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腎先扶正!抓住正氣虛衰的早期信號,調好脾肺腎,遠離腎臟危機!

2020-12-24 北青網

扶正護腎

一次普通的牙齦炎,竟然讓一位60歲的男性腎病患者在幾天內病情急劇加重,白細胞降到幾乎為零,繼而誘發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膿毒血症,一度被宣布不治!牙齒離腎臟這麼遠,為什麼它的發炎會加重腎的損傷?

專家告訴我們,這個病例絕不是個案,現在這個季節多發的上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皮膚過敏等問題,都可能讓健康人的腎臟突然陷入危機,而讓腎病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

在中醫看來,上呼吸道感染、皮膚過敏、胃腸道感染、尿路感染這些看似常見的小毛病,都是人體正氣虛衰的表現,而夏末秋初本身就是各種邪氣夾雜的時節,正氣不足會讓邪氣乘虛而入,循經到達腎臟作祟!

病例:

74歲的勾奶奶,就是因為沒有注意正氣虛衰的早期信號,由一次皮膚過敏誘發呼吸道感染,繼而又誘發了紫癜性腎炎,最終導致急性腎衰竭

所謂

正氣就是指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抵抗能力和康復能力。當我們沒有得病時,正氣可以固護肌表、抵禦外邪,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當我們生病時,正氣可以驅邪外出、扶正固本。

正氣不足的表現:易疲勞、走路腿抬不起來、白天老犯困、有過敏性鼻炎、一冷就起蕁麻疹等。

趙主任告訴我們,有三個臟腑的正氣虛衰最容易誘發腎臟疾病。

肺氣虛

01

肺主氣,司呼吸,肺氣虛導致衛外不固,外邪從呼吸道進入人體,循經下傳到腎,直接引起腎的問題。

【早期表現】

咳喘無力、氣短、動則加重、痰多清稀、多汗怕風、易反覆感冒、倦怠懶言、聲音低怯、面色晄白。

脾氣虛

02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當脾氣虛時,就會使氣血生化無源,導致正氣虧虛,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出現各種感染,包括皮膚感染、腸道感染等。另外糖尿病腎病、痛風性腎病也跟飲食不節導致脾氣虛有關。

【早期表現】

食慾下降、腹脹、飯後加重、肢體倦怠、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浮腫、大便不成型、面色萎黃或晄白

腎氣虛

03

腎主固攝、封藏,當腎氣虛時,身體中的精微物質不能被很好地被封藏,腎精減少,導致正氣不足

腎氣虛的人容易感受邪氣引起各種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後病情會更為危重,治療起來也更為困難,預後會更差,甚至有生命的危險。

【早期表現】

耳鳴、腰膝酸軟、或遺尿、小便失禁、或夜尿頻多、小便頻數清長或尿後餘瀝不盡的表現。

責任編輯:常林(EK008)

