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獨角獸打破了安卓陣營 3D 傳感落後蘋果一年以上的詛咒

2020-12-13 DeepTech深科技

這陣子大家一定很常聽到一個詞——3D 傳感,打從去年蘋果 iPhone X 問世,提供 Face ID 人臉解鎖的 3D 立體影像感測技術,就成了大熱門,直到近幾個月安卓陣營包括小米、OPPO 也終於跟上,發布了支持 3D 傳感的產品。小米搶在 5 月公布了一款小米 8 透明探索版,強調是安卓陣營第一款 3D 傳感手機,使用以色列公司 Mantis Vision 的 3D 編碼結構光方案、奧地利公司 AMS 則提供紅外光(IR)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CSEL)陣列等,有網友放上開售的海報照片,顯示將在 7 月 24 人開賣,一度遭網友訕笑是「PPT 造機」,反倒讓 OPPO Find X 後發先至,搶了開賣的先機。

其實 Find X 一亮相就獲得高度關注,除了機構設計有創意,採用雙軌潛望結構,也就是可升降攝像頭,意外扯出「照妖鏡」趣聞之外,這支手機更像是匯集了近年來中國獨角獸們技術之大成,像是商湯的 2 個 AI 技術:人臉 3D 重建和前置 3D 虛化,曠視 Face++ 的人臉識別應用,但在進行人臉識別之前,如何通過光學的手段獲取信息,並將這些原始的數據處理成帶有深度、距離的三維信息,靠的是 3D 傳感硬體方案來實現,則是出自於一家位於深圳、低調的獨腳獸公司「奧比中光」之手。

中國第一個實現 3D 傳感模組量產的公司

早在去年 iPhone X 問世時,蘋果供應鏈就已經傳出,蘋果與關鍵元件 VCSEL 供應商 Lumentum 籤有一紙專利協議,在專利高牆的保護下,其他公司很難繞過蘋果設下的門檻而使用類似的方案,知名的法國調研機構 Yole Developpement 的 MEMS 與成像技術研究主管 Pierre Cambou 就曾表示,蘋果 TrueDepth 攝像機技術設立了高門檻,預計其他競爭對手可能需要超過 1 年時間才能提供可匹敵 iPhone X 的 3D 傳感技術。

不過,這個詛咒已經被打破,OPPO Find X 於日前正式銷售,讓安卓陣營量產的時間提前了不少,身為供應商的奧比中光也在這一波 3D 傳感浪潮中一戰成名,讓國內的手機公司能夠在一年之內就推出實現 3D 傳感的手機,斷了蘋果專美於前的路,更值得注意的是,在 3D 傳感領域有三大巨頭公司:蘋果、微軟以及英特爾,奧比中光作為中國第一個實現 3D 感測模組(光學鏡頭+發射器+ ASIC 晶片)量產的公司,帶來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的行業意義。

3D 感測技術方向

先簡單科普一下,目前 3D 傳感有三個常聽聞的技術方法:

立體視覺(Stereo Vision):利用兩個攝像頭讓 2D 圖像加了深度,創造立體成像,類似人眼的原理。

飛時測距(ToF,Time of Flight),亦有人稱飛行時間法:利用 LED、雷射二極體(LD)打出光源,照射到物體後光反彈回來,由於光速已知,所以能用紅外光感測器量測反彈回來的時間,進而算出物體的距離。

另一個就是當今的主流的3D 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利用 LD 等打出不同的光源圖形,光接觸到物體後反射回來的會是形變或扭曲的光線圖形,再利用紅外光感測器,判斷該物體的立體結構。是蘋果 Face ID、OPPO FaceKey 採用的主要技術。其中結構光包括條紋結構光、編碼結構光和散斑結構光。

