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裔傳承農曆新年習俗 「團圓飯」不可或缺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5日電 據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報導,農曆新年將近,馬來西亞大街小巷散發新年味道,但近來,人們開始覺得「年味」越來越淡,有不少人認為過年,好像就只剩下一家人團聚的年夜飯了,吃過年夜飯就過了年。現代人面對各種壓力,加上農曆新年也漸漸趨向商業化的同時,究竟還保留了多少的華人新年傳統習俗?又融入了多少新派文化呢?

  農曆新年越來越趨向商業化,而新年傳統習俗也隨之時代的演變,逐漸失去原有的味道。對此,詩人黃建華中指出,何為新年,必須先從其原本的概念中理解。

  對他來說,新年是一個時間的概念。農曆新年是一個開始和結束的分界線。他指,從華人的成長背景和生活文化習慣來說,農曆年還是一個開始。

  他表示,「年」是個從開始走向結束,一個「圓」的意義,同時這也是一個「新」的意義。因為「圓」是有「圓滿」和「團圓」的意義存在,所以到了新年就是一個新的開始。

  他提到,新年也象徵了團圓、相聚、孝順、和諧、敬愛和除舊迎新的一種概念,對此,新年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一個圓滿的結束,當然也期待著另一個更圓滿的將來。

  對于越來越多人認為,農曆新年已經漸漸地失去了「年味」,而何為年味?黃建華解釋,年味必須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開始談起。

  他指出,在新年的時候,大家都會添購新衣,因為受到長輩們的影響,認為新年就必須買新衣和穿新衣來過年,而這樣才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意味。

  主持人蘇進川表示,這樣的傳統美德或是習俗,其實早已潛移默化地烙印在大家的腦海中,感覺上只有新年才可以買新衣。

  另一位主持人鄧佩銀則認為,或許不同的年代會有不一樣的衝擊和影響,因為在她小時候,並不是只有在新年才可添置新衣。

  對此,黃建華解釋,新一代人對新年的詮釋或許會不一樣,因為過去可能經濟條件沒有很好,可能會穿哥哥或是誰留下來的衣服。但如今,大家買衣服的原因是因為款式和潮流。

  他指出,在華人傳統裡象徵性最高的就是「團圓飯」。團圓飯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意義,不管你去了哪裡,多麼的困難,都還是要回家吃個團圓飯。「除了象徵團員的團圓飯外,新年裡還有不可或缺的象徵性食物,如腊味、海味、撈生及一些象徵美好寓意的年菜,以及年糕等。」

  黃建華提到,「團圓」,其實可以從家人開始,再擴散到朋友、親人的聚會上。其實這是個非常完美的概念,如今大家的生活都非常的繁忙,導致減少了見面。而到了新年,這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大家再進行聯繫見面的動力。

  他表示,在住的方面,每到新年前,大家都會為自己的住家進行裝飾、粉刷和大掃除等。

  「至於行,就是回家過年了。從回鄉過年這個過程裡,你可能會經歷好幾個小時的車程或塞車,但也阻止不了遊子們回家的心,所謂歸心似箭的心。」

  農曆新年前,大馬華裔家庭仍然維持著大掃除、貼春聯,裝飾家裡;電臺也會播放新年歌曲營造新年氣氛,而商家們也會製作新年廣告,傳遞新年氣氛同時,更推廣自家的產品。

  對於民眾紛紛表達對於各個節日,如今已經成為商家們的促銷的季節一事,詩人黃建華表示,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在商言商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在消費的角度來看,刺激消費會促進國內經濟的增長,成為一個推動力。

  他對於這類的商業廣告保持著正面的看法。他說,商家在刊登廣告時,除了帶出經濟效益外,廣告的背後也傳達一些新年的意義,一些美好的正能量。

  「比如,告訴你團圓、相聚、孝順、敬愛、送禮和除舊迎新等,廣告的背後隱藏了這樣的訊息,在我們接收到後,就會潛移默化地理解到這些意義。」

  此外,隨著時代的進步、網絡的普遍化、通訊及社交媒體的發達,新年傳統之一的寄賀年卡也逐漸被電子賀卡取代。詩人黃建華承認,本身隨著社交媒體的發達,已沒有了寄賀年卡的習慣。

