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中藥香囊 「防病闢瘟」養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0-12-22 泉州晚報

「香在囊中藏,疾病何處安。」中藥香囊,具有抑菌、抗病毒、抗過敏、改善血循環、調節免疫力等作用,千百年來一直在預防時疫、提升人們健康水平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泉州市正骨醫院、安溪縣中醫院等一些醫院發揮中醫藥優勢,推出「闢瘟香囊」,深受市民喜愛。

歷代醫學典籍

詳述香囊養生

中藥香囊多以芳香性藥物製成,不同成分的香囊佩在身上分別具有驅蚊防蟲、避邪防癘氣、鼓舞正氣、疏風解表散邪、清氣開竅等功效。其中癘氣又稱疫毒,是指具有強烈傳染性的一類病邪。癘氣引起的疾病稱為「疫癘」「瘟疫」或「瘟病」,與現代醫學因病毒、細菌及免疫力低下導致的急性傳染病相類通。

泉州市正骨醫院藥學部主管中藥師周曉蘭介紹,佩戴中藥香囊是預防疾病的一種傳統方法,簡稱香佩療法或香嗅療法,屬中醫外治法的一種。香囊內中草藥以芳香性藥物為主,通過口鼻、肌膚、經絡穴位,經過氣血經脈的循行而遍布全身,起著防治疾病的功效。

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或更早時期。據《禮記·內則》記載:「男女未冠笄者,鹹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東晉醫藥學家葛洪在著作《肘後備急方》中記載的「虎頭殺鬼方」就是以佩戴香囊方法預防瘟疫。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33條中的「闢溫(瘟)方」,其中「太乙流金散」將香囊防病治病的作用敘述得十分清楚。

宋代醫學百科全書《聖濟總錄》卷三十三《傷寒門》中記載的「流金散方」和「雄黃丸方」是以香佩療法施藥,可「闢瘟疫令不相傳染」。清代《理瀹(yuè)駢(pián)文》中的「闢瘟囊方」製作:「羌活、大黃、柴胡、蒼朮、細辛、吳茱各等份,共研細末,佩於胸前」,長期佩戴預防四時感冒、可闢瘟疫。

現代藥理研究也顯示,香囊中的芳香藥物可以抑制病毒、細菌的活力,提高免疫力。而中藥香囊因其簡單、實用、經濟、方便以及安全等特點,逐漸成為養生防病及廣大群眾日常生活的優選。

「闢瘟香囊」雖好

使用亦有禁忌

泉州市正骨醫院專家從中醫著力於病原體進入人體後,邪氣與正氣鬥爭所表現的症候而辯證論治,防治強調「扶正與祛邪結合」,進而推出了中藥「闢瘟香囊」。該香囊以藿香、制蒼朮、菖蒲、草果等藥物製成,有燥溼化濁、芳香闢穢功效。使用時打開塑膠袋包裝,可隨身佩戴,或置於室內,或置於車內,或懸掛於衣櫥中,也可用於室內燻蒸。

福建省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安溪縣中醫院名老中醫專家石玉峰推出「闢瘟香囊」配方:蒼朮4克、白芷4克、生大黃2克、桂皮2克、生甘草2克。做法:各藥分開研成中細末混合,密封最少一天後再分裝。功效:芳香化濁闢穢,佐以補虛之功,可隨身攜帶,也可懸掛於室內或車內。

香囊雖好,但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市民在使用時應遵循以下幾個注意事項:哮喘、過敏體質、孕婦禁用;使用後感覺不適者停用;使用過程中,香囊氣味會逐漸減弱,需要更換;使用14天後,確保防火安全的前提下,可將香囊內容物取出,加入適量75%及以上酒精浸泡24小時,再點燃燻蒸,可達到空氣消毒的作用。

周曉蘭提醒,由於香囊預防疾病是中醫用藥途徑之一,必須嚴格按照中醫辯證論治進行處方用藥。因此,廣大市民自己動手做香囊時,不要隨意配製香料,最好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選擇合適的中草藥縫製香囊,以免養生不成反受其害。□本報記者 許文龍 通訊員 黃玲豔/文 CFP/圖