不論是從蘋果或 OPPO 所公開的結構,都可以看到使用了紅外光攝像頭、點陣投影器(Dot Projector),其中點陣投影器有幾個關鍵元件,如 VCSEL 、繞射光學元件(DOE)、晶圓級光學元件(WLO),WLO 又包括擴束組件、準直組件和投射透鏡,進而產生出數萬個「結構光點」,例如蘋果打出大約 3 萬個光點到用戶的臉上,而 OPPO 則打出 1.5 萬個光點。

圖|蘋果 TrueDepth 相機結構

圖|OPPO 相機結構

奧比中光副總裁陳摯接受 DT 君採訪時指出,在 3D 傳感領域,很難有單一技術可以滿足所有的場景需求,在不同的地方就會使用不一樣技術,因此奧比中光在各種技術都有投入研發。但是,為什麼手機最先使用結構光技術?主要在於技術成熟度、核心元器件的製造以及技術產生的效果。舉例來說,「結構光具有高解析度、高幀率的優勢,現階段 ToF 則有分辯率較低、成本較高,量產可能性還沒有準備好,」他說。

由於手機人臉掃描需要高清度的識別,但目前 ToF 模組普遍的解析度是 224X171,相較於結構光的 1280X800 有一大段差距,不過,ToF 仍有優點,不易受到背景強光的影響,故在戶外環境表現較好。

繞開巨頭專利憑本事

令外界好奇的是,在手機 3D 傳感器實現大規模量產,當時就只有蘋果一家,奧比中光是怎麼做到安卓領域的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簡單來說,只有一件事——繞開蘋果的專利。

大家應該都知道行業潛規則,想要跟蘋果做生意,供應商很多時候都得遵守「排他」條款,技術不能給其他廠商使用,或者是某些型號的元件不能供貨他人,但是 3D 感測技術較新穎且複雜,不像其他零組件有許多廠家能選擇,可以供應 3D 傳感關鍵零組件的廠商就少數幾家,很難避免沒有重合的部分,因此,如何迴避蘋果專利就得憑本事。

陳摯表示,作為 3D 感測模組公司,我們知道需要什么元器件、怎樣的規格,「從光學鏡頭+發射器+ ASIC 晶片,都是我們自己設計」,一是在光學原理及技術設計找到突破口,以避開蘋果的專利,二是同時做技術創新,以達到在性能上與對手旗鼓相當。

從技術概念來說,結構光是一項複雜的技術,涉及光學設計、整體系統的優化,算法又會與晶片有連動。把一個你設計好的一個 Pattern(光源結構)投射出去,接觸到外面的物體,反應了之後接收回來,再通過一些軟體計算提取出深度。

這個 Pattern 可以說是各家比誰的方案比較強的重要關鍵!雖說結構光原理相通,但各業者都有自己的方式,設計出的 Pattern 也不盡相同,「這塊可以是說專利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範圍」,每一家設計 Pattern 都有自己的方法,所以就看怎麼設計、光學上怎麼實現這個 Pattern,都會影響產生的效果。奧比中光在 3D 傳感領域已申請專利近 400 件,這也是能夠與蘋果、微軟等巨頭展開競爭的一個關鍵。

OPPO 項目的挑戰

為了實現 OPPO 這個項目可以分為三部分來談,一是光學技術突破,畢竟 TrueDepth、Face ID 只有蘋果自己知道怎麼做,而結構光從過去大的東西做到小的東西,放在手機裡,不光是數量級的問題,在全面屏的要求下,留給元件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光學設計、雷射衍射元件等核心元器件的設計,以及有了這些東西之後,模組怎麼生產等,都是當初得克服的挑戰。

二是手機上的應用,比如溫度的變化是否會影響性能,手機摔了一下是否影響穩定性?如何維持性能、以及溫度和結構的穩定性,都必須滿足手機客戶的要求。

第三部分則是算法,陳摯表示,有些難題要從算法上克服掉,硬體上面的算法會轉化到晶片,所以「我們設計了專門給手機使用的 ASIC 晶片,由此獨立晶片來支撐 3D 傳感的工作」。像是奧比中光就專門有團隊做晶片開發。他進一步解釋,3D 傳感使用的深度獲取算法是屬於光學測量領域,將其固化在晶片裡,可以降低感測的功耗,維持手機的續航能力,同時還能通過此法提高手機的適配性。

