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曾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63年過去,小狗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2020-12-12 歷史維度

人類從未放棄過對外太空的探索,一直以來從一個國家的航天事業足以看出其科技水平,早在將近60年前,美國以及蘇聯便是開始了對外太空探索,而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於1961年4月12日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克努爾起航,最終加加林在太空停留了108分鐘,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人。

不過雖然加加林是一位飛上外太空第一人,但在1957年,加加林就有一位「前輩」被送上了外太空,它就是一位名叫萊卡的小狗。

在50年代,美蘇兩國一直處於一個明爭暗鬥的狀態,在航天技術的研究上幾乎就是一個你追我趕的狀態,誰也不服誰。然而對於航天技術,美國和蘇聯都處於一種瞎子摸象的狀態,沒人敢隨隨便便用活人去送向太空,蘇聯為了取得這一技術上的突破,便是用了一隻小狗替代太空人飛向了太空,這隻小狗就是後來的徠卡。

當時蘇聯這一行為還受到了不少譴責,畢竟小狗歷來都是人們喜歡的一種動物,誰會忍心讓一隻無辜的小狗去做實驗品呢?

但批評歸批評,蘇聯也並沒有在意這些聲音,而且選中萊卡這隻小狗也絕非偶然,它是一種特別耐寒的品種狗,因此被蘇聯航天局發現後,便是選中了它進行飛向太空的任務。

1957年11月2日這一天,科學家們先是為萊卡做了一次徹徹底底的沐浴,之後再將萊卡放到了一個像是金屬球的儀器裡。

萊卡身上的重大任務是可想而知的,如果這次實驗的成功,那就意味著蘇聯的飛機能夠將人送上外太空了,畢竟在太空中的環境可不比地球,對航天員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航天員連上廁所都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

為了能夠試試捕捉到萊卡的生命跡象,以及它的的反應,萊卡身上放置了很多監控器,如此一來,萊卡的一舉一動全在航天局的監測之中。

但結果還是讓人崩潰的,因為萊卡沒法適應太空梭上的環境,僅僅上天沒幾個小時,就因為飛機的搖晃以及高溫而缺氧去世。

據當時的報導記載,太空梭上天那一瞬間,萊卡的心跳率驟然加快,最後在痛苦中死去,而蘇聯方為了避免尷尬,將萊卡的死杜撰成了好幾個版本:什麼飛機自燃,吃下一頓最後的晚餐後安樂死亡,各類版本應有盡有。

直到2002年,參與當年航天工作的一個科學家才道出了徠卡的死亡真相。

更讓人難過的是,萊卡最終的屍體也沒能回到地球,跟隨著飛船變成了太空垃圾,但蘇聯卻沒有忘記萊卡為航天事業做出的事業貢獻,如今在莫斯科還能看到萊卡的塑像。

想來可能誰也沒有想到,一個飛向太空的生命居然會是一隻名叫萊卡的小狗,在1997年,航天局工作人員還為萊卡塑造了一塊紀念碑,之後還為萊卡建造了一棟紀念館,可見萊卡雖然不在地球,但它卻一直活在了人們的心裡。

