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來說,這部劇應該是今年改編劇中最不需要擔心的一部。有影版的優質文本在前,但誰也沒想到,《七月與安生》用一種與影版完全相反的方向,在口碑崩塌的懸崖上一躍而下。
豆瓣目前只有998人評價,開播一周還沒有達到出分人數,豆瓣熱評你能連著刷出20條一星。
東風沒乘上,高空墜落。
《七月與安生》
《七月與安生》一個超大IP。
安妮寶貝的原著小說,青春疼痛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
認真港,這部作品是不適合改編成影視劇的。
畢竟青春疼痛,用現在的話翻譯一下就是:矯情和無病呻吟。
但,偏偏!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後成功了。
口碑不錯,票房不錯。甚至雙主演還憑藉這部作品,捧回了金馬獎雙黃蛋的影后。
電影的成功依靠的不是IP的先天基因。而是後天改造。
導演對節奏的把控,緊湊不拖沓,用劇情發展填補時長。
導演的能力是總把控師,細化的就是演員的演技。
馬思純和周冬雨的演技確實可圈可點。一個演出了叛逆但骨子裡特嚮往愛的安生,一個變成了看似乖巧但骨子裡總是不安分的七月。
兩個人的搭配,妙。
但劇版失敗在哪?很簡單,貨不對版。
這樣的作品,翻拍成電視劇不沾光。
或者說基本就是一部能預見結局的電視劇。
改編成劇版,為了增加集數,就避免不了增加一些劇情。
這個故事,節奏一旦慢下來,就充滿了各種家長裡短的狗血劇情。
1
首先,編劇拒絕了去擴充七月和安生相處的細節,深挖她們成長與陪伴的故事。
兩個女主的心理被弱化了,七月和安生的感情塑造得比一把沙子還脆弱。
只有開始,沒有過程,沒有改變,是一條從頭到尾的直線。
下雨天,李安生給了林七月一把傘,七月便認定安生這個朋友。
一個是年級前十的乖學生,一個是被記過無數的壞孩子,兩個人的世界原本是一條平行線,是什麼讓七月如此執拗?
不知道。面對七月的交好,安生原本並不接受,但轉到下一個鏡頭,兩個人便一起做惡作劇,是什麼讓安生做出了改變?
也不知道。
兩個人為什麼立馬就成為了一起騎車,一起罰站,一起睡覺的好閨蜜?還是不知道。
至於高中時相互陪伴的美好歲月,更是伴隨著一曲《童話鎮》,被剪成一個畫面單薄的MV來交代。
劇版的七月和安生,不再是不可替代的雙生。她們的相處像是兩根相交的線條,一切都明明白白,但唯獨缺乏了閨蜜的私密性。
影版裡那些不可言說的晦暗情緒,那些獨一無二的存在,那些非你不可的氛圍,全都消失不見了。
2
故事的主線沒有擴充,剩下的劇情用什麼內容來填充呢?
編劇選擇了最便於操作的辦法,增加配角的戲份。
在已經更新的14集中,明顯可以感覺到故事出現主次不分的問題。
第一,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整部劇更多在圍繞七月展開,她每一集的鏡頭都遠多於安生,雙主角的身份逐漸失衡。
前三集,濃縮了七月和安生的高中生活,一生中最寶貴的互相陪伴的時光,但故事的衝突卻落在七月家。
事情說來也巧,全都堆在高考的時候發生。
七月爸爸在工廠被誤會,七月爺爺因為工人來家鬧鐘而發病,在高考當天早上去世。
一家人都瞞著七月,七月是被眾星捧月的主角。
第二,為了能擴充更多的劇集,編劇又為七月單調的大學生活增加了新角色,舍友迅雷。
她的作用就是製造不必要的麻煩,讓故事發生更多的衝突。
影版,七月和安生的矛盾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七月撞見安生和家明同處一室,瞬間爆發出最激烈的情緒。
當年爬山時,她在石洞外看到的一切,安生一直戴著的佛像,所有的疑惑和委屈在浴室裡七月全部一吐而出。
但劇版卻變成了迅雷的刻意挑撥,這樣的處理十分地不高級,讓整部劇從青春片變成了一部《回家的誘惑》。
知道七月有男朋友,迅雷卻總給追求七月的富二代當助攻,故意點特別貴的東西,讓富二代買單。
家明在忙的時候,迅雷在七月耳邊煽風點火:「不想見面的藉口,也總是忙。」
但是,這樣不合理地擴充配角戲份,導致安生的存在感變得越來越弱。電視劇的名字叫《七月與安生》,但七月和安生共同出鏡的片段,相加起來卻僅有2集的時長。
3
最後再來談談表演。
電影版《七月與安生》能成功,跟周冬雨和馬思純表演時所擦出的火花是分不開的,她們讓觀眾相信「雙生」的存在。
但電視劇裡,陳都靈和沈月沒有絲毫的火花。
安生的眼底本應該充滿脆弱和堅強,但沈月演得充滿懈怠感,她把叛逆理解成了喪和沒心沒肺,導致安生單純像個對生活悲觀的女混混,完全沒有了原著中安生的堅毅。
陳都靈之前的作品,留給人的印象是木頭美人。
沈月……就,更不太好了。
可偏偏#沈月哭戲#就上熱搜了,叔就帶著好奇火速趕到了。
結果……對著媽媽遺像,她不敢相信,所以她瞪大了眼睛。
她憤怒,所以她瞪大了眼睛。
她悲痛欲絕,所以她瞪大了眼睛。
瞪眼如果是一種表演手法的話,我能理解。
但眼神空洞沒有內涵,那就是演員的問題了。
甚至,最後情緒爆發的階段,連臺詞的短板都再也遮掩不住。哭腔很重,眼淚直流,可嘴巴裡仿佛含了一個雞蛋,拋開字幕根本聽不懂在說什麼。
可有人說,情感爆發戲,不就是要哭嗎?
哭是沒錯。但也要看怎麼哭。在爆發情感之前,這更是一出藝術作品,要考慮的是接收這一幕的觀眾的感受。
鼻涕眼淚橫流,看起來是很慘。無法把觀眾引入戲,無法聽懂在表述什麼,這段表演某種程度上就是失敗的。
因為它只感動了演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