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視覺傳感技術

2021-02-13 傳感器技術

要談3D視覺應用方案,就必須先弄清楚光學測量分類以及其原理。光學測量分為主動測距法和被動測距法。

主動測距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特定的、人為控制光源和聲源對物體目標進行照射,根據物體表面的反射特性及光學、聲學特性來獲取目標的三維信息。其特點是具有較高的測距精度、抗幹擾能力和實時性,具有代表性的主動測距方法有結構光法、飛行時間法、和三角測距法。

1. 主動測距法

(1)結構光法

根據投影光束形態的不同,結構光法又可分為光點式結構光法、光條式結構光法和光面式結構光法等。

目前應用中較廣,且在深度測量中具有明顯優勢的方法是面結構光測量法。面結構光測量將各種模式的面結構投影到被測物體上,例如將分布較密集的均勻光柵投影到被測物體上面,由於被測物體表面凹凸不平,具有不同的深度,所以表面反射回來的光柵條紋會隨著表面不同的深度發生畸變,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由物體表面的深度信息對光柵的條紋進行調製。所以被測物體的表面信息也就被調製在反射回來的光柵之中。通過被測物體反射回來的光柵與參考光柵之間的幾何關係,分析得到每一個被測點之間的高度差和深度信息。

結構光的優點是計算簡單,測量精度較高,對於平坦的、無明顯紋理和形狀變化的表面區域都可進行精密的測量。其缺點是對設備和外界光線要求高,造價昂貴。目前,結構光法主要應用在條件良好的室內。

(2)飛行時間法(ToF)

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簡稱ToF)法,又叫做雷射雷達(LiDAR)測距法。它將脈衝雷射信號投射到物體表面,反射信號沿幾乎相同路徑反向傳至接收器,利用發射和接收脈衝雷射信號的時間差可實現被測量表面每個像素的距離測量。

飛行時間(ToF)深度測量法的原理示意圖

ToF直接利用光傳播特性,不需要進行灰度圖像的獲取與分析,因此距離的獲取不受物體表面性質的影響,可快速準確地獲取景物表面完整的三維信息。缺點則是需要較複雜的光電設備,價格偏貴。

(3)三角測距法

三角測距法又稱主動三角法,是基於光學三角原理,根據光源、物體和檢測器三者之間的幾何成像關係來確定空間物體各點的三維坐標。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它常用雷射作為光源,用CCD相機作為檢測器。這種方式主要用於工業勘探、工件表面粗糙度檢測、輪胎檢測、飛機檢測等工業、航空、軍事領域,在消費電子類產品還不曾涉及。

基於雷射三角法測量系統簡圖

2. 被動測距法

被動測距技術不需要人為地設置輻射源,只利用場景在自然光照下的二維圖像來重建景物的三維信息,具有適應性強、實現手段靈活、造價低的優點。但是這種方法是用低維信號來計算高維信號的,所以其使用的算法複雜。被動測距按照使用的視覺傳感器數量可分為單目視覺、雙目立體視覺和多目視覺三大類。

(1)單目視覺

單目視覺是指僅利用一臺照相機拍攝一張相片來進行測量。因僅需要一臺相機,所以該方法的優點是結構簡單、相機標定容易,同時還避免了立體視覺的小視場問題和匹配困難問題。

單目視覺測量示意圖

單目視覺方法又可分聚焦法和離焦法兩類。聚焦法是指首先使相機相對於被測點處於聚焦位置,然後根據透鏡成像公式求得被測點相對於相機的距離。相機偏離聚焦位置會帶來測量誤差,因此尋求精確的聚焦位置是關鍵所在。而離焦法不要求相機相對於被測點處於聚焦位置,而是根據標定出的離焦模型計算被測點相對於相機的距離,這樣就避免了由於尋求精確的聚焦位置而降低測量效率的問題,但離焦模型的準確標定是該方法的主要難點。

(2)雙目立體視覺

雙目立體視覺的基本原理是從兩個視點觀察同一景物,以獲取在不同視角下的感知圖像,然後通過三角測量原理計算圖像像素間的位置偏差(視差)來獲取景物的三維信息。這一過程與人類視覺感知過程是類似的。

雙目立體視覺測量示意圖

在雙目立體視覺系統的硬體結構中,通常採用兩個攝像機作為視覺信號的採集設備,通過雙輸入通道圖像採集卡與計算機連接,把攝像機採集到的模擬信號經過採樣、濾波、強化、模數轉換,最終向計算機提供圖像數據。一個完整的雙目立體視覺系統通常可分為數字圖像採集、相機標定、圖像預處理與特徵提取、圖像校正、立體匹配、三維重建六大部分。

(3)多目立體視覺

多目立體視覺系統是對雙目視覺系統的一種拓展。所謂多目立體視覺系統,就是採用多個攝像機設置於多個視點,或者由一個攝像機從多個視點觀測三維景物的視覺系統。

多目視覺測量示意圖

對多目系統所採集到的景物圖像進行感知、識別和理解的技術被稱為多目立體視覺系統技術。在雙目立體視覺中,對於給定的物體距離,視差與基線長度成正比,基線越長,對距離的計算越精確。但是當基線過長時,需要在相對較大的視覺範圍內進行搜索,從而增加計算量。利用多基線立體匹配是消除誤匹配、提高視差測量準確性的有效方法之。基線數目的增加可以通過增加相機來實現。

