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進入宇宙的不是人類!已過去63年,它仍然在宇宙流浪!

2020-12-12 騰訊網

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避免不了,要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為了保證成本和生命,實驗對象也成為了科學家考慮的重點,這麼多年來,實驗動物也成為了人類科學史上的重要角色,對於人類進行實驗研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人類剛剛進入航天時代的時候,太空人並非第1個進入宇宙的生命。在1961年的時候,有一隻小狗被科學家們發送到了太空,成為了地球上最早進入宇宙的生命,它的名字叫做萊卡。第2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國為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可謂是摩拳擦掌,二者展開了一場科學比賽,希望可以在航天領域搶佔先機。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當時它圍繞地球運行了98分鐘,這個實驗結果可謂是振奮人心,當時蘇聯也是野心勃勃。

蘇聯看到人造衛星能夠成功進入宇宙,於是便萌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科學家可以希望把人送上太空,只不過太空環境對於人類仍然是未知的,因此他們選擇先用一條狗來進行試驗。狗是比較溫順聽話的,而且個體比較小也不會佔用太多的空間,與人類同樣都是哺乳動物,所以說,這條叫做萊卡的流浪狗便成為了科學家的實驗對象。萊卡在三歲的時候就進入到了航天研究所中,當然它並不是唯一的實驗對象,與它同樣,還有另外9隻狗一起關在密閉的房間中。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命

萊卡進入航天研究所後,便得到了專業人員的精心呵護,每天也會進行模擬訓練,最終它成為了科學家的試驗對象,也第1次進入宇宙。當他們選擇萊卡後,接下來便要考慮太空飛船的改造了,因為這一次有生命進入宇宙,所以飛船必須要裝配著氧氣等,而且這也是人類第1次把動物送入宇宙,也會非常的謹慎,它們在太空艙中還安裝了一個攝像頭,以便隨時觀察萊卡的動向。

只不過當時時間太緊迫了,這艘飛船並不支持返回地球,因此這項旅程註定有去無回。按照科學家的計劃,當萊卡結束了飛行任務後,他們會遠程操縱一個設備,這個設備會讓萊卡吃最後的一頓晚餐,這頓晚餐是有毒的,它將再也不會醒過來。雖然當時科學家想得比較多,但實際上,萊卡在進入宇宙幾個小時後,便因為高溫死去了,但是蘇聯卻對外宣稱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萊卡也被執行了安樂死。

直到半個世紀後,當時有一位參加此項實驗的科學家向世人宣布,在飛船發射不久後便已經死亡了。他們認為萊卡之所以死亡,很有可能是由於飛船的溫度系統出現了故障,本來飛船的溫度是在15攝氏度以下的,結果卻飆升到了40攝氏度,那個時候萊卡因為比較害怕導致心跳加快,所以才在高溫中逐漸死去。後來俄羅斯人為了紀念這隻登上太空的小狗,也為它建造了一座萊卡紀念館,截止到目前萊卡仍然躺在飛船中,在地球的軌道上,流浪了63年之久。

