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索賠」套路「維權」「圖片碰瓷」亂象何時休?

2020-09-09 中企記者調查

王鵬作(新華社發)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

「天價索賠」套路「維權」

近日,某媒體因轉載一張圖片被北京某圖片公司起訴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該公司主張侵權賠償7000元、律師費3000元,共計10000元。「索賠金額頗高,且無理無據。」該媒體相關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此公司提交的圖片權屬證明材料有瑕疵,不能完全證明其是圖片的權利人,圖片也並未標註權利來源、權屬聯繫途徑等,且知名度及技術含量不高,製作成本較低,一般情況下,市場合作的圖片使用費一張才幾十元。

「這就是訛詐,我們明明有版權,他還告我們。」王先生所在的媒體發布一張幼兒園兒童上課的照片後,也收到同一家公司的控訴,要求一張照片賠償7000元。王先生查詢圖片的版權歸屬問題後,發現自己並不存在侵權的狀況,「我們發現這張圖片的版權同時也歸於另一家圖片網站,而我們幾年前就和那家圖片網站籤了合同,擁有正當的版權。」

以上例子並不鮮見,不少媒體及自媒體人因圖片訴訟案而進行高額賠償。在多個網站的論壇、留言處,有人直指類似公司專門通過誘導他人下載圖片,然後通過惡意起訴對方來牟利。

惡劣手段破壞版權生態健康

在浙江凱富律師事務所律師方濤看來,這種案子的出現,很大的原因在於許多圖片來源不清晰。實際上,模糊版權資訊是部分圖片網站或公司設下陷阱的第一步。在智慧財產權相關訴訟中,往往讓不知情的使用者踩中侵權陷阱,再向對方提起索賠或者商業狙擊。

「這種手段比較惡劣,反而會造成版權生態不健康。」方濤說,著作權本身是為了保護原創者的利益,但不少商業機構卻把侵權做成了一門生意。

在西安從事旅遊行業的馮先生被某圖片公司起訴後,他發覺對方並不像是真正地維權,而是由委託的律師勸說馮先生私下和解,試圖得到高額索賠或籤訂包年合同。

此類現象甚至已經形成版權交易市場中的灰色產業鏈。「表面上是圖片版權維權的行為,但實際上是敲詐勒索的行為。」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接受採訪時介紹說,「敲詐勒索」具體有很多表現形式,有一些方式更加奇葩,把整個版權市場搞得烏煙瘴氣。比如圖片公司會引誘侵權,先攢一些APP上的侵權圖片,然後發律師函,直接找蘋果、安卓這樣的應用商店去投訴,APP就可能會被下架。APP侵權下架後要重新上架需要權利人的原諒。

「那怎麼去原諒呢?圖片公司如果找到一張侵權圖片,動輒索要上萬元錢,如果手握數十張、上百張圖片,甚至要求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和解款,或者乾脆要求軟體方跟他籤約,每年付費才可以。這種情況在網絡實踐中已經出現了好幾年,而且很多。按照法律規定維護權利無可厚非,但是不能變成敲詐勒索。」朱巍說。

大量佔據國家法律資源

據悉,目前圖片網站的圖片來源主要是攝影師,圖片平臺會籤約一批攝影師為他們獨家供圖,這一部分的版權維護顯然是正當的。但除了籤約攝影師供圖,許多圖片平臺上都存有大量版權並不屬於自己的圖片,以至於不少企業發現自己的logo也被上傳到了收費圖庫。有媒體負責人表示很無奈,自己原創的圖片也被一些圖片公司申請了版權,還反過來進行「碰瓷式的維權」。

「圖片公司不能借侵權打假之名,行不正當斂財之實,司法機關應該在這個問題上進行甄別。」方濤認為,如果圖片版權不屬於圖片網站,但圖片網站以此獲益,無論是購買方還是版權真正的所屬方都可以控訴圖片網站不正當得利。朱巍也提醒,一定要認清性質,到底是維權還是勒索要分清楚。

避免版權保護陷入「無底洞」,與提倡版權付費一樣重要。陝西維恩律師事務所律師關益表示,目前我國對立案採取的是立案登記制度,對於原告提供證據審查並不是特別嚴格,這樣就讓某些圖片網站有機可乘,在不享有版權的情況下,依舊去立案。有觀點認為,這種惡性商業模式循環下去將圖片資源變一己之私,久而久之會形成「變相壟斷」,還大量佔據國家法律資源。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智慧財產權審判庭)副庭長林廣海曾表示,對不享有版權的照片虛構版權進行牟利的違法行為,堅決不予保護,情節嚴重的依法應當予以懲罰;關於照片作品侵權判賠金額,應當以涉案作品的市場正常許可費用等作為參照。

