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到底有啥用?

2020-12-18 車雲網

我們都聽說過夏天因為家長粗心大意,孩子或寵物被滯留在高溫的車內而發生悲劇的例子。而根據數據顯示,國內每年都會有300多名兒童因家長疏忽,被遺留車內而造成窒息身亡。如何解決這一類事件,其實車企們可以做的很多。

一直以來,國內自主豪華品牌的領軍品牌WEY,在旗下車型VV6上就主打智能安全的定位。而且通過長城內部的用戶大數據分析,大部分也都是以看中智能安全的家庭用途為主,而2021款WEY VV6則在保障用戶全場景行車安全上又進了一步,尤其是增加了領先的生命體徵監測系統,來保證車內座艙的安全。

生命體徵監測是重頭戲

目前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迭代進步,我們在車上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攝像頭、各種雷達傳感器,不過在車內,這些科技的應用反而還並沒有特別普及。不過在2021款VV6的車內,我們看到了駕駛席左前A柱上的攝像頭、後視鏡上方的攝像頭,還有我們看不見的毫米波雷達。

位於車內B柱上的毫米波雷達就是實現生命體徵監測的核心。相比於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使用的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的精度更高、穿透力更強、解析度更高、抗幹擾能力更強,在-40°C-85°的酷暑嚴寒都能工作。而且可以識別10×10×10cm以上的物體,所以不僅僅可以探測兒童,還能成功識別寵物,即使車內的生物是靜止熟睡狀態也沒問題。

這就使得VV6上的這套生命體徵監測系統在準確性和穩定性上是其一大優點。在實際體驗中,只要有人在車輛熄火上鎖、車窗關閉後繼續留在車內,30秒後車輛就會通過雙閃+鳴笛的方式發出提示,而且會通過WEY道App、簡訊通知車主車內有人員遺留。而且整個過程會循環監測30分鐘,持續提醒車主和周圍環境路過的行人。

不僅如此,這僅僅是生命體徵監測的第一代產品,WEY後續還會繼續分析用戶行為,通過FOTA進行技術升級迭代。比如,考慮到密閉空間無空氣流通、溫度上升快的特點,打通車控功能,增加天窗自動翹起進行透氣;針對用戶3分鐘內因為手機靜音或其它原因未看到提醒的情況,進行電話通知車主;為減少鳴笛對於兒童或寵物的驚嚇,對聲音進行優化等等。

守WEY模式為你營造健康座艙

除了車內的毫米波雷達,剛才我們還說到了兩個視覺傳感器。A柱上的駕駛員監測系統可以進行面部識別,上車自動登錄個人帳號,車機主題/顏色切換為個性化設置,座椅/後視鏡調整到自動調節到記憶位置。

而且可以實現目前少有的情緒表情識別,監測到高興、生氣、驚訝或平靜,主動推送符合心情的音樂,並根據面部表情進行疲勞、分心提示。

而後視鏡上方的攝像頭,就要說到車上的守WEY模式。與車輛前視、後視攝像頭配合,通過WEY道App上的DVR三視遠程查看,可以在手機上實時查看車內、車前、車後3個視角的畫面。

這一點也從側面與生命體徵監測系統形成互補,可以實時查看車內遺留的兒童或寵物,而且在車輛發生碰撞剮蹭時,可以查看事故發生時的錄像。

除了安全,WEY道App還可以提前打開車內空調,開啟智能座艙清潔功能,空調自動進行外循環換氣。而且VV6內飾零部件全部採用低氣味低VOC散發材料及工藝,從源頭上根除低分子量有機揮發物,改善材料的氣味及VOC,車內的空氣淨化器也使用了HEPA高效精濾、活性炭吸附和等離子發生器技術。可以說VV6給車內營造了全副武裝的各種清潔、健康氛圍。

智能安全當然不只是健康

2021款VV6在外觀和內飾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有比如銀色中網、霧燈區域倒T型造型,起到了更加畫龍點睛的作用。車內則依然是雙12.3英寸中控+儀錶盤的組合,懸浮式屏幕和大面積皮質包裹都提升了車內不少的豪華感。

車機內置了高德地圖、酷我音樂、喜馬拉雅、阿哈路數等主流生態應用,結合訊飛語音,通過語音系統就能滿足你在車上的絕大多數需求,還能通過微信發送位置,讓你可以完全把手機放置於無線充電板上。

而且為了更大程度地利用這塊12.3英寸的大屏,車機內還配有車機版的愛奇藝和快手,無論是看電影還是刷短視頻,顯示效果都非常不錯,還支持享受超清720P超清畫面。

2021款VV6搭載的依然是E20CB發動機和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動力組合,而且配備了L2+自動駕駛系統,除了包括車輛/行人/自行車的AEB、帶有交通標誌識別的全速域自適應巡航、盲區監測、變道輔助等,還支持單車道車輛居中功能。在60-120km/h速度範圍內,車輛可以保持在車道內跟隨前車自動駕駛,並在駕駛員注意力集中時連續2分鐘駕駛。

