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昌紅谷灘新區鳳凰家園社區以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便民服務的精準度,從安全出發設置了全省首家微型智能應急服務站;從暖心出發打造了助殘助困為主題的「愛心洗衣房」和「溫馨港灣驛站」,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小事不出社區」的便利生活。
建全省首家微型智能應急服務站
現在來到紅谷灘新區鳳凰家園小區大門口,可以看到一個整齊漂亮的擺放著消防器材的大柜子。「一旦發現火情,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都可以快速領取消防器材對火情進行處置。」社區書記萬紅蘭表示,管理員只要用手機APP登入,就能夠通過掃碼領取微型智能應急服務站內的消防器材。
據悉,這是該省首家,集宣傳培訓、隱患共治、聯通調度、只能操作、精準統計分析、一鍵救助於一身的社會化微型智能應急服務站。當社區出現火情,發現者可通過智能應急服務站的一鍵求助按鈕,或手機端的一鍵求助功能發出求助,求助信息可在第一時間傳遍整個區域,真正做到「平時鬆散、戰時有力、一呼百應」。營造了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應急新格局,打造「百姓身邊的智慧應急」,實現「救在身邊」。目前,社區微型智能應急服務站內存有物資51件,已註冊志願者54名。
「愛心洗衣房」傳遞暖心正能量
「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床單、被套等大件物品根本洗不動也曬不動。」社區老人周智宏向記者表示,多虧了家門口的「愛心洗衣房」,這些生活難題如今都解決了。
紅谷灘新區鳳凰家園社區是南昌市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拆遷安置房綜合性住宅小區,社區現有低保家庭60戶,殘疾人124人。助貧助困工作難度大、強度高。為此,社區著力探索新形勢下助殘助困服務工作新模式,專門開闢「愛心洗衣房」,受到百姓的歡迎。
「『愛心洗衣房』現在一共有兩名員工,都是社區的低保家庭,曾經因為身體不好不能幹重活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現在他們在洗衣房工作,大多為小區裡的殘障人士、孤寡老人免費服務,自己也能得到一份收入,大家都很滿意,這也是我們社區探索幫扶困難戶的有益嘗試。」萬紅蘭告訴記者,社區發放的免費洗衣卡,可以洗4件衣服,2床被套,1幅窗簾還有1個沙發墊,基本可以滿足一個人一個月的洗衣需求。
「溫馨港灣驛站」讓公益幫扶更精準
4月1日,三個十幾歲的孩子坐在鳳凰家園社區的活動室裡,在老師的帶領下,上下左右熟練而又急速的揮舞著手中的鼓槌、臉上的表情認真而又專注,在他們熱情的敲著咚咚咚的鼓點之時,或許誰也想不到,這些孩子其實都是自閉症患者,他們有著好聽的名字「星星的孩子」。
「我們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怎麼教育這樣的孩子,專業機構不僅離家遠,價格也讓人難以承受。」社區居民王大姐表示,孩子三歲查出自閉症後,也斷斷續續治療過,隨著孩子的長大,不能到正常的學校接受教育,自閉症伴隨多動症越來越明顯,家庭教養也越來越吃力,「多虧了社區的『溫馨港灣驛站』,我們的孩子可以免費接收正規的教育,學習各種生活技能,老師還給我們家長培訓,讓家長指導如何教養這些孩子,大家都受益良多,孩子現在不僅愛上了架子鼓,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
「社區目前共有12名被確診為患自閉症的孩子,2名專業老師和1名生活老師每天都固定在『溫馨港灣驛站』為孩子們提供正規教育引導。」萬紅蘭向記者介紹,自從2018年4月社區打造了助殘助困為主題的「溫馨港灣驛站」以來,專門針對這群「星星的孩子」,引進了南昌可凡加兒童能力發展中心、南昌心航社工服務中心等3家公益組織,利用驛站的康復健身區、心理療愈區、生活體驗區、學習互動區等區域為孩子們量身定製各種訓練課程,不僅為孩子們打造了家門口的「學校」,也大大緩解了患病兒童家庭的經濟壓力。
讓自閉症兒童接受教育僅是鳳凰家園社區打造「溫馨港灣驛站」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通過積極聯繫發動社會公益組織、駐區單位和志願者,開展「脫貧解困、康復服務、文化助殘、健康惠殘、陽光共享」五大行動,紅谷灘新區鳳凰家園社區不斷為小區貧困居民、殘障人士、留守兒童提供更加精準、貼心的志願服務,覆蓋社區124名殘疾人,既贏得了讚譽,更贏得了民心。(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