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做好親子溝通 一

2020-09-22 心理諮詢師李雄姿

疫情期間,親子之間有了更多的時間在一起相處,原本是一次絕好的可以增進親子感情的機會,但很多家長卻叫苦不迭,巴不得學校趕緊開學。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在親子日夜的相處期間發生了很多衝突,導致家長頭疼。那親子之間如何溝通,如何化解衝突呢?

在講課之前,我想先講一個我的故事,我是2011年考過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自認為我和兒子之間的關係是很不錯的,我覺得我尊重他,理解他,並給他自由和民主。但2012年的一天,一件事打破我的幻想。記不得是因為什麼事情了,只記得我站在那裡說了一個多小時,兒子都一言不發,就直直的站在陽臺,不反駁也不動,像極了小時候的我。我實在是太累了,就說「兒子,我說了這麼多,你都不吭氣,我站的實在是累了,你要站能站在客廳嗎?」他還是沒有說話,但是從陽臺站到了客廳,那時我感到了深深的無助,最他實在瞌睡了,才去睡覺,那年他13歲,上初二。面對他的沉默,我無能為力,極為挫敗。於是我開始搜索如何做好親子溝通,終於,我在南京大學看到了一個培訓,「親子溝通技巧中級講師」,我看到一絲曙光,完全沒看到3800元的學費,以及食宿路費自理。那時的我,只想搞好和兒子的關係,而實際上何嘗不是為了化解我的焦慮呢。3800元的學費加來回的路費食宿,對當時的我來說,不是小數目,但我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學習用了四天三晚,很累,但也很充實。

回來後不久的一天,我們準備吃飯,飯做好了,叫了幾次,兒子依然坐在在沙發上看書,紋絲不動。我有些怒了,正想發火,忽然想到我學習的技巧,「我信息」,也就是孩子的行為加家長的感受以及孩子行為帶給家長的影響。於是我心平氣和的跟兒子說「兒子,飯做好,已經上桌,叫你吃飯叫了幾次,你都沒有動,我覺得有些生氣,飯菜都要涼了,我們不知道要不要等你。」說完後,我正在想有沒有效果,兒子抬頭看了我一眼沒有說話,就過來開始吃飯。我驚呆了,竟然真的有效。我兒子在別人眼裡,特別懂事,只有我知道,做他的媽媽,那是真不容易,軟硬不吃。這件事過後,又發生了一件事。老師讓家長給孩子聽寫單詞,要求必須都要寫在紙上。兒子覺得口述也是一樣的效果,反正會了就可以嘛,堅持不寫,只用口述。我們倆僵在了那裡,不知道該怎麼辦,來硬的?他不會聽的,由他?我又覺得不合適,而且我也覺得不舒服。這時我想到了我學習到「雙贏策略」,於是我這樣跟兒子說「兒子,你看老師要求聽寫寫在紙上,是覺得有時說和寫之間可能會發生誤差,表述準確,不一定能寫正確,所以還是建議寫下來。那你覺得呢,會了就可以了,也對。你想想,怎麼樣就能既滿足老師的要求(其實也是我的需求),也能滿足你的要求,我們想個辦法,好嗎?」我把問題拋給了兒子,他歪著腦袋想了想說:「這樣吧,一半一半,我寫一半,口述一半,你看怎麼樣?」我說,好。於是我們開始聽寫單詞,他也不再對抗。結果是,我們順利的聽寫完了單詞,而他也全部都寫在了紙上。他對抗的其實不是寫單詞,而是我的態度。這就是我開始學習親子溝通的過程。也是我今天想把這個課程推薦給您的原因。每一個關係都是需要溝通的,溝通好了,關係和諧,感情加深,沒有溝通好,關係破裂,仇恨相加。親子關係原本是一種最讓人愜意,滿意和溫暖的關係,但是現實中卻發生了很多讓人悲哀的事情。網絡上,一個接一個的不是孩子離家出走,就是自殺的消息,去年至今,竟然連續出現了幾起孩子殺害父母的案例,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內心無比沉重難過。哪一個父母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不是充滿了期待和希望,有哪一個父母會想到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會去自殺,甚至把刀伸向父母?每當出現一個事件,總會有人說,孩子有問題,家長肯定有責任。是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不是,中國家長是世界上所有父母中,是為了孩子最願意奉獻自己,犧牲自己的父母。是父母不責任嗎?我們看到有陪娃寫作業,考出教師證的,有為了孩子能吃好,快把自己變成大廚的。為了兒子,我也學會了炸油條,蒸包子,做雞蛋灌餅,做麵包。我的一個戰友,為了孩子,很多年不出去遊玩,孩子高三那年,謝絕一切來訪,拒絕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活動。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嗎?

