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2021-01-08 小小碩家的味道

按理來說,這部劇應該是今年改編劇中最不需要擔心的一部。有影版的優質文本在前,但誰也沒想到,《七月與安生》用一種與影版完全相反的方向,在口碑崩塌的懸崖上一躍而下。

豆瓣目前只有998人評價,開播一周還沒有達到出分人數,豆瓣熱評你能連著刷出20條一星。

東風沒乘上,高空墜落。

《七月與安生》

《七月與安生》一個超大IP。

安妮寶貝的原著小說,青春疼痛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

認真港,這部作品是不適合改編成影視劇的。

畢竟青春疼痛,用現在的話翻譯一下就是:矯情和無病呻吟。

但,偏偏!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後成功了。

口碑不錯,票房不錯。甚至雙主演還憑藉這部作品,捧回了金馬獎雙黃蛋的影后。

電影的成功依靠的不是IP的先天基因。而是後天改造。

導演對節奏的把控,緊湊不拖沓,用劇情發展填補時長。

導演的能力是總把控師,細化的就是演員的演技。

馬思純和周冬雨的演技確實可圈可點。一個演出了叛逆但骨子裡特嚮往愛的安生,一個變成了看似乖巧但骨子裡總是不安分的七月。

兩個人的搭配,妙。

但劇版失敗在哪?很簡單,貨不對版。

這樣的作品,翻拍成電視劇不沾光。

或者說基本就是一部能預見結局的電視劇。

改編成劇版,為了增加集數,就避免不了增加一些劇情。

這個故事,節奏一旦慢下來,就充滿了各種家長裡短的狗血劇情。

1

首先,編劇拒絕了去擴充七月和安生相處的細節,深挖她們成長與陪伴的故事。

兩個女主的心理被弱化了,七月和安生的感情塑造得比一把沙子還脆弱。

只有開始,沒有過程,沒有改變,是一條從頭到尾的直線。

下雨天,李安生給了林七月一把傘,七月便認定安生這個朋友。

一個是年級前十的乖學生,一個是被記過無數的壞孩子,兩個人的世界原本是一條平行線,是什麼讓七月如此執拗?

不知道。面對七月的交好,安生原本並不接受,但轉到下一個鏡頭,兩個人便一起做惡作劇,是什麼讓安生做出了改變?

也不知道。

兩個人為什麼立馬就成為了一起騎車,一起罰站,一起睡覺的好閨蜜?還是不知道。

至於高中時相互陪伴的美好歲月,更是伴隨著一曲《童話鎮》,被剪成一個畫面單薄的MV來交代。

劇版的七月和安生,不再是不可替代的雙生。她們的相處像是兩根相交的線條,一切都明明白白,但唯獨缺乏了閨蜜的私密性。

影版裡那些不可言說的晦暗情緒,那些獨一無二的存在,那些非你不可的氛圍,全都消失不見了。

2

故事的主線沒有擴充,剩下的劇情用什麼內容來填充呢?

編劇選擇了最便於操作的辦法,增加配角的戲份。

在已經更新的14集中,明顯可以感覺到故事出現主次不分的問題。

第一,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整部劇更多在圍繞七月展開,她每一集的鏡頭都遠多於安生,雙主角的身份逐漸失衡。

前三集,濃縮了七月和安生的高中生活,一生中最寶貴的互相陪伴的時光,但故事的衝突卻落在七月家。

事情說來也巧,全都堆在高考的時候發生。

七月爸爸在工廠被誤會,七月爺爺因為工人來家鬧鐘而發病,在高考當天早上去世。

一家人都瞞著七月,七月是被眾星捧月的主角。

第二,為了能擴充更多的劇集,編劇又為七月單調的大學生活增加了新角色,舍友迅雷。

她的作用就是製造不必要的麻煩,讓故事發生更多的衝突。

影版,七月和安生的矛盾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七月撞見安生和家明同處一室,瞬間爆發出最激烈的情緒。