前置有了 3D 傳感,開始玩後置

現階段看來,結構光方案暫時取得上風,但未來 ToF 陣營也不斷努力,像是 vivo 就宣稱看好 ToF 方案,並在今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展示了 ToF 3D 傳感技術,宣稱有效深度信息點與工作距離分別比結構光高了 10 倍和 3 倍,並可能在今年底推出。

陳摯認為,上述 3 種技術並不是完全隔離,可能會有融合應用如結構光+立體視覺。另外「TOF 也是一個非常大方向」。目前手機「前置攝像頭」大部分是採用結構光方案,3D 傳感進入手機必定是大勢所趨,它會賦予手機越來越多功能,所以前置有了之後,「後置攝像頭」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出現。

「後置的 3D 傳感就是意味著各種各樣東西都可以進行掃描」,像是掃描房子、人體,幫助你去買家具、買衣服買鞋,同時幫助與 AR 做更多的結合,因此技術上得滿足更多的需求,比如測量距離、使用場景的抗光、抗強光等,在這些情況下,ToF 有可能會更多參與到手機裡,「後置很可能就是 ToF」,不過後置應用可能需要再過1~2 年時間,屆時技術本身也會進化。

市場盛傳蘋果將在兩個月後登場的年度最重要發布會上,讓 Face ID 走入 iPhone 全系列機種,甚至連平板 iPad 也支持,隨著蘋果讓人臉識別普及,不再是旗艦機種獨有的功能,勢必會帶給安卓陣營更多的壓力。預計今年年底到明年初 3D 傳感手機將開始會滲透到主流機種,3D 傳感商機也跟著大爆發。因此除了 OPPO 之外,預計奧比中光的方案也可能會在今年底其他品牌的機型上落地。

圖|奧比中光 CEO 黃源浩

成立 3 年獲利,又遇上了 3D 傳感大潮

儘管現在 3D 感測大熱,但在去年蘋果推出 iPhone X 之前,手機行業對此技術並沒有太多興趣,陳摯回憶,「之前其實手機廠商都不太能接受這個東西,認為這個東西真的會用、這個東西靠譜?覺得太早了。一直到 2017 年下半年,明顯感受到手機廠商態度轉變,從觀望變成非常進取。」

不過,奧比中光從 2015 年底開始投入手機攝像頭的研發布局,隔年他們從行業、供應鏈的動態、消息裡感受到有一家公司正在準備做一件大事,預測很可能是蘋果要把 3D 感測放到 iPhone 裡,意識到手機領域將發生大事,並且投入手機前置 3D 攝像頭模組 Astra P 方案,也因為意識跟布局得早,是奧比中光能快速讓技術量產、落地的原因。

而 2013 年可說是 3D 傳感領域關鍵的一年,蘋果在 2013 年收購了曾與微軟一起合作製造第一代 Kinect 設備的以色列公司 PrimeSense,當時大家以為蘋果為了 Apple TV 布局,結果是在 iPhone X 上大展拳腳。同年,奧比中光創始人黃源浩在深圳一間 260 平方米的辦公室開始創業,師承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George Barbastathis 的他,一直專注 3D 光學測量領域。

最初,奧比中光從工業領域切入,像是三維動態測量系統、工廠裡零部件及整機的逆向工程和質量檢測等,之後轉向消費產品及機器人,包括與電視廠商跟盒子廠商搭配銷售一個類似微軟 Kinect 的 3D 傳感攝像頭。在商場的服務機器人,目前全球的機器人公司 70%以上與奧比中光有合作,在國內的服務型機器人領域,有 90%的企業使用奧比中光的 3D 結構光攝像頭,可實現機器人自主導航(VSLAM)、避障、防跌落、自主跟隨等功能。