相關焦點

  • 新民晚報數字報-中藥香包受歡迎 驅蟲防病有功效
    專家表示,香包對於防病驅蟲有一定功效,但並不可替代治療。不同體質人群適宜的藥材也不一樣,應向正規醫院的中醫師諮詢後量身定製。  佩戴香包習俗由來已久  香包,又稱香囊、香袋,採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摻和著丁香、山艾、甘松、白芷等中藥粉,再用彩綢扎繡而成。下邊還垂著各色線穗,看上去珠光寶氣,十分討喜。
  • 今天13時,中醫藥師教您巧用中藥香囊「防病闢瘟」
    「三伏天」不少人都有貼三伏貼的習慣,其實除了中藥貼劑外,具有醒神益智、安神助眠、驅蚊避蟲等功效的中藥香囊,也是夏季防暑、驅蟲的另一種「治未病」方法。 8月4日13時至14時,針對如何科學使用中藥香囊的話題,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理學碩士楊亮,將值守本報「專家坐診」健康熱線,與廣大讀者交流。
  • 傳感病毒,氣溶膠的剋星,孫思邈《千金方》說:香囊「闢溫(瘟)」
    早在漢代,名醫華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藥物製成香囊,懸掛在居室內,用來預防肺部疾病。唐代醫家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佩「繹囊」,「避疫氣,令人不染」的記載。清代有用中藥香囊佩戴胸前預防四時感冒、瘟疫等的記載。現在民間有「帶個香囊袋,不怕五蟲害」的諺語。可見,用香囊來預防疾病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深入人心。
  • 濰坊市文明辦、濰坊市中醫院聯合開展中藥驅瘟防疫香囊公益派送活動
    濰坊市中醫院黨委副書記李恆慧同志向奎文交警贈送端午節香囊濰坊市中醫院黨辦主任王桂萍同志向交警同志贈送香囊俗話說,「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使用中藥香囊驅邪闢穢、保健防病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很多地方至今還保留著端午節門前掛艾草、戴香囊的傳統。
  • 端午臨近,中藥香囊受青睞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屈原《離騷》有曰:「扈江籬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端午佩香囊,可避邪祛瘟、祈福納祥。近期,大悟縣中醫醫院精心製作的中藥香囊頗受青睞。中藥香囊源自中醫裡的「衣冠療法」,民間曾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佩戴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
  • 陝西中醫藥大學趕製中藥香囊送武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楊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一勺藥粉,用棉花包住,用手指固定,塞進香囊袋……」在老師指導下,陝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王域辰認真學習如何製作香囊。聽說學校附屬醫院正在緊急為陝西支援武漢醫療隊趕製一批中藥香囊,他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在掌握了製作要領後,王域辰很快進入工作狀態,與10餘名醫護人員和學生志願者一起製作香囊。這次製作的中藥闢瘟香囊,選用柴胡、桂枝、薄荷、藿香、蒼朮等中藥材,具有辛香闢穢、疏肝解鬱、宣肺解毒的功效。
  • 西安孤獨症兒童自製中藥香囊迎端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張麗姝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6月23日下午,西安20名孤獨症兒童在家長、醫生和護士的引導下,在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體驗親手製作中藥香囊,在情景式教學中了解端午節習俗。放香料、塞棉花、綁香囊,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對於存在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和刻板行為等特徵的孤獨症兒童來說,卻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調動孩子們的興趣和注意力,醫生首先引導孩子用鼻子聞香料,用手和臉感受棉花的柔軟,再將每一個步驟都分解成簡短、清晰的指令,鼓勵孩子們親手完成香囊的製作。
  • 德州市中醫院自製中藥香囊時尚又實用
    佩香囊是中國傳統的習俗,在民間,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說法,草藥淡雅的香氣,能養性寧神,能闢瘟除穢。隋唐時期的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道:香囊,避疫氣,令人不染。中藥香囊屬於中醫佩香療法的一種,是將芳香藥末裝入特製布袋中佩掛身上,借藥味揮發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在我國的運用源遠流長。
  • 上方收費所自製中藥防疫香囊送祝福
    艾葉、薄荷、白芷藥粉,用棉花包住,用手指固定,塞進香囊袋,然後把香囊縫合……」在同事的指導下,浙江交通集團杭新景高速上方收費所青年志願者舒裴認真學習如何製作香囊。進公司剛滿兩個月的新員工舒裴,已然是防疫戰線青年突擊隊的一名志願者。