車雲小結

2021款VV6即將在不久後正式迎來上市,無論是這次著重更新的智能安全配置,還是車輛本身的傳統產品力,作為今年WEY品牌排頭兵的VV6都擁有不錯的綜合實力,尤其是還能讓你感受到不少貼心的智能功能,又給自己的技能包裡增加了一個領先的強項。

相關焦點

  • 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誰會來投資
    單車智能不能持續發展自動駕駛已成共識,中國式的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登上舞臺。C-V2X路側設施部署是車路協同場景中的核心組成部分,而其中路側環境感知設備視頻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的布設被認為是交通環境感知的重要手段,是車路協同未來市場投資的重要方向。
  • 高新區企業「亮絕活」,毫米波雷達讓攝像頭擁有聰明「大腦」
    優勢打造79GHz毫米波雷達量產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攝像頭、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被稱為行業標準「三件套」。其中,毫米波波長短,天線口徑小,毫米波雷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易集成等特性,容易安裝在汽車上。「目前車載毫米波雷達頻段主要3個,24GHz、77GHz和79GHz。
  • 華為雷射雷達參數解釋, 與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功能有什麼區別
    馬斯克否定雷射雷達狂吹低端的攝像頭(起了個機器視覺的酷炫名字),絕不是因為技術先進,只是為了特斯拉能繼續採用低端廉價的傳感器而辯護而已!至於客戶死活,那不重要。人類視覺本身就是有局限的,用攝像頭+晶片去模擬人眼,那不叫無人駕駛,那叫擬人駕駛。
  • 歐菲光發布新一代短距毫米波雷達 賦能自動駕駛
    (緊急制動)有跨越式的性能提升,能夠適配更多的場景;整體價格與超聲波雷達接近,達到性能與價格的完美結合。  02  讓艙內生命體檢測更敏銳  ▲歐菲光開發的毫米波生命監測雷達覆蓋範圍大、精度高  近年來兒童或寵物被困車內造成的事故時有發生,越來越多的車企推出了生命監測報警系統,意在發現車內生命體遺留時實時報警或進行開啟空調和車窗等遠程操作
  • 攝像頭死磕毫米波 AEB兩種技術流派橫評
    AEB的技術代表  目前,實現AEB的主流技術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靠單目/雙目攝像頭採集圖像,識別障礙物並作出剎車指令的「視覺派」;第二種是靠毫米波雷達判定前方障礙物,測量與障礙物的相對運動趨勢並作出剎車指令的「雷達派」。
  • 獨家專訪 | 被上汽看中的 Metawave,要做替代雷射雷達的毫米波雷達?
    上汽作為國內知名車企,之所以選擇布局 Metawave ,其實看中的是這家公司正在大力研發的毫米波雷達產品,這款產品中使用的諸多技術及具備的特性讓其非常試用於 ADAS、無人駕駛領域。那麼,Metawave 的這款產品到底有何玄妙之處,雷鋒網新智駕帶著這個問題對 Metawave 創始人兼 CEO Maha Achour 進行了訪談。
  • 自動駕駛導航技術興起,國產毫米波雷達前景如何?
    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達性能對比 車用毫米波雷達工作頻段為21.65-26.65GHz和76~81GHz,主流車的工作頻率是在24GHz該公司在汽車毫米波雷達系統設計、SAR成像技術、相控陣技術、雷達信號處理、車載雷達測試與驗證、車載雷達工藝與質量體系等領域擁有多年大型工程項目經驗,其77GHz汽車雷達產線是國內第一家自主智慧財產權的77GHz汽車雷達總裝線。目前,行易道科技的產品有77GHz中近程雷達、77GHz遠程雷達及ADAS相關系統方案。
  • 豪恩汽車電子:「77G毫米波雷達」
    項目徵集完成之後,又歷經三個多月的評審,參評企業來自21個城市,有199家企業的支持和參與,共有281個項目參加評選,最終由獨立專家評審團的20多位專家,恪守公平、公正、公開、迴避的原則,經過三輪評審得出最終的評選結果。 深圳市豪恩汽車電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優秀企業應邀參會,並憑藉「77G毫米波雷達」榮獲2019年度汽車電子科學技術獎突出創新產品獎、最具投資價值產品獎。
  • 毫米波雷達技術及應用大解析內有大量PPT乾貨|硬創公開課
    隨著無人機應用的成熟和大規模普及,穩定、可靠的避障系統對於無人機來說越發重要,而目前市面上的很多無人機產品所用的傳感方案無外乎視覺、超聲波等傳統方案,相對這些傳統方案,雷達的可靠性、準確度以及感知距離都定高相對上了一個層次。那麼毫米波雷達應用在無人機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其中有什麼樣的技術難度和壁壘?