2016 年奧比中光從英特爾 RealSense 手上搶下了惠普多功能計算機的訂單,用戶把一個物體放在該計算機的攝像頭前,就能立刻 3D 掃描出該物體。奧比中光也在 2016 年開始獲利。隨著各種刷臉應用在國內蔚為風潮,不論是手機還是通路的刷臉支付,近一步把奧比中光推上了這一波 3D 識別的風口,今年 5 月完成由螞蟻金服領投、超過 2 億美元 D 輪的融資後,目前估值來到了 13 億美元,因此,手機領域和實體通路的 3D 成像應用如刷臉支付、試衣購物,是從現在到未來幾年重點推進的領域。

圖|奧比中光副總裁陳摯

除了螞蟻金服,IC 設計公司聯發科也是奧比中光的股東,在今年 MWC 上,聯發科以自家的 P 系列晶片平臺搭配奧比中光的 Astra P,以能提供完整適配為賣點向客戶推廣,不過,競爭對手肯定會越來越多,市場不可能一家獨吃,例如高通與奇景(Himax)合作開發類似蘋果 PrimeSense 採用的 Light Coding 結構光技術,已宣布量產跟出貨,據傳小米將率先導入。對於高通陣營的來勢洶洶,陳摯倒是顯得相當冷靜,「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激烈,就看怎麼在這個競爭中去佔住這個先機吧,初創公司一定得跑得快,」他說。

在奧比中光辦公室裡,可以看到會議室、房間都貼了名字:盤絲洞、大雷音寺等,都是出自經典著作《西遊記》,其中黃源浩的辦公室外寫著「東土大唐」,命名的靈感來自創業的過程就像唐三藏取經一路艱辛、難關重重,3D 傳感一致被看好是未來的趨勢,但勢必也會有許多競爭者出現,奧比中光在這場競賽取得後發先至的成績,能否在未來的 1~2 年快速攻城掠地將是關鍵。