其實為了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動物變成了很好的實驗對象。很多時候,科學家也迫不得已,俄羅斯人為萊卡建立了紀念館,也算是某種尊敬和紀念。自然界中的萬物都應該是平等的,動物對於人類來說是很好的朋友,它們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有很多人也會選擇養一隻寵物狗,對於它們我們本應該懷著善意對待,只有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了,自然界才能夠平衡,不知道大家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如果人類進入宇宙流浪,我希望我們說的是中文,而不是英文
    截至2020年11月,地球人口總量已經達到75.85億。科學家估算地球人口的承載上限是134億人,雖然還有43.4%的增長空間,但全球每年人口增長接近1億,距離地球承載上限其實只有幾十年的距離。快則2050年,慢則2100年,人類就必須走上太空移民的道路!
  • 德國科學家已證實,人類進入四維空間可得永生?
    人類進入四維空間會經歷怎樣的情景?這位名叫喬治·波恩哈德·黎曼的德國科學家發表了一篇關於1850年左右關於四維空間的《論幾何基礎假說》的非常前瞻性的文章。當時人們對現代物理學的認識還很模糊,何況四維空間問題今天還沒有解決?
  • 它可能決定著宇宙和人類的命運
    宇宙浩瀚廣闊,有著無數的星系和天體,而宇宙萬物都是由物質構成,在過去的認知裡,人們都認為能夠看得見的才是物質,可是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卻發現:宇宙中的可見物質只佔少數,大部分的物質是不可見物質,而這些不可見物質決定著宇宙的命運,也決定著未來人類的命運。那麼這些不可物質是什麼?
  • 浩瀚宇宙,人類有多孤獨
    因此曾有人舉出一個荒誕的猜測:是否存在宇宙已經毀滅了,但我們還沒看到的可能?即使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比鄰星,距離也達到4.24光年。雖然科學家在那裡發現了一顆宜居的行星,我們坐飛船過去仍然要7萬年。
  • 世界未解之謎:人類怎樣進入四維空間?我們在睡著時是否進入過?
    人們常說四維空間不能進入,但睡覺時可以進入四維空間。在四維空間裡,除了你自己,你可以看到任何東西,但你聽不到自己的聲音,也看不到自己的外表。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世界,就像你根本不存在一樣。那麼多朋友都好奇,四維空間是什麼樣的?人類真的有可能進入四維空間嗎?什麼是四維空間?正常情況下,人類生活在三維空間中。
  • 如果人類進入四維空間會發生什麼?
    在我們的三維空間中看到的四維立方體是一個示意圖,它是四維立方體在三維空間中的投影。它不是垂直的。數學高維空間用向量表示,三維空間(x,y,z),高維(x,y,z,a,B,C,…)。物理中的高維空間是我們經常討論的另一個空間領域。
  • 為什麼宇宙會在138億年前出現?科學家猜測,可能是人類創造了它
    在探索宇宙奧秘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宇宙的存在太不可思議了,它誕生於138億年前,在不斷的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一個非常穩定神秘的空間。宇宙的一切太有規範了,太有規律了,完全不像是一個自然誕生的空間。對宇宙認知的越來越多,科學家越會感到,宇宙就像是一個非常精密的龐大儀器,裡面的一切規則,規律等都不是亂來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有序在運行著。
  • 宇宙的結構、演化與人類的作用
    文章認為,要努力把人類觀與宇宙觀結合起來,從二者的結合上深入認識人類和宇宙,從而建立起完善而又深刻的人類觀和宇宙觀。把宇宙觀與人類觀結合在一起的嘗試,應該首推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人擇原理(人的宇宙學原理)。該文試圖提出一種「新人擇原理」,以便進一步加強宇宙觀與人類觀的結合。
  • 宇宙的大小怎麼理解,它到底有多大?
    所以人類觀測到的世界就到此為止,現在觀測到最早的宇宙就是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大爆炸38萬年內,經歷了膨脹和暴漲,當時的膨脹速度和暴脹速度有一個估計,但並不一定準確,所以不知道這個過去視界有多大。未來視界是距離我們最遠的宇宙高速離我們而去的部分。
  • 宇宙是人的思想,時間是它的代名詞,宇宙或是人類創造?
    生命或是宇宙起源?人類創造了宇宙,時間創造了人類?時間是人類賦予宇宙單純的解釋,是指物質與時空。原先的宇宙或許是一個點,經歷過一次爆炸,慢慢的就產生了宇宙,然而宇宙卻一直在擴張,可以意味著宇宙其實是一直在爆炸。
  • 宇宙到底有多大?就連光速也無法走出,我們人類多久才能到達?
    宇宙到底有多大?就連光速也無法走出,我們人類多久才能到達?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形容,以我們人類的想像力來說,我們很難理解宇宙的邊界在哪裡。但太陽系也是離我們非常近的,那我們再把目光放到恆星之上,光如果到達我們最近的恆星需要4年,穿越整個銀河系則需要10萬年,就算是在地球上用望遠鏡可以看到的仙女座,到達此處也需要250萬光年。宇宙的歷史是非常厚重的,只是光速也無法走出它的邊緣,這或許能顛覆我們人類認知。