  他表示,其本身在70和80年代,寄賀年卡是每年都必須做的事情。在高峰期,曾經試過寄出60到100張的賀年卡,而這其實就是溝通和聯繫彼此之間感情的一種做法。

  「雖然寄賀年卡的習慣也已經逐漸變少了。可是我還是會收到一些團體所發出的賀卡。」

  雖然如此,他提到,本身總是在想說寄賀年卡的習慣,是不是會在那一天獲得「重生」。黃建華解釋,根據他的理解,雖然寄賀年卡的人越來越少,惟如今仍有一些年輕人自製創意賀卡,而不是在購買市面上所販售的新年賀卡。

  「而他們所設計的賀卡,都非常新穎和有創意,所以我覺得寄賀卡這個概念,會不會再重新流行。」

相關焦點

  • 大馬巫裔協調員學唱中文歌曲 華人新年最忙碌
    大馬巫裔協調員學唱中文歌曲 華人新年最忙碌     出席新春團拜活動上,莫哈末沙烈(右起)高歌「愛拼才會贏」,即場獲得許石宣、許秋榮、許才孝和許徠福等人的喝彩。
  • 馬來西亞華人將春節當新年
    馬來西亞華人,每年都有兩個年好過,一是陽曆新年,一是農曆新年。一般上,華人對陽曆新年比較冷漠,相反的,對農曆新年,則熱情洋溢寵愛有加。  買年貨,肯定是指農曆年,貼春聯,也肯定是指農曆年。購新衣、大掃除、遊子歸鄉、吃團圓飯,無一不是衝著農曆年而來。  如果說「年」是一對孿生子,無庸置疑,華人是有偏愛。偏愛的是農曆年。
  • 東南亞十國如何過農曆新年
    幾千來,中國的文化習俗遠播東南亞,至今成為傳統;東南亞的物產和文化也傳播到中國,融入中國文化中成為一種珍貴的元素。    中國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從除夕到正月初叫「過年」。在中國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體制之前,中國行農曆,正月初一是元旦節。中國引入西曆即公曆之後,公曆正月初一成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則成為春節。這是中國春節的歷史變遷和沿革。
  • 團圓飯!教你如何用英文介紹農曆新年
    華人最重要的節日便是新年啦!如果要跟老外介紹我們的農曆新年,你會說嗎?比如團圓飯、打麻將的英文怎麼講?春聯、紅包、鞭炮又怎麼說?今天就來一次學起來吧新年相關單詞· Chinese New Year’s Eve 除夕夜· red envelopes/ red packets 紅包· reunion dinner 團圓飯
  • 新年熱詞:「除夕」「團圓飯」的英語怎麼說?
    2021春晚2021 Spring Festival Galalive新年到了,平時學了那麼多的英語知識,「除夕」「團圓飯」的英語怎麼說?你都知道怎麼說嗎?今天小偉老師帶大家來學習一下!Since Chuxi in Chinese means removing the old, most of the activities during New Year's Eve centers on removing the old and evil and pray for the best.中國農曆每年最後一天、也就是新年前夜被稱為「除夕」。
  • 春節習俗:為什麼要在農曆臘月二十八這一天發麵做饃?
    新年的鐘聲越來越近了,狗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不知道小夥伴們對新年的習俗都有多少了解呢?在接下的幾天裡,小道我會每天跟小夥伴們聊一聊春節的習俗,陪小夥伴們一起過大年哦~那麼今天是農曆的臘月二十八,在這一天都有什麼習俗呢?
  • 美國加州參議院全票通過慶祝中國農曆新年決議案
    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在州一級參議院通過的有關慶祝農曆新年的決議案。  夏樂柏參議員在向加州參議院提交議案時表示,2015年2月19日是即將到來的農曆初一,是在世界各地的包括美國在內的亞裔社區特別慶祝的節日,而在加州將有數以百萬計的華裔、韓國、越南社區居民慶祝農曆新年。  「農曆新年是亞太裔家庭團圓,慶祝豐收的日子。
  • 赤道上「沒有春天」的春節:馬來西亞華人如何過農曆新年?
    馬來西亞華人稱春節為農曆新年,一來與西曆新年區別,二來也合乎本地氣候的常識。而本地各族則稱華人過年為Chinese New Year和馬來文的Tahun Baharu Cina,意即華人新年。過年前一兩個月,各大商場、店鋪和街道上都掛滿了新年的裝飾。政府部門和政治人物也掛上了布條,向華人賀年。
  • 南美過農曆新年花樣繁多 必須連續3年燒卡通紙娃娃
    國際在線報導(駐南美記者王覺眠):在中國農曆新年期間,包餃子、放鞭炮、吃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此外,祖國各地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迎新年節目。那麼,在南美,人們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辭舊迎新的呢?哥倫比亞人充滿激情,在新年鐘聲要敲響的時候,人們都擁到廣場,或者海邊,在無處不在的音樂節拍之下,又唱又跳,人們互相親吻,互祝新年快樂,相互祝酒,以求新的一年的生活像音樂一樣充滿活力和激情。 哥倫比亞還有一個新年燒紙娃娃的習俗。
  • 美國政要賀詞為啥說"農曆新年"而非"中國新年"?
