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發麵蒸饅頭的習俗各地也不同呢!

2020-12-22 粵遊紀

臘月二十八一到來,就寓意著我們距離春節只有三天的時間了,家家戶戶在這個時候都要開始準備新年過程中所要吃的主食。因為大理或者米飯之類的食品存儲時間比較短,所以通常都會選在臨近春節的這一天進行製作,在我國的不少地區,都選擇了發麵中饅頭,這些地區的饅頭做的各有各的花樣,各有各的特色。

這饅頭在山東地區,主要是指蒸餑餑,這種傳統美食在山東的膠東地區尤其有名。在山東的膠東地區,它已經遠遠超出了食品的範疇形成了一種面點文化。在臘月二十八到來的這一天交通的女孩子們,不分男女老少通通都要出來露一手,大家憑藉自己的心靈手巧把饅頭做成各式各樣的形狀,上了籠屜之後都格外可愛,並且出鍋後還會進行點綴和花樣的設計。

在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山西太原的人們要整整蒸好饅頭和糕點兩籠屜的數量才算足夠。河北人在這一天所要做的麵食糕點叫做棗花,也是早早的就起床開始全家人著手,準備把這個當做新年彩頭和吉利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這麼多城市裡面,只有北京人與眾不同,好像是慢了半拍兒一樣,29的時候才剛剛把面發好,準備做饅頭和糕點之類的東西。

雖然饅頭並不是什麼貴重高尚的食品,但是饅頭和糕點在新年中依舊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做糕點和饅頭的時候是是的哦有講究的,這一天人們不可以隨便出去串門,特別是在食物已經上了之後開始發麵蒸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出去串門了,之後就要在爐底放入更多的柴火,保證糕點不會受到影響,而會發的更好。

新年將近各地的傳統特色自然也是我們所要關注的,旅遊和美食,一直都是分不開的。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們體會到全國各地,關於麵食的春節傳統,倘若正在旅行途中的,你發現有什麼可以自己親自去感受一下的,不妨就行動起來吧!