當孩子惹禍,或者引發了社會問題,大家都會譴責他們的父母,認為都是父母的錯。可是有誰幫助過這些父母呢?有誰告訴他們錯在了哪裡?怎麼去糾正?養育一個孩子,為他的身心健康承擔全部責任,把他教養一個具有社會功能並能為社會做貢獻的人,還有什麼工作比這更困難呢?但是這個困難的工作卻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了,有人說,祖祖輩輩不就是這樣過來的嗎?親,現在的世界和我們祖輩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的那一套,也許有些已經不適用了。所以我們需要學習,學習一套適合現在親子相處的課程。這就是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一套課程「父母效能訓練」,也就是我們說的親子溝通技巧。父母效能訓練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託馬斯.戈登創立,一個風靡全球的父母培訓教程,這個課程向父母教授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並循序漸進的提出建議,以解決家庭衝突,讓每個人在衝突中都贏。這個課程會幫助您學會,如何避免成為一位縱容型型父母,如何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願意聽,如何教孩子保留他們的問題並自己解決,如何使用沒有輸家的辦法解決衝突,如果我們運用的好,就會讓教育孩子變得輕鬆高效,減少家庭戰爭,少發脾氣,不說謊話,不再使用懲罰。無論是剛學會走路而尋求獨立的孩子,還是開始叛逆的青少年,您都會發現,這個課程都會幫助你養育一個充滿責任心,塑造一個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家庭環境。以往我出去講課,總想用兩個小時就講完這些,後來我發現,雖然當時家長聽後都覺得不錯,但是真正的操作還是有困難,所以這次我想選用更詳細的講解,讓每一個環節的技巧都讓大家真正的學會,並能去使用,所以,我們的課程可能會慢些,希望在之後的課程裡您能耐心一些,在後面,會教給大家如何界定孩子的行為,如何避免12個「絆腳石」的使用,怎麼找到問題的歸屬,當孩子有問題時怎麼解決,當家長有問題時怎麼處理,當孩子和家長同時都有問題時又該怎麼辦,孩子大了,價值觀與我們不同,如何平衡?關係和諧了,該如何維護。如果你願意,每天十分鐘,同我一起去收穫孩子帶給你的快樂和幸福。