相關焦點

  • 奧比中光黃源浩:3D傳感技術在未來10年將保持高速發展
    如今,奧比中光擁有3D感知專利超800件,專利申請位居世界前列,成為了一家對結構光、TOF、雙目視覺等3D傳感技術進行全面布局研發的綜合型企業。在黃源浩看來,這些家底是奧比中光可以裝上"遠視眼"的底氣。隨著公司發展走上正軌,他和他的團隊對於自身的實力以及能夠創造的價值,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 3D傳感與2D成像的區別,及3D傳感在AI領域的應用優勢解析
    3D傳感技術實現了物體實時三維信息的採集,為後期的圖像分析提供了關鍵特徵。智能設備能夠據根據3D傳感復原現實三維世界,並實現後續的智能交互。 、AR、智能安防和輔助駕駛等;其次,3D傳感技術的係數更高。
  • 微軟Natal將採用PrimeSense的3D傳感技術
    微軟今天宣布,以色列3D傳感及識別技術廠商PrimeSense將為Xbox 360的Project Natal體感外設提供尖端的3D傳感技術。Xbox 360硬體部門副總裁Ilan Spillinger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Project Natal將在聖誕購物季上市,PrimeSense的技術是Natal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我們為戶內無控制器娛樂帶來了革命。」
  • 3D傳感與2D成像的區別介紹
    3D傳感技術實現了物體實時三維信息的採集,為後期的圖像分析提供了關鍵特徵。智能設備能夠據根據3D傳感復原現實三維世界,並實現後續的智能交互。 、智能安防和輔助駕駛等;其次,3D傳感技術的係數更高。與此同時,3D傳感還可結合算法進行活體檢測,來判斷採集到的人臉是否是照片、視頻或者軟體模擬生成,人臉識別安全性更有保障。第三,3D傳感技術可產生大量的三維,這些數據未來可應用於大數據等行業,具有巨大的行業應用價值。 3D傳感目前業內共有三種主流方案:結構光、ToF、雙目,雙目技術還未成熟,在此暫且不表。結構光技術成本較低,技術發展成熟,適合前置攝像頭。
  • 計算機視覺、機器視覺、圖像處理以及人工智慧技術
    而在這些應用場景中,視覺技術的地位可謂是非常重要。談到視覺技術,我們一般會想到攝像頭。然而,攝像頭只是視覺技術體系中的輸入端,採集圖像或視頻信息。而這些圖像或視頻信息需要利用專用的視覺技術處理之後,才能給用戶提供有用的信息。我們常聽說的視覺技術分為三類:計算機視覺、機器視覺、圖像處理。通過百度百科我們可以了解到,「計算機視覺是使用計算機及相關設備對生物視覺的一種模擬。
  • 揭秘八款創新硬體的傳感器作用 光譜傳感器,3D傳感……
    3D傳感,開啟人臉識別市場新天地 蘋果手機首次引入3D傳感技術用於人臉識別之後,各大手機品牌紛紛表示將增加3D傳感模塊。打破技術壁壘,ams已經能提供全面的3D 傳感解決方案,包括 VCSEL和WLO在內的核心組件產品線,同時ams也具備從WLO介入VCSEL和CIS晶片(集成Filter)的能力。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只有給機器人也配備先進的觸摸傳感器 --- 即 「觸覺傳感(Tactile Sensing)」 系統,才能使其意識到周圍的環境,遠離潛在的破壞性影響,並為後續的手部操作等任務提供信息。然而,目前大多數機器人交互式技術系統由於缺乏對觸覺傳感技術的有效應用,其動作不準確、不穩定,交互過程「笨拙」,極大地限制了他們的交互和認知能力。我們在這篇文章中重點關注人類和機器人的觸覺傳感問題。
  • 南方科技大學舉辦智能傳感和創新通訊技術交流對接會
    2020年12月4日下午,由南方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主辦,南科大技術轉移中心、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承辦的「智能傳感和創新通訊技術交流對接會」舉行,近100位來自傳感設備研發/製造企業、通訊網際網路領域等企業的相關專家及技術人員及創投機構代表齊聚,針對智能傳感最新技術動態和應用提升實踐進行探討和交流,圍繞傳感技術的應用場景和產業化路徑進行圓桌對話,助推智能化產業發展
  • 寶馬合作Tactile Mobility 在下一代車型集成觸覺傳感技術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9月15日,全球領先的觸覺數據和虛擬傳感技術公司Tactile Mobility宣布與寶馬集團建立商業合作夥伴關係,從2021年開始,將在全球範圍內把Tactile Mobility的軟體技術集成至寶馬集團的下一代車型中。
  • 2019十大年度科技關鍵詞 這幾大顛覆性行業均與3D傳感有關
    整個2019年,AI正式走進人工智慧應用層——通過集成一類或多類人工智慧基礎應用技術,面向特定應用場景需求而形成軟硬體產品或解決方案。  「能夠抵禦面具、照片攻擊,在更高維度實現刷臉支付安全的3D攝像頭,三維立體識別捕捉健身動作的3D健身設備,構築更深度營銷場景實現人機互動的3D投影儀……」2019年AI從基礎層走向應用爆發階段,最典型的標杆應該非3D傳感技術莫屬。
  • 這家中國獨角獸打破了安卓陣營 3D 傳感落後蘋果一年以上的詛咒
    這陣子大家一定很常聽到一個詞——3D 傳感,打從去年蘋果 iPhone X 問世,提供 Face ID 人臉解鎖的 3D 立體影像感測技術,就成了大熱門,直到近幾個月安卓陣營包括小米、OPPO 也終於跟上,發布了支持 3D 傳感的產品。
  • 3D視覺點亮AI之眼:深圳市電子商會會員企業走進奧比中光