「「索賠維權」商業模式應該終結。」業內人士指出,要嚴厲查處圖片公司通過假冒授權、虛假授權等方式非法傳播他人作品的侵權行為,著力整治圖片公司在版權經營活動中存在的權屬不清、濫用權利、不正當維權等違法違規行為,推動相關企業合理合法維權。「期待監管部門和相關平臺肅清版權行業亂象,建立系統規範的圖片版權保護機制,構建健康有序的圖片版權市場。」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圖片碰瓷」亂象何時休?
    王 鵬作(新華社發)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天價索賠」套路「維權」近日,某媒體因轉載一張圖片被北京某圖片公司起訴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該公司主張侵權賠償7000元、律師費3000元,共計10000元。「索賠金額頗高,且無理無據。」
  • 敲詐勒索方式奇葩 "圖片碰瓷"亂象何時休?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王鵬作(新華社發) 「天價索賠」套路「維權」近日,某媒體因轉載一張圖片被北京某圖片公司起訴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
  • 敲詐勒索方式奇葩「圖片碰瓷」亂象何時休?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
  • 敲詐勒索方式奇葩,「圖片碰瓷」亂象何時休?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王鵬作(新華社發)「天價索賠」套路「維權」近日,某媒體因轉載一張圖片被北京某圖片公司起訴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該公司主張侵權賠償
  • 「圖片碰瓷」亂象何時休?(網上中國)
    青 原  王 鵬作(新華社發)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    「天價索賠」套路「維權」  近日,某媒體因轉載一張圖片被北京某圖片公司起訴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該公司主張侵權賠償7000元、律師費3000元,共計10000元。
  • 媒體觀察|敲詐勒索方式奇葩 "圖片碰瓷"亂象何時休?
    全文共1955字閱讀大約需5分鐘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王 鵬作(新華社發)「天價索賠」套路「維權」
  • 敲詐勒索方式奇葩,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 「圖片碰瓷」亂象何時休?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
  • 敲詐勒索方式奇葩,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圖片碰瓷」亂象何時休?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圖集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
  • 敲詐勒索方式奇葩,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圖片碰瓷」亂象何時休?(網上中國)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  「天價索賠」套路「維權」  近日,某媒體因轉載一張圖片被北京某圖片公司起訴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該公司主張侵權賠償7000元、律師費3000元,共計10000元。
  • 碰瓷索賠、套路維權!人民日報提起的這種現象能被治理嗎?
    王鵬作(新華社發)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天價索賠」套路「維權」近日,某媒體因轉載一張圖片被北京某圖片公司起訴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該公司主張侵權賠償7000元、律師費3000元,共計10000元。「索賠金額頗高,且無理無據。」
  • 圖像版權碰瓷何時休?嚴重耗費國家法律資源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
  • 「圖片碰瓷」亂象:敲詐方式奇葩 危害版權交易環境
    王 鵬作(新華社發)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    「天價索賠」套路「維權」  近日,某媒體因轉載一張圖片被北京某圖片公司起訴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該公司主張侵權賠償7000元、律師費3000元,共計10000元。
  • 關注 | 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敲詐式維權頻現 亟待重拳整治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
  • 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敲詐式維權頻現 亟待重拳整治
    當前圖片版權行業亂象較為嚴重,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專家認為,這類公司依賴「碰瓷」大賺訴訟費的商業模式必定走不遠,究其本質,這種披著「版權保護」的外衣大肆吸金的行為已極大危害圖片版權交易環境,亟待相關部門加以重拳整治。
  • 揭秘河圖公司圖片維權套路:虛假授權、高額索賠、謊稱合作
    家電消費網7月14日訊      上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發布關於涉網圖片類著作權案件調研報告中,不僅明確指出個別圖片公司從事圖片維權獲利,而且首次披露網絡侵權圖片賠償金額最低價格為300元,頓時引發飽受圖片公司惡意索賠之苦的企業人士熱議。
  • 天價索賠與正當維權背道而馳
    在這種情況下,與餐廳協商,或退款,或免單重做,乃至給予數倍於外賣食物價格的補償,都屬於消費者正當維權的範疇。也就是說,在合理的範圍內索賠,無可厚非,但動輒喊出20萬的天價,就實在與「維權」的含義相去甚遠了。  筆者無意袒護餐廳一方。身為飲食從業人員,與鍋碗瓢盆打交道,難免受傷而使用創可貼。若因其受熱脫落而汙染到食物,自然該承擔責任。
  •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兩高一部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首次對「碰瓷」行為作出準確界定: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的法律適用及定罪量刑等問題。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長李文勝介紹,《指導意見》對實施「碰瓷」構成的犯罪進行了梳理,分類予以明確。常見情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詐騙類,一類是敲詐勒索類。
  • 鳴鏑|「碰瓷」者必將碰壁
    被「碰瓷」的對象,要麼被突如其來的驚險一幕嚇暈,不能識破「碰瓷」者的把戲;要麼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給點錢私了。就算發現有詐,選擇報警,往往因取證難,難以對「碰瓷」者進行實質性懲罰,或者認為並沒有造成嚴重後果,選擇教育一番了事;有些「碰瓷」者歲數較大,讓警方執法感到為難;有些受到刑事處罰的「碰瓷」者,很快重操舊業,成為累犯、慣犯。
  • 鳴鏑 | 圖片「釣魚式」維權怎麼解?
    記者梳理發現,侵權案件中圖片網站或代理公司「天價索賠」甚至「敲詐勒索」式的套路維權營銷模式頻頻出現,有些公司專門以起訴或賠償來牟利。在西安從事旅遊行業的馮先生被某圖片公司起訴後,他發覺對方並不像是真正地維權,而是由委託的律師勸說馮先生私下和解,試圖得到高額索賠或籤訂包年合同。
  • 男子向今麥郎索賠450萬被刑拘,天價索賠等於敲詐勒索?
    維權過度還是敲詐勒索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會會長河山就此事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醋包如果不該含有汞而含有了汞,索賠450萬元未嘗不可,「他算是發現了一個重大的缺陷」,但如果可以含有汞只是按照汞超標的比例計算,索賠450萬元就是要高了,但「不管要的高不高,還是不要用刑事手段對待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