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荷風,輕輕掀起秋的裙角;一枚秋葉,風塵僕僕攜「信息化」隨期而至。為促進我區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進課程與教學的變革,8月29日,「中小學數字教材實踐研究」項目教師培訓在江津中學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共有線下教師70名和線上教師228名參加了這次培訓。
本次培訓活動主要分為兩個時段。第一個時段是「中小學數字教材實踐研究」項目教師培訓開幕式。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陳雲龍,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處副處長王杉杉,教育部數字課程教材研究中心副理事長、中教雲數字課程教材雲平臺負責人趙子瑩,江津區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徐寧,區教師發展中心書記、主任胡建華等領導在主席臺就坐,大會由區教委副主任湯晴瑜主持。
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陳雲龍介紹了國家課程教材建設的總體規劃,追本溯源,簡要概括闡述了課程教材發展中心關於「中小學數字教材實踐研究」項目的中心工作,突出「中教雲」這個雲平臺給教和學帶來的資源整合與操作靈活的優勢。
徐寧主任對我區被認定的「首批中小學數字教材實驗研究項目學校」的五所小學五所中學表示衷心的祝賀,他讚揚了江津教育人不畏酷暑,高漲的學習熱情,同時對江津教育提出殷切期望,希望這十所項目學校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圓滿完成研究任務,示範引領我區的數字教材實踐研究,讓本項目更好地落實、落地、落細。
通過一天半的培訓,老師們收穫多多、感慨多多。此次培訓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01.範圍廣、更權威
中教雲「數學教材」版塊對接我國主要出版社,其內容涵蓋了全國正在使用的幾大主要教材版本。同時又區別於其它數字教材,它把各種多媒體素材和操作集成到了教材之中,可以說數字教材即教學平臺,老師們完全可以利用數字教材開展教學活動,使得老師們備課和上課更加輕鬆。
02.內容全、更集中
中教雲「數字資源」版塊和「一起作業」「101教育」等老牌教育內容提供商合作,整合了諸多教學資源,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各版本的微課、教案學案、課件、作業等一系列教學和學習資源,老師們藉助這一平臺,可以直接快速的找到需要的優質資源,讓老師們體驗到了「一站式解決」的順暢與舒心。
03.技術新、更智能
中教雲平臺創新性的提出了「智管」「智教」「智學」「智輔」四位一體的學習管理模式。在這一
平臺上,老師可以首先利用「數字教材」進行教材研讀,然後利用「數字資源」進行多媒體備課。通過這一平臺,教師將教學所需的多媒體資源、學生的信息化學習支撐集成到了一起。一節課的教學脈絡更清晰,資源更集中,大大提高了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便利性。
04.雲共享、可持續
中教雲智慧教學平臺創造性地提出了「共建、共享」的理念,在老師運用本平臺進行備課的過程中,不單可以添加平臺推薦資源,而且可以添加自己已有的優質資源、其他網絡資源,甚至重新創建資源。這樣,每一位老師所設計的課程是獨特的,就有了共享的前提。平臺利用「雲共享」這一功能,讓老師們共享自己所設計的獨一無二的多媒體課程,當我們在準備某一節課時,就能在平臺的「推薦課程」中看到全國其他學校的優秀老師對本課的思考,為課程設計提供借鑑。當然如果理念契合,也可以拿來直接使用。有了這一模式,相信「智教」平臺會在全國教師們的共同努力下,成長為網絡資源提供的巨人,亦可推進中教雲的可持續發展。
這是繼「網際網路+教育」之後的教育數位化、智能化發展的新舉措。我們江津教育將依託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的高位引領,依託中教雲數字課程教材雲平臺,依託中小學數字教材實踐研究項目,以更完備的數字教材數字資源庫更有效地去滿足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的備授課,更好地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學進步!資源共享與教學管理平臺並用的美好教育指日可待!
聲明:本文由重慶江津實驗區供稿,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