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一到來,就寓意著我們距離春節只有三天的時間了,家家戶戶在這個時候都要開始準備新年過程中所要吃的主食。因為大理或者米飯之類的食品存儲時間比較短,所以通常都會選在臨近春節的這一天進行製作,在我國的不少地區,都選擇了發麵中饅頭,這些地區的饅頭做的各有各的花樣,各有各的特色。
這饅頭在山東地區,主要是指蒸餑餑,這種傳統美食在山東的膠東地區尤其有名。在山東的膠東地區,它已經遠遠超出了食品的範疇形成了一種面點文化。在臘月二十八到來的這一天交通的女孩子們,不分男女老少通通都要出來露一手,大家憑藉自己的心靈手巧把饅頭做成各式各樣的形狀,上了籠屜之後都格外可愛,並且出鍋後還會進行點綴和花樣的設計。
在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山西太原的人們要整整蒸好饅頭和糕點兩籠屜的數量才算足夠。河北人在這一天所要做的麵食糕點叫做棗花,也是早早的就起床開始全家人著手,準備把這個當做新年彩頭和吉利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這麼多城市裡面,只有北京人與眾不同,好像是慢了半拍兒一樣,29的時候才剛剛把面發好,準備做饅頭和糕點之類的東西。
雖然饅頭並不是什麼貴重高尚的食品,但是饅頭和糕點在新年中依舊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做糕點和饅頭的時候是是的哦有講究的,這一天人們不可以隨便出去串門,特別是在食物已經上了之後開始發麵蒸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出去串門了,之後就要在爐底放入更多的柴火,保證糕點不會受到影響,而會發的更好。
新年將近各地的傳統特色自然也是我們所要關注的,旅遊和美食,一直都是分不開的。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們體會到全國各地,關於麵食的春節傳統,倘若正在旅行途中的,你發現有什麼可以自己親自去感受一下的,不妨就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