  • 毫米波雷達技術及應用大解析(內有大量PPT乾貨) | 雷鋒網公開課
    隨著無人機應用的成熟和大規模普及,穩定、可靠的避障系統對於無人機來說越發重要,而目前市面上的很多無人機產品所用的傳感方案無外乎視覺、超聲波等傳統方案,相對這些傳統方案,雷達的可靠性、準確度以及感知距離都定高相對上了一個層次。那麼毫米波雷達應用在無人機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其中有什麼樣的技術難度和壁壘?
  • 從晶片到產品,國產毫米波雷達產業鏈全面梳理!
    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達性能對比EE4esmc車用毫米波雷達工作頻段為21.65-26.65GHz和76~81GHz,主流車的工作頻率是在24GHz、77GH、79GHz三個頻率段附近。
  • 電動車界的全能A等生,3個毫米波雷達,兩種續航版本供選擇
    進到車內,吉利為幾何打造的專屬內飾,跟吉利現有的車完全不一樣,顯得更加的素雅,更加具有科技感覺,跟普通的車不一樣,尤其是顏色的運用挺好的,除了顏色以外,吉利在材質上面下了很多心思,比如皮或者是塑料還是金屬,幾何A通過非常高的標準,達到了歐盟的環保認證,同時也達到了歐盟關於皮膚防過敏的認證,吉利站在車內材質使用的方面,確實往前走了一步。
  • 毫米波雷達:被國外Tier1壟斷,國產化在即
    毫米波雷達:迎來國產替代+滲透率提升的雙重機遇:目前國內的毫米波雷達基本都被國際 Tier1 壟斷,19-20 年,毫米波雷達供應商將迎來滲透率提升疊加國產化替代的機遇,整個市場規模預計增長超 400%。建議關注目前已經量產毫米波雷達的德賽西威、華域汽車、在研的保隆科技。
  • 華為全球首發車規雷射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雷達
    近日,華為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T10 ICV CTO峰會上正式發布了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  華為表示已經建立了第一條車規級雷射雷達的第一條Pilot產線,按照年產10萬套/線在推進。而這款雷射雷達將首先被應用在華為與ARCFOX極狐聯合打造的極狐HBT車型上。據悉,這款車將會在2021年投放。
  • 實現高級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是關鍵一步嗎?
    近日,以「汽車安全領域領導者」自居的沃爾沃宣布,直接越過L3級而跨入L4級自動駕駛的研發,並計劃在2年內實現L4車型的量產,並強調L4車型一定要使用雷射雷達。用沃爾沃集團CTO的話來說就是,雷射雷達的應用是汽車邁向全自動駕駛的關鍵一步。
  • 「無人駕駛」:4D成像毫米波雷達將掀起「革命」?蘋果自動駕駛汽車...
    同時4D成像雷達具備在全天候情況下穩定的高性能表現,且中短期內量產成本要遠遠低於雷射雷達,4D成像雷達會在追求極致性價比,不能規模採用雷射雷達,但又需要有雷射雷達的部分優勢功能如靜止目標檢測等的城市L3、AVP等場景下,迅速佔據重要位置。
  • 精度超過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技術公司Metawave完成1000萬美元融資
    大約在兩年前,Maha 和現在公司的 CTO Bernard Casse、工程 VP George Daniel 一起在 PARC 研究中心工作,從事的研究內容中依然有超材料,同時還有 5G 通信技術。而Maha 還是想將這些新技術帶向商業市場,於是創立了Metawave。
  • 國產傳感器異軍突起,看「凌波微步」如何走好毫米波雷達之路
    另一方面很多地形都是有起伏的丘陵地帶,為了達到比較好的覆蓋,保持安全的工作高度,需要準確、穩定探測飛機和地面的高度,以做到仿地飛行。在這方面,凌波微步的毫米波雷達產品可實現超過50米的探測距離,距離精度達0.02米,能探測30米遠直徑不小於0.5cm的電力線。
  • 華為、小鵬爭相入局,雷達概念美股大漲, 雷射雷達成汽車行業下一...
    作者:時代財經 易揚 編輯:張澤車用雷射雷達正成為智能化汽車領域下一個熱點。12月22日,有外媒稱,美國雷射雷達製造商Ouster或將借殼上市,作為一家為自動駕駛汽車生產雷射雷達傳感器的科技企業,Ouster或將成為今年第五家上市的雷射雷達公司。
  • 自動駕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車載毫米波雷達自主化面臨挑戰
    近來,隨著自動駕駛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乘用車載毫米波雷達的自主化也在面臨新的挑戰。  在技術發展路線上,毫米波雷達能夠全天時全天候的工作特性,以及其他傳感器沒有的測速準確性,使毫米波雷達比雷射雷達具有更多獨特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