機票打折、租房打折等。

但是一兩次的活動難以達成效果,可能需要長期的補貼優惠,對於公司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一旦打折停止,即可能失去用戶,當然,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稍作改動,加入打卡、分享等元素。

4. 其他

不同的產品屬性不同,可以從自身產品特色上深挖。

如:租房類產品的時間屬性——在每年年後、畢業都是兩個比較大的周期,在這兩個周期進行集中的營銷類活動,也可以帶來不錯的轉化,而不是每個月都「搞事情」。

三、如何提升留存

1. 增加用戶使用場景

低頻剛需市場需要我們去挖掘甚至創造一些場景,來增加用戶使用的理由。

以租房為例,租房本身是低頻需求,但租房後的房屋託管——比如水電氣費的代繳代扣,則相對租房而言高頻不少。

挖掘足夠高頻的使用場景,用來增加粘性或者留存會是現在使用比較多的方法。而創造場景,則需要產品負責人具備更充足的魄力和毅力了,這需要極高的構思能力,也需要極強的洞察力,憑空創造一個能夠被用戶接受的高頻場景。

比如:某地產類APP最初的功能只有:私人管家、訪客邀請、手機開門、郵購。

這幾個功能,雖然都很實用,對用戶來說,並不是必須的。

比如:手機開門功能,其實業主大多使用房卡。

該APP便增加了社區功能,引導用戶吐槽(投訴),比如:

誰家狗便便沒有及時清理。哪裡有菸頭?或者,組織業主參加趣味活動。這樣通過業主的參與,提升活躍度,最終提升這個低頻APP的留存率。

2. 更快地幫用戶做選擇

以家裝行業為例,就是一定要在個性化特別強的家裝領域,打造相對標準化的「爆款」系列,並且能夠完全控制其上遊服務商和設計師。

3. 幫用戶做出慎重決策

如:拉勾網,專門做網絡招聘。

對企業來說,招聘網絡人才很重要,這就叫慎重決策,很多老闆和HR喜歡用拉勾網找網絡人才,就是這個原因。

相反,如果你想找個保潔,直接上58同城就夠了。

這點應用到家裝領域就要發揮設計師的專業才能了,要結合用戶的房屋和需求幫用戶做好這個慎重決策。

4. 幫用戶避免選擇恐懼症

我們出去吃個飯,都會去大眾點評上找餐廳。但它們都是海量信息,你要分類搜索,就特別頭疼。

所以,像Enjoy、城覓這些精選限量美食的網站就有優勢了。他們幫你做選擇,把最好的餐廳挑出來,你直接照著推薦吃就完了。這一點上面,家裝界只要出現一個小紅書就夠了。

所以說,雖然是低頻,但只要你夠專業,夠垂直,夠人性化,可以快速精準得幫用戶做到個性化匹配,就有可能勝過那些看起來更高頻產品。

總結起來,不論哪種產品提升留存率的大方向都離不開增加產品的用戶價值,找到用戶流失的原因,解決用戶流失的問題。

提升留存的策略,不是不斷增加功能/PUSH給用戶增加負擔,而是真的把用戶當朋友,想辦法為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解決他的痛點,滿足他的需求。