當年爬山時,她在石洞外看到的一切,安生一直戴著的佛像,所有的疑惑和委屈在浴室裡七月全部一吐而出。

但劇版卻變成了迅雷的刻意挑撥,這樣的處理十分地不高級,讓整部劇從青春片變成了一部《回家的誘惑》。

知道七月有男朋友,迅雷卻總給追求七月的富二代當助攻,故意點特別貴的東西,讓富二代買單。

家明在忙的時候,迅雷在七月耳邊煽風點火:「不想見面的藉口,也總是忙。」

但是,這樣不合理地擴充配角戲份,導致安生的存在感變得越來越弱。電視劇的名字叫《七月與安生》,但七月和安生共同出鏡的片段,相加起來卻僅有2集的時長。

3

最後再來談談表演。

電影版《七月與安生》能成功,跟周冬雨和馬思純表演時所擦出的火花是分不開的,她們讓觀眾相信「雙生」的存在。

但電視劇裡,陳都靈和沈月沒有絲毫的火花。

安生的眼底本應該充滿脆弱和堅強,但沈月演得充滿懈怠感,她把叛逆理解成了喪和沒心沒肺,導致安生單純像個對生活悲觀的女混混,完全沒有了原著中安生的堅毅。

陳都靈之前的作品,留給人的印象是木頭美人。

沈月……就,更不太好了。

可偏偏#沈月哭戲#就上熱搜了,叔就帶著好奇火速趕到了。

結果……對著媽媽遺像,她不敢相信,所以她瞪大了眼睛。

她憤怒,所以她瞪大了眼睛。

她悲痛欲絕,所以她瞪大了眼睛。

瞪眼如果是一種表演手法的話,我能理解。

但眼神空洞沒有內涵,那就是演員的問題了。

甚至,最後情緒爆發的階段,連臺詞的短板都再也遮掩不住。哭腔很重,眼淚直流,可嘴巴裡仿佛含了一個雞蛋,拋開字幕根本聽不懂在說什麼。

可有人說,情感爆發戲,不就是要哭嗎?