    原標題:一再祝賀「農曆新年」而非「中國新年」,美國政要賀詞為啥這麼說?【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北京時間2月8日,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羅伯特•帕拉迪諾諾通過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以視頻的方式用中文發表新年賀詞,並讚許中國農曆2019年生肖「豬」是誠實、堅強和勇氣的象徵,是美國人高度崇尚的美德,他還代表美國政府和人民以及美國國務卿送上了豬年的美好祝福。
  • 馬來西亞推出五大民族節日郵票 包括中國農曆新年
    馬來西亞推出五大民族節日郵票 包括中國農曆新年
  • 恭賀新禧‖你知道的新年習俗都有哪些呢?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在傳承發展中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 「團圓飯」,傳統節日春節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習俗活動之一
    「團圓飯」,傳統節日春節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習俗活動之一哈嘍大家好,歡迎閱讀歷史社會趣味雜談帶來的精彩內容,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為:「團圓飯」,傳統節日春節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習俗活動之一。「團圓飯」作為傳統節日春節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習俗活動之一,不僅展現了傳統節日的特色,同時還表達了群眾的精神需求。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新年都有一個標誌性的活動就是「團圓飯」。其舉行的時間主要在大年三十(或者是二十九),即新年的前一天。在這一天裡,全家人會聚集在一起,享用各種美味佳餚,共度舊年的最後一天,迎接新的一年。
  • Happy new year,新年隨思~
    伴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一年一度的寒假也逐漸拉開了帷幕。這幾天家家戶戶都很忙碌,如筆者所在的中原地帶小縣城,熱熱鬧鬧的年貨大街,擠滿了排隊買年貨的人。往日唯恐避之不及的喧囂與嘈雜似乎也成了新年交響曲中不可或缺的旋律,過年嘛,不就圖個熱鬧嗎?
  • 2021過年放假安排時間表:2021年農曆新年放幾天假
    2021過年放假安排時間表:2021年農曆新年放幾天假  春節又叫「年節」、「大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春節是新的開始,預示著新的希望。那麼2021年春節過年時候放假安排是如何?會放幾天假?一起和閩南網小編來看看吧。
  • 日本的新年及相關習俗的由來
    對於中國人來說,農曆的春節才是傳統意義上的新年,而對於我們的鄰居日本來說,公曆的元旦就是新一年的開始。從飛鳥時代至明治初期的一千多年間,日本一直是效仿中國唐朝,在農曆的正月慶祝新年。最早日本的新年是祭祖以及向歲神祈求豐收的節日,後來在宮廷和民間發展,今天所見的日本新年習俗很多保留了江戶時代後期的形式。
  • 大馬柔佛州華人官員:華裔強項是擁有全球聯繫網
    大馬柔佛州華人官員:華裔強項是擁有全球聯繫網
  • 潮汕過年,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潮汕地區的過年習俗,在外地人看來總是難免有些繁雜和瑣碎。在過年前,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大掃除,俗稱「彩囤」,一般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幾號開始,把家裡裡裡外外都清洗一遍,包括天花板和窗戶。在除夕前幾天,就開始製作粿品,用來「謝神」,「水殼龜」、「紅粿」都是用過年前就準備好的糯米粉做成。
  • 新年到,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大盤點,你都知道嗎?快幫孩子收藏
    春節指的是農曆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傳承發展中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春節寓意著除舊布新,在這一天,人們會祭神拜祖、祈求豐年。關於春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
  • 印尼華人"過年"拜祖先吃團圓飯
    祖籍中國福建省南安市的黃印華現任印尼華裔總會執行主席,是第二代華人。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他數十年僑領生涯致力和堅持的「大事」。《印尼商報》供圖 攝「家庭祭拜祖先、除夕夜吃團圓飯,晚上到寺廟張羅安排華人跨夜燒香禮佛事宜」。黃印華說,在中華傳統文化保存較好的棉蘭地區,「過年」是華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