相關焦點

  • 外媒:向安卓陣營靠攏無法拯救微軟移動業務
    國外媒體2月17日刊文稱,考慮到微軟在手機界的頹勢,這似乎是一個合理的建議,不過細細想來,轉投安卓不僅無法完全解決微軟的問題,還會助競爭對手一臂之力。儘管聽起來很奇怪,不過基於安卓的開放原始碼項目,微軟要想在手機上使用安卓的一些基本功能和核心應用卻完全合法。比如亞馬遜的Kindle Fire系列平板就是依託於這一項目,新興市場的許多低端智慧型手機廠商也藉此項目得以分一杯羹。
  • 3D傳感與2D成像的區別,及3D傳感在AI領域的應用優勢解析
    > 自蘋果在2017年推出3D攝像頭及Face ID之後,3D傳感便一度成為手機黑科技的代名詞。如今,以蘋果、微軟、索尼、高通等為代表的世界500強公司正在加大對3D傳感技術的研發投入。
  • 為什麼安卓手機用一年就卡,蘋果用幾年都沒事兒?都輸在了這
    為什麼安卓手機用一年就卡,蘋果用幾年都沒事兒?然而國產手機大部分都是使用的安卓系統,而安卓系統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弊端,用過的人也深有體會,那就是用了一兩年之後,手機流暢度就會下降很多,這一點和蘋果手機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即便是華為,也無法改變這樣一個事實。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3D傳感與2D成像的區別介紹
    自蘋果在2017年推出3D攝像頭及Face ID之後,3D傳感便一度成為手機黑科技的代名詞。如今,以蘋果、微軟、索尼、高通等為代表的世界500強公司正在加大對3D傳感技術的研發投入。
  • 從蘋果到安卓:看國芯的Follow-on式創新
    除了抓住Qualcomm、NVIDIA、聯發科等IC設計巨頭尚未盯上的領域,中國企業的「Follow-on」創新模式也值得關注。美國蘋果公司自2007年發布第一代iPhone至今,一直引領全球智慧型手機設備的創新風潮,為安卓手機市場提供創新借鑑。
  • 為什麼蘋果忠誠度高?安卓真的不如蘋果?
    蘋果手機一直以流暢度著稱,且使用壽命遠遠比安卓手機長,很多用戶就衝著這一點,在購機時會優先考慮蘋果。同樣因為這個體驗上的優勢,即便有蘋果用戶開始轉向安卓陣營的趨勢,但蘋果用戶的忠誠度仍要高於其它品牌。除了產品本身品控出色外,蘋果的自研晶片也尤為強勁,比如A系列的仿生處理器,足足領先安卓旗艦處理器一年。配合蘋果自家閉源的iOS系統,以及對周邊軟體生態的監管,保證了日常使用過程中,不會像安卓系統一樣被碎片化的進程拖後腿。
  • 奧比中光黃源浩:3D傳感技術在未來10年將保持高速發展
    受訪者供圖這位生於廣東、畢業於北京大學、成為光學測量領域的青年科學家,7年前抱著"科研成果一定要走向產業"的決心,帶著光學領域的核心技術,一頭扎進3D傳感的國際競技場。如今,他創立的公司奧比中光在人工智慧3D傳感領域的專利申請量比肩微軟、蘋果,擁有了全球3000多家客戶,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
  • 蘋果官網支持安卓手機以舊換新,這是要明擺著搶客戶?
    近日,蘋果官網以舊換新活動一度被刷上熱搜,令大家感興趣的不是蘋果的以舊換新活動,而是這次以舊換新政策中增加了多款安卓手機。圖片來自蘋果官網蘋果為什麼要在以舊換新政策中增加安卓機型,而且被網友吐槽之後,也願意傾聽消費者的意見,及時提高安卓手機的抵扣價格呢?
  • 蘋果創新乏力?iPhone12這項功能完爆安卓,發力AR領域
    iPhone近幾年旗艦的發布,越來越多的果粉置疑蘋果缺乏創新:庫克你給iPhone換個顏色,加個攝像頭你就是新品了嗎?蘋果新旗艦iPhone12的相關參數和渲染圖已經曝光,蘋果缺乏創新的聲音又開始出現,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 手機壞掉,選蘋果手機還是安卓手機呢?大家給推薦幾款?
    不得不說,這幾年安卓手機的發展確實是飛速,已經能夠和蘋果平起平坐了,這個問題放在早幾年,預算足夠的前提下,肯定是清一色的推薦你選蘋果。如今蘋果手機創新能力大不如前,在很多細節上,甚至已經被安卓超越。性能依舊王者,但是已經過剩,況且SOC綜合來看,已經落後安卓處理器性能,即便是前代的蘋果A系處理器也能夠勝過安卓陣營現下的第一梯隊處理器。
  • 安卓平板陣營裡的獨角獸,三星Galaxy TabS4曝光,對抗iPad
    在平板市場份額基本被iPad系列佔據的今天,安卓平板總有些「日暮西山」之感,畢竟太多太多的安卓APP對於安卓平板基本上已經處於「放養」的狀態了——長時間的不更新乃至壓根不做適配,使得安卓陣營下的平板產品軟體生態十分「惡劣」,目前還堅持做安卓平板的在筆者印象中似乎只有華為和小米、三星以及臺電了