  • 中藥香囊隨身帶驅疫避瘟好家什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皮膚學科帶頭人、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及省中醫藥科學院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王學軍教授談到,除了養成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生活習慣加強自我防護外,還可利用中醫藥技術,如隨身佩戴中藥香囊,這個防疫病的妙招,既簡便又易用。 化濁避疫有香囊 王學軍教授解釋說,香囊,又名香袋、花囊、荷包,其製作方法比較簡單。
  • 文末有驚喜丨端午佩香囊,防蚊保安康!普陀專家教你DIY中藥香囊→
    香囊既能避邪驅瘟,又應了端午佳節最美好的一道景色。端午時節,天氣溼熱,「五毒」盡出,蚊蟲滋生。古人認為端午日是草木藥性在一年裡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藥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所以古時每逢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流行蘭湯沐浴、懸艾草菖蒲、佩香囊等習俗,以表達闢瘟除穢、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願望。
  • 端午醫養|香囊能除溼驅蚊又防病?是什麼原理?
    端午節,很多地方有佩戴香囊的傳統習俗,芳香化濁,闢穢闢邪。其實不僅是在特殊的節日,香囊一年四季都有著「神奇」的功效。古語道,「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災」。從華佗時起,用零碎布料縫製個小袋子,裝上天然藥草後製成香囊,就可以用來除溼、驅蚊蟲。
  • 中藥香囊真能驅蚊嗎?
    揚子晚報記者上網搜索資料:所謂中藥香囊,就是將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等製成藥末,裝在特製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也可以掛在車裡、家裡。「百度知道」上,關於「中藥驅蚊香囊有用嗎」的提問非常多,很多媽媽都在為寶寶總被蚊子叮而煩惱。
  • 中醫談論 中藥香囊的神奇作用
    中藥香囊的作用有哪些呢?經常會看到一些人佩戴香囊,可以散發出獨特的香味,同時一些中藥香囊還可以起到保健養生,防病治病的功效。那麼中藥香囊的作用有哪些呢?不同中藥香囊的作用是不同的,來為大家說說中藥香囊的作用和配方!
  • 端午在即,你佩戴中藥香囊了嗎?
    16日至25日,在該院門診就診的患者可憑掛號單到門診一樓服務臺免費領取端午香囊(經典款)一個(每日限前200名)。  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一直保留著懸艾草、掛菖蒲、佩香囊的習俗,以表達闢瘟除穢、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願望。今年,市中醫院自製的端午香囊是由該院名譽院長、全國名老中醫邵榮世親自組方,具有芳香化溼、溫中闢穢、驅蟲解毒之功效。
  • 入冬了 請把自己「藏起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張沼婢 通訊員林適峰)隨著近來颳起的陣陣寒風,早晚出門能夠明顯感受到氣溫的變化,泉州正式入冬了。中醫認為:「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正如《黃帝內經》在探究生命活動規律過程中,觀察到自然界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冬季節,世間萬物皆趨於一種收斂、封藏的狀態,入冬了,把自己「封藏起來」,是一種順應自然的養生保健之法。
  • 在舞臺上發光發熱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平時孩子練習的架子鼓是傳統的軍鼓,今天台上主辦方準備的是電子鼓,孩子從沒有用過,我有點擔心孩子的發揮。」令人欣慰的是,進入複賽的小朋友們已經過了初賽的洗禮,更顯從容淡定,對於現場的把控處理更加胸有成竹。比賽開始一號選手有點兒緊張,但接下來跟隨著音樂,他揮動著鼓棒漸入佳境,較圓滿地完成了比賽。
  • 西安特殊兒童手工製作中藥香囊 體驗端午節習俗
    圖為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組織孤獨症兒童手工製作中藥香囊。在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腦病十科的走廊上,20餘名孤獨症兒童認真地學習著香囊的製作工序。對於存在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和刻板行為等特徵的孤獨症兒童而言,放香料、塞棉花、綁香囊,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完成起來仍有一定難度。圖為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組織孤獨症兒童手工製作中藥香囊。
  • 戴香囊驅「五毒」,但這些細節要注意
    香囊「高齡」幾千歲了!我國製作和佩戴香囊的歷史已有幾千年,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端午節戴香囊也是傳統習俗,主要是驅「五毒」的用意,用來防蟲防病。到了端午節前後,天氣溼熱,「五毒盡出」,即蠍子、蜈蚣、蛇、壁虎、蟾蜍、蜘蛛等有毒的動物都活躍起來,蚊蟲滋生,各種疫毒流行。
  • 醫生開出「端午處方」 特殊兒童親手製作中藥香囊
    6月23日下午,在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腦病十科的走廊,20名孤獨症兒童在家長、醫生和護士的引導下親手製作中藥香囊,在情景式教學中體驗端午節習俗。放香料、塞棉花、綁香囊,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對於存在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和刻板行為等特徵的孤獨症兒童來說有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