本文由 @胖子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產品設計策略:如何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
    產品留存的高低,是衡量產品的價值的最好說明,高留存也是撬動產品飛速增長的槓桿。本文用戶粘性與留存的重要性出發,深入探討如何制定設計策略,提升產品用戶粘性、留存與活躍性,供大家一同參考學習。在移動網際網路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萬物皆工具」。
  • 用戶運營:如何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4個方法完善用戶運營體系
    正因為如此,如果希望某個APP在商業價值上有所突破,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就是每個產品經理和設計師都需要關注的話題。當然,APP本身核心場景的功能效率性是基礎與根本。它可以提高用戶留存、打造產品生態、增加廣告收益、促進企業高估值等。在同質化應用越來越多、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大家早已認識到需要在移動網際網路上有一席之地,用戶粘性成為需要首先攻佔的一點。
  • 如何真正評估產品的「粘性」?
    留存,被認為是衡量產品健康度的一大高級指標,除了「留存」,我們最常談起的就是「粘性」。但如何將它量化,讓大家對產品的粘性衡量從感性變成理性一直沒有很好的分析模型。你是否真的深刻理解並能應用於業務場景呢?本文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 如何利用會員管理系統來提高用戶粘性
    可見,引導顧客辦理會員這只是一基本的一步,商家如果想要增加會員粘性,還需要主動與會員進行互動,不斷提升會員活躍度,從而避免會員流失。那麼,如何提升會員活躍度呢?
  • 低頻產品+萌寵經濟,IP還能這麼玩?
    在營銷行業中,低頻剛需類產品的市場推廣往往更具挑戰。挑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低頻剛需產品往往成交鏈條較長,用戶復購行為之間的時間間隔過長,導致很容易導致原有用戶被競品營銷動作所攔截,從而逐漸流失,很可能在大力獲客之後的用戶LTV(用戶終身價值)並不高,導致營銷效率的低下; 第二是這類產品往往不同於大眾消費品的大曝光傳播,由於購買頻次較低,因此導致營銷曝光時間短、間隔長,難以持續地像快消品那樣給用戶帶來高頻品牌觸達
  • 巧用技巧,提升B端產品粘性
    B端產品的特性導致,部分產品不用關注用戶粘性,用戶也自然形成了很強的依賴。但並不是所有的B端產品都不需要關注用戶粘性,相反的存在著一部分B端產品還特別需要增加用戶粘性,那我們要如何提升B端產品粘性?粘性(也常見「黏性」叫法)一詞在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圈中是一個高頻詞彙,指產品把用戶鎖住,讓用戶對產品形成一定的依賴,從而提高用戶留存率。如今提到產品粘性的時候,普遍是在特指C端產品的粘性,探討的內容也往往是如何鎖住C端用戶,久而久之粘性仿佛成了C端產品的特有名詞,逐漸忽略了B端產品的粘性問題。
  • 三個優化角度,提高Keep的用戶粘性
    筆者站在用戶角度,從市場、用戶、功能三個方面對Keep進行分析,並提出優化建議以達到提高用戶粘性的目的。但歷經4年的產品更新迭代,隨著運動市場人群的增長和用戶結構的變化,如何抓住新環境下的不同用戶的新需求。
  • 為什麼你的產品沒有回頭客?提升用戶粘性,你必須知道的事!
    作為拓展產品價值壁壘的突破點,用戶粘性與留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可以提高用戶復購率、打造產品生態、增加廣告收益等。在競爭愈發激烈的市場情況下,大家早已認識到需要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用戶粘性成為需要首先攻佔的一點。
  • 艾永亮:增加用戶粘性的這些細節,造就超級產品,你注意到了嗎?
    如何讓產品在保持可用性和易用性的前提下,做好一些小細節,讓產品看起來更吸引用戶?一款超級產品能夠留住用戶的本質來自於產品本身的功能和內容質量,但是,通過一個小細節能夠有效地增加用戶粘性,成為產品的最後一道防線,防止用戶的流失。
  • 從用戶粘性談"聯盟啦"如何服務站長十四年?
    聯盟啦」是如何從早期的網站中一直延續PC網站的形式,存活至今呢?這就不得不說網站對於用戶粘性的把握。所謂的用戶粘性,是指用戶在這裡得到的服務價值足夠滿足自己所需或在其他地方得不到類似的服務體驗。"聯盟啦"是究竟如何創造用戶粘性呢?一.用戶需要信息,但不需要無用的信息。