至少,如今中國、美國的航天事業都如此發達,萊卡在天上看到也會非常欣慰吧。

相關焦點

  •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小狗送上太空,63年過去,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但當時的美國以及蘇聯依舊還處於超級大國的競爭之中。不能打仗了,於是他們就開啟了「人類太空史上最敢想也最敢幹的時代」,他們開始了太空競賽。中國稱其為太空爭霸,美國叫做Space Race,蘇聯叫做Космическая гонка。而爭霸的主角,就是美國vs蘇聯。其他的國家都是觀眾,看熱鬧。而爭霸的擂臺,就是大氣層之外的太空。
  • 1955年,蘇聯將3歲的流浪狗送入太空,最後卻被科學家毒死?
    不管是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還是對未知的世界進行探索,太空一定會成為人類探索的目標。隨著科技地不斷發展,讓生命進入太空再返回,會成為一大重要的科研成果。於是,在1955年,蘇聯將進入太空的重任寄托在了一隻流浪狗上面。
  • 已過去63年,它仍然在宇宙流浪!
    在1961年的時候,有一隻小狗被科學家們發送到了太空,成為了地球上最早進入宇宙的生命,它的名字叫做萊卡。第2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國為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可謂是摩拳擦掌,二者展開了一場科學比賽,希望可以在航天領域搶佔先機。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當時它圍繞地球運行了98分鐘,這個實驗結果可謂是振奮人心,當時蘇聯也是野心勃勃。
  • 美國搞地下核爆 將井蓋送入了太空軌道?
    1957年7月19日,在美國的「普拉姆勃勃行動」中,一位攝像師正在拍攝爆炸後升起的蘑菇雲據《每日郵報》報導,1957年10月,蘇聯將「伴侶號」(Sputnik)人造衛星送入太空。雖然美國在4個月後,也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衛星「探險者一號」,但是蘇聯被廣泛認為是首個將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國家。不過近日,一位天體物理學家認為,美國可能早已在無意中搶先蘇聯的斯普特尼克一步。只不過,美國送入軌道的不是人造衛星,而是一個井蓋。在1957年5月至10月期間,美國科學家在內華達州的沙漠中進行「普拉姆勃勃行動」,其中就包括一系列核爆炸測試。
  • 為了和蘇聯比拼,美國將一隻黑猩猩送上太空,回來後發現離奇事件
    為了和蘇聯比拼,美國將一隻黑猩猩送上太空,回來後發現離奇事件但是,阿姆斯特朗並不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而是第一個進入宇宙的人。在他面前,前蘇聯太空人加加加林已經進入了太空。這是因為加加加林的成功激發了美國人的鬥志,蘇聯成功一個月後,美國完成了載人航天項目。
  •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流浪狗送入太空,它後來怎麼樣了?
    自從人類認識到太空之後,便開始對其進行無盡的探索與嘗試。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有能力的國家也開始試圖離開地球進入太空,想要看一下那裡的環境究竟是什麼樣的,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載人飛船。在探索宇宙的實驗過程中,也發生過很多次失敗和犧牲,其中的犧牲品就包括一條3歲的流浪狗。為了研製出載人太空飛行器,蘇聯進行了很多實驗和嘗試。
  • 傷感太空史:人類歷史上第一隻太空狗所面對的7個悲慘事實
    萊卡是一隻來自前蘇聯的流浪狗,它被選中送入了太空之中,其目的在於了解狗在太空中可以持續生存多長時間。1957年11月3日,萊卡帶著急促的呼吸和猛烈跳動的心臟,跟隨一枚名為「史普尼克2號」的火箭被送入了地球軌道。
  • 第一隻被送上太空的猴子怎麼樣了?50年後成了科學的「犧牲品」
    相信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有著一個太空夢,期盼著能夠有機會飛出地球,到浩瀚的宇宙中去看一看。如今,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早在幾十年之前,就已經實現了月球登陸。而為人類太空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除了科學家們、太空人們,還有一些動物,他們被當做實驗品被送入了太空之中,有些死去了,有些活著回到了地球。
  • 地下核爆炸:能將井蓋送入地球軌道
    蘇聯在1957年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美國人在1958年也發射了第一顆衛星「探險者一號」,目前科學史上的記載是第一顆人造衛星由蘇聯發射。事實上人造衛星屬於人造的軌道物體,要把載荷送入軌道,就要利用火箭這樣的工具,如果我們可以獲得足夠的能量推動,不需要火箭也能把物體送入軌道,因此有研究人員認為美國在內華達州的測試核彈時,巨大的地下核武器測試可能把井蓋送入了軌道,從某種意義上看,井蓋可能是第一個人造軌道物體。這個理論來自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他認為美國可能在無意間創造了第一個將人造物體送入軌道的國家。