相關焦點

  • 臘月二十八發麵蒸饅頭貼窗花,正月初六老人要吃壽桃
    今天是發麵、蒸饅頭、貼窗花的日子,在北方臘月二十三就開始過年了,過年前的講究很多,今天是2月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東北俗話說二十八,把面兒發;二十九,蒸饅頭 ,這是傳統的東北習俗,今天二十八,明天二十九,緊接著就過年啦,今天要做蒸饅頭的前提工作,東北傳統習俗今天把面發一下;現在大部分當天饅頭就能蒸好
  • 臘月二十八是什麼日子 農曆臘月二十八有什麼傳統習俗
    臘月廿八是中國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八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各地風俗有所不同,如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地區、安徽省宿松與太湖交界之處的地方有許多姓的人家是在臘月二十八過年。
  • 臘月二十八,發麵蒸饃貼花花
    農曆臘月二十八了,年味越來越濃。今天又有哪些習俗呢?一、發麵、蒸饅頭我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的說法。民間傳統風俗,臘月二十六、二十七家家戶戶要準備過年吃的雞鴨魚等肉類,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開始準備過年的主食——蒸饅頭了。蒸饅頭寓意來年日子過得蒸蒸日上有個好彩頭。常言到「三裡不通俗,十裡改規矩」。臘月二十八這天全國各地風俗有所不同,這天有的地方開始發麵,有的地方已經開始蒸饃。北京人在這天是「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 春節傳統習俗|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
    春節傳統習俗|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鼠年大吉,生活事業蒸蒸日上臘月二十八,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二十八,蒸饃炸圪塔」、「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等說法。
  • 【春節習俗】二十九,蒸饅頭
    「過小年夜,蒸饅頭」習俗 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人們在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準備好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後,到了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都是從臘月二十八準備主食。 為什麼有「過小年夜,蒸饅頭」民俗呢?其實主要就是吃麵食。麵食是指主要以麵粉製成的食物,除了饅頭外,還有麵條、花卷、油條、麻什、燒餅、餃子、包子、餛飩、麻花等,風味各異,品種繁多。
  •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那臘月二十八有什麼傳統習俗麼?下面小編就帶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準備主食了,發麵,在過去沒有速效發教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擱, 發麵不愛壞, 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 ,準備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發出來了,二十八這天開始蒸棗花就是蒸帶棗的,這些帶餡的。
  • 臘月二十九,發麵蒸饅頭,新的一年蒸蒸日上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按照習俗,臘月二十九是發麵蒸饅頭的日子,也是展示廚藝的好機會。別看這蒸饅頭簡單,這過年蒸饅頭可不是隨隨便便地做,一定要精心製作。在過去,蒸出來的饅頭是要跟鄰裡之間交換的!聽說,原來在蒸好的饅頭上面,還要點上五個紅點兒,臘月二十八,除了蒸饅頭,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
  • 臘月二十八的習俗你知道幾個?蒸饃發麵貼花花?老農:還少一個
    到了臘月二十八,距離除夕夜就真的沒幾天了。很多人知道除夕和初一有很多習俗,各種講究,卻不是到在這兩天之前,也是每天都有每天的事情做。俗話說:「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這短短一句話裡,提到了臘月二十八的哪些習俗呢?
  • 臘月二十九有哪些習俗?臘月二十九祭祖蒸饅頭
    因此,臘月二十九不僅有「蒸饅頭」,還有「上墳請祖上大供」等習俗。那麼,臘月二十九究竟是什麼日子,都有哪些習俗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臘月二十九有哪些習俗吧。臘月二十九是什麼日子?2、民謠稱」臘月二十九 ,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像,把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在天津大家還會在這一天到喬香閣請中國結,取「喬香納福」之意。
  •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俗話說:「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可見到了臘月二十八這一天,無論是發麵還是蒸饅頭,總而言之,各家各戶都要開始準備主食。在這天,山西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也有「二十八,蒸饃炸圪塔」的說法。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雖然說現在超市裡什麼樣的饅頭都是應有盡有,也很少有人會自己在家發麵蒸饅頭了,但是這充滿「年味兒」的習俗我們還是應該去好好了解的。
  • 美麗河北e起過年|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生活蒸蒸日上
    過去社會發展低下,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麵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為舊俗認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的緣故。節日習俗資料圖。
  • 春節習俗:為什麼要在農曆臘月二十八這一天發麵做饃?
    新年的鐘聲越來越近了,狗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不知道小夥伴們對新年的習俗都有多少了解呢?在接下的幾天裡,小道我會每天跟小夥伴們聊一聊春節的習俗,陪小夥伴們一起過大年哦~那麼今天是農曆的臘月二十八,在這一天都有什麼習俗呢?
  • 「創作開運禮」「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今天要做5件事
    眼看馬上就要過年了,距離春節越來越近,老百姓們也都開始認忙年中,不管是趕大集買年貨,還是其它的一些習俗,都能反映出民間的風俗文化,其背後也有重要意義。就有俗語表示,「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臘月二十八都要幹啥呢?
  •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年味兒漸濃,辛苦一年的您回家了嗎
    各地風俗不同,一些地區臘月二十八就已經過年了很久以前,在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區,就有二十七製作豬肉,二十八凌晨祭神然後舉家外逃避難,正月初一返鄉,初二走親訪友,初三祭祖,初四繼續訪友的風俗習慣。安徽宿松與太湖交界處,也流傳著臘月二十八過年的習俗。
  •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瀋陽人忙著打年糕蒸饃貼窗花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最紅火的傳統節日,也是闔家團圓的時刻,在我們的北方有一句民謠:」二十八、貼窗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到農曆臘月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打年糕蒸饃貼窗花,不論是發麵還是做饃,我都很擅長,貼窗花則是家裡孩子的事情。
  • 過年蒸饅頭是傳統習俗,但這樣的饅頭才適合過年蒸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北方過年一直有蒸饅頭的習俗,。饅頭是發麵做的,蒸的時候會發起來, 所以也象徵會發財,發家。而且以前很少有賣饅頭的,如果過年不蒸上兩鍋饅頭,到過年的時候很可能沒有饅頭吃。所以在過年之前先蒸上兩鍋饅頭存起來。
  • 臘月二十九,除了去打酒、蒸饅頭,還有其他的習俗嗎
    民謠又稱「二十九,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除了蒸饅頭,臘月二十九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呢?一、臘月二十九,去打酒民謠稱:「二十九,去打酒」,春節期間,不論是祭祖還是宴請,自然少不了酒。俗話說「無酒不成席」,所以,對於古人來說年前打酒成了必須要做的事。
  • 年前一周忙點兒啥|臘月二十九 祭祖蒸饅頭
    民謠稱」臘月二十九,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像,把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在天津大家還會在這一天到喬香閣請中國結,取「喬香納福」之意。「臘月二十八,把面發」,這發了的面,自然也就要用來蒸饅頭啦,因此民謠中自然也就有了「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的說法。在我國春節的民俗中,在這天要把臘月二十八已經發好的白面蒸成饅頭,誰家的饅頭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裡,誰家就會蒸蒸日上,討個好彩頭。
  • 臘月二十八,發麵蒸饃饃,好看又好吃的棗山饃,寓意美好團圓!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從這句民謠中就能知道了,到了農曆臘月二十八這天,家家戶戶都會發麵蒸饃,準備過年的主食了。老北京還有句民間諺語說,「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饃饃」,為什麼二十八發麵,二十九才蒸呢?是因為以前沒有速發酵母粉,都需要用老面肥發麵,冬天溫度又低,發麵時間長,所以大家都是在年二十八把面揉好,發酵一晚,到了二十九了才能發好面,動手蒸饅頭。
  • 來看看春節都有哪些諺語習俗呢?
    二、過年諺語都有哪些呢:臘月二十三糖瓜沾;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很多地方有著吃糖瓜祭灶王爺的習俗。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稟報你家的情況,於是,家家戶戶都用糖瓜來祭灶王爺,讓他嘴裡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說好話,以討來年越過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