相關焦點

  • 養腎先扶正!抓住正氣虛衰的早期信號,調好脾肺腎,遠離腎臟危機
    牙齒離腎臟這麼遠,為什麼它的發炎會加重腎的損傷?  專家告訴我們,這個病例絕不是個案,現在這個季節多發的上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皮膚過敏等問題,都可能讓健康人的腎臟突然陷入危機,而讓腎病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
  • 腎不好的早期信號 這些原因可能影響腎功能
    無論是身體的那種疾病,都會在早期的時候有信號提示,告訴你身體出了問題,那麼,這就提醒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觀察身體的變化,才能發現疾病的信號,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腎不好的早期信號以及腎功能不好的原因和怎樣補腎最好?
  •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養五臟,記住5個字
    而人的五臟有心、肝、脾、肺、腎。自然界中的五味有酸、甘、苦、辛、鹹。中醫的五行學說講,五味與五臟有著一定的聯繫。《黃帝內經》記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因此,常食五味,可調和五臟的健康。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鹹入腎,養五臟,方為健康!
  • 氣虛體質的人如何調理身體?
    氣虛體質的人如何調理身體?中醫認為氣血體質調理原則是補氣養氣,因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胃為「氣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腎皆當溫補。本文就是關於氣虛體質調理方法的介紹,具體的方法如下:(1)氣虛體質特點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徵。若患病則諸症加重,或伴有氣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洩;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洩、女子白帶清稀。
  • 關於小兒氣虛感冒反覆發作,防治感冒要改善氣虛體質
    而兒童經常感冒,這與其本身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衛外不固的生理特點有關,其中又以肺、脾、腎三髒形氣不足更為突出。而體虛感冒,其主要受邪的臟腑是肺脾兩髒,且體虛感冒主要有三種病因,即脾虛生痰、肺脾氣虛、脾虛積滯化熱。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針對這類人群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 夏天聲音易沙啞,多因脾肺腎受損!夏季「養聲」,這些食物要少吃
    想解決聲音沙啞問題,要先了解背後成因夏天聲音易沙啞夏天天氣炎熱,室內就會開空調,導致室外室內溫差太大,這樣容易造成風寒、風熱等邪氣犯肺,就會易出現「聲沙」的情況。此外,夏天人們喜歡吃雪糕或冷飲,使脾胃消化能力減弱,生痰生溼,進而肺也受累,聲音也受到影響。
  • 長期喝枸杞水是養腎還是傷腎?很多人搞錯了,難怪你的腎「抱怨」
    腎為先天之本,首見於《醫宗必讀》。腎為先天之本是與脾為後天之本相對而言的。由此可見,腎臟和脾的重要性。秋主「收」,豐收,對於腎臟來說,也是「收藏」之意;而冬主「藏」,主張腎臟要養,才能讓身體健康,遠離疾病。
  • 心肝脾肺腎,如果病了,臉上會有哪些信號?
    那麼,心肝脾肺腎如果生病了,臉上會有哪些表現呢?1、心。首先來說,當一個人的額頭顏色發暗紅,則很有可能是心臟疾病的信號。如果是舌頭髮紅,則說明是心火比較大。如果嘴唇發青紫色,則有可能是心血管阻塞供血不足的表現。2、肝。
  • 您可能是氣虛!應從脾腎著手調理並食療補氣
    補氣應選擇補益方面偏於脾腎的食物和藥材。氣虛質的女性應選擇能夠補氣的食品甚至輔以適當的補氣藥材來給自己「打氣」,這樣就能兼顧先後天。 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腎同補,先後天兼顧,使美顏永駐。 下面就介紹幾款補脾腎、抗衰老的美容食譜。 八仙飯
  • 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做好這4補!
    在中醫的理論中,人的五官是人體五臟的反射區,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言: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意思就是說,五官的變化可以反映人體內五臟的健康情況。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方為健康!
  • 養好脾、肺、腎,比運動更有效