哭是沒錯。但也要看怎麼哭。在爆發情感之前,這更是一出藝術作品,要考慮的是接收這一幕的觀眾的感受。

鼻涕眼淚橫流,看起來是很慘。無法把觀眾引入戲,無法聽懂在表述什麼,這段表演某種程度上就是失敗的。

因為它只感動了演員自己。

相關焦點

  • 影片《七月與安生》,你們是怎麼看待的,來看一下吧
    本文章由【福字看娛樂】獨家發布,歡迎小夥伴們來閱讀~今天帶給大家的電影是《七月與安生》,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七月與安生》憑藉自身過硬的素質在一眾無病呻吟的同類題材影片中脫穎而出,兩個女主人公的設置點明了人物之間強烈的情感共鳴與命運糾葛;青春的迷茫、多元在七月與安生兩人相互的豔羨、嚮往中展開。
  • 《七月與安生》關於友情與愛情的一些思考
    七月把安生帶回自己的家裡面,吃飯的時候,七月想吃包子餡,安生把包子皮留下肉餡夾給七月,說包子餡全是油。這個細節顯示出安生懂得察言觀色。她們情同姐妹,在七月家的飯桌上互相調笑,享受著七月父母的照顧。安生送七月媽媽耳環,七月媽媽說從生過七月後就沒有再帶過耳環,說她比七月懂事,獲得七月媽媽的肯定,安生是從心裡驕傲的。從這裡也能看出安生是心細的女孩子,而且特別希望得到獲得認同.
  • 電影《七月與安生》,你真的看懂了嗎?
    終於有一天,受同名小說的觸動,她決心做一部自己心目中的電影,於是,就有了周冬雨與馬思純版的《七月與安生》。從一位談論電影、採訪影星與導演的影迷到拍電影、製作電影的影人,她實現了影迷到影人的「轉正」。一位資深影迷的自我蛻變2011年藤井樹在上海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觀影團。觀影活動採取線上招募+線下觀影+映後主題沙龍的模式,邀請導演與明星到場互動,現場極富吸引力。
  • 七月與安生:家明向七月求婚,韓冬出現,直接打臉家明!
    哈嘍大家好,非常高興大家再次點擊小編的這篇文章,這個夏天還是比較火的,最火的莫過於最近的熱播劇《七月與安生》,倆個從高中認識的好閨密,中間經歷了很多關於愛情、親情一起成長的故事,咱們廢話也不多說了,直接來解析今天的精彩劇情吧!
  • 如果不是《七月與安生》,真就埋沒了這樣的一個人才
    然而長得帥,還甘願做幕後,最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名星二代,原本可以依靠父親的力量一路披荊斬棘,但是他卻偏偏不靠父親的力量,他就是曾國祥,父親是曾志偉,同樣他也是《七月與安生》的導演。很多人說,如果不是《七月與安生》,真就埋沒了這樣的一個人才,本來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也正是靠自己的才華。他周冬雨捧得更紅了,同時也讓所有人都認識了這樣一位優秀而又帥氣的年輕導演。
  • 竇靖童《七月與安生》驚豔登場 首次銀幕獻聲驚喜不斷
    聯繫日前《七月與安生》首輪看片後獲眾多媒體點讚「2016年度最懂女生的電影」,不禁令人對影片的期待感持續暴漲。     首度觸電銀幕驚豔 竇靖童自曝像安生也似七月    電影《七月與安生》改編自華語青春文學鼻祖慶山(安妮寶貝)的同名成名小說。
  • 《七月與安生》,帶給你另類的溫暖與現實,友情天長地久
    為什麼我們都會被它吸引,不論是裡面溫婉的七月,還是任性的安生,看完電影的我們沒法說誰好誰壞,沒法判斷出到底是誰讓她們的友情曾經出現了裂痕,更沒法明確的說出家明到底是誰的。七月,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乖乖女,成績好,家境好,她的人生路線就像是原本就被規劃好的,不會出現什麼大的挫折,大的改變,可在她十三歲那年,當她遇見安生後,一切似乎開始偷偷的改變了。
  • 獲獎無數的《七月與安生》,你真的看明白了嗎
    獲獎無數的《七月與安生》,你真的看明白了嗎第53屆金馬獎的女主角得主有兩位,當時就非常讓人驚喜,她們兩個就是周冬雨和馬思純,而她們倆就是憑藉《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獲得的影后,她們兩個人還都是非常年輕的演員,當時是力壓範冰冰等大牌獲得的影后獎盃。
  • 周冬雨主演的《七月與安生》,這部片最成功的地方是什麼?
    曾國祥導演的《七月與安生》改編自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講述兩個13歲的小女孩從開始懵懵懂懂的相識相知到長大後相愛相殺的青春成長故事,帶給觀眾許多關於青春的緬懷和回憶。一部優秀的影片,離不開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是各元素綜合運用到一起的效果。
  • 《七月與安生》與原著的4個區別,結局發生逆轉?被贊真實且專業
    《七月與安生》與原著的4個區別,結局發生逆轉?被贊真實且專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七月與安生》的電視劇版,大家應該看到《七月與安生》的電影版,如果電視劇版本的《七月與安生》大家還沒來得及看,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講一下這裡面的故事情節吧,希望可以幫大家解讀一下沒看電視劇的困惑。
  • 沈月陳都靈適合《七月與安生》嗎?看到網友這樣評價,心涼了!
    關於《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大家一定不陌生,一部電影同時產生了2位金馬影后,周冬雨與馬思純在電影中的完美演繹,已經讓他們身上烙印上了「七月」與「安生」的印記。戲裡他們形影不離,戲外他們已經是非常好的朋友。關於這部電影拍成電視劇,先前已經有各種版本,誰敢來挑戰這兩位金馬影后呢?