  • 華為P10「新賣點」浮出水面:安卓對抗蘋果的焦點是雲服務
    可以說,基於安卓陣營企業的激烈競爭,今天領先的安卓手機早已經有了比蘋果更強的「硬實力」。再來看蘋果這幾年的發展,蘋果手機發布會的吐槽已經越演越烈,外形上的「醜陋」已經失去了當年iPhone4時直線圓角的堅持,很多蘋果粉都在說,今天的iPhone7僅從外形上看,已經毫無可取之處。但為何還有這麼多的蘋果粉,還有這麼多的蘋果老用戶不願意更換安卓?
  • 安卓用戶轉戰iOS,建議入手蘋果老款iPhone,有3個關鍵原因
    蘋果iPhone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不低,同時口碑度也不差。所以,近些年有不少安卓用戶轉戰到了iOS陣營。 但是,她一上來卻想要一部蘋果iPhone12 Pro,著實有點讓人無法理解。當然,她在一定程度上則代表著一部分人的擇機思維——既然轉戰到iOS陣營,自然要買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如此,既可以體現出自己不差錢,又可以顯示出自己的豪氣。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筆者並不這樣認為。
  • 2020年TWS耳機火熱:蘋果邁入多品類 安卓系搶佔頭部份額
    原標題:2020年TWS耳機火熱: 蘋果邁入多品類,安卓系搶佔頭部份額  有意思的是,正如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脈絡一樣,蘋果在3G時代教育了大眾什麼叫做真正的智慧型手機,TWS耳機品類也是由蘋果自2016年率先開啟。以此發展而來,目前在TWS耳機市場,蘋果份額雖然依然一馬當先,只是在今年安卓系的躍起之後,眼看就要失守40%份額的關口。  這顯示出整體行業的高成長性。
  • 因為10元蘋果被起訴!同款APP會員,蘋果系統為何比安卓貴?
    ▲左邊為蘋果手機顯示,右邊為安卓手機顯示而胡女士的同事鄧女士使用的是安卓手機,趕上優惠活動,僅需197元就續費了百度網盤一年的會員,比胡女士的一年388元足足少了近200元。事實上,無論是首次開通百度網盤會員,還是進行續費,蘋果手機的用戶都比安卓手機用戶更加「吃虧」。
  • 蘋果流暢度不及安卓?這款國產機實際測試,果然沒讓人失望!
    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不是蘋果系統就是安卓系統,基本沒有第三個作業系統的手機了。在幾年前,安卓手機一直被吐槽用久了會卡,流暢度不如iPhone手機。但在最近兩年,安卓陣營也經過不斷的發展,已經逐漸的追趕上了iPhone手機,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趕超iPhone。
  • 蘋果很好 但很多人因為這方面仍用安卓
    沒錯,蘋果和安卓的罵戰從始至終就沒停過,有的人換手機只換蘋果,而有的人則是只用安卓,當然了還有一部分人輪換著用。值得注意的是,既然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蘋果的體驗優於大部分安卓機,為什麼還用人選擇只用安卓手機呢?
  • 2020年TWS耳機火熱:蘋果邁入多品類,安卓系搶佔頭部份額
    目前安卓TWS陣營的晶片廠商有恆玄、高通、華為等,每家功能不一,但主要都是朝一對二甚至是一對多的音訊傳輸模式開發,降低雙耳接收到聲音的延遲與時間差。「總體來說Apple的TWS耳機性能良好,但不能直接說遠優於安卓陣營,因為其它廠商的晶片也有相似功能。
  • 等了一年蘋果就給我們看這個?
    那接下來國產手機的勁敵就只剩蘋果一個。雖然蘋果新機的諸多細節還沒有曝光,不過外觀和配置基本已經定下來了。但看過之後卻讓人無比失望,我們眾多機友翹首期盼了一年,你就給我們看這個?(圖源網絡,萬分感謝)九月份發布的三款蘋果新機在外觀方面已經確定都會使用「劉海屏」設計,僅僅是這樣的外觀就讓很多機友紛紛表示接受無能。
  • 蘋果首次允許安卓手機換購新iPhone! 但只接受這5個品牌
    蘋果的舊機折抵優惠活動已經上線,但今年有點特別。除了iPhone外,安卓手機也能折抵iPhone手機了。平板電腦,電腦和手錶仍然只支持蘋果自己的設備折抵,其他品牌的設備只是免費回收。按照Apple GiveBack 回饋計劃,蘋果只接受華為、OPPO、三星、vivo以及小米的部分機型進行折抵,其他手機品牌和機型只能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