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為什麼要在農曆臘月二十八這一天發麵做饃?

2020-12-22 天師府的小瓶子

今天已經廿八啦,小夥伴們應該已經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吧?新年的鐘聲越來越近了,狗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不知道小夥伴們對新年的習俗都有多少了解呢?在接下的幾天裡,小道我會每天跟小夥伴們聊一聊春節的習俗,陪小夥伴們一起過大年哦~那麼今天是農曆的臘月二十八,在這一天都有什麼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說到農曆的廿八,我國民間有民謠唱到「二十八,把面發」或者是「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其實從字面就能看出來,在這一天開始,人們就要準備新年的主食了。南北方由於氣候和飲食習慣的不同,吃的主食也不一樣。不過即便是不同,但是大家還是心照不宣的都選擇在這一天去準備主食。那麼為什麼要在廿八這天準備主食呢?

因為傳統的春節當中,臘月二十六和二十七兩天,人們大都會準備多年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一天才會準備主食,在古代的時候沒有發酵粉這類物品,主食類的東西更容易壞一些。所以在臨近年關的時候才會準備大年初一到初五的時候全家人要吃的主食。

傳統的風俗認為,初一到初五的時候人們最好在家中休沐,不事生產,不要做工,不要開火。所以初一到初五的食物最好都是過年之前準備好的,這樣的既不會沒有吃食,也不會再過年的時候動手而衝撞了習俗。

不同地區的人在廿八這一天其實準備的也是有一些不同的,例如山西省的人會在廿八這天就蒸好饃饃等著過年,而河南省的人會不但蒸饃還要炸圪塔。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則是在二十八這天發好面,等到二十九的時候才去蒸饅頭。且有些地方也會選擇在這一天貼窗花,增加新年氣氛。