    作為3D傳感獨角獸, 奧比中光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優勢,在整個3D視覺行業領域裡專利數量位列全球前三,並不斷吸引多個行業組織前往考察學習。深圳市電子商會企業現場參觀體驗在奧比中光展廳,來訪嘉賓先後了解到奧比中光3D傳感技術發展歷程,並深度體驗了3D刷臉、智慧型手機、三維測量、互動投影等行業的應用產品,各商會企業讚嘆不已,紛紛諮詢奧比中光3D傳感技術的落地情況。
  • 2019麥樂克智能家居傳感生態(深圳)峰會:傳感技術驅動智能家居進化
    麥樂克重磅發布智能家居傳感器:全系產品助推智能家居進化麥樂克深耕傳感技術,在傳感技術領域擁有100餘項核心專利,產品遠銷海內外。2019年是麥樂克的騰飛之年,這一年,麥樂克深圳製造基地正式投入運營,並自主研發了一系列的智能傳感單品。峰會現場,深圳麥樂克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強發布了十款智能傳感器,助力萬物更好互聯。
  • 知微傳感MEMS微振鏡方案比翼齊飛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知微傳感在MEMS微振鏡領域有著十餘載研發經驗,並且積累了大量核心技術,在成立的近兩年時間裡可謂發展迅速、碩果纍纍。時隔一年,知微傳感市場總監何偉先生專程攜新品再次出席由麥姆斯諮詢主辦的第二十四屆「微言大義」研討會:3D視覺技術及應用,與眾位專家和廠商共同分享這一年來的收穫與心得。
  • 貼片傳感檢測式導光板模組圖像識別檢驗技術的研發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操作人員逐漸引入機器視覺檢測系統,檢測時將導光板平整放置在玻璃上承載,然後通過機器視覺檢測系統進行檢測。該方法中,由於玻璃厚度往往大於導光板,玻璃對光線造成的折射、反射、衍射影響大於導光板對光線的影響,當上述光線疊加到成像系統中,會掩蓋導光板上缺陷的特徵,從而造成機器視覺檢測系統大量誤判,如此,極大影響了導光板缺陷檢測的準確性。
  • 天津大學光電技術與光纖傳感技術創新平臺導師團招生
    真誠歡迎全國優秀適屆本科生和研究生加盟天津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光纖傳感和光電檢測團隊。本團隊今年的計劃內名額是4名碩士研究生及2名博士研究生。   光電技術與光纖傳感技術創團隊是國家重點學科「光學工程」的主要團隊之一。
  • 單位會員 | 成都光電傳感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
    單位會員 | 成都光電傳感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 2020-01-15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海洋傳感技術創新論壇
    2020年10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承辦的「海洋傳感技術創新論壇」在閔行校區學術活動中心舉辦。他表示,海洋開發之難在於海洋感知之難,海洋信息的感知、傳輸和計算應用對於開發海洋、經略海洋、保護海洋至關重要;而海洋傳感器處於感知海洋的最前端,我國在海洋傳感器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海洋傳感器技術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無法滿足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和海洋裝備發展的需要。希望能通過本次論壇,充分探討海洋傳感領域的發展和研究成果,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海洋傳感技術創新發展。
  • 全國頂級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在煙開賽
    ,由明石創新(煙臺)微納傳感技術研究院提供全程冠名支持。大賽旨在激發大學生對微納傳感技術的興趣,培訓傳感器方面的專業人才,引導廣大高校學生積極投身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創新工作。本屆大賽以「傳感互聯·微納智造」為主題,從微納傳感器的實際應用角度出發,以微納傳感器的創新研究及其智能應用為依託展開。這是全國最頂級的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評審團由院士、國內外頂尖專家組成。
  • 全國首屆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落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16日訊(記者 盧偉霞) 一場全國頂級的大學生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27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8支參賽團隊,經過一天的緊張角逐,2020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明石杯」第一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大賽總決賽的所有獎項各歸其主,本科生組、研究生組共計36支隊伍獲獎,浙江大學、中國計量大學參賽隊分別獲得研究生組和本科生組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