    水液的代謝與我們的肺、脾、腎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胃負責接納水谷,將水谷消化吸收,變成易於轉化的精微物質,然後由脾來運輸這些精微到心肺上,然後再由肺部將這些水液運輸到我們全身,對我們的全身各處組織進行滋養。而被身體利用以後的廢水,一些通過皮膚作為汗液被蒸發排出體外;另外一些需要經過腎臟代謝排出體外。所以說我們體內水液的運化是需要經過脾、肺、腎共同來完成。
  • 老中醫教你5種滋補腎臟的頂級食物,滋身養腎,腎臟強壯起來!
    腎臟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一旦「腎虛」對於很多人,尤其是男性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慢性腎病患者的飲食該怎麼選?這同樣需要了解慢性腎病患者所處的階段,腎功能情況來選擇,一般醫生或者營養師會根據檢測數據來進行判斷,規劃飲食,不過一般會讓患者減少蛋白攝入,進食也儘量選擇優質蛋白,在腎病後面的嚴重的階段,要避免攝入鈉、磷等物質,減少腎臟負擔。老中醫教你5種滋補腎臟的頂級食物,滋身養腎,腎臟強壯起來!
  • 腎好不好,從臉就能看出來!養腎3大補湯、3個動作,學起來
    腎病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任何人都可能被它「纏身」想擺脫腎病養腎、護腎是重中之重及時了解自己的腎臟情況是前提看臉就知道你的腎好不好小編為大家推薦2道適合夏天喝的養腎靚湯一起守護我們的腎吧!1.花生核桃豬腰湯豬腰能夠滋補腎氣,對緩解腎虛腰痛、水腫等有一定作用,而花生、核桃仁溫補腎臟,能夠通潤大腸、治療大便燥結等不適。
  • 腎囊腫早期的3個症狀,如何養腎護腎?可以學習6個點!
    慢性腎疾病已經成為了威脅人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在腎疾病上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就是腎囊腫。 說到腎囊腫,相信這種疾病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畢竟有不少腎囊腫患者在早期並沒有任何明顯的現象,但仔細觀察,其實腎囊腫在早期還是有幾個現象出現的。
  • 養腎心得:牢記「4少吃,4多吃」,養腎護腎,腎也許感激你
    對於一些長期熬夜的人群來說,第2天會出現明顯黑眼圈的情況,但是若你睡眠充足,依舊出現黑眼圈的現象,這也是腎臟控訴的信號,希望你能夠儘早就醫檢查,避免腎臟受損,影響身體。額頭髮黑。03養腎心得:牢記「4少吃,4多吃」,養腎護腎,腎也許感激你【4少吃】
  • 心、肝、脾、肺、腎,搞懂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首先來說七情太過會損傷相應之髒:即心在志為喜,過喜則傷心;肝在志為怒,過怒則傷肝;脾在志為思,過度思慮則傷脾;肺在志為悲為憂,悲憂過度則傷肺;>腎在志為恐,過恐則傷腎。1怒則氣上、怒傷肝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喜怒思憂恐,簡稱「五志」。不同的情志變化對各臟腑有不同的影響,而臟腑氣血的變化,也會影響情志的變化,如《素問·調經論》說:「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 大雪到,養腎正當時,棄3習,吃2黑,喝1茶,腎也許給你「點讚」
    其實要想了解腎臟是否健康,我們也可以通過腳部的一些變化來了解,因為腳部分布著身上的經絡反射區,一旦出現以下幾個異常,也是腎臟向你發出的信號,希望你別忽視了。腎不好,腳先知?若無2種異象,祝賀,腎可能還很健康月牙太小。
  • 秋季養生先養腎,護腎喝水法:改變喝水方式,補腎益氣,有助長壽
    「燥」是秋季的顯著特點,肉眼能看到皮膚在這個季節尤其缺水,看不見的臟腑其實也需要在秋燥的天氣裡補好水分,才能更好的工作,尤其是腎臟,中醫理論認為,腎主水,千萬不能使腎臟也感到「燥」,因此秋季養生不僅要養肺,還要養好腎,補水是養腎的主旋律,長期缺水會導致人體五臟六腑各項機能紊亂,身體健康也將讓人擔心
  • 在南是美食,在北為中藥,因地而異,可滋養肺脾腎三臟腑,還減糖
    說了這麼多山藥的小知識,我們還是來看一看實際中對山藥的應用,山藥利於脾肺腎三個臟腑有能減糖,因此我們從七個方面逐一細細的講。一、山藥利於脾。山藥的特點是「味甘入脾」,既能補益脾氣,又能滋養脾陰,對於脾胃氣虛以及脾陰不足的亞健康均可以使用,只是需要合理的搭配即可。氣是推動脾胃運化的動力,因此脾胃氣虛則運化減弱,致使有神疲乏力、飲食少、大便稀薄或者不成形甚至是洩瀉的亞健康。
  • 爬個樓梯,走個稍遠的路就氣喘籲籲這是脾肺氣虛的表現!
    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活動越來越少,吃飯也越來越不規律,由此衍生出了脾肺兩虛的亞健康人群,很多人爬個樓梯,走路稍遠的路就大喘氣,這其實就是肺氣虛了,還有的人吃飯不規律或者不吃,在外面吃飯次數多了,吃的垃圾食品多,吃青菜少了,時間長了,容易傷脾造成脾氣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