相關焦點

  • 面對疫情如何重塑親子關係
    不知道好好學習,只想著玩手機……」「爸媽一點都不理解我……」受疫情影響,被「困」家中的父母和孩子時時刻刻在一起,彼此的抱怨也多了起來。「一般可以從兩個角度看待親子關係,一個是親密性,一個是衝突性。」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表示,「疫情期間,家長和孩子發生衝突的頻率比以前高。」如何看待疫情期間的親子關係?應對親子問題需要避開哪些「坑」?
  • 精華筆記 | 何智勇:肺炎疫情防控期內學校如何做好家校溝通
    本次講座是朗培教育集團發起的「教培機構2020存活計劃,朗培陪你打贏疫情教育戰」的第三講。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肺炎疫情防控期內,學校如何做好家校溝通》首先要給大家分享一句話:危機面前比的是遠見和速度。  作為校長,我們在疫情防控期不僅僅要看到其中的危險,更要看到背後的機遇。所以呢,我們又要有前瞻性,同時又要有快速的反應能力和應對能力。
  • 疫情期間親子衝突集中爆發,家長該如何應對?
    編者按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親子關係問題集中爆發。有的家長反映:親子衝突發生時,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和面對;還有家長反映:居家辦公期間,孩子總是「花式搗亂」求關注,不知該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關係。如今疫情尚未退卻,各種考驗還在繼續,孩子網絡成癮、做作業難等問題時有發生。家長們應該怎麼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呢?
  • 緊張焦慮、不知所措、親子衝突……疫情期間學生「心病」如何化解
    李慧生:最近,我創辦的慧生心理工作室編寫出版了《直面黑天鵝——危機時刻的青少年心理疏導》一書,其中給出了疫情期間,適用於中小學生的實用的心理行為調節方法: 第一,直面危機,接納變化:敢於承認當下的窘困,願意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第二,應對危機,改變能改變的:自我關照和生活調適。
  • 3分鐘get一個新技能 如何做好親子溝通?
    #3分鐘get一個新技能#如何做好親子溝通?一頭牛多重?一頭牛,一千斤,一個人,一百斤。一個人怎麼做才能牽動一頭牛?用一百斤的力量拽牛嗎?……先看看下面的這幾張圖: 最後再看看這個小故事:有一次美國大思想家愛默生與獨生子欲將牛牽回牛棚,兩人一前一後使盡所有力氣,怎麼樣牛也不進去。家中女傭見兩個大男人滿頭大汗,徒勞無功,於是便上前幫忙,她僅拿了一些草讓牛悠閒的嚼食,並一路餵它,很順利就將牛引進了欄裡,剩下兩個大男人在那裡目瞪口呆。
  • 關於疫情,如何與孩子溝通
    一呼一應,乍一聽聽好玩,卻讓人深思。數天的封閉式管理,讓本是滿世界奔跑的孩子不得不縮在家裡,想來很憋悶。疫情當頭,如何和孩子談這件事,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選擇。 如何和孩子講疫情給孩子講疫情,態度比內容更重要一、 家長的平和情緒,對孩子很重要家長的情緒,對孩子影響很大。所以,想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疫情,家長首先要檢視一下自己對疫情的感受。不同的人,因為人格特徵、壓力境況、認知的不同,對疫情的反應也不相同。
  • 疫情之下如何開展親子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近兩個月了,全國各地都推遲了大中小學春季的開學時間。這也意味著不少孩子幾乎整天在家,和父母待在一起。如何安排好孩子在家的學習和生活?這是當前許多老師感到困惑、許多家長感到頭疼的事。
  • 廣西「網上家教學堂」(四)丨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鼠年春節前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亂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節奏。甚至讓我們有一些措手不及,但是事情往往都有兩面性,這次特殊的假期也是我們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一個好機會。
  • 紅雨傘心語 | 第7期 上班族如何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建設
    紅雨傘心語 | 第7期 上班族如何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建設 2020-03-09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期間如何細緻高效地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同樣也是學生們沐浴在春日的暖陽下、在學校裡幸福茁壯成長的美好季節,但是2020年春季學期,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全國各地開學時間都有不同的程度的延遲,其中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定於2020年4月16日初中學校開學,為了在開學後更好的開展班級各項工作,在此特制定疫情期間班主任工作計劃。
  • 嘉定出臺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幼兒園相關工作的實施意見