  • 低頻電流可以治病?歐姆龍低頻理療儀評測
    歐姆龍低頻理療儀評測 發表於 2017-11-30 17:24:39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由於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導致大部分得人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
  • 萬卡:增加提升用戶粘性的方法,提升對客戶的附加價值
    疫情剛剛好轉,金融機構消費金融部門的各路人馬就開始四處視頻會議、雲籤約和拜訪活動,布局帶消費場景、剛需、數位化程度高、客群質量高的頭部場景已經成為他們2020年的頭號任務。
  • 嶽小靜:社群營銷如何讓實體店生意快速翻3倍的6大步驟
    實體店必須要轉型的前提:產品思維,流量思維,用戶思維1,流量思維的模式:花錢買流量--吸引需要的人--激起他們的購買慾望--促銷引起購買--復購。2,用戶思維模式:用價值吸引--激活老顧客--與顧客產生對話--營造口碑帶動顧客參與--促使顧客推薦和傳播。
  • 網絡推廣中如何提升用戶粘性滿足網絡推廣需求
    企業網站在上線運營後,如果想要通過網站優化獲取用戶流量以促進企業網站營銷利潤,可針對用戶搜索習慣以及用戶需求著手分析,可通過提高網站用戶黏性吸引用戶提高用戶停留時間,那麼如何提高網站用戶黏性呢?下面就針對該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社交類產品如何用產品+運營手段,提高用戶活躍和留存、跑通付費模式?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粉絲提問 目前語音社交產品數量激增,到一定時間後就會出現增長瓶頸,特別是新增留存問題。針對此現狀,很多產品往裡面加入了社區模塊,從而提高用戶粘性。您覺得: (1)除了這種形式,還有什麼功能點可以提升用戶活躍和留存呢?
  • 360瀏覽器內容戰略初見成效 用戶粘性躋身APP前十
    360瀏覽器內容戰略初見成效 用戶粘性躋身APP前十 2017-01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滿足用戶剛需的瀏覽器將會在行業紅海中脫穎而出,受到用戶青睞。  近日,國內知名移動大數據服務商QuestMobile發布了最新的年度報告《2016年度App價值榜》,報告稱在APP用戶粘性方面,APP月度總使用時長保持了同比遞增趨勢,2016年12月總使用時長高達50413億分鐘。
  • 用戶粘性增加、產品玩法多樣 百合網領跑婚戀交友行業
    此期間,百合網憑藉泛社交打法在活躍用戶和用戶粘性兩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戰績。《報告》顯示:百合網(即百合APP)在2020年三季度主流婚戀交友平臺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增速高達86.3%,及9月其活躍用戶環比增速8.2%,兩項數據均穩居中國網際網路婚戀交友市場首位。
  • 蔚來的用戶粘性為何這麼高?產品、品牌和服務都是關鍵
    標籤鮮明的群體熊熊好奇的有兩點,首先是蔚來的用戶都是些什麼人,車主模型是怎樣的?接著是,蔚來的用戶粘性為何如此之高?先聊聊蔚來車主模型,選擇蔚來的消費者都是怎樣的人呢?消費者偏感性,消費市場也偏感性。縱觀如今的汽車營銷,更多的是圍繞產品自身開展,汽車消費者在選擇時已經愈發的迷茫。
  • 前端PM必須知道的用戶心理那些事兒
    一、用戶心理在電商產品中,用戶在決定購買一個產品之前,會經過一系列產品決策點才會購買一個商品。比如,你要買一個耳機,會要喜歡什麼顏色、什麼型號等等,最後這些決策點成為你要購買這個東西原因。最後,你會直接購買。但是這裡還有一種用戶心理,就是心情不好,會直接購買。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 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
    ,那麼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呢?我本身就是用戶,我可以代表他們,我的需求就是他們的需求目標。觀點三:只需要做充分的調研分析就可以了,比如需求調研,產品使用調研,多找找目標用戶,多讓他們提一些反饋意見,根據反饋來做修改即可。觀點四:不要總是順著用戶的意思去做產品。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經理的想法,而不是用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