臘月二十八開始其實已經算是過大的團圓年了,周圍的親戚已經開始走動一起吃團圓飯。所以現在開始已經算是在年裡了哦~小道就現在這裡給小夥伴們拜個年吧~新年快樂~

相關焦點

  • 臘月二十八是什麼日子 農曆臘月二十八有什麼傳統習俗
    臘月廿八是中國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八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各地風俗有所不同,如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地區、安徽省宿松與太湖交界之處的地方有許多姓的人家是在臘月二十八過年。
  • 臘月二十八,發麵蒸饃饃,好看又好吃的棗山饃,寓意美好團圓!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從這句民謠中就能知道了,到了農曆臘月二十八這天,家家戶戶都會發麵蒸饃,準備過年的主食了。老北京還有句民間諺語說,「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饃饃」,為什麼二十八發麵,二十九才蒸呢?是因為以前沒有速發酵母粉,都需要用老面肥發麵,冬天溫度又低,發麵時間長,所以大家都是在年二十八把面揉好,發酵一晚,到了二十九了才能發好面,動手蒸饅頭。
  • 臘月二十八的習俗你知道幾個?蒸饃發麵貼花花?老農:還少一個
    到了臘月二十八,距離除夕夜就真的沒幾天了。很多人知道除夕和初一有很多習俗,各種講究,卻不是到在這兩天之前,也是每天都有每天的事情做。俗話說:「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這短短一句話裡,提到了臘月二十八的哪些習俗呢?
  • 春節習俗有哪些?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春節習俗有哪些?臘月二十三—糖瓜粘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 春節傳統習俗|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
    春節傳統習俗|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鼠年大吉,生活事業蒸蒸日上臘月二十八,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二十八,蒸饃炸圪塔」、「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等說法。
  • 臘月二十八發麵蒸饅頭的習俗各地也不同呢!
    臘月二十八一到來,就寓意著我們距離春節只有三天的時間了,家家戶戶在這個時候都要開始準備新年過程中所要吃的主食。因為大理或者米飯之類的食品存儲時間比較短,所以通常都會選在臨近春節的這一天進行製作,在我國的不少地區,都選擇了發麵中饅頭,這些地區的饅頭做的各有各的花樣,各有各的特色。
  • 【春節習俗】二十九,蒸饅頭
    春節民俗之「大年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被稱為小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中國農曆有大小月之分,所謂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臘月為小月,二十九這一天就是這一年最後一天。那麼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過年的各種準備活動都要在這天進行完。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 臘月二十八,發麵蒸饃貼花花
    農曆臘月二十八了,年味越來越濃。今天又有哪些習俗呢?一、發麵、蒸饅頭我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的說法。民間傳統風俗,臘月二十六、二十七家家戶戶要準備過年吃的雞鴨魚等肉類,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開始準備過年的主食——蒸饅頭了。蒸饅頭寓意來年日子過得蒸蒸日上有個好彩頭。常言到「三裡不通俗,十裡改規矩」。臘月二十八這天全國各地風俗有所不同,這天有的地方開始發麵,有的地方已經開始蒸饃。北京人在這天是「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 臘月二十八發麵蒸饅頭貼窗花,正月初六老人要吃壽桃
    今天是發麵、蒸饅頭、貼窗花的日子,在北方臘月二十三就開始過年了,過年前的講究很多,今天是2月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東北俗話說二十八,把面兒發;二十九,蒸饅頭 ,這是傳統的東北習俗,今天二十八,明天二十九,緊接著就過年啦,今天要做蒸饅頭的前提工作,東北傳統習俗今天把面發一下;現在大部分當天饅頭就能蒸好
  • 各地春節習俗種類繁多,但這些習俗竟然很少有人知道!
    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即將接近尾聲,伴隨著它的結束我們鼓起勇氣迎來了新的一年,金豬年。給大家拜個晚年,祝大家豬年諸事順利,喜樂安康。今天小編帶你了解下各地的春節習俗,領略一下我大中國各地風土人情。現在跟隨我的腳步看一看中國人的年是怎麼過的。很多外國朋友形容中國人的春節是宇宙第一的節日,聲勢浩大極其隆重。
  • 來看看春節都有哪些諺語習俗呢?
    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室外屋內,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乾乾淨淨迎新春。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 「創作開運禮」「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今天要做5件事
    眼看馬上就要過年了,距離春節越來越近,老百姓們也都開始認忙年中,不管是趕大集買年貨,還是其它的一些習俗,都能反映出民間的風俗文化,其背後也有重要意義。就有俗語表示,「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臘月二十八都要幹啥呢?
  • 美麗河北e起過年|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生活蒸蒸日上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八。除夕的腳步越來越近,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這一天還有哪些風俗,快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資料圖。如今,外面賣的饅頭花樣繁多且價格不貴,所以平日自己發麵蒸饃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每到年關,很多人還是會按照老輩傳下來的習慣,在臘月二十八這天發麵,準備第二天蒸饅頭。打年糕年糕是為春節製作的糕就稱為「年糕」,因為「糕」與「高」諧音,過年吃年糕含有「年年高」的美好祝願。
  • 臘月二十八,年饃蒸起來,這個傳統棗山饃做法簡單,快收藏!
    我起床後看見我媽在那揉面,才想起來今天是臘八二十八,按照過年的傳統俗,二十八是要發麵蒸饅頭的大日子。我媽蒸的饅頭都是圓圓胖胖的普通饅頭,因為以前過年這段時間忙著走親訪友,也不會再有時間發麵蒸饅頭,所以都會趕在臘月二十八的時候把年饃蒸好,家裡人口多的會蒸好好幾鍋的大饅頭,足夠一家人吃到正月十五左右的。
  •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年味兒漸濃,辛苦一年的您回家了嗎
    年關將至「臘月二十八,把面發」,經過了前兩日的殺年豬和宰公雞,過年時要吃的肉類也準備得差不多了,到了二十八這一天就該準備麵食了。農曆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一個節日,它的到來預示著新一年的開始,人們通常把正月初一作為春節的正日子,可是這年前忙碌的準備工作以及奔波在返鄉路上的過程,不也是年味兒的一種體現嗎?
  •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那臘月二十八有什麼傳統習俗麼?下面小編就帶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老北京風俗——
  • 進了臘月門,9種習俗,5種禁忌,一定要遵循!
    臘月初八喝臘八粥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腐」與「福」有相似的發音,做豆腐意味著「在新年收穫幸福以及福氣」。在古代,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主要還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
  • 注意:今年臘月二十八貼對聯 過了就不能再貼!有講究
    今天就隨著小編給你講述為何過了臘月二十八就不能再張貼對聯!臘月廿八指中國農曆年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八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 過年習俗和禁忌 !萬用萬靈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還有十來天就到了我們盼望已久的春節了,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呢。那麼你知道我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呢?小編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
  • [春節民俗]農曆臘月二十五——忙年忙、磨豆腐
    那麼,中國人在籌備年夜飯的過程中,都有哪些習俗呢?磨豆腐、燉大肉、宰雞鴨、逛大集、發麵蒸花饃……快來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吧。&nbsp&nbsp&nbsp&nbsp忙年:農曆正月初一是傳統節日春節,這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為了過春節,人們早早就做準備,一般從上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一直忙到除夕。人們要為過年準備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貼對聯,要準備鞭炮等等。那麼,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這大概一周的時間,為春節所做的準備稱為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