  • 18位太空人獻身太空,只有他1人飛到冥王星,即將飄出太陽系
    起初,飛船的安全性尚不可控,科學家不敢把太空人送入太空,但為了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他們最終決定由動物代替人類承擔這一使命。1957年11月3日,一隻叫萊卡的小狗被蘇聯送入了地球軌道,它的成功昭示了人類進行太空探索的希望。然而幾個小時之後,由於太空衣隔熱性不佳,萊卡最終化為了一團火球,直到今天,它的屍體和太空艙仍滯留在地球軌道上。
  • SpaceX成功將人類送入軌道 太空成為億萬富翁新遊樂場
    在早些時候推遲發射後,該太空飛行器於美國東部時間周六下午3點22分發射升空。載人龍飛船離開了地球,進入了近地軌道,隨後將在那裡與國際空間站(ISS)對接,開啟了商業太空旅遊和探索的新紀元。而這一切都是在科技大亨、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幫助下實現的。
  • 7部頂尖的太空電影,流浪地球上榜
    7、搏擊太空影片再現了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人類第一次太空飛行的全過程。劇本參考了最近解密的蘇聯航天檔案。影片片長108分鐘,也是加加林這一次飛行的時間。5、曼加號任務印度一直在努力發射衛星進入太空,基於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功發射火星軌道飛行器任務(曼加裡安號)的真實事件而改編,這是人類史上最便宜的火星飛行任務,折合每公裡7盧比(0.7元人民幣)。
  • 蘇聯將一隻3歲的流浪狗送進天空,它如今怎麼樣了?
    主要是人類對於宇宙還是很渺茫,就如剛出生的嬰兒般,把人直接送進太空,風險實在太大。於是流浪狗萊尼卡就充當小白鼠被送入太空翱翔。前蘇聯科學家認為流浪狗身體素質好,承受能力強,能夠忍受太空的環境。在經過科學家長時間的培養,穿防護服,以及一些耐力訓練,最終,這隻流浪狗擔負著人類光榮使命的責任被送進了太空。太空艙是一個加壓的封閉太空艙,密封艙有多層的保溫系統,和維持生命的系統。
  • 《流浪地球》背後的硬核科技 離子電推發動機效率高
    超級計算機的發展非常迅速,從曾經的千萬億次運算,再到如今的百億億次的運算速度,時間僅僅過去10年不到,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研製的超級計算機曾6次蟬聯榜首。2018年8月5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神威E級原型機系統順利通過科技部專家組驗收,並投入使用。
  • 流浪狗被選中去太空,搖身一變成英雄,後代還住進美國總統的家
    01從流浪狗到太空英雄1957年11月3日,萊卡被發送上了太空,三年後的1960年,前蘇聯決定測試可回收的太空艙由於兩條狗都在訓練中成績優異,於是被選為最後的「小狗太空人」,被發往太空。為了確保兩條小狗能夠順利地進入太空,並且活著回來,前蘇聯的科學家經過數次地面模擬發射,以及大氣層內的軌道飛行試驗,又犧牲了十幾條狗命後,終於準備好了一切。
  • 「幸福是一隻溫暖的小狗」
    卷草查爾斯·M·舒爾茨離開這個世界已經10年,這意味著那個穿著鋸齒條紋白T恤的小男孩查理·布朗、「最偉大的小狗」史努比都已經60歲了,它們是舒爾茨留給這個世界的財富。1922年11月26日,舒爾茨出生於一個理髮匠家庭。
  • 太空任務徽章:那些屬於蘇聯的時代烙印
    上個世紀60年代以後,蘇聯的航天實力可謂「稱霸全球」:發射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衛星、將人類首位航天員送入太空等壯舉都是由蘇聯率先實現的。 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凝聚著蘇聯航天團隊的智慧和心血。
  • 太空浪子迷失太空,漂泊半個世紀,找到了回地球的軌道
    1966年,也就是54年前,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探測者2號無人月球探索飛船,當時使用的運載火箭是阿特拉斯-半人馬D火箭。到了預定軌道,「探測者2號」與半人馬D火箭脫離之後,半人馬火箭引擎關閉,隨後排出了剩餘的推進劑,將自身送入了太陽軌道。
  • 上世紀︱狗、猴子和果蠅是如何拉開了一場太空競賽?
    早在巴茲和尼爾踏上月球的二十多年前,人類就已經在為這一天的到來做足了準備,事先已經把其他生物送上了太空。 1947年,美國用一架被俘的納粹V-2型火箭將果蠅送入太空。除了攜帶一包包的黑麥和棉花種子,果蠅的最初目的是想確定宇宙射線對生物體的影響。
  • 流浪小狗被棄荒地,一路跟隨男子不肯離去,狗媽媽也是迫不得已?
    放下手中食物的男子沒有強求狗媽媽接受自己,他只想讓狗媽媽在照顧3隻小狗時會輕鬆些許,沒想到結果會是如此「冷漠」。小狗為何沒有被狗媽媽帶走?難道是狗媽媽在分批次地帶走小狗嗎?想必不是的,男子一邊試圖留住小狗後退的腳步,一邊在狗窩旁靜靜等待,看看狗媽媽會不會回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直到小狗趴在一隻破鞋旁邊快要睡著時,狗媽媽仍然沒有回來,也許它已然拋棄了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