  • 《七月與安生》周冬雨馬思純「相愛相殺」 曾國祥沒讓老爸曾志偉客串
    原標題:《七月與安生》周冬雨馬思純「相愛相殺」 曾國祥沒讓老爸曾志偉客串【摘要】 在韓寒和郭敬明的作品相繼被搬上大銀幕後,安妮寶貝的代表作《七月與安生》終於也將以電影的形式,於9月14日在大銀幕上呈現。今(30)日下午,該片在北京舉行了媒體看片會,電影導演曾國祥和監製陳可辛在映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七月與安生:家明才是那個「第三者」吧
    後來七月考上了高中,因為她本就文靜愛學習,安生學習不太好也不愛上學就上了技校。日子也一天天的走著 安生也常到七月那裡玩。後來她們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 ,而她們喜歡的是同一個人,或許是因為她們一起長大 所以一些喜好都差不多所導致,劇情裡的男主因為他的猶豫不定,既喜歡七月的安靜又愛安生的灑脫,這段三個人的感情糾結看了讓人很討厭男主,導致她們的友誼受到了影響。
  • 《流金歲月》有望成就《七月與安生》雙黃蛋?看到男主是他更穩了
    《七月與安生》的故事感覺也是脫胎於亦舒的《流金歲月》,連面目性格模糊的男主都是同樣叫家明,但後續的劇情發展不同。由此,也不得不客觀地評價一句:安妮寶貝的《七月與安生》真的有《流金歲月》的影子。這也算借鑑吧!作為閨蜜的兩個人,喜歡上了同一個男人的戲碼或許引起了不少人的膈應,但觀眾和讀者總會因為區別明顯的雙女主而忽略這個膈應。
  • 《七月與安生》:我們都想成為七月,最後卻活成了安生
    2016年上映的電影《七月與安生》,講述的是七月和安生兩個女孩從13歲開始相識相知、為一個男人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該片的兩位女主角周冬雨和馬思純,雙雙拿下第53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七月安分懂事,是大人眼中的乖乖女,安生放浪不羈,是大人眼中的頭疼女。4年後重溫這部劇發現,我們都想成為七月,最後卻活成 了安生。
  • 潮俗分析社:潮汕七月初七不僅僅是情人節,還是「阿婆生」!
    大家好,這裡是潮俗分析社,我是小社,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今天要分享的是潮汕人的七月初七「阿婆生」的節日。眾所周知,潮汕人沒有固定的信仰,類似佛教和道教,而是信奉「泛神」也就是信奉的「神明」非常之多。農曆七月初七,自古是「七巧節」,又被神話故事牛郎織女浪漫所渲染,也被稱為「情人節」,而潮汕保留著很多傳統習俗活動,在潮汕民間七月初七並不僅僅是情人節,還是「阿婆生」。在潮汕地區,「生」的意思也就是誕生,例如「五穀母生」、「土地爺生」,這些也都是「神明」的生日。也就是七月初七是「阿婆」的誕辰,那麼這位「阿婆」到底是何方神聖?
  • 《七月與安生》唯美亮相,聽到開頭的歌曲,我就已經沉迷!
    電影《七月與安生》,海報也正是因為電影,所以對於《七月和安生》這部電視劇,我也是有些想看,同時,我又想知道電視劇中又會怎樣呈現出兩個人錯綜複雜的關係!電視劇《七月與安生》,海報《七月與安生》作為青春劇,導演的這一段設置,令人驚訝。沈月和陳都靈,這兩個女孩一下子就吸引到了我。
  • 福鼎:《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六中喜獲省級表彰
    日前在全省《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活動在我校榮獲中學組組織獎;我校8名高一學生作品從萬篇作品脫穎而出,榮獲個人獎項。>楊舒雅 蘇嘉馨 夏婉玉 郭慧君林 瑜 卓 越 張思景 李 佳指導教師: 潘 安福建省語文學會、《海峽讀寫研究》雜誌社、《讀寫》雜誌編輯部、海峽語文網聯合開展「2020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活動,我校精心組織,踴躍參與。高一年段組織全段學生收視,並要求每生結合所思所感,認真抒寫。後擇優參賽,入選省賽的競寫作品角度新穎,質量上乘,今特以饗讀者。
  • 《七月與安生》影評
    我只記得7月份的《和安生》的名字。我覺得有一些百合的情節。所以當我們知道這部電影即將拍攝時,我們非常期待它。主陣容出來後,出現了一些暈眩。雖然他喜歡曾國祥,但畢竟是他第一任導演的作品。兩位女演員都沒有情緒激動,但在觀看電影後,他們不小心喜歡它,甚至說今年是。給我最大的驚喜中國電影。 周冬雨和馬思純都非常適合他們各自的角色,尤其是周冬雨,但曾指導居然拍出了兩個女孩的友情如此嬌嫩,難道它真的是直男?
  • 《七月與安生》大揭秘,七月和安生其實是一個人,知道為什麼嗎?
    七月與安生這部影片以友誼為主線,講述了一對好朋友之間的愛恨情仇。影片中七月與安生是一對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兩個人性格截然不同。安生是一個追求自由、活潑可愛的女孩子,她精靈古怪,很受人們的喜愛;七月是一個學習成績好、乖巧懂事的孩子,她時時照顧著叛逆的七月,這兩個人的性格完全相反,她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好朋友,也是因為她們心中都深藏著另外一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