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親子之間有了更多的時間在一起相處,原本是一次絕好的可以增進親子感情的機會,但很多家長卻叫苦不迭,巴不得學校趕緊開學。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在親子日夜的相處期間發生了很多衝突,導致家長頭疼。那親子之間如何溝通,如何化解衝突呢?
在講課之前,我想先講一個我的故事,我是2011年考過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自認為我和兒子之間的關係是很不錯的,我覺得我尊重他,理解他,並給他自由和民主。但2012年的一天,一件事打破我的幻想。記不得是因為什麼事情了,只記得我站在那裡說了一個多小時,兒子都一言不發,就直直的站在陽臺,不反駁也不動,像極了小時候的我。我實在是太累了,就說「兒子,我說了這麼多,你都不吭氣,我站的實在是累了,你要站能站在客廳嗎?」他還是沒有說話,但是從陽臺站到了客廳,那時我感到了深深的無助,最他實在瞌睡了,才去睡覺,那年他13歲,上初二。面對他的沉默,我無能為力,極為挫敗。於是我開始搜索如何做好親子溝通,終於,我在南京大學看到了一個培訓,「親子溝通技巧中級講師」,我看到一絲曙光,完全沒看到3800元的學費,以及食宿路費自理。那時的我,只想搞好和兒子的關係,而實際上何嘗不是為了化解我的焦慮呢。3800元的學費加來回的路費食宿,對當時的我來說,不是小數目,但我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學習用了四天三晚,很累,但也很充實。
回來後不久的一天,我們準備吃飯,飯做好了,叫了幾次,兒子依然坐在在沙發上看書,紋絲不動。我有些怒了,正想發火,忽然想到我學習的技巧,「我信息」,也就是孩子的行為加家長的感受以及孩子行為帶給家長的影響。於是我心平氣和的跟兒子說「兒子,飯做好,已經上桌,叫你吃飯叫了幾次,你都沒有動,我覺得有些生氣,飯菜都要涼了,我們不知道要不要等你。」說完後,我正在想有沒有效果,兒子抬頭看了我一眼沒有說話,就過來開始吃飯。我驚呆了,竟然真的有效。我兒子在別人眼裡,特別懂事,只有我知道,做他的媽媽,那是真不容易,軟硬不吃。這件事過後,又發生了一件事。老師讓家長給孩子聽寫單詞,要求必須都要寫在紙上。兒子覺得口述也是一樣的效果,反正會了就可以嘛,堅持不寫,只用口述。我們倆僵在了那裡,不知道該怎麼辦,來硬的?他不會聽的,由他?我又覺得不合適,而且我也覺得不舒服。這時我想到了我學習到「雙贏策略」,於是我這樣跟兒子說「兒子,你看老師要求聽寫寫在紙上,是覺得有時說和寫之間可能會發生誤差,表述準確,不一定能寫正確,所以還是建議寫下來。那你覺得呢,會了就可以了,也對。你想想,怎麼樣就能既滿足老師的要求(其實也是我的需求),也能滿足你的要求,我們想個辦法,好嗎?」我把問題拋給了兒子,他歪著腦袋想了想說:「這樣吧,一半一半,我寫一半,口述一半,你看怎麼樣?」我說,好。於是我們開始聽寫單詞,他也不再對抗。結果是,我們順利的聽寫完了單詞,而他也全部都寫在了紙上。他對抗的其實不是寫單詞,而是我的態度。這就是我開始學習親子溝通的過程。也是我今天想把這個課程推薦給您的原因。每一個關係都是需要溝通的,溝通好了,關係和諧,感情加深,沒有溝通好,關係破裂,仇恨相加。親子關係原本是一種最讓人愜意,滿意和溫暖的關係,但是現實中卻發生了很多讓人悲哀的事情。網絡上,一個接一個的不是孩子離家出走,就是自殺的消息,去年至今,竟然連續出現了幾起孩子殺害父母的案例,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內心無比沉重難過。哪一個父母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不是充滿了期待和希望,有哪一個父母會想到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會去自殺,甚至把刀伸向父母?每當出現一個事件,總會有人說,孩子有問題,家長肯定有責任。是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不是,中國家長是世界上所有父母中,是為了孩子最願意奉獻自己,犧牲自己的父母。是父母不責任嗎?我們看到有陪娃寫作業,考出教師證的,有為了孩子能吃好,快把自己變成大廚的。為了兒子,我也學會了炸油條,蒸包子,做雞蛋灌餅,做麵包。我的一個戰友,為了孩子,很多年不出去遊玩,孩子高三那年,謝絕一切來訪,拒絕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活動。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嗎?
當孩子惹禍,或者引發了社會問題,大家都會譴責他們的父母,認為都是父母的錯。可是有誰幫助過這些父母呢?有誰告訴他們錯在了哪裡?怎麼去糾正?養育一個孩子,為他的身心健康承擔全部責任,把他教養一個具有社會功能並能為社會做貢獻的人,還有什麼工作比這更困難呢?但是這個困難的工作卻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了,有人說,祖祖輩輩不就是這樣過來的嗎?親,現在的世界和我們祖輩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的那一套,也許有些已經不適用了。所以我們需要學習,學習一套適合現在親子相處的課程。這就是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一套課程「父母效能訓練」,也就是我們說的親子溝通技巧。父母效能訓練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託馬斯.戈登創立,一個風靡全球的父母培訓教程,這個課程向父母教授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並循序漸進的提出建議,以解決家庭衝突,讓每個人在衝突中都贏。這個課程會幫助您學會,如何避免成為一位縱容型型父母,如何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願意聽,如何教孩子保留他們的問題並自己解決,如何使用沒有輸家的辦法解決衝突,如果我們運用的好,就會讓教育孩子變得輕鬆高效,減少家庭戰爭,少發脾氣,不說謊話,不再使用懲罰。無論是剛學會走路而尋求獨立的孩子,還是開始叛逆的青少年,您都會發現,這個課程都會幫助你養育一個充滿責任心,塑造一個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家庭環境。以往我出去講課,總想用兩個小時就講完這些,後來我發現,雖然當時家長聽後都覺得不錯,但是真正的操作還是有困難,所以這次我想選用更詳細的講解,讓每一個環節的技巧都讓大家真正的學會,並能去使用,所以,我們的課程可能會慢些,希望在之後的課程裡您能耐心一些,在後面,會教給大家如何界定孩子的行為,如何避免12個「絆腳石」的使用,怎麼找到問題的歸屬,當孩子有問題時怎麼解決,當家長有問題時怎麼處理,當孩子和家長同時都有問題時又該怎麼辦,孩子大了,價值觀與我們不同,如何平衡?關係和諧了,該如何維護。如果你願意,每天十分鐘,同我一起去收穫孩子帶給你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