    根據《上海市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學工作指南(試行)》、市教委《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本市幼兒園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滬教委託幼〔2020〕2號)、區教育局《關於做好嘉定區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和春季開學工作的通知》(嘉教〔2020〕19號)等文件精神,日前,區教育主管部門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幼兒園相關工作制定實施意見
  • 如何破解親子溝通謎團石景山區心理服務中心開課啦~
    疫情期間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專業職能,依託中科心理研究所的成熟科研資源,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心理系等頂尖高校知名專家團隊支持,整合招募了40餘名具有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心理醫師執業資格等經驗豐富的心理援助團隊,針對不同服務群體建立針對性心理疏導服務群,為石景山區一線工作人員及居民群眾建立了一套暖心、專心、用心、安心的心理援助體系,為疫情期間工作在前線的一線工作人員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 【疫情小貼士】疫情期間如何做好日常居家消毒?
    【疫情小貼士】疫情期間如何做好日常居家消毒?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日常居家消毒
  • 【心理資訊】疫情宅家,如何做好情緒調適?
    宅家期間,我們該如何做好情緒調適,關注自己的情緒呢?心理老師以問答的形式和大家分享。過度關注疫情,每天都在看實時情況,心情很壓抑,怎麼辦?面對疫情,我們關注實時信來了解最新進展,從而做出應對。在關注疫情的同時開始關注內心,說明你有很強的自我覺察能力。在疫情中,有很多人和你有一樣的反應。
  • 疫情期間糖友們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依然嚴峻,防控工作正處於關鍵時刻,為了減少交叉感染機會,避免出行和聚集,各村莊、小區均進行人員出入管制,許多糖尿病患者不能前往醫院就診,給糖友們複診配藥等帶來困難。 在新冠疫情的嚴峻期間,我們時刻關心著廣大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糖尿病患者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機體防禦感染的能力偏低,是各種感染的高危人群。
  • 後疫情時代,親子關係的發展,如何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2020年初突發疫情,全國人民休假模式都延長了,期間,很多學生也休息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假期,在假期裡,親子關係受到挑戰,現在復工復學,很多學校正在陸續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專注於學習,在後疫情時代,家庭親子關係的發展,是如何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 疫情期間「宅」在家,市民康醫院心理諮詢師教你如何處理好親子關係
    市民康醫院心理諮詢師指導你這樣教育孩子 與他們這樣相處  受到疫情的影響,學生們放了一個史上最長的寒假。孩子們在家上網課,家長就辛苦了。各種打卡、批改作業、上傳照片視頻……每天除了工作,還要面對「熊孩子」的各種作業任務,家長們也是各種抓狂。那在這段期間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呢?
  • 跨境電商「抗」疫情⑥:疫情期間跨境企業如何做好復工方案及注意...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近日,廣東、湖北、浙江、上海、重慶等省份陸續發布關於延遲企業復工的通知,宣布各類企業不早於2月9日(正月十六)24時前復工。這將必然導致工廠產能深受影響,節後產品供應量下滑、貨運無法正常運行、企業運營人員辦公效率低等問題,而節後如何做好復工方案則成為當前眾多跨境電商企業關注的焦點。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調節?聽專家怎麼說
    心理防疫成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的重要一環。如何及時加強心理疏導,做好自我心理調節?為此,博州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李鴻舉針對不同群體給出建議。01 特殊時期的兒童心理健康「媽媽,病毒什麼時候走呀?我想出去玩了。」家住溫泉縣查幹屯格鄉的葉斯波爾經常這樣問媽媽古麗亞。古麗亞說:「兒子最近不鬧騰了,就想著什麼時候可以出門。」
  • 疫情期間,孩子久不開學,你們的親子關係還好嗎?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親子關係變成這樣了,難道我們的忍耐力、承受力和親情經不起疫情的考驗了嗎?由此,我對這件事情進行了深入思考。我是一個大三學生的媽媽,孩子在北京一所高校就讀。孩子上大學以後,這是第一次在家和我們相處這麼長時間,原本計劃一周的放假時間,這一放就放了4個多月。疫情嚴重時,家長們說:「為了安全,還是在家好」。隨著疫情慢慢減輕,很多家長望眼欲穿:「學校什麼時候開學?