  • 人類文明可能只有0.7級,是哪些因素阻止人類進入一級文明?
    有的文明可能遠遠超越人類文明的誕生和發展時間,可能比人類要先進數萬年,數百萬年甚至是數億年。有的文明可能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人類,還處於原始文明階段。既然文明的實力是不同的,自然存在等級之分,那麼宇宙中文明的實力是如何劃分的?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也沒有確定的答案,因為我們也只是剛剛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還沒有強大的實力能夠走出太陽系,去探索接觸其它的文明。
  • 宇宙那麼大,人類那麼渺小,宇宙既然已經存在,它就有了一切
    你想知道宇宙為什麼會有一個開始,這個問題是科學上最宏大的問題,因為對我們人類來說,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宇宙之中,宇宙為什麼要大爆炸,這是一切問題中最大的問題。如果你關心房價,關心股票市場,你會很傷心,而如果你關心宇宙的開始,你會覺得很空虛——因為宇宙那麼大,而我們人類那麼渺小……我們作為宇宙的一部分,是不太可能知道宇宙為什麼要大爆炸的。這就好像你的一個手指頭,它是不可能知道你正在買股票,也正如你的一個腳趾頭,它是不會知道你想去買房的。這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人擇原理:宇宙是被人類(智能生命)所選擇的嗎?
    這條原理很複雜,但簡而言之:正是人類的存在,才能解釋我們這個宇宙的種種特性,包括各個基本自然常數。因為宇宙若不是這個樣子,就不會有我們這樣的智慧生命來談論它。宇宙為了使我們能存在來思考它,它就必須要使自己變得能讓我們生存。(天涯君:人擇原理並不是民哲,民科提出來的,是嚴肅的物理學家提出來的。)
  • 什麼是宇宙?最早這一名詞什麼時候出來的?尋找宇宙的起源
    什麼是宇宙?普通人可能無法立刻說出來。據一些學者說,中國的「宇宙」一詞始於戰國時期。莊子對「灶」這個詞的解釋是:「四面都是上下,過去是古今。」簡單來說,宇宙是空間和時間的總稱。為了探索宇宙的起源,顧家從未停止過。
  • 宇宙爆炸的瞬間有多短?一秒鐘在它面前相當於過去了幾億年
    但黑洞在吞噬的同時,還會發生一種神秘的現象,那就是黑洞的「蒸發」現象,據悉,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要完全蒸發需要一個地球年,但如果是一個地球質量大小的黑洞,只要在1x10^-21秒內就會蒸發得乾乾淨淨。1x10^-21秒是什麼概念呢?
  • 它可能不只產生於人類,而是來自宇宙之外
    筆者:三體-小遙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對人類的意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人類對這種看不見又摸不到,卻能夠掌控人體活動的物質感到十分好奇。面對複雜的意識領域,量子力學或許能為我們帶來更加有利的線索。因為科學家們發現,量子力學中存在一種特殊的現象,能夠解釋夢境以及人類的瀕死體驗等情況。有關意識的真正來源,除了宇宙空間,其實還有可能來自宇宙之外。這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畢竟意識本身就足夠深奧,並非我們目前的認知能力可以接受。加上,人類並沒有對宇宙之外的空間進行探索,所以尋找相關證據仍然比較困難。
  • 宇宙更新,天綱已定,開啟人類新文明時代!
    而紅外線天文衛星觀測到銀河系大量新生恆星,銀河系中的閃亮光點球聚體,科學家推測宇宙是由一種神秘的能量所主宰。我們銀河系即將進入新紀元的時代,銀河系的景觀非常絢麗。浩瀚蒼穹,有數不盡的星系。銀河系中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銀河系中心的更加常見的超新星爆發,也許意味著銀河系中心的時間場要遠遠快於它周圍的時間場,並且那裡正在發生劇烈的轉變。
  • 宇宙中可能會終結人類的三種方式,最後一種只需要數秒
    數百萬年前,人類誕生於地球這顆小小的行星上,相對於地球46億年的年齡來說,人類存在的這點時間實在是太短暫了。而地球的年齡相對於宇宙的138億年,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人類誕生之後,經過漫長的進化演化,走進了文明時代。
  • 圓周率中或許蘊藏宇宙奧秘,破解後,人類將進入更高級文明!
    圓周率中或許蘊藏宇宙奧秘,破解後,人類將進入更高級文明!雖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使用π的時候,只需要取3.14就可以了,這也是為了能夠方便計算,圓周率中或許蘊藏宇宙奧秘,破解後,人類將進入更高級文明!要說到圓周率的歷史應該就是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開創的圓周率的近似值。科學家為何執著於研究圓周率?裡面或許蘊藏宇宙奧秘!可以說得上是計算數學的創始人了吧,所以我們現在數學如此複雜,全部都得益於阿基米德,是不是學生黨看到這裡之後對於